APP下载

优势视角下精神疾病患者社区康复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

2017-12-23高春凤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优势康复

高春凤

(1.北京建筑大学文法学院,北京 100044;2.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北京 100044)

优势视角下精神疾病患者社区康复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

高春凤1,2

(1.北京建筑大学文法学院,北京 100044;2.北京建筑文化研究基地,北京 100044)

急症精神病人在完成医院治疗回归社区进行康复的过程中,面临着个人、家庭、社区以及社会层面的诸多问题,不利于其恢复,并容易导致复发。从优势视角出发,探讨社会工作在精神疾病患者社区康复中的介入路径,包括专注患者的个人优势及行动可能,有利于其恢复的社会环境资源,以及从“帮助”到“协助”工作方法的转变。

精神病患者;社区康复;优势视角;社会工作

精神健康问题已经成为伴随人类社会发展而产生的日益严重的世界性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目前世界上有4亿人在遭受精神和神经疾病的痛苦或心理问题的折磨,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人数达到6 000万左右。而中国的精神疾病问题也相当严重,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精神卫生中心2009年公布数字显示,我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达1亿人以上,重性精神病患人数已超过1 600万,其中精神分裂症患者占半数左右。面对不断增长的数字和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研究社区康复中存在的问题及探寻有效的方法帮助患者社区恢复至关重要。

一、精神疾病患者社区康复中存在的问题

1.基于个人层面存在的问题。患者在康复期间,由于自身的原因而引发病情复发。许多精神疾病患者存在对药物副作用的恐惧心理,往往自作主张减少药量或者拒绝吃药。缺乏对疾病知识的基本了解,没有健康和规律的生活方式,对自己的疾病存在大量负面消极的评价,内心痛苦、害怕、焦虑、忧郁,认为自己的病治不好,给家人带来极大的负担,同时不愿与他人交往,自卑、无助和绝望感强烈。

2.基于家庭结构层面存在的问题。家庭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中是帮助疾病患者恢复或痊愈最为重要的微观环境系统,也是极易出现问题的环节。以往的研究表明,精神疾病给家庭带来多方面的影响:经济方面的压力,表现为家庭支出增加,家庭成员为照顾患者停止或较少工作从而使收入减少;社会方面的压力,如正常的人际交往受阻或断裂、害怕被歧视或担心患者伤人、人际交往萎缩、亲朋的远离等;来自社会污名化所造成的家庭成员的心理压力,如耻辱感、自卑感、自责感、自罪感等。基于这些原因,患者家庭系统面临的问题会反射到与患者的关系处理中,引发家庭环境系统失衡,不利于患者的恢复。

3.基于社区及其他社会组织层面存在的问题。社区是患者参与社会交往,恢复社会功能,回归社会非常重要的外部环境。虽然,有些社区开始开展一些诸如手工制作、春秋游、健身等小组活动,如北京月坛社区的静心园社区康复中心、全国阳光家园工疗站等。但大多数社区仍然面临社区资源缺乏,缺少对精神病患者及其家庭的关注和支持。同时,社区也缺少精神知识宣传活动,使社区居民缺少正确的认知,不愿意或很少和精神病患者接触,使其处于长期被孤立的社区生活当中,缺少回归社会的正常社会交往网络。另外,也很少有社区提供职业康复训练。

基于上诉问题,精神疾病患者医院外的康复和治疗很难取得成效。在中国对于精神病患者主要集中在住院治疗、社会防控管理和精神卫生健康的教育宣传等方面。与精神病人回归社会后实际的需要存在巨大的差距,也与国外成功的精神疾病防治康复的先进理念和社区康复模式存在不小的距离。

优势视角理论源于美国Charles Rapp教授及其团队于1982年针对慢性精神疾病患者制定的一项处理方案。为了达到其预期的治疗目标,采用了全新的视角。研究发现,将案主视为一群部分失能或人格欠缺、处于困境和挫折中的人,但结果表明案主具有自己的优势,而且这些优势很容易被他人和案主所忽略。因此,Charles Rapp教授及其团队转变视角,充分发挥和运用社区资源来帮助案主们融入社区生活[1]。优势视角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崭新的研究思路,探寻精神疾病患者自身内在的力量及其家庭和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并且协助患者去获取家庭、社区等外部环境的资源支持,促发其恢复潜能的更好发挥。

二、优势视角下精神疾病患者社区康复的社会工作路径

1.专注精神疾病患者自身康复优势的工作视角。问题视角是传统的社会工作模式,即通过分析精神疾病患者个人在社区康复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基于原因分析的基础上制订帮助其恢复的计划。精神疾病不同于其他疾病,它是患者在生物因素、心理因素以及社会环境因素影响下人的大脑功能的失调,从而导致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等精神活动出现不同程度障碍的疾病。所以,它不仅是生物因素的原因,又有精神、心理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另外,它的难以彻底根治、容易复发和社会功能恢复缓慢等特点使其被贴上许多负面标签。因此,问题视角的社会工作模式通常只强调精神疾病的特殊性和困难,而忽视了精神疾病患者自身在疾病恢复过程中的能动力。优势视角摒弃单纯对精神疾病患者问题的关注,而是将患者的社区康复聚焦于协助患者发现和挖掘自我恢复的优势资源方面,如协助患者探索已经具备的个人力量,包括患者自身已经具备的优势和其不具备但是想去发展的优势。美国纽约州推广的“健康自我管理”项目,就是一个以恢复为导向,以课程为基础,并且聚焦教育的实践设计,旨在帮助精神病患者树立自己管理身心健康的信心,通过自身的努力恢复各项社会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2]。优势视角观念下,看待和帮助精神疾病患者发现其本身、家庭及其社区环境中更多积极的、正向的内容。不仅相信精神疾病患者本人有能力处理日常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可以很好地回归社会,而且其周边中有许多积极的、优势的环境可以协助他们完成自我恢复。由此,在社会工作中,专注于精神疾病患者个人解决问题的力量,协助其确立目标并朝目标努力至关重要。

