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78例抑郁症治疗的护理研究

2017-12-15肖玉莲毕鸿燕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经颅依从性评分

肖玉莲,毕鸿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50)

78例抑郁症治疗的护理研究

肖玉莲,毕鸿燕*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北京 100050)

目的 通过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护理,改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通过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抑郁症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护理研究,将其随机分为A组与B组,比较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1]项评分,减分率,治疗效果等。结果 经过治疗前后对比,有效率,显著率与HAMD17[2]项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可取得更好的临床护理效果,且与HAMD评分改善相当,患者的依从性和生活质量均有提高,值得推荐。

抑郁症;治疗;护理研究

经颅磁刺激技术TMS(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是一种无痛、无创的绿色治疗方法,磁信号可以无衰减地透过颅骨而刺激到大脑神经,实际应用中并不局限于头脑的刺激,外周神经肌肉同样可以刺激,因此现在都叫它为“磁刺激”。普通的经颅磁刺激线圈非常局限,只有装置所在的大脑皮层一侧才能接受到磁脉冲,大脑皮层仅能接收到微弱的脉冲,深度大约2 cm。目前经颅磁刺激装置使大脑皮层可以接收到更深层次的脉冲磁刺激,临床治疗抑郁症经常应用该装置。我院于2016年3月7日,应用该方法治疗患者78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

1.1.1 入组标准:

(1)入选标准18~60周岁之间,性别不限;(2)符合《疾病和有关健康问题的国际统计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症诊断标准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版本(HAMD-17)评分>17分,排除其他原因导致的抑郁,如甲状腺功能低下、脑瘤等;(3)患者或监护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1)不自主意识无法合作的患者;(2)孕妇或哺乳期患者;(3)刺激部位有植入性金属和电子仪器(如电子耳蜗、脉冲发生器、起搏器等)的患者;(4)药物滥用者和药物依赖者;(5)癫痫发作期患者及具有癫痫家族史患者;(6)其他颅脑器质性疾病以及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患者。

1.2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就诊我院的抑郁症患者78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9例,女59例。年龄21~60岁,平均(50±6)岁;病程3个月~1年,平均8个月。

2 TMS临床试验操作规范

2.1 第一次治疗流程

①打开MEP(是刺激运动皮质在对侧靶肌记录到的肌肉运动复合电位;检查运动神经从皮质到肌肉的传递、传导通路的整体同步性和完整性。),连接同步线,粘贴电极片;②确认MEP已连接;③注册患者信息;④单脉冲刺激,寻找M1区(水平段或眶后段,自颈内动脉分出后,水平向外行至侧裂动脉分叉处,长约3 cm。该段发出的中央支称外侧豆纹动脉,供应豆状核、内囊和尾状核。),调整程度;⑤确定阈值,保存;⑥关闭软件;⑦关闭MEP;⑧重新打开软件;⑨登录;⑩重复脉冲刺激;11.方案选择,抑郁症,确定;12.开始治疗;13.治疗结束,关闭软件。

图1 结构示意图

2.2 后续治疗流程

1.确认MEP处于关闭状态;2.打开软件;3.登录患者信息;4.重复脉冲刺激;5.开始治疗;6.治疗结束,关闭软件。

3 实验室检查与评价指标护理

3.1 治疗前实验室需检查

血常规中的白细胞数(WBC)、红细胞数(RBC)、中粒细胞数(NEUT)、血红蛋白(Hb)、血小板(PLT)。尿常规中的尿白细胞(LEU)、葡萄糖(Glu)、尿胆红素(BIL)、尿蛋白(PRO)、PH。肝功能中的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白蛋白(ALB)。肾功能中的尿素氮(Bun)。肌酐(Cr)。见表1、表2、表3。

3.2 性能评价指标护理

1.控制和调节机构要灵活可靠。2.连接件、紧固部件不松动。3.脚踏开关要灵活。4.安装方法、操作方法、严格认真,按规定要求执行。5.不出现设备漏电现象。6.设备电磁干扰不影响其他设备。7.A、B两组数据清晰准确。

3.3 单项评价指标护理

分别分为AB两个组别。将治疗前的抑郁情绪,失眠,焦虑,性症状等数据与治疗后对比。A组减分率平均值为51.90,B组为37.38。

4 护 理

4.1 依从性的护理

采用自陈式问卷,来评估患者的依从性。患者依从性程度>90%者,为依从性良好,依从程度≤90%以下者为依从性差或不依从。这种对依从程度的划分已经在文献中报道证实。问卷内容效度为0.84,是安全可靠的,再预调查中测试重测信度为0.91。见表4。

表1 两组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生化指标

表2 AB两组肝功能治疗前后数据

表3 AB两组肾功能治疗前后数据

表4 两组依从性比较(例)

4.2 健康生活质量的护理

采用中文版SF-36简明健康调查问卷进行调查,调查人员进行常规测试,所有测试人员都具有良好的信誉度。是一份由36个条目组成的结构式问卷。问卷包括8个领域,测定与健康相关的8个维度:躯体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精神健康。将每个领域原始得分进行转换后,得分范围为0~100,分数越高,表示此领域质量越好。见表5。

