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记忆评估对伪装智能减退者的识别作用

2017-12-22吴书昊吴天诚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17年6期
关键词:鉴定人定向问卷

吴书昊,吴天诚

·学术交流·

远记忆评估对伪装智能减退者的识别作用

吴书昊,吴天诚

目的探讨在司法鉴定中远记忆评估对伪装智能减退者的识别作用。方法对参加法医精神病学培训的鉴定人进行自编问卷调查,对鉴定人中回收的52份调查问卷的内容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Ridit及单因素方差分析,年龄、性别等10个题目具有统计学优势(p均<0.05);身体定位因子中,所有题目的正确回答率均在40%以上;其他因子中,与自身身体相关的某些题目其正确回答率也较高(p<0.05或p<0.001)。在5个因子间,自身定向、身体定位及数字概念的正确回答率较高(p<0.05或p<0.001)。结论从司法鉴定人的视角出发,远记忆评估法对伪装智能减退者具有肯定的识别作用。

司法鉴定; 远记忆评估; 伪装智能减退

当个体为了逃避外界不利于个人的处境、摆脱某种责任或获得某种利益的时候,就可能故意模拟或夸大疾病或损伤程度,这就是伪装行为[1];诈病易于定义,却难以检测[2]。近年来,在颅脑外伤的评残鉴定中,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3-5]甚被推崇,用以评估受试者伪装记忆损伤的可能性。该测验要求受试者在显示的两个5位数中找出刚刚出现过的某个数字,这实际上测试的是受试者的即刻记忆。然而,如果受试者确因致伤因素导致记忆损伤,那么也应符合遗忘规律-首先是近记忆受损。这样的话,对二项必选测验结果的分析,则需要排除可能存在的器质性近事遗忘。

那么,在评估受试者伪装智能减退的过程中,“远记忆”将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呢?本研究对参加法医精神病司法培训的鉴定人发放调查问卷,从鉴定人的角度出发,对鉴定实践中伪装智能减退者远记忆表现的特征,进行分析。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在参加2016年11月无锡举办的《江苏省法医精神病司法鉴定人培训》的鉴定人中发放自编调查问卷,共发出80份,回收52份;其中28份提供完整人口学资料:男17人(60.71%),女11人(32.29%);年龄26~64岁,平均(43.61±9.78)岁;文化程度:本科17例(60.71%),本科以上11例(39.29%)。本研究对完成问卷内容的52份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2 方法

1.2.1 问卷设置 在人的生长发育过程中,诸如姓名、性别、年龄等基本信息、以及对自身及环境的判断,伴随着人的成长而不断强化,从而为我们牢牢铭记,成为我们远记忆的一个重要部分。由于远记忆保持时间较长,甚至终生[6],因此,当记忆受损的时候,遗忘总是由近事遗忘逐渐向远事遗忘发展。在临床鉴定中,大多数伪装智能减退的人则表现为逆规律而行,就在这些实际上不大容易受损的远记忆方面表现出回忆的困难,甚至“遗忘”。所以,本研究设定的调查内容建立于“对基本的远记忆应该能够正确回答”这一假设。

1.2.2 问卷内容 根据临床鉴定中被鉴定人最常见的伪装记忆减退的表现自编问卷。共24个题目,分为5个因子:环境定向(分辨昼夜、上下午、地点、现场其他人物)、自身定向(分辨姓名、性别、生肖、籍贯)、身体定位(定位眼睛、鼻子、上肢、腹部)、自身相关的数字概念(眼睛、鼻子、手指个数及扳指)和比较判断(比较大小、长短、多少、黑白、质地、上下、前后、左右)。其中,除比较判断因子为8个题目外,其余因子均为4个题目。

1.2.3 指导语 请您根据自己的临床鉴定经验,针对下列题目,对有可能伪装智能减退的被鉴定人表现,作出可能的推测(单选:√)。被鉴定人会……回答不知道、错误回答、久久(6 s以上)不答、正确回答。

1.2.4 统计学方法 将收集资料输入数据库,然后用SpSS 22进行分析。对24个题目的4种选答进行Ridit分析及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以观察其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题目;将“不知道”、“错误回答”和“久久不答”合并为“不正确回答”,然后与“正确回答”的例数进行卡方检验,以观察某因子中不同题目间正确回答率的差别;将各因子中“正确回答”和“不正确回答”的例数分别合并,进行卡方检验,以观察不同因子间正确回答率的差别。

2 结果

2.1 24个题目的回答分析 参考刘嵘等[7]方法,计算各答题的Ridit值(均数、标准差、标准误),然后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显著性检验。总体F=13.884(df=23),p=0.000。因分类变量“不知道”、“错误回答”、“久久不答”、“正确回答”是按1、2、3、4的递增等级排列的,故Ridit值95%CI下限>0.5,即为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表示较优。

从表1可见,题目05(姓名)、06(性别)、09(眼睛定位)、10(鼻子定位)、11(上肢定位)、12(腹部定位)、13(几只眼睛)、14(几个鼻子)、20(分辨黑白)及23(分辨前后)等10个题目,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2.2 各因子中正确回答率的分析 经pearson卡方检验,从环境定向因子来看,题目01(分辨昼夜)的正确回答率最高,为36.54%,与同组其他题目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自身定向因子中,题目05(姓名)、06(性别)的正确回答率最高,分别为59.62%和53.85%,均高于同组其他题目(p<0.001);在身体定位因子中,题目09(眼睛定位)、10(鼻子定位)、11(上肢定位)、12(腹部定位)的正确回答率均高,分别为46.15%、48.08%、50.00%、42.31%,彼此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数字概念因子中,题目13(几只眼睛)和14(几个鼻子)的正确回答率最高,分别为42.31%和48.08%,均高于同组其他题目(p<0.01或p<0.001);在比较判断因子中,题目20(分辨黑白)和23(分辨前后)的正确回答率最高,分别为40.38%和26.92%,高于同组其他题目(p<0.05或p<0.001)。

