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术立身,文化立校:优质学校发展的一体两翼

2017-12-06汤俊文

关键词:学术学校文化

汤俊文

摘 要:“大师+团队”被认为是时下教师队伍专业化中同伴互助的重要实现方式;“给学生挑战高水平学习的机会”被认为是学校为学生提供优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标志。将两者互联,其内在的逻辑是优质的学校需要一批底蕴深厚、视野开阔、崇尚学术、锐意改革的大师级教师队伍和尊重知识、鼓励研究、支持创新、开放包容的学校文化。这两者通过校长的工作风范和学校管理的价值追求,互动互促,成为优质学校发展的一体两翼。筆者下面就对“学术立身、文化立校”的理解和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的一些做法与各位做一个交流。

关键词:学术立身;文化立校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22-011-02

0

学术是教师的立业之根和修身之本

按照《汉语大词典》的解释,“学术”有学问、学风、教化、主张、治国之术、法术之意。按现在的理解,学术的含义有:包含学科精微知识和前沿视点的学术理论和学术思想;格物穷理的学术研究和不懈追求的学术精神;严谨求证、一丝不苟的学术态度以及平等开放、学问至上的学术氛围;作为动词,有时也包括掌握和运用一些专门技术。据此,教师以学术立身应表现为学习、研究、成长、工作诸方面。

首先,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必依托于学术。现代课程改革对教师专业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教师的专业化无非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教师职业应有从业的专门标准,这个标准说到底,就是教师专业的学术性;二是教师在不断学习、培训、研究活动中走向专业的过程,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过程就是不断生成教师职业能力的学术属性,从而成为具备专业素养、专业技能、专业文化乃至专业道德的专业人士。从现实境遇看,越接近大师级的好教师,其学术性越强。

其次,学术立身是教与学的需要。陶行知在晓庄师范时曾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种教学观表明,教与学贵在求“真”,对学习者而言,求“真”不能只是“闻知”或“说知”,更要重视“亲知”;对教授者而言,要授人真学、教人真法。这种真学真法,不能来自于教师对课本的直接转述,而应来自于教师对文本的求证、消化,以及通过学术研究而形成的丰厚学养和方法体系。这里,教师的专业素养、治学态度、研究问题的思想方法乃至教师的求证精神都成为影响学生的教育素材。

再次,学术立身有助于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时下的课堂似乎有这样一种现象:传统名校师资力量雄厚,课堂却偏向传统,尽管如此,从考试评价看,效果还不错;一些二流乃至三流的学校却热衷于课堂改革,但由于师资质量不高,课堂看着热闹但考试下来效果不好。双方对对方的教学都颇有微词,前者指责后者形式主义,后者指责前者观念保守唯分数论。根本的原因是教师专业素养对课堂教学改革的制约,他一方面制约教学设计与教学组织的能力与效度,从而成为热衷于改革的学校难以突破的质量瓶颈,造成形式活泼、效率不高的结果;另一方面,使一流学校担心改革不能发挥师资力量强的优势、从而陷入低效结局,形成望改怯步或“雷声大,雨点希”的现象,严重阻滞着课改的推进。因此,时下的课堂教学改革特别需要一批大师级教师引领示范,这些教师以他们的学术地位、学术精神、学术品格带领大家投身改革、推动改革。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在鼓励教师学术立身方面,重视发挥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采取“大师+团队”的形式,取得明显的效果。

2011年学校通过民主选举,把各学科专业水平高、在学校、全市乃至全内蒙都有名气的教师选出来成立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由他们制定改革方案、开展课堂示范、主持课题研究、开展学术认定、建立名师工作室(目前有7各全校性名师工作室,有的老师还同时主持全市的名师工作室),真正发挥大师在学识引领中的重要作用。2017年初,教代会对第一届学术委员会的工作进行审议并举行换届选举,改选了三个学科学委。学术委员会的工作内容主要有“八出”:顶层设计出思路、示范引领出样板、打磨帮扶出好徒、研究反思出课题、培训指导出效果、名师工作出精品、推广出版出书刊、校本课程出特色。强调学委要扮演好“十大角色”:学科建设的设计师、课堂教学的第一预警人、学科课堂教学质量的第一操心者、成功经验的发现者、教师潜力的第一开掘者、校长得力放心的好帮手、青年教师友善的辅导员、同辈的热心支持者、同行中最能吃苦、最肯吃亏、最不炫耀的人、学科的精神领袖。无论是学术委员会这个机构还是每位学委本身,都在按要求践行,在教师队伍中影响很大。

学校鼓励全体教师加强学习,开展读书活动,建立学习共同体,具体做法一是由学校推荐书目或出阅读提纲,提出阅读要求,开展学习交流,二是针对学科特点,鼓励教师购书,学校给予相应的补贴。学校鼓励教师基于问题、立足学校、在学校中开展课题研究,也鼓励教师根据实际需要申报上级科研部门计划课题乃至国家科研计划中的子课题,鼓励教师以课题为单位建立研究共同体,学校编制校本科研指导方案,凡被评审立项的校级科研课题,都有一定的经费保障。目前学校有(含教师个人申请立项)各级各类课题70余项,初步形成全民参与、组组有课题、人人有研究的大好局面。鼓励教师总结研究成果、升华工作经验,做从教之路的有心人,支持教师发表论文或出版著作(提供书号申请和经费支持),帮助教师凝练他们的教育思想,为优秀教师在退休前开教学思想研讨会。此外,学校还鼓励教师外出讲学或参加学术交流,很多教师都是呼市、内蒙各类学术研究会的理事,这些大师级教师工作敬业、专业精深、在学校有地位、在社会有影响,成为青年教师学习的榜样。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实施“术业工程”,每位青年教师根据自己的优势,在专业方面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内容专注、钻研、一门深入的研究,落实在学校竞赛课程、培优课程、特色校本课程上,从而实现专业水平的快速提升。

