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书,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2017-12-06栾韶宴

关键词:辩论读书素养

栾韶宴

摘 要:读书如同生活,是一个静静如春日花开般缓缓绽放的过程,不急,不躁,七岁的时候,就不要焦急把火地做十岁的事,二十岁的时候,就不要扒扒急急想五十岁的事,活着,就一点一滴地体味,不过分担忧祸福的来去,一切有功利色彩的速成,最后大都成为劫数,因为生活本身就是一场走走、看看、想想、咂摸咂摸的旅程。

关键词:读书;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2-017-01

0

其中,给灵魂染香的环节不可掠过。

近来可能进入更年期了吧?身体的各种不适一起赶趟似的来凑热闹。每当夜阑人静,我却目光炯炯如炬。既然夜不能昧,就回顾过往,在漫长的教学生涯里,一批一批的学长毕业,就有一波一波的学生换防,这流水般汩汩输送到社会上的学子们发展得怎样?生活得好吗?细品一下,挺骄傲的,因为一直主动和我保持联系的孩子们都发展得挺好,有的,还相当棒呢!

孩子们的成功,无论是不是受益于老师的馈赠,我都会在辗转难眠之夜笑眯眯地失眠。

子贡曾问孔子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孔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给弟子,甚至是给华夏子孙们留下了一个人人都应该遵从一生的品质。

“一个人把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全部忘掉之后,剩下的才是素质。”每想起爱因斯坦这句话,不由得引发思索。做为语文老师,当学生离开课堂,我给学生们留下了怎样的素养让孩子受益终生?

自己就是一面镜子。

扬优避劣不也是一种便捷的育人方法吗?回顾成长,离开老师,丢掉课本,我“狼心狗肺”地忘记了从小学到大学的大部分课文内容;“忘恩负义”地忘记了所有语文老师对文本细枝末节的分析与解读;“没心没肺”地忘记一次次考试分数;忘记了大概是宽恕。孔子课堂,我会给孩子们留下忘记了……那么,我记住了什么?回想起来,有好多温馨的场面记忆犹新,记得小学二年级的柳老师那漂亮遒劲的黑板字;记得背诵过的唐诗和优美的散文;仍然难忘上中学时张老师讲《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时的凛然正气和慷慨激昂的表情;怀念姜老师诵读课文时拗过来拗过去的陶醉激情;记住了高中王艾霞老师允许我在课堂读《红楼梦》时的默许与鼓励;记住刘老师读我写的拙文时,带给我的信心与骄傲;记住了大学体育老师对电影点评时的精辟与随手拈来之博学带给我们的震撼……最难忘的还是艾霞老师,是她让我对阅读有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培养了我阅读与写作的习惯,更让我时时享受着用文字来叙事的幸福与快乐。

我常思考这样的问题:自己的语文素养来自哪里?又缺失了哪些?怎样让学生在转瞬即逝的成长课堂里获得更多的素养?

从实用角度来讲,能让孩子们写一手好字,喜欢读书,喜欢写作,能言善辩,那孩子就应该一辈子感谢语文课。反之,如果孩子从语文课堂走过,字写得一塌糊涂,不喜欢读书,讷于言,拙于写,那么将来有一天,我和孩子相逢,做为老师,我们应该掩面而去,无地自容。

社会希望我们输送什么样的学生?我经常跟高中老师交流,跟上了大学的学生交流,跟毕业参加工作的学生交流。有一次,我跟几位比较成功的学生聊什么样的语文素养能帮助他们成就学业、事业。参加国考很成功的姚德同学很激动,他说考公务员到了面试那一关,要回答两个问题,允许准备三分钟时间,令面试官没想到的是他拒绝了这三分钟,不假思索即就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地从容对答,这次面试让毫无背景的他在数千对手中脱颖而出。俊琪同学说他从烟台这个小城上了名校时,从籍籍无名到名满校园,完全得益于法学院举行的一次次辩论赛,凭借初中四年练就的“三寸不烂之舌”和博览群书的积淀,他一路披荆斩棘,最终代表北大站到了国际辩论的舞台。小寧同学说她刚去上海上学时,级部进行了一次摸底考试,她在级部的名次并不十分理想,老师同学谁也没有把这个小城来的姑娘放在眼里。有一次去崇文岛做社会实践,活动方要求把实践做一个宣传报道,当全班同学都在绞尽脑汁冥思苦想之际,她早已完成了一篇高质量的报道,从此她凭着深厚的写作功底和出口成章的辩才,不仅给自己各科精进带来信心,更让自己有了挑选剑桥等世界名校的资格。

浸润着翰墨书香走进名校,走近职场的成功学子不胜枚举。是的,无数毕业生充分证明了这世上唯一能经得住岁月考验的就是阅读能力,就是由阅读而衍生出来的才华,这也是孩子们藉之一生的财富。

所以语文老师应该给学生留下什么,答案不言而喻,那就是阅读以及把阅读沉淀为才华的能力。学生离开学校后成功的地方,便是语文课堂努力的方向,也是语文老师应该给予学生成长的能量。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关键词“运用”与“实践”明明白白提出了对所有语文老师的要求。

“语”的能力从哪里来?大量阅读!我的经验是持之以恒地训练学生阅读和口才。世人皆有惰性。为持久孩子们的的阅读兴趣,我采用辩论来激趣。任何强制性的措施都可能导致逆反。但是每节课的自由辩论却可以点燃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辩题来自课内外的阅读内容,如学到胡适的《我的母亲》时,“世界上最下流的事便是把一张生气的脸摆给别人看”,针对这句话,让孩子回家先与父母一起讨论,再选择自己是站在哪个角度进行辩论。怎样激发阅读名著的兴趣?读《西游记》,让学生思考并辩论佛祖为什么先传无字白经给唐僧;辩论《水浒传》是否该剔除四大名著之列?辩论的过程既是积累语言的过程,也是训练思维、促进阅读的过程,顺带着还是自我教育和积累文化底蕴的过程。

累的阅读和辩论中,孩子们的语言素养得到了夯实,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人生境界得到提升。

这两天聆听了全国著名“高效阅读”专家赵春林主任的“高效阅读”讲座,他风趣幽默徐徐如春风化雨般的课堂教学,顺应学生成长的授课节凑,成熟的理论研究,现场阅读惊人的速度,都给予我无穷的信心和引领。

阅读吧!在读书的路上,你会遇到最好的自己。endprint

猜你喜欢

辩论读书素养
抓住本质重理解基于素养活应用
Debate breaks the mindset 辩论打破思维定式
多思少箅彰显素养
我爱读书
正是读书好时节
一节践行核心素养的数学拓展课
追本溯源提升素养
我们一起读书吧
同影子辩论
读书为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