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中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

2017-12-06魏爱玲

关键词:学科素养高中历史培养

魏爱玲

摘 要:新课改实施以来,课本教材内容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方面进行了一些尝试,逐渐被社会所认同。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也应该顺应时代要求,加强对学生文化传统的培养,综合地提升学生的历史科学素养,让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完善人生观和价值观,用积极的思想去学习和创造,促进学生各项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科素养;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2-067-01

0

高中历史是一门以研究过去已经发生的事件的学科,是历史上的各个时期发生的事情、现象的归纳和总结。通过对历史的研究,总结事物发展的规律性,可以为我们当下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经验,也是我们学习和工作的参考和向导。当下的社会也是由历史发展而来的,如果我们不关注历史发生了什么,就不能继承优秀的历史传统,更好的改造现代社会。因此,历史素养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以史为鉴,可以知得失”历史素养是学生自主学习、探究问题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在历史的长河中沉淀下来的精华,是我们学生和工作的指導,也是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可以说,历史是人类智慧和经验的结晶,是指引学生学习的明灯。

一、高中历史教师要有专业的知识基础

新课改以来,高中历史教材由于侧重点不同,有多个版本和选修项目,从不同的角度和形式对历史资料进行了体现和诠释,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要有专业的知识技能,结合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对不同的历史内容进行取舍,对历史知识的难度和深度有很好的把握,以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学习和探究,比如在进行“近代科技文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新课程要求的基础上,选择一些适合学生理解和学习习惯的材料进行,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对历史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进行思考和感悟,尝试知识的实际运用,促进学生历史素养的发展。

二、转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高中历史虽然是讲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是却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可以为现实生活提供借鉴和参考,因此,高中历史教师也应该讲求教学的实效性,而不是“教死书”,学生也应该灵活的进行学习和应用。这就要求高中历史教师要积极的转变教学模式,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和启发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断的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在进行“法国大革命”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在学生已经预习了教材知识的前提下,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教学: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有哪些?革命的起因有那些?革命的主要历程?革命的意义及其影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高效的学习,引导学生逐步的进行深入思考,思维活动也随着问题而深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主动的进行探究,并深刻的体会到“法国大革命”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而是历史规律发展的结构。这场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传播了自由民主的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给予实时的引导和保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率和持续发展。

三、感悟历史联系实际,升华学科素养

历史知识是凝固的,而现实则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历史,以史为鉴、指导现实,是历史素养的重要内容。新课改注重的就是尊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的长久发展是历史教学的根本任务。因此,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汲取历史的经验和教学,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达到知行合一的完美境界。

比如在进行“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的时候,在学生了解了其中儒、道、法、墨四大家的基本知识和思想以后,教师可以进行历史知识的迁移:这四大家的思想在当今有没有现实意义?然后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学生的积极性就很好的被带的起来,进行积极的探讨参与,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大致形成了两种观点:认为有意义的一方列举了百家思想在现实中的闪光之处:儒家的以人为本、以德治国的仁政思想;墨家讲求的平等博爱、艰苦朴素、热爱和平的兼爱、节俭思想;孔子提倡的全面教育思想等等,这些思想虽然是在2000多年前提出的,但是还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在当今社会大放异彩。而认为无现实意义的认为:这些思想都具有历史的局限性,不适应现代的社会,比如儒家提倡的周礼制,法家注重的君主集权制以及道家的中庸思想、忽视人的积极作用等等观点。教师要在学生的讨论中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辩证的看待问题,对其中的糟粕应该及时的丢弃,有益的精华部分要继承和发扬,在学习中不断地提高学习能力和个人素质修养,响应社会的号召,勤俭节约、低碳生活、维护社会的良好环境等等,有效的促进学生的正能量。

这样,通过构建适宜的历史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讨,让双方在探讨、辩论中加强了教材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进一步的认识到历史知识在现实中的作用和意义,有效地加强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辨别能力和历史知识取舍能力,提高学生知识水平的同时,促进了学生学科素养的升华。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促进学生各项素质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高中历史也应该积极的转变教学模式,立足当下,运用科学的发展观思想,进行高效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策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促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的提高,有效地培养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程燕.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历史时空观念的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 2016.

[2]江晓露.教学立意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探究与思考[D].福建师范大学 2016.

[3]马文明.中学生历史学科能力培养探究[D].云南师范大学 2015.

猜你喜欢

学科素养高中历史培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从历史文物古迹到架构学科活动的探讨
教师学科素养及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探究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