需要澄清的是:我们强调教师要以学术立身,并不否认师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而是强调教师作为专业人士应德才兼备,不能只是一位好心的傻白甜。教师只有学问精深、师艺精湛,你对学生负责的好心才有力量!endprint

文化是学校遗传基因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在地球所有的生命体中,人是唯一对自己的发展表示关注并通过文化传承提升自己核心发展力的物种。人们在实践中创造文化,又在生活中享用文化。文化成为人类的精神血脉,学校成为人类传承文化的伟大发明,因此,学校与文化紧密相连。而且我们还看到,优质的教育必然伴随着优秀的文化,传统的名校,必然有着良好的文化传承,学校的特色,又往往集中表现为各具优势的文化特性上。文化成为学校的遗传基因和发展的精神血脉。

学校的文化,主要反映在学校宣言、办学传统、培养目标、教育理念、核心价值管理特色以及教风、学风、校风等方面。它是一所学校的内在基因和师生的精神世界,反映出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和文化品格。学校文化究竟有多少内容至今尚无定论,一般认为包括智能型知识文化、素质型心理文化、情感型审美文化、协同型文体文化和技术型物质文化等。

文化之于学校的作用,首先是为学校教育注入灵魂,构成一所学校基本的施教理念,系统的表现为这所学校的学生观、教师观、教学观,反映出该学校的价值追求;其次是为团队描绘发展的理想,构成一所学校师生共同的奋斗愿景,反映出一所学校的发展需求;它还能变成一所学校的行事规范,成为师生及组织的基本遵循,使参与其中的所有成员刻上特有的文化印记;它也能营造一所学校的心理环境,像空气一样形象着每个成员的工作态度。从一定意义上说,一所学校的发展是特色学校文化的发展,校长对学校的领导是文化的引领、文化的建构和文化的推介。

用文化立校,首先是在总结学校的历史传统、了解学校的现实需要、关照学校的未来发展的基础上凝练学校的办学思想、提出学校的办学主张、确立学校的发展目标、明确学校的价值追求、建构学校的评价体系,并使上述内容成为全体员工的文化认同,化为他们的工作理念、行为准则、做事态度,从而起到凝魂聚气、团结聚智的作用。当然,这一过程少不了顶层设计、系统思维、整体构建和务实操作。

呼和浩特市第一中学在自己百余年的历史传承中、在广大师生共同努力下逐步形成了自己特色的学校文化,主要有:以人为本、制度激励、管理分责、学校聚智的管理文化;共同愿景、行动感召、价值认同、团队聚力的团队文化;为时创新、追求卓越、主动求变的教改文化;领導带头、平台建设、“做”中学、重视执行力的行动文化;尊重劳动、尊重创造、尊重个性、尊重每一个人的态度文化;重视榜样、寻找榜样、树立榜样、学习榜样的榜样文化以及书香校园、绿色校园、和美校园、数字校园的环境文化。在实践中建立起富于特色的文化标识系统:

办学理念:守望相助,逐梦共远

校训:励学笃行,敦品共远

办学目标:建设“阳光学生、幸福教师、和美校园”的塞外名校

学校精神:追求卓越、勇于进取、坚持创新、善于合作、牢记责任

育人目标:有理想、会学习、能创新、乐生活、同发展

校风:质朴、进取、求实、乐群

教风:严谨、奉献、协同、创新

学风:踏实、主动、勤奋、合作

学校宣言:在这所学校中,我们关心所有的成员,现在的和过去的;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是最重要的,每个人都是最优秀的;我们期望所有成员都能终身学习、全面发展、幸福生活;我们努力提供涵盖所有学习需要的学习内容;我们坚守与祖国共命运、与社会共发展、与师生共成长的信念;我们要对成员的成就保持纪录;最重要的的一点是:每个成员应该在每一天都有一点小小的进步与成功。

评价激励,双轮驱动,使学术立身与文化立校一体两翼

推动教师学术立身、完成办学的文化立校,需要校长的榜样示范和文化引领,更需要学校的机制保障。其中,对教师开展学术评价、进行学术引领是推动教师学术立身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些年呼市一中通过学术委员会、名师工作室和教师发展学校对教师进行学术评价、学术引领、学术培训,通过一年一度的教学研讨会、各年级和教研组的经验交流会、读书沙龙、论文出版有效地推进了教师的学术立身工程,实现了管理与评价双轮驱动。

在传统名校的文化建设方面,一是要结合历史找到文化基因,二是要结合现实需求提炼学校文化的核心价值,三是要面向未来明确学校文化发展的方向。统整三个方面的要求,进行顶层设计,在办学观、教学观、课程观、管理观、评价观以及培养目标、人才模式、课堂文化等方面进行系统设计、整体建构,使学校各项工作都有文化根基、体现文化韵味、做好文化传承。

教师的学术立身和学校的文化立校一定是相互促进的。教师的学术立身有助于学校形成注重学问、崇尚研究、学术至上、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学校文化,而这种文化又会反过来影响教师的学术认知和学术态度,从而推进教师的学术立身实践。当然,教师的学术立身和学校的文化立校都应根植于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伟大实践,都应与素质教育的发展同步,都应与社会的进步和教学改革的深化偕行,都应满足人民对优质教育的期待。

[参考文献]

[1]《汉语大词典》卷四第248-249页,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89第一版.

[2]参见王邦虎《校园文化论》67-74页,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第一版.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术学校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谁远谁近?
学校推介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
文化之间的摇摆
梳理学术渊源 审视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