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供给侧改革下的产能过剩问题

2017-12-23常颖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2期
关键词:供给农产品农业

常颖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呼和浩特 010051)

农业供给侧改革下的产能过剩问题

常颖

(呼和浩特职业学院,呼和浩特 010051)

中国自古以来便是农业大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也在稳步发展,发展态势越来越好,农业现代化成就突出。但是横向对比我国农业与发达国家农业,不难发现我国农业并未从根本上解决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低质量的问题。自国家“十二五”规划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改革,农业是其中一个改革方面。新形势下,如何就目前农业产能过剩问题实施改革,解决结构性矛盾这一主要矛盾,深化落实改革措施,成为我国近年来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简单阐述我国供给侧改革的内容,并结合我国农业现状分析供给侧改革下的产能过剩问题。

农业;供给侧改革;产能过剩

一、供给侧改革

(一)供给侧改革的提出

在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高速发展,跻身世界经济大国的行列。自2015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阶段,出现了主要经济指标联动性背离,CPI持续拉低运行,经济增长持续下行的现象。与此同时,货币当局宏观调控采用的货币政策持续加大力度而效果不佳,经济市场上出现“几家欢乐几家愁”的现象。以上均表明,我国经济结构性分化越发明显。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及时调整我国经济状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供给侧改革,希望以此激发微观经济主体活力,增强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发展。

2015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就经济结构性改革和城市工作展开研究。2016年1月27日,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表示,在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适应性与灵活性。

(二)供给侧改革的内容

所谓供给侧改革,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供给侧包含四大要素,即劳动力、土地、资本和创新。其目的是调整经济结构,对要素实现最优配置,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数量。

供给侧改革的入手点是供给、生产一端,解放生产力,提升竞争力,最终促进经济发展。从整体看,供给侧的实施就是清除僵尸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在新兴领域、创新领域重点发展,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供给侧改革以供给质量为出发点,以改革的形式推进结构调整,改变要素配置不合理的现状,切实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自身对于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全面提高要素生产率,如此更好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农业供给侧改革

(一)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提出

1.2015 年底,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2015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首次提出农业供给侧改革,主要原因在于结构性产能过剩、内外价格倒挂、环境资源约束增加、进城务工农民收入增速放缓等。类似工业供给侧改革,2015年底提出强调“一去一降一补”,即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

2.2016 年底重要性上升,方向明确、细则落地。2016年底高层对农业供给侧改革重视程度进一步提升,目标也更加明确。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明确提出“由量到质”的转变,更强调脱贫、增收,改革与稳定并举,并强调“新动能”和做加法。

(二)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体现

1.土地制度改革。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土地制度改革最终是保护农民土地财产权益,使广大农民能够安心从事农业生产经营。在此过程中,使广大农民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的积极性,避免市场中出现掠夺式经营。此外,农业经营模式也发生变化,积极推动土地流转,导向性培育新型经营主体。

2.农业结构调整。此次结构调整不仅仅单一调整国内市场,而是充分利用国内外市场及其相关资源,充分挖掘市场潜力,主要针对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调整,即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与农业企业。调整的目的是推进以上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在质量方面进一步提高。

3.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出以“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国内粮食生产,严守耕地保护红线,划定永久基本农田,不断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底线。在实际工作中,口粮生产必须保证,耕地产能都要抓,确保主产区特别是核心产区的粮食生产。

三、农业供给侧改革下产能过剩问题

产能过剩是指政府的投资决策和投资行为的过度现象。本质上说是政府决策导向不科学、不理性、不合理所造成的现象,并由此造成了“保增长、增投资、提速度、扩总量、比人均”的攀比型发展机制,实际上是经济问题的根源。

我国产能过剩问题被真正考虑并融入政策是以国家“十二五”规划为起点。“十二五”规划将解决工业产能过剩问题作为一个关键性问题进行探讨,工业产能过剩也成为国家经济政策和战略调整的重点。但应该看到的是,产能过剩现象并不仅仅集中在工业和基本建设投资领域,而我国政策显然对其他行业的产能过剩问题欠缺探讨。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我国农业的产能过剩问题越来越明显。客观上说,农业的产能过剩不能与工业的产能过剩相提并论,其程度不及工业,但是却也是客观存在的问题,如果不加以重视和解决,必然会对我国未来农业发展和农业结构的优化带来不利影响。

(一)农业产量过剩的体现

我国农业出现的农业产量过剩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在产量方面出现结构性产能过剩。虽然我国粮食总量是大致平衡的,但临时存储、托市等政策的实施,扭曲了市场价格机制,导致盲目扩大生产,导致玉米、棉花和其他农产品产能过剩,高库存。而大豆、糖等农产品供应不足,对外依存度高。

