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

2017-12-15庞士静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46期
关键词:胆结石开腹胆囊

庞士静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胸外科,安徽 六安 237001)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

庞士静

(安徽省六安市第二人民医院肝胆胸外科,安徽 六安 237001)

目的 对胆结石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与开腹手术的治疗效果进行评析。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腹外科接收的胆结石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成探究组53例与对比组50例;对比组采取开腹术治疗,探究组采取腹腔镜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效果和并发症情况。结果 探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肠胃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低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探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4%,对比组为1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胆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效果更确切,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且并发症少,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胆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开腹术

胆结石是消化系统最为常见的一种结石病症,发病率较高。临床上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方式,通常在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后实施后手术治疗。开腹术存在创伤性,对于高龄患者耐受力较差[1]。近年来,随着内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腹腔镜术凭借微创伤、术后恢复快、安全性高等优势,在结石疾病治疗中逐步应用开来,并取得良好效果。本文主要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和开腹术治疗胆结石的效果进行探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腹外科接收的胆结石患者103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均通过临床症状、腹部B超等检查确诊,符合胆结石诊断标准[2]。排除心肝肺功能不全、肝外管结石、恶性肿瘤、凝血机制障碍等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成探究组与对比组。其中,探究组53例,男30例、女23例,年龄35~63岁,平均(42.5±4.7)岁;结石直径0.5~2.6 cm,平均(1.4±0.3)cm;对比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32~65岁,平均(43.1±4.2)岁;结石直径0.7~2.3 cm,平均(1.3±0.3)cm。两组在基本信息、病情、结石大小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B超、血常规等检查。对比组采用常规开腹术治疗,行平卧体位,硬膜外麻醉,具体操作:在患者腹直肌部位行一切口,探查腹腔脏器组织,明确胆囊、肝管、肾管等脏器的解剖位,再对胆囊妥善游离,在胆囊底部切开吸净内容物,充分暴露胆囊颈,找到胆囊管,在距胆总管0.5 cm处离断,距肝脏约1.0 cm处分离胆囊浆膜,切除胆囊。入胆囊颈粘连严重,显露不清,可采取自胆囊底部起逆行性切除法,放置引流,逐层缝合。探究组采取腹腔镜术治疗,取仰卧体位,气管插管全麻,具体操作:在患者脐下行一道8~10 mm切口,往腹腔输注CO2建立气腹,再妥善置入腹腔镜,然后在肋弓和腋前线交汇部位和右侧肝圆韧带部位作切口。在腹腔镜直视下,往腹腔置入手术器械,确定胆囊三角解剖位后,游离并切除胆囊,再进行止血,确认无误后,将CO2排出,冲洗腹腔,关闭创口,如需要留置引流管。两组均在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连续3天。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模拟评分(VAS)、肠胃道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并掌握术后并发症情况,主要是切口感染、腹腔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手术情况对比

探究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肠胃道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间均少于对比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手术效果比较(±s)

表1 两组临床手术效果比较(±s)

相关指标探究组(n=53)对比组(n=50)tP值手术时间(min)50.3±4.371.4±6.71.554<0.05术中出血(mL)54.6±7.185.4±5.57.263<0.05术后VAS评分(分)2.3±0.64.8±0.85.14<0.05胃肠功能恢复时间(h)20.6±2.331.7±4.12.043<0.05术后住院时间(d)7.3±1.411.4±1.66.744<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对比

术后探究组出现2例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8%;对比组出现3例切口感染,3例腹部感染,1例肾功能损伤,发生率为14.0%,均得到及时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X2=4.188)。

3 讨 论

胆结石常见的结石性病症,如未得到及时治疗,易引起炎性反应,加重病情,临床上以手术治疗为主。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存在一定弊端,对60岁以上老年患者不太适用,原因在于患者脏器功能衰退,机体免疫力地下,术后恢复不佳,同时机体组织适应力和应急功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3],此外,术中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增大,进而使手术难度大幅增加。所以,为保证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必须考虑患者实际情况。

近年来,腹腔镜术发展迅速,日益完善,在胆囊病变治疗中有着良好应用,尤其是胆结石有满意效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为微创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患者疼苦小,且术中更易操作,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适合任何年龄段胆结石患者。本研究中,探究组患者采取腹腔镜术治疗,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常规开腹术的对比组(P<0.05),表明腹腔镜术操作上更加便捷、快速,创伤小;同时,术后肠胃功能恢复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比组(P<0.05)。与游波等人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4]。但要指出是的腹腔镜术有严格的适应证,所以要考虑患者实际情况,对于病情危重或并非急性炎症患者不建议应用。

综上而言,对胆结石采取腹腔镜术治疗,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且安全性高,整体优于常规开腹术,值得临床实践。

[1] 毛协良.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J].中外医疗,2016,35(29):93-94.

[2] 吴在德.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3.

[3] 赵俊立,马伟琳,宋媛媛.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6,27(11):2111-2112.

[4] 游 波,王 盈,邱 卓,等.腹腔镜与开腹手术胆囊切除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20(11):171.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46.77.02

本文编辑:刘欣悦

猜你喜欢

胆结石开腹胆囊
胆结石的症状有哪些日常护理知识需知道
哪些人易得胆结石?得了胆结石该怎么吃?
分析肝胆结石实施肝切除联合纤维胆道镜治疗效果
胆囊切除术后胆囊残株内钛夹超声误诊结石1例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胆囊切除术中经胆囊管胆道造影的临床意义
腹腔镜与开腹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比较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并发症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