2.关注对精神疾病患者恢复有利的社会环境资源。问题视角往往关注社会环境所存在的问题,如家庭成员不堪重负而放弃对患者的支持,病耻感所带来的社会隔离和排斥,对社区管理和稳定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国家福利制度不完善对患者支持的不足。这种问题视角使患者陷入无力、无助的消极情绪中,不利于他们的社区康复。优势视角的精神疾病患者社区康复强调挖掘和利用患者周边的社会环境资源。一是来自家庭成员的支持。相比较西方社会,中国文化背景更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支持。患者在完成医院治疗后大部分都要回归家庭,这对于需要得到情感支持和社会功能恢复的精神疾病患者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在帮助患者疾病知识的认知、患者护理和寻找康复资源以减少复发有重要的支持作用。二是社会服务机构的资源支持。目前,中国的社会服务机构很多,他们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或者慈善资金的支持帮助社会的弱势人群。精神疾病群体,尤其是重症精神疾病患者和长久难以恢复的患者来说,经济和精神的压力往往使他们成为社会上需要帮助的人。社会上已经有很多机构开始介入这类患者的康复,包括一些行政组织、NGO组织、专业服务机构、自愿者等,为需要帮助的患者构建多维度的支持网络。三是家庭互助功能模式的构建。在西方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已经有关于同类家庭互助模式(Family-to-Family Education Program,简称FFEP)的研究和实践。家庭互助教育项目是由美国国家精神病患者服务联盟(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Mentally Ill.简称NAMI)成员Joyce Burland、一个心理学家和有2个严重精神病患者(SMI)的家庭成员于1991年开发[3]。家庭互助教育项目(FFEP)在社区举行,向任何一个有严重和持续精神疾病患者的家庭成员开放,包括那些正在治疗的患者家庭,这种家庭互助模式可以为完善我国精神疾病患者同类家庭互助支持模式提供借鉴。

3.优势视角强调“协助”而非“帮助”的工作方法。传统问题视角强调对服务对象的各种帮助,在工作方法上社会工作者往往是专家身份,在工作过程不仅指导和教育患者完成各项已经制定好的工作内容,同时也会多方动员帮助患者获取各方面的资源,包办患者在社区生活中所面对的各种困难。而在康复计划的制订行动、整合资源以及解决困难的过程中,缺少患者本人的主体参与,从而增加了患者对社会工作者的过度依赖,不利于他们的自我恢复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优势视角一直主张精神疾病患者在社区康复过程中的自身所应该承担的责任,这一观点强调精神疾病患者在社区康复中有责任参与恢复计划和自我做出决定,而聆听、理解、提示、肯定和支持是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一种从“帮助”到“协助”患者行动方法的转变。在此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以提供精神疾病患者获取帮助的途径,协助其整理可以提供支持的资源和制订恢复计划,并要避免作为专家和“救世主”角色的介入,以免精神疾病患者在社区康复过程中对社会工作者的完全依赖。优势视角下“精神疾病患者”社会工作介入不仅要为精神病患者提供比较多的信息资源,如关于精神疾病的知识、精神健康服务资源、劳动就业信息等,更重要的是协助他们剖析所处境遇和困难的原因,如与家庭、朋友以及社区交往中的问题,并用积极的方式引导他们主动参与发现自身面临困难时的各种资源和能力。同时,把这些资源和能力视为优势以肯定和赞赏的方式反馈给他们,并鼓励他们以社会认可的方式发展这种优势[4]。总之,精神疾病患者要想在社区康复中取得良好的效果,激发其自身的内在恢复动机是关键,尤其是协助他们发现自身的潜能,而不是完全包揽帮助精神病患者解决他们面临的所有问题。协助其形成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从而恢复社会功能,回归正常社会生活。

[1]宋丽玉,施教裕.优势观点: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36.

[2]Anthony Salerno.Wellness Self-Management:An Adaptation of the Illness Management and Recovery Practice in New York State. Psychiatr Serv,2011,(5):456-458.

[3]NAMI-MD.From the 1997-98 annual report:family to family program.NAMI-MD Connections,1998.

[4]高春凤.优势视角介入“边缘青少年”社会工作模式实践模式的思考——以香港“协青社”为例[J].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9,(12).

[责任编辑 吴明宇]

C913.69

A

1673-291X(2017)22-0107-02

2017-02-18

高春凤(1971-),女,吉林通化人,副教授,博士,从事社区发展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优势康复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精神疾病对于单髁人工膝关节10年疗效的影响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精神疾病康复护理注意事项
画与话
谈“五老”的五大特殊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