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低频脉冲治疗加乳房穴位按摩联合护理干预对治疗哺乳期乳痈的效果

2017-12-15俞桂香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哺乳期乳汁乳房

俞桂香

(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普外科,江苏 无锡 214121)

探讨低频脉冲治疗加乳房穴位按摩联合护理干预对治疗哺乳期乳痈的效果

俞桂香

(无锡市第二中医医院普外科,江苏 无锡 214121)

目的 评估低频脉冲治疗加乳房穴位按摩联合护理干预对治疗哺乳期乳痈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门诊2015年4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哺乳期乳痈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均接受低频脉冲加乳房穴位按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哺乳期乳痈患者进行低频脉冲治疗加乳房穴位按摩联合护理干预,能强化治疗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低频脉冲治疗仪;穴位按摩;护理干预

哺乳期乳痈即为急性乳腺炎,该病是哺乳期女性群体中常见疾病,好发于初产妇,且产后3~4周较常见[1]。哺乳期乳痈患者主要表现为压痛、肿块、发热、乳房胀痛等症状,如果不及时治疗,则可能出现脓肿,对母婴健康产生严重影响。本文对哺乳期乳痈患者接受低频脉冲治疗加乳房穴位按摩联合护理干预治疗的效果进行研究,获得了满意成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4月~2016年12月在我院门诊治疗的哺乳期乳痈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1例。观察组年龄23~36岁,平均年龄(28.92±6.30)岁,其中13例自然分娩,8例剖宫产。对照组患者年龄21~37岁,平均年龄(28.56±6.05)岁,其中15例自然分娩,6例剖宫产。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2012版中乳痈相关诊断标准,B超检查有肿块无液性回声,血常规检查白细胞水平、中性粒细胞水平增大;患者乳房发育正常,足月分娩;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排除标准:精神病、严重慢性系统疾病等影响研究的情况。

1.3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方法:0.9%NS100 mL+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2.4gBid,0.9%NS250 mL+七叶皂甙20 mg静脉输入,持续治疗2~3天;同时接受低频脉冲加乳房穴位按摩进行治疗。①低频脉冲疗法:患者使用红外线治疗仪;治疗前挤出母乳,治疗时患者仰卧,用红外线治疗仪乳罩置于患者乳房上固定,如果乳房肿块严重的再加用电击,频率为0~100Hz,电压220 V,使用时用湿纱布包裹电击片。②乳房穴位按摩:按摩时,先予以被动按摩:并拢食指、中指、无名指指端,以放射状方式从乳房底部按摩至乳头处,直至乳房从肿胀变软,乳汁通畅,如果乳头淤积乳汁,则用右手4指反复提插乳头,促进乳汁流动;主动按摩:取坐位,手涂抹润滑油,用健侧手指顺时针按揉乳房肿块,持续5 min,每天按揉1次;取坐位,患侧手拖住乳房,用另一只手的手指挤捏肿块,从上至下挤捏并逐渐增大力度,以疏通乳腺,每天挤捏1次;用健侧拇指按揉檀中穴、乳根穴,每次按揉5分钟,得气为宜,每天按揉1次;用健侧食指、中指分筋拨动肩井穴,轻微用力,每次5分钟,得气为宜,每天1次[2]。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①健康指导:告知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增强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并指导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向患者讲解低频脉冲疗法和乳房穴位按摩的作用,告知患者治疗步骤、相关注意事项等②心理干预:护理人员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予以患者针对性心理护理,及时安抚情绪紧张、焦虑的患者,告知患者治疗的重要性,引导患者保持良好心理状态。③饮食护理:护理人员合理安排患者饮食,指导患者食用易消化、清淡的食物,嘱咐患者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较强的食物;指导患者合理催乳,指导患者分娩后3天内不催乳,晚上不催乳,乳汁量充足时不催乳,如果乳汁发生淤积,则及时排乳,指导患者多饮水;如果需要催乳,可食用大豆食品(豆浆、豆腐等)、菌类食品(香菇、银耳、黑木耳等)、乳制品(牛奶、酸奶)等。④合理排空乳汁:乳痈时期,乳汁颜色正常,则尽量坚持母乳喂养,乳房肿胀或疼痛时,鼓励患者勤哺乳,让婴儿吸净乳汁,如有需要,用吸乳器将多余乳汁吸出,同时嘱咐患者不可过度依赖吸奶器,避免乳房无法自行调节乳汁量而发生淤积;如果出现乳汁淤积,则及时就诊,避免乳汁变质化脓;如果患者发热体温超过38℃,则停止哺乳每天定时排空乳汁。⑤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各项症状、体征,定时测量患者体温,如果发热,可用冷毛巾、冰袋降温,如果高热持续不退,则遵照医嘱应用对哺乳无影响的退热药物[3]。