二是从生产效率角度分析,成本高且内外价格倒挂。进口量、库存增加这些现象的出现,表明当下我国农业生产成本高,缺乏竞争力,也因此导致内外价格倒挂,国际市场上农产品与我国国内农产品成本矛盾明显,去库存、降低成本、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针对性工作重点。

三是从环境资源的限制情况看,农业生产受到的限制增加。绿色农业发展不足,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居世界前列。水资源短缺问题存在。农民进入城市务工会导致大量的耕地被荒废,此趋势需要抑止。此外,规模化水平仍旧较低也是迫在眉睫、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是从劳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角度看,随着工业经济增速回落,农民工收入增长趋缓。目前,政府将帮助贫困者处于更加重要的地位,提高农民收入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必要条件,同时也是一项政治任务。

(二)我国农产品产能过剩现状

农产品种类繁多,结构复杂,主要可分为粮食、油料、蔬菜、水果、西瓜甜瓜、肉类、奶制品、茶叶八类。这其中,每一类农产品的产能过剩情况都各不相同。以下将针对这八类农产品进行具体分析。

在粮食的供给与需求方面,就2015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来看,全国粮食总产量62 143.5万吨,比2014年增加1 440.8万吨,增长2.4%。根据粮食市场结构的评估,我国人均粮食占有量已达456公斤,粮食进口数量突破0.8亿吨,约占国内粮食消费总量的8%,预计到2020年我国粮食缺口可达1亿吨,粮食进口也将超过1亿吨。从整体上看,粮食的供求结构大体均衡,结构性进口呈上升态势。

油料的供给分析,根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2015的我国油料种植面积1 390万公顷,总产量3 500万吨。2015棉花种植面积340万公顷,总产量510万吨;大豆种植面积610万公顷,总产量1 100万吨;油菜种植面积730万公顷,总产量1 430万吨;花生种植面积470万公顷,总产量1 690万吨。油料情况总整体来看,目前形势是结构性短缺。当下,我国有60%的大豆需要进口,主要向巴西、美国和阿根廷购买。

蔬菜是人民日常生活中购买农产品频率较高的产品之一。根据估算,我国成年人日均食用的蔬菜的量达到300~500克。在现阶段,我国蔬菜生产发展稳定,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蔬菜产量一路攀高,直至2015年,我国蔬菜产量达到7.69亿吨,超越粮食产量,成为我国第一大农产品。人均蔬菜占有量达到210斤,产量过剩十分明显。虽然我国在蔬菜产量大幅提升的过程中蔬菜出口也得到了明显的发展,蔬菜的贸易顺差不断扩大,但也应该看到产品质量不高、行业基础设施更新速度慢、科研水平发展速度较慢等问题。此类问题的存在将影响我国蔬菜出口,加剧国内蔬菜产能过剩的情况。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生活不再仅仅追求温饱,营养均衡成为生活理念之一。水果自然也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选择购买的必需品之一。据科学研究表明,成年人每天食用水果200~400克有助于实现营养均衡。为了满足人民需求,我国经济林则主要实现水果、食用油料、调料、饮料、药材等产品的林木种植。根据国家相关规划,至2020年我国需要将经济林面积增长至4 100万公顷。然而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注意到的是,产能过剩已经出现。2015年我国水果面积1 320万公顷,产量12 660.82万吨,总量上已出现产能过剩。同时,我国优质果率在35%上下,其中能在国际市场上参与出口竞争的仅仅只有5%,不合格产品却有约15%,较之发达国家优质果率与可出口的高档果品比率还差别很大,这就表明我国水果产业结构优化速度太慢。此外,还应关注的是,我国的果园与品种中存在着大量的低劣层次,而果品深加工产业发展也处于严重滞后状态。

将西瓜甜瓜独辟一类是由于我国现阶段西瓜甜瓜的播种面积已将超过麻类、糖料、烟草等传统经济作物的播种面积,占种植业播种面积的1.5%左右,而其产值则达到种植业总产值的6%。我国西瓜甜瓜的种植生产正向着区域化与规模化的生产趋势发展,西瓜生产主要以华东、中南两大地区,而甜瓜的生产主要在华东、华中、西北三个地区。西瓜和甜瓜的发展速度不可小觑,但同时也存在着缺陷。目前,存在产量中优质产品较少,其相关品牌仍不成熟、开发及经营仍需要继续发展,品种更新速度滞后,种植方式单一及科学性不强等问题。

肉类目前成为人们生活中所购买的较多的农产品。2015年我国人均年消费肉类达60公斤以上,肉类总产量达0.85亿吨,平均每人每天消费0.3斤肉类产品。同时,也关注到进口冷冻肉类比例持续上升。有预测显示,养殖产业(包括畜牧业和渔业)将在未来一至两年里超过种植业,成为我国农业中最大的产业。同时,养殖业的产量在农业总产值中的比例不断升高,其总量和结构都必须进行重新评估。

