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胸腔镜联合腹腔镜微创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的护理效果对比

2017-12-15王立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王立芳

(扬州市高邮人民医院四病区,江苏 扬州 225600)

胸腔镜联合腹腔镜微创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的护理效果对比

王立芳

(扬州市高邮人民医院四病区,江苏 扬州 225600)

目的 分析胸腔镜联合腹腔镜微创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接受胸腔镜联合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的患者20例作为研究组,接受开胸食管癌根治术的患者20例作为参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整体责任制护理,最后对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进行比对和统计。结果 不同手术方法实施护理后,研究组患者的VAS评分同参照组比对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比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癌患者接受胸腔镜联合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生存质量有效提升,临床应用价值存在。

胸腔镜联合腹腔镜微创;开胸食管癌根治术;护理效果

食管癌在临床疾病中较为常见,80%~85%的病例分布在发展中国家,65%~70%患者就诊时病情已到中晚期,好发年龄从40岁以上呈上升趋势,50岁以上发病率高,70岁达发病高峰。一般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是食管癌防治重点。从治疗方法来看,目前临床常选择胸腔镜联合腹腔镜微创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1]。鉴于此,此研究分析胸腔镜联合腹腔镜微创与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的护理效果,对我院近2年多收治的食管癌患者40例进行研究,现将具体流程和结果进行以下表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手术方法差异性将其分为研究和参照两组,各20例。研究组男15例、女5例,年龄45~78岁,平均(59.87±6.46)岁。参照组男14例、女6例,年龄46~76岁,平均(59.79±6.51)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研究组患者接受的手术方法以胸腔镜联合腹腔微镜为主,手术前予患者以气管插管全身麻醉,分别做一长度3 cm、1 cm的手术切口于患者右侧胸腔,在胸腔镜下,利用超声刀和电钩将胸段食管肿瘤病灶切除,对周围淋巴结进行分离清扫。在腹腔镜下对切断胃进行游离,并对淋巴结进行清扫,修剪其残胃做成管状胃。随后做一小切口于患者左胸锁乳胸突肌,将食管近段端分离拉出,使用预留橡胶管将右胸食管向颈部吻合拉伸[2]。参照组患者接受的手术方法为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全身麻醉后分别做一手术切口于右胸外后侧、上腹正中和左颈胸锁乳突肌等,将肿瘤病灶切除,并对周围淋巴结进行清扫,最后将残胃向颈部吻合拉伸。

1.3 指标评价

对研究组和参照组患者的VAS评分、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情况,首次下床活动时间进行统计,最好记录各项数据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VAS评分结果

不同方法手术后并实施整体责任制护理,比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研究组(2.8±0.5)分明显低于参照组的(4.3±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7.1106)。

2.2 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

不同手术方法后并实施护理措施,研究组患者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早,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比参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7.1106),见表1。

表1 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及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

3 讨 论

3.1 开胸食管癌根治术后的护理措施

该手术方法主要是将患者损伤的肌壁肌肉和肋间神经切除,不仅创伤较大,出血多,并且咳嗽时手术切口疼痛感非常显著,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因此患者手术后,主要护理措施:①生命体征监测:术后3天内实施床边心电监护,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及胃管及胸管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状的变化,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汇报医生,及时处理。②疼痛管理:患者术后右侧胸部切口创伤较大,加上胸管的刺激,切口疼痛感较为剧烈,特别是咳嗽咳痰时,因此术后给予自控式镇痛泵的应用,同时遵医嘱予非甾体类止疼药物定时肌肉注射等,并且教会患者自我缓解切口疼痛的方法,如自我放松,咳嗽时保护切口的方法等,才能逐渐缓解疼痛[3]。③呼吸系统并发症预防及护理:因患者术后切口疼痛惧怕咳嗽咳痰,而呼吸道管理显得尤为重要。术后给予氧气驱动雾化吸入Q8h,必要时定时予低渗盐水超声湿化气道,定时坐起拍背,促进患者有效排痰,床边备中心负压吸引装置,以备及时吸痰。其次配合活动于休息指导和术后营养的管理等[4]。