1.4 观察指标

根据《中医外科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013版评价治疗效果,评价标准为:显效:患者乳房胀痛等症状均消失,无硬结块,无触痛,乳汁流出通畅,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均恢复正常;有效:患者乳房胀痛等症状显著改善,硬结块缩小,触痛减轻,血常规检查各项指标明显好转;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

记录患者治疗前、后乳房疼痛程度,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价患者疼痛程度,0分无痛,1~3分轻度疼痛,4~6分中度疼痛,7~10分重度疼痛。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乳房疼痛程度

治疗前,两组患者乳房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房疼痛水平比较(±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乳房疼痛水平比较(±s,分)

组别n治疗前治疗1天治疗2天治疗3天观察组213.12±0.451.24±0.330.76±0.280.32±0.11对照组213.01±0.422.25±0.371.65±0.220.95±0.20 t--0.829.3411.4512.65 P--0.420.000.000.00

表2 两组的治疗效果比较[n(%)]

3 讨 论

哺乳期乳痈是乳房炎性疾病,局部可见肿块,且在一天或数天后形成脓肿,可为单房性和多房性。表浅脓肿从破溃处流出,深部脓肿逐渐向外流出,或流入乳房和胸肌间疏松组织,形成脓肿。该病患者乳房肿胀,泌乳困难,乳房硬结,且通常伴随疼痛,患者通常较痛苦[4]。

本次研究中,治疗前两组患者乳房疼痛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哺乳期乳痈患者进行低频脉冲治疗加乳房穴位按摩联合护理干预能提高治疗有效率。低频脉冲是用微电脑模拟控制技术,对病灶实施红外热辐射、离子导入、电脉冲等作用,激活免疫系统,加快新陈代谢,促进神经末梢兴奋,从而缓解患者症状。乳房穴位按摩能疏通瘀结、活血通络、消肿止痛,促进乳腺通畅,改善患者症状。护理干预是系统化护理措施,能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护理服务,确保护理效果。护理干预措施主要针对乳痈患者临床特点来实施的,能提高护理质量[5]。护理干预措施不仅重视患者身体状况,还重视患者心理情况,通过心理疏导改善患者情绪,有利于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养成良好生活习惯,促使患者合理饮食、作息,身体恢复奠定良好的基础。总之,低频脉冲联合乳房穴位按摩对治疗哺乳期乳痈的效果较好,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1] 刘玉玲.低频脉冲治疗对初产妇产后泌乳量和乳房舒适度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6,30(18):2290-2292.

[2] 方锦莲.手法乳房按摩联合低频脉冲治疗仪对产褥期母乳喂养及预防乳腺炎的影响[J].中国当代医药,2016,23(11):63-65,68.

[3] 杜万忠.常规疗法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治疗产褥期乳腺炎38例效果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5,15(6):55-56.

[4] 杨建丽.联合应用硫酸镁、TDP、低频脉冲治疗急性乳腺炎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5,31(18):40-41.

[5] 刘美玲,尹 苗.手法按摩联合低频脉冲电刺激对产后乳汁淤积的干预效果[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6,22(21):3331-3333.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7.46.102.02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哺乳期乳汁乳房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哺乳期乳腺炎必须用抗生素吗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关爱乳房健康 从认识乳痛做起
母乳喂养需要清洁乳房吗
如何防治母猪乳房炎
哺乳期乳房也有脾气
妈妈的奶为何变色了
哺乳期乳房一个大,一个小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