表1 各题目Ridit分析及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n=52)

注:*p<0.05

2.3 各因子间正确回答率的分析 经检验,pearson卡方值为67.04(df=4),p=0.000。5个因子的两两比较中,自身定向(36.54%)、身体定位(46.63%)及数字概念(29.81%)的正确回答率较高,与环境定向(17.79%)和比较判断(19.95%)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01)。

3 讨论

我们知道,人生中最基本、最简单的、伴随其成长之路不断得以强化的远记忆,通常是应该保留、而最后才可能受损的-即远记忆通常不易受损。本研究从鉴定人的视角出发,结合其临床鉴定经验,以远记忆评估切入,对被鉴定人的伪装智能减退行为进行探讨,具有积极的临床价值。

经Ridit和方差检验,本研究从鉴定人对24个题目的反馈中,找出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10个优势指标。比较05(姓名)、06(性别)、09(眼睛定位)、10(鼻子定位)、11(上肢定位)、12(腹部定位)、13(几只眼睛)、14(几个鼻子)、20(分辨黑白)及23(分辨前后)这10个题目,可以发现除了20及23两个题目外,其他都是与个人身份或身体密切相关的内容。这就说明,在鉴定人心目中,上述优势指标对被鉴定人远记忆的考量,具有相对重要的意义。

如果从合作与否来讲,“不知道”、“错误回答”或“久久不答”都属于不合作的不同表现,但如果从记忆受损的角度来看,则反映了某种程度的不同。“不知道”可能反映了记忆的缺失;“错误回答”可能反映了记忆的张冠李戴;而“久久不答”则可能反映了对记忆内容的选择困难。

将“不知道”、“错误回答”和“久久不答”合并为“不合作”后,各因子中正确回答率的pearson卡方检验结果表明,具有统计学意义的、高正确回答率的题目几乎与Ridit检验结果一致。根据Ridit分类变量从“不知道”向“错误回答”、“久久不答”、“正确回答”的递增等级排列,所谓优势指标,也是趋向于“正确回答”。那么,对理应作出“正确回答”的反应,如果反应有异,往往就提示着“伪装”倾向。

卡方检验结果表明,自身定向、身体定位和数字概念因子的正确回答率均高,且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本研究调查的鉴定人认为上述3个因子是被鉴定人应该能够作出正确回答的,而环境定向与比较判断因子的内容,在鉴定实践中有可能被受检者回答错误。其原因就是上述3个因子中涉及的题目,属于具有远记忆属性的自我定向,相对于环境定向而言,比较不易受损,故理应能够作出正确回答。

本研究发现了一些富有意义的现象,且符合相应的心理学规律。但因为这是一份简单的调查,而且样本不够充分,所以其中的发现,均需要经过严格设计的科研结果加以验证。所以,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积极作用。

[1] 胡泽卿主编.法医精神病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233-235.

[2] Zarkowski p,Esparza B,Russo J.Validation of a rational malinge-ring test using evoked potentials[J].J Clin Neurophysiol,2007,24(5) :413-418.

[3] 刘仁刚,高北陵,李映平,等.Hiscock 迫选数字记忆测验的修订和试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3) :173-175.

[4] 高北陵,刘仁刚,李映平,等. 必选数字记忆测验对伪装记忆损伤的鉴别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1,9(4):244-247.

[5] 谭友果,甘枝勤,郭君华,等.二项必选数字记忆测验对伪装病人的鉴别(附 164 例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4,10(2):122-124.

[6] 姚树桥,杨彦春主编.医学心理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17-19.

[7] 刘嵘,白瑞华.Ridit分析的SpSS实现[J].中国卫生统计,2004,21(4):236-238.

Therecognitionfunctionofremotememoryassessmentforcamouflagingintelligencereduction

WUShu-hao,WUTian-cheng.

SuzhouGuangjiHospital,Suzhou215008,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cognition function of remote memory assessment for the people camouflaging intelligence reduction in judicial expertise.MethodThe appraisers receiving forensic psychiatry training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designed questionnaires.The data of 52 questionnaires returned from surveyors were analyzed with statistics.ResultsThough the Ridit analysis and One-Way ANOVA,10 items had statistical advantages (allp<0.05),such as the age,the gender.In body localization factor,the correction answer rates of all items were over 40%;and in the other factors,the rates of some items relating to one's own body were higher (pearson Chi square,p<0.05 orp<0.001 ).Among the five factors,the correction answer rates of self orientation,body positioning and digital concept factor were higher than another two ones(pearson Chi square,p<0.05 orp<0.001).ConclusionFrom the view of judicial authenticators,the method of remote memory assessment has positive recognition function to the camouflaging intelligence reduction.

judicial expertise; remote memory assessment; camouflage intelligence reduction

R749

A

1005-3220(2017)06-0409-03

215008 苏州市广济医院

吴天诚,E-Mail:wu_tc@163.com

2017-03-28

2017-07-24)

猜你喜欢

鉴定人定向问卷
鉴定人可否参加开庭?
江苏:对虚假鉴定“零容忍”
基于FANUC-31i外部一转信号在三档主轴定向中的应用
定向越野
问卷网
鉴定人出庭经验谈
基于虚拟社区的定向出版模式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定向运动课百米定向教学形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