我国奶制品行业近年来发展形势不佳,速度迟缓,同时经受国际乳制品市场中的层出不穷的挑战。据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我国奶类产量3 870万吨,同比增长0.7%。此外,2015年中国从澳大利亚、新西兰、乌拉圭、智利4个国家进口种牛逾15万头,同比下降28.83%,其中进口澳洲种牛占总进口数的67%。与此同时,我国大中城市人均乳制品购买量呈逐年递减趋势,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鲜奶量已下降至14公斤。需求改变,而产业模式与结构的调整速度明显滞后。

茶叶是我国传统农产品,近年来茶叶产业发展速度极快。直至2015年,全国18个产茶省茶园总面积达到4 316万亩,采摘面积3 387万亩。茶叶产业的结构优化速度加快,无论是茶园结构优化、茶类结构优化还是茶叶质量优化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但在整体市场欣欣向荣的情况下,也出现了个别地区茶叶销售困难的现象。

(三)农产品产能过剩的原因

根据以上八类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分析,归纳我国农业存在产能过剩现象的主要原因有:一是随着各地对特色农业产业化与规模化的重视,如土地流转等,农村资源的开发速度加快。二是国家对于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开展,其中,做优质量、打造品牌成为了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战略,精准扶贫成为主要措施,这样的发展理念下将种养业发展情况大幅提高。三是农民的经营能力不足,农民对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市场中正确经营、如何正确判断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如何正确应对市场价格波动等一系列能力较弱。四是政府的政策无法契合市场发展情况,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出现了“瞎指挥”的状况。

(四)农业供给侧对产能过剩问题的具体解决

现阶段,我国农业产能过剩集中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结构性过剩。与国际农产品的农产品、畜产品、林产品、水产品的质量低,传统、落后、竞争力不强的产品的比例相对较高。二是品质性过剩。对比相同的优质农产品,由于种植方式、手段、环境的不到位,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产品的质量,从而变成不合格产品。在当前的形势下,我国的农产品过剩,主要表现优质、绿色、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比例较低,出口能力弱。三是总量性过剩。由于该国的农业生产量过大,国内市场有限,国外市场还未完全打开,如此造成结构性、阶段等原因的地区销售困难。四是需求性过剩。由于经济增长和发展战略的影响,城市消费市场出现一定程度的萎缩,减少了市场对农产品的需求。

所谓农产品供给侧,是指农产品市场供给能力、供给结构、供给面积、供给市场条件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运行实际上并不是单一存在的,其包括:首先,市场总供给和市场总需求,根据理论,经济运行所追求的最终目标是“马歇尔的均衡价格”,即市场供给和市场需求两方面达到一致的状态。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市场的表现往往是不完全“均衡”状态,供给与需求无法实现一致。其次,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为了实现“均衡”状态,无论是政府调节还是市场调节,都会运用各种手段或杠杆对经济运行的供给方和需求方、调控点进行整合或控制。

根据我国的农村现状和农业国情,农业供给侧改革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一是农业生产组织创新,目前仍旧存在大量小型化和分散化的农户经营,需针对这一现状组织改造成有一定规模的商业经营经济实体,以此在市场中的竞争能力会有所提升。二是降低政府对农业生产的干预程度,目前农村发展机制实际上限制了我国农业的发展,因此需要建立基本由市场机制进行配置的农村发展资源机制。三是明确优化结构的重点,即保证农产品的品质和绿色无公害产品的生产,争取做到在2020年实现不仅完成100%农产品良种化,而且我国大多数农产品取得国际认证的生产资格,彻底淘汰落后、低质、竞争力不高的农产品。四是适当减少农产品的进口,使我国自主生产的农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有较大的竞争力,减轻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的销售压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农业产量居世界前列。但在现行经济形势下,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国农业发展遭遇瓶颈,行业整体发展缓慢,产能过剩问题尤为突出,产业调整迫在眉睫。本文通过对供给侧改革的介绍,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现状进行深入剖析,基于此探讨了产能过剩问题,并论述在农业供给侧改革下我国农业针对产能过剩问题应采取的措施,旨在为我国农业供给侧改革提供参考。

[1]秦黎丽.要素市场供给侧改革视角下中国产能过剩问题及化解路径[J].改革与战略,2017,(9).

[2]汪鹏.基于供给侧改革视角下我国农业产业去产能过剩的对策研究[D].成都:西南石油大学,2016.

[责任编辑 吴高君]

F320

A

1673-291X(2017)22-0017-03

2017-02-20

常颖(1977-),女(蒙古族),内蒙古呼和浩特人,讲师,硕士,从事农业经济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供给农产品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农业供给侧改革的三字经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