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见性运动护理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有效性

2017-12-15马文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预见性下肢血栓

马文艳

(江苏省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徐州 221009)

预见性运动护理应用于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中的有效性

马文艳

(江苏省徐州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徐州 221009)

目的 探讨分析预见性运动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护理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加用预见性运动护理,并对两组患者的动力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分析。结果 观察组手术后的第2天和第5天的下肢股静脉血栓平均血流速度和峰值速度比对照组更佳(P<0.05),且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预见性运动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有重要意义,能够促使下肢血流循环,减少DVT产生,提高其产后的恢复效率。

预见性运动护理;妊高征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与血压升高并存的一组疾病。该病主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慢性高血压合并妊娠。该组疾病严重影响母婴健康,提升了围产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1]。因而,本文对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应用预见性运动护理措施进行研究,对其具体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7年6月医院收治的10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平均年龄为(26.21±3.96)岁,住院时平均孕周为(35.13±1.64)周;对照组平均年龄为(25.42±4.15)岁,住院时平均孕周为(34.28±2.47)周。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治疗方案相同的基础之上,对照组应用一般性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选用预见性运动护理措施,具体措施如下。

首先,产前对患者进行健康知识讲授,向其讲述该病相关知识内容和对其使用预见性运动护理的目的、方法以及作用,同时讲解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害,和对该疾病的应对方法和预防手段,以讲解应用该护理所能起到的治疗效果,从而促进患者对治疗该病的配合度。其次是对患者呼吸进行干预,指引患者做深呼吸培训,4次/d,10个/次;在孕妇生产前,要让其学会对剖宫产手术切口的正确按压方式,减少患者在手术后的疼痛[2]。

对患者进行运动训练,指引患者经常做下肢的运动训练,如:踝泵运动:包括屈伸运动和绕环运动;屈伸运动:患者躺或坐在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缓缓勾起脚尖,尽力使脚尖朝向自己,至最大限度保持10 s,然后脚尖缓缓下压,至最大限度时保持10 s,然后放松,这样一组动作完成。稍休息片刻再次进行下一组动作,反复的屈伸踝关节,最好练习5 min/h,5~8次/d。绕环动作:患者躺或坐床上,下肢伸展,大腿放松,以踝关节为中心,脚趾作360°绕环,尽量保持动作幅度最大,绕环可以使更多的肌肉得到运动。

同时对患者进行产后健康知识宣教,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产后保健观念,使其对产后的早期运动理念有正确的认识,麻醉消退后立即指导患者进行上述的运动措施,并确保运动的正确性、有效性,防止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1.3 疗效评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和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情况进行分析,在手术后的第2天和第5天,对患者的下肢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和峰值的速度进行检测,并对两组患者中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的情况进行统计。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术后第2天及第5天的下肢股静脉血流的平均速度和峰值速度情况

观察组在手术后第2天及第5天的下肢股静脉血流的平均速度和峰值速度明显比对照组更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对比(±s,cm/s)

表1 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对比(±s,cm/s)

组别n第2天第5天下肢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峰值下肢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峰值观察组5037.54±5.4741.21±6.4234.48±6.0136.54±7.01对照组5031.04±3.3832.67±4.9428.39±5.0131.98±6.39 t 7.1487.4545.5033.399 P<0.05<0.05<0.05<0.05

2.2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情况

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产生情况调查记录中发现,观察组发生2例,总发生率为4%;对照组发生13例,总发生率为26%。观察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490,P<0.05)。

3 讨 论

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发病原因主要是由于患者全身小血管痉挛有重大关联,日常的运动量较少,长期卧床休息,进而产生下肢深静脉血栓[3],因此运用预见性运动护理是十分关键的。本文研究中,观察组下肢股静脉血流平均速度为(37.54±5.47)cm/s,峰值为(41.21±6.42)cm/s,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预见性运动护理在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有重要意义,使下肢血流循环,减少DVT产生,提高其产后的恢复效率。

[1] 左 媛,戴 姜,董 慧,等.妊高征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见性运动护理效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6,27(8):1372-1374.

[2] 何琳娜.预见性护理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7,11(3):155-157.

[3] 林葆春,张富明,罗玉娟,等.预见性护理干预在预防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继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J].临床医学工程,2016,23(7):983-984.

R473.71

B

ISSN.2096-2479.2017.46.97.02

本文编辑:张 钰

猜你喜欢

预见性下肢血栓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减少胸腰椎术后腹胀的预见性护理策略及其成效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