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七年级科学新课导入的实践研究

2017-12-06方丽莉

关键词:新课实践研究科学

方丽莉

摘 要:新课改工作的不断深入,科学课程作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门主要课程,在教学中愈发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本文就结合实际情况对七年级科学新课导入的实践进行简析。

关键词:科学;新课;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2-047-01

0

1.科学课的教学定位与内容

初中的科学是小学科学的延伸,在内容上不仅增加了新内容,而且还对以前内容加深了,所以初中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其小学的学习方法将有很大的不同。

与其它学科相比,科学课更注重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教材中,许多内容是从学生感兴趣的现象入手,然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逐步探究其科学实质,因此,学生平时要有一双“科学眼”,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所以学好科学的第一步,学生应注意从生活中获得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来思考科学问题,科学课中不懂的知识点和错题可归纳在一个本子上,平时需要查阅时可及时翻看,一目了然。

不管处于哪个学习阶段,预习和复习十分重要,学生可根据自身实际,建立自己的分类资料袋——把前面学习时各章节知识框架的笔记,按其所属的知识领域分类装订,预习时,针对即将学习的某一领域的新知识,复习原来所学的相关内容,效率就更高了。建议学生每学完一章,要对照课本进行细致的重难点归纳,并加以复习,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知识结构,只有这样吧,才能运用自如。

2.七年级科学的教学难点

近年来,科学教育因为充满趣味,又专注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渐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关注和认可。真正有价值的科学课,要想发挥其探索知识与培养能力的作用,三大核心要素必不可少。因此真正的科学启蒙课应当是从孩子熟悉的周围环境中,找到合适的载体,从中学习基本的科学事实和方法。

比如以纸为基础来学习物质性质与用途。纸在孩子生活中随处可见,但此前未必以科学的视角观察与思考。但它的可观察性和可描述性,让孩子得以实践科学的观察、实验与分析,从“纸的性质”这个客观事实的归纳入手,走进真正的科学。

新闻报道上说,调查研究表明,初中与高中在教材、教学的衔接上存在严重问题,特别是物理、化学等学科知识薄弱,造成进入高中相关课程的学习困难,进而影响到理科高考学科的成绩,诸暨市这几年的高中教学和高考文理科考生倒挂,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另外,市教育部门的调查表明,课时紧、任务重、专业知识缺乏成了科学课程实施的最主要困难。在问卷调查中,“教学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最主要困难”一项,50%的科学教师认为“时间紧、任务重”,29%的科学教师在课改试验中感到最大压力来自专业知识不够。特别是一些民办学校的综合科学教师,还不具备科学教学的知识和能力。

3.七年级科学的新课导入措施

梳理七年级科学的教学难点不难看出,之所以任课老师对于七年级的科学教学成果得不到有力体现,并不完全是老师在备课过程中的疏忽,而是因为处于七年级的学生,对于中学阶段的学习方法还没有完全适应所致。综合来看,初一上的科学总共分四章,第一章重点难点在科学测量和科学探究,对这块知识,强调学生在对知识的运用,所以学生首先要清楚长度和温度的读数及它们的测量方法。第二章和第三章,属于概念知识,只要学生肯去背和记都会学的很好,建议学生针对这两章的知识点,要在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框架,这样记起来就顺多了。初一上的难点在第四章,之所这章较难,因为其涉及到了物态变化的理解和密度的计算,学生要想学好这章,首先要熟记该章节的知识点,然后结合生活实际去理解六大物态变化。对于密度这块,开始学的时候要多做题,通过题目去理解密度公式的运用。总而言之,初一上的知識点只要学生多背,多记,学习都不会很难。

对于系统的学习科学课程,所应遵守的基本原则是:

一是,勤于预习,善于听课做笔记,了解新课的基本内容与重点,同时确定重点、难点和疑点。

二是,吃透课本,联系实际:既重视主要内容,也不忽视小字部分和一些图表及选学内容,因为这些内容有助于加深对主要内容的理解及拓宽知识面。

三是,重视实验,培养兴趣:要在明确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和操作步骤后,自己要亲自动手,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现象,要耐心细致地观察,认真思考。

四是,课后及时复习与练习。化学部分可以采用合适的口诀法来对所学的化学基础知识例如物质颜色俗名和溶解性等进行记忆复习。

五是,其他方面的,对化学的学习要注意知识点应该成系统化和专题化,物理方面的学习要注意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的紧密联系,尤其是定义公式变形公式和推导公式的前后衔接和灵活变通,同时也要注意力学受力分析方法和电学电路状态分析的培养。

无论是中小学还是大学教育,都应该充分体现地域的优势、学校的优势、学科的优势、教育工作者的个人优势;打破大一统的模式和评价体系。近年来,以企业量化指标来衡量教育工作的效率,真是对改革教育的极大误解。首先,教育不是国家和集团创收的机构,而理所当然是国家投入的领域;其次,教育的效果不是短期显现的,局限于眼前的分数和其他指标性东西都是扼杀学生创造力的必然,是教育异化的表现。

结束语

综上所述,科学课的教学相对比较严谨,而学生通过科学知识的学习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也有了明确的了解。七年级,作为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间节点,对于学生和老师而言一样重要,对于素质教育的深度推广也极为关键。

[参考文献]

[1]周良云.科学课程发展三思[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5年07期.

[2]刘艳,余建文.科学课《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教学片段实录与评析[J].教育观察(下半月) 2015年16期.

[3]信息技术使科学课更具探究性[J]. 徐晶. 考试周刊2016年02期.

猜你喜欢

新课实践研究科学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
高效高中地理课堂的有效构建
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有效性的实践研究
合作学习教学模式在高校公体课中的实践研究
初中数学教学微课的实践教学研究
文言文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技校新课导入法的应用
浅谈小学英语新课导入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