3.2 胸腔镜联合腹腔镜微创手术后的护理措施

该手术方法具有创伤小,切口疼痛感明显较轻的特点,因而促进患者快速康复。因此,临床护理重点包括:①呼吸系统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患者手术前为气管插管全麻麻醉,这样会引起肺内分泌物增加,可能致使术后有低氧血症的出现。患者手术后,需及时实施血气分析检查,动态掌握其氧合状态,积极配合呼吸道管理,使患者的呼吸道处于通畅状态。患者清醒后,定时雾化吸入,指导其有效咳嗽咳痰,配合翻身拍背,促进痰液排出②心理疏通。患者清醒后会担心治疗效果,因此,护理人员需第一时间告知其手术顺利,手术效果好,并将术后潜在的并发症进行通俗讲解,使其不良情绪得以缓解。使其提升护理配合度,从而加快患者的康复速度[5]。③营养指导。患者手术后需禁食4~5天,遵医嘱配合静脉营养的同时,术后早期实施肠内营养,术后第1天起,肠内营养液从每日250 mL开始逐日增加至每日2000 mL以上,在此期间积极观察患者有无腹胀和腹泻症状,及患者的肠蠕动恢复情况,依据患者的康复情况对营养物质品种及量合理选择。患者实施消化道造影,颈部吻合口完全愈合,可以逐渐进食,以流质食物为主,术后3周后向普食过度。④活动指导。术后患者清醒后,生命体征平稳后予半卧位,协助予床上被动运动,如定时翻身,抬臀运动,踝泵运动等。术后2天后无活动禁忌时,开始协助患者下床床边活动,活动从床边到病室内再到病室外,循序渐进,活动量以不感到疲劳,气促为度[6]。⑤疼痛管理。术后2天给予自控式镇痛泵使用,教会患者及家属保护切口的方法,减轻因咳嗽咳痰带来的切口疼痛,一般术后3天后疼痛评分1~2分,夜间间断睡眠7~8 h。⑥管道护理。妥善固定各种管道,做好标识,保持引流效能好,密切观察引流液的量、颜色及性状的变化等。同时做好各种风险评估,如防管道滑脱,防跌倒等,告知各种防范措施,备好应急预案等[7]。

此研究结果可以看出,研究组患者接受胸腔镜联合腹腔镜微创治疗,参照组患者接受开胸食管癌切除术,两组患者完成手术后均实施整体护理,比对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研究组改善更为显著,另外,从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明显,和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更早来看,研究组较比参照组更具备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可知,食管癌患者接受胸腔镜联合腹腔镜微创治疗,并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使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降低,提高患者的配合度,舒适度,可进一步继续在临床上实践。

[1] 韩江英,陶星明,杨春玲,等.胸腔镜联合腹腔镜微创与开胸食管癌切除术后护理比较[J].安徽医药,2012,16(1):124-125.

[2] 邓琳琳.胸腔镜联合腹腔镜微创与开胸食管癌切除术后的护理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17,19.

[3] 王建芳.胸腹腔镜微创与开胸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比研究[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24):4848-4849.

[4] 刘 鹂,钟先利,易 军.胸腹腔镜微创与开胸食管癌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比较[J].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16,23(01):91-93.

[5] 盛 琍.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的护理[J].中国校医,2016,30(03):236-237.[2017-08-03].

[6] 朱丽莉.食管癌患者术前术后的护理体会与临床观察[J].中国卫生产业,2013(03):48-48

[7] 刘慧聪.经右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的手术配合[J].医学信息,2015(29):299-299.

R473.73

B

ISSN.2096-2479.2017.46.127.02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快速康复外科在胸腔镜肺叶切除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内科胸腔镜术后留置细引流管的利弊分析
胸腔镜胸腺切除术后不留置引流管的安全性分析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中转开胸的临床研究
miRNAs在食管癌中的研究进展
MCM7和P5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食管癌术后远期大出血介入治疗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