表5 护理患者生活质量相关的其它因素

4.3 心理护理

治疗前要多和患者接触,详知患者病况,根据患者的状况制定相关护理对策。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放下戒备紧张的心里压力;在治疗中多与患者进行沟通,转移注意力,尽快协调完成rTMS治疗,并且时刻关注患者有无不良反应,比如癫痫,头痛,血压等,进一步加快治疗降低隐患。见表6。

表6 治疗前后HAMD和减分率评分比较(±s,分)

表6 治疗前后HAMD和减分率评分比较(±s,分)

注:与治疗前相比,*P<0.05;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n治疗前治疗后 减分率(%)A组3922±3.6510.97±7.2951.9 B组3921.43±4.0213.21±6.8237.38

表7 合并用药记录表

4.4 合并用药护理

针对个别人出现短暂轻微头痛、头晕、声音嘶哑的症状,进行对症处理,如:清咽口服液一支3次/d,服用14天,散利痛一片对症治疗,症状均得到良好的改善。见表7。

5 结 果

5.1 护理效果和HAMD评分

A组患者治疗后,显著好转22例,好转15例,无效2例,显著率为56.41%,有效率为94.87%。治疗前HAMD总分为(22±3.65)分,治疗后为(10.97±7.2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患者治疗后,显著好转25例,好转9例,无效5例,显著率64.10为%,有效率为87.18%。治疗前HAMD总分为(21.43±4.02)分,治疗后为(13.21±6.8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5.2 不良反应护理

治疗前后心电图、脑电图检查均未见异常;治疗中仅有5例短暂轻微头痛等症状,经休息两小时后缓解,1例口服散利痛后头痛好转,1例声音嘶哑,口服清咽口服液2周后好转。余无其他不适。见表7。

6 讨 论

抑郁症是一种世界性的疾病,药物治疗费用昂贵。在临床的不断开发和总结研究数据显示了前额叶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的确切疗效,其治疗效果与药物治疗效果相似,伴随而来的护理也就十分重要,而且是一种局部的、没有副作用的治疗方法。因此对治疗中的护理工作也就不容忽视

目前经颅磁刺激治疗的护理研究主要集中在急性抑郁症以外不同抑郁亚型的治疗上,以及是否可以用于抑郁症的维持治疗方面。对于早期的患者经颅磁刺激治疗的疗效出现的更快,因此主张早期使用。所以护理工作是很艰巨的,需要护理人员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早治疗早护理,减少患者走弯路。

rTMS的护理研究结果表明,高频磁刺激(15~25 Hz)能更多地兴奋大脑皮层水平走向的连接及神经元,并可导致大脑皮层局部代谢水平增高。治疗中出个别患者有短暂轻微头痛、声音嘶哑等,护理上及时发现控制症状,减轻痛苦,掌握好治疗的有利时机。

在精神科中抑郁障碍尤其居多,随着经颅磁刺激技术在精神疾病方面的广泛应用,在近些年来通过临床结果研究观察,此方案用在抑郁症方面有非常大的进步改善,经颅磁治疗技术治疗抑郁症的护理主要分为两种方式,一为高频刺激左侧前额叶背外侧,此时频率设定20 Hz。二为低频刺激右侧前额叶背外侧此时频率设定1 Hz。经过大量的临床护理实践来看,高频治疗也得到了广大患者的普遍认可,而低频治疗相对较少,丹在护理实践中得出,低频治疗也可以取得与高频治疗相同的临床护理效果,降低治疗风险,无特殊不良反应。rTMS是治疗心理疾病的新技术,护理干预也要突飞猛进的发展。治疗前与患者沟通,详细了解病情,做好心理护理,使患者消除疑虑,主动配合治疗;治疗前要多和患者接触,详知患者病况,根据患者的状况制定相关护理对策。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放下戒备紧张的心里压力;在治疗中多与患者进行沟通,转移注意力,尽快协调完成rTMS治疗,并且时刻关注患者有无不良反应,比如癫痫,头痛,血压等,进一步加快治疗降低隐患。

通过临床结果得出,抑郁症患者护理在低频与高频护理中都提高到良好的满意度,两种疗法有效率与HAMD评分改善相当,结果显示低频治疗不良反应更少,在临床护理上值得使用推荐,与之匹配的护理也就提升到重要的位置,是精神卫生工作者面临的新技术挑战[4]。

[1] 汤毓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上海精神医学,1984,2(2):61-64.

[2] Hamilton M:DeveloPment of a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 for Primary DePression.Brit J Soc Clin Psychol,1967,6:278-296.

[3] 王晓明,杨德本,喻元凤,等.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重型抑郁症的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康复,2004,8(9):1770-1.

[4] Charney DS.DePression and biPolar suPPor unmet needs in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mood disorders in late life[J].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2003,60(7):664-672.

R473.74

B

ISSN.2096-2479.2017.46.136.03

毕鸿燕

外显子测序探寻双侧纹状体坏死家系致病基因研究(81300976)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经颅依从性评分
经颅电刺激技术对运动性疲劳作用效果的研究进展
我给爸爸评分
经颅直流电刺激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症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Castleman disease in the hepatic-gastric space: A case report
An Optimal Resources Configuration Scheme for Caching-Based Content Distribution in Backhaul-Limited Small Cell Networks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经颅磁刺激定位方法的研究进展
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酒依赖合并焦虑抑郁患者的影响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