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集体备课中“整体”与“个性”的两面性

2017-12-06李磊磊

关键词:集体备课个性整体

李磊磊

摘 要:人多力量大,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取人之长可以补己之短。集体备课有利于团结协作,可以发挥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整体作战能力,凝聚集体智慧结晶。从这个方面来看,集体备课不但需要而且必要。特别是优化了整体的教学内容以后,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教学调研以及学校内部的常规检查更能有效率地进行。而且,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年轻教师的队伍越来越庞大,教学经验的不足给学校的整体教学带来很大压力,加强集体备课,可以帮助他们更准确更科学地把握教学重点与难点,帮助他们设计出科学合理、高效优化的教学方案,从而减少他们在教学探索中的失误,形成老带青的互助模式,发挥老教师及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年轻教师们更快地适应自己的工作岗位,迅速成长,由此看来,集体备课是很有好处的。

关键词:集体备课;整体;个性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獻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2-066-01

0

新课程也倡导集体备课,并为集体备课设置了一幅理想的图景:在和谐、热烈的研讨气氛中,教学问题被摆上桌面,通过群策群力,将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到更高层次集体备课将教学活动由一种个人艺术,变为集体智慧的舞蹈。

那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集体备课真的能达到这样的效果吗?真正处于教学第一线、亲历过集体备课的教师们,可能会真切感受到新课程所设置的这一理想、图景与现实之间的距离。很多时候,在集体备课时间,教师们坐在一起热火朝天地“讨论”,可真正有多少话是涉及教学工作呢?负责任的教师还能谈谈教案但是各抒己见、研讨争论的场面实在是少之又少。集体备课变成了年长教师的“一言堂”,年轻教师的“笔记会”,整个过程没有争议,没有辩论,更不会有群策群力的理想效果了。长期这样下去,年长的教师们会仅凭经验,吃尽老本;而年轻教师们就只会机械照搬。这样的集体备课势必将教学带入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

这样说来,是不是就应该取消集体备课呢? 任何事情都有其利弊的两面,只看我们如何利用。前面谈到了集体备课有诸多好处,可见,集体备课是可以实施的,只是我们要认真理解新课程要求下的集体备课的真正内涵。

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明确提出,要从以往的注重统一规格向注重教学的差异性转变。这与集体备课看似矛盾,实则暗合。集体备课要求教师们坐在一起认真研讨,这必须是以个人钻研为前提的。没有个人钻研的成果作为研讨的对象。那集体备课就形同虚设,就与新课程提倡发挥教师个人特点与个人教学艺术的观点相背离了。

应该是先由教师各自根据自己的思路独立备课,独立钻研,在个人充分准备的基础上,然后才是相互交流,相互切磋,相互碰撞,把自己在备课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或困惑倾吐出来,也可以把自己的新想法、好点子抛出来,大家一起展开集体研讨,集思广益,最终形成最佳的并且适合教师个人教学风格的教学方案。集体备课不是要把我们的教师变成流水线上的技术工人,每人负责一个环节,生产出整齐划一的“规格成品”,而是要教师们根据自己的前期准备,结合他人的意见和想法,再进行第二次备课,使其能够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更重要的是能够与自己的学生、自己的班级、自己的教学实际、自己的教学风格相符合,这才是最佳的教学方案。也就是说,集体备课绝不是要把教师们的思维变成一个模式,也绝不是简单地让同组的教师们抱着统一的教案走进教室去照本宣科。

以语文教学为例,因为语文更富人文色彩,更具个性差异,更需要因人而异进行因材施教。我们可以设想,如果对同一篇课文,全组的语文教师只会从同一个方面去赏析解读,那我们的语文教学将走进一个怎样狭隘闭塞的空间。比如教学《慈母情深》,普通话出色、感情丰富的教师可以采用朗读法用声情并茂的朗诵来感染学生;善于哲理思考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课文中体会亲情的珍贵;善于网络教学的教师可以引领学生在网络中查找作者相关的资料和其他作品,从而展开研究性学习……这样的课堂,才会真正变成个性挥洒的广阔天地,学生才会从中感受到语文教学的魅力。

所以说,集体备课并不是不能实现,而是要看我们如何去开展,集体备课虽然强调集体智慧,但绝不是抹杀压制教师们的独特教学个性与风格。集体备课应该以个人钻研为前提,以百家争鸣为模式,以集体研讨为手段,以共同进步为目的,只有这样的集体备课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课程标准下的集体备课。

猜你喜欢

集体备课个性整体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集体备课在病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语言表达重“个性”
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途径初探
浅谈小学语文个性化习作的教学策略
电视民生新闻主持人分寸感的把握
个性化教育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十二星座5月整体运程
如何选择整体法与隔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