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从入口到出口”数据分析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

2017-12-05于立君赵玉新

理论观察 2017年10期
关键词:哈尔滨工程大学入口研究生

于立君,赵玉新,王 辉

(哈尔滨工程大学 自动化学院,哈尔滨 150001)

基于“从入口到出口”数据分析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

于立君,赵玉新,王 辉

(哈尔滨工程大学 自动化学院,哈尔滨 150001)

国内外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研究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如何正确客观地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已成为高校实践类教学改革的新课题。以哈尔滨工程大学自动化学院研究生培养为载体,对基于“从入口到出口”数据分析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进行研究。以招收研究生的入口开始到研究生毕业的出口这个过程中积累和梳理的各项数据为依据,进行实事求是的以数据分析为依据来评价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深度改革、优化配置师资力量、完善课程体系、改革导师指导模式等方面提供了有效的实践经验。

入口到出口;数据分析;培养质量;研究

1 引言

研究生教育是学校教学教育体系中层次最高、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渠道。在“科教兴国、科教兴青”战略指导下,经济建设正逐步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为主要标志的轨道;研究生教育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人力资源储备的战略需求,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国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领军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工程。因此做好研究生教育,加强内涵建设,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哈尔滨工程大学是我国“三海一核”领域最大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该校针对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机制进行了一些卓有成效的探索和实践。

2 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机制现状

我国对于研究生培养质量的研究各高校一直没有停止过。教育部多次强调,当前研究生教育的重要任务是提高质量,特别是要着力抓好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要尽快构建立体化的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与评价体系,推动我国研究生教育质量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此一些高校建立了宣传与奖励机制,推动研究生科研创新,并优化学术平台和载体,培养研究生创新品质和综合素养。

然而研究生质量评价主要集中在研究生的考试成绩方面。这种评价机制存在片面注重应试能力、考核方式固化、评价目标中价值追求过于单一等问题。近年也出现了不少改进的研究生质量评价机制,如导师组制研究生考核评级机制,其注重自身素质的纵向比较,但此考核评价机制依然存在不够系统全面的缺陷。为适应当前社会新形式下对研究生培养改革的总体需求,基于“从入口到出口”数据分析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以新的视野重新围绕研究生培养质量建立全新的评价体系。

3 从“入口到出口”的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3.1 研究生管理信息化建设

研究生教学管理工作纷繁复杂,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机制可以有效的促进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哈尔滨工程大学通过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加强研究生的教学管理,有利于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有利于发挥导师和研究生指导群体的指导作用、有利于促进研究生培养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找出症结,解决问题,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同时有利于研究生培养管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完善和发展,使之逐步制度化和规范化。学校充分利用网络平 台实现学生信息采集及论文网络化评审,避免人为因素对信息采集工作的影响,切实保障研究质量。鼓励管理人员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加强与导师和学生的联系,将学校的规章制度第一时间传递给师生,及时掌握研究生最新动态和意见反馈工作。完善的研究生管理信息化系统,可以为统计分析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各因素提供技术支撑,且可以及时优化调整师资力量、调整课程结构,打造研究生精品课程。

3.2 “从入口到出口”的数据采集与分析

从“入口到出口”的数据采集利用学校研究生复试与考生面对面的机会,及考生提供的展示个人能力的材料,第一时间采集到考生入口信息,并基于此项工作,跟踪考生入学后的各项信息,凡是与培养环节、培养质量相关的数据,教务办和学工办人员都将采集梳理,力求提供完整数据库用于支撑后续评价体系。

针对哈尔滨工程大学2014级300余名硕士研究生,从复试的入口开始对生源质量,本科阶段学习水平、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本科已取得的成果等进行数据采集,到入学后课程学习成绩、导师团队、论文结合科研紧密程度、再到出口时的发表文章、专利、各类获奖、就业单位等数据进行全面综合的数据采集与汇总,从不同角度进行数据分析。

图1 入口到出口的数据采集图

3.3 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构建

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是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全方位、系统、客观的评价,是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全面检验,其结果直接体现研究生培养的效果以及培养体系是否合理。

通过上述的管理信息化建设、从 “入口到出口”的数据采集与分析,采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模式进行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从而形成一套完善的评价机制。制定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出发点可准瞄准学科评估等指标体系,结合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制定的发展目标,制定出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制定的评价机制应尽可能涵盖研究生培养的全部内容,力求全面、公正、合理地反映研究生培养的现状、水平和内涵,利用量化指标进行统计处理,为综合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图2 评价体系构建

评价体系构建利用建立的数据库,将每个2014级硕士研究生从“入口到出口”的各项信息展示出来。利用多元化数据分析与评价方法建立合理的评价体系。并从不同视野和角度,分析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时找出先天的生源质量与后天的标志性成果在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加强环节与措施。

4 从“入口到出口”的研究生培养质量分析

4.1 生源及研究生学习成绩分布

2014级招收硕士生344人。期间硕博连读学生数:42人,其中学术型37人(211院校23人)、专硕5人(211院校3人)。

硕士毕业302人(推免生53人、全国统考249人;学术型226人、专硕76人),本科院校为211的共145人(学术型90人、专硕55人)。

学位课平均分80以上的共170人 (学术型136人、专硕34人),其中本科院校为211的共77人(学术型54人、专硕23人)。

4.2 发表论文情况分析 (录用的论文不在统计之内)

硕士毕业302人中公开发表论文的共129人(学术型95人、专硕34人;来自211本科院校的67人),其余173人论文发表在自动化学院学术会议。

发表1篇EI论文的20人(学术型18人、专硕2人;推免生8人),其中来自211本科院校的共15人(学术型13人、专硕2人)。

发表2篇EI论文的共17人(学术型14人、专硕3人;推免生6人),其中来自211本科院校的共7人(学术型4人、专硕3人)。

发表1篇SCI的共6人(学术型3人、专硕3人;推免生1人),其中来自211本科院校的共5人(学术型2人、专硕3人)。

发表国际、国内会议论文集或其他期刊的共86人(学术型60人、专硕26人;推免生18人),其中来自211本科院校的40人(学术型19人、专硕21人)。

4.3 获得各项成果学生研究所团队分布

研究所(中心)研究所(中心)2014-2017年科研经费实验教学中心 3 1 3 1 8 13 300万惯导所 1 5 1 7 24 9000万减摇所 3 3 9 4000万电气所 2 1 15 1 19 34 500万智控所 2 1 16 19 24 3500万导航所 9 6 1 21 2 4 43 122 32000万智能所 1 2 1 4 47 800万海洋所 3 3 16 1 1 24 55 28000万自动化所 2 3 4 5 2 3 19 16 2400万总计 20 17 6 86 7 10 146 344 80500万其中211学生数 15 7 5 40 7 6 80 197发表1篇EI学生数发表2篇EI学生数发表1篇 SCI学生数发表其他期刊或会议学生数2015 年国奖学生数2016 年国奖学生数获得成果学生数累计次数2014 级硕士生招生数

对于高校招生普遍重视的生源因素,从统计表中可以看出,2014年招生344人,其中197人为211学生,占57.26%。有成果产出的学生数占总招生数的42.44%,其中有成果产出的211学生数占211总招生数40.61%。由此可见,211学生在最终各项标志性成果产出方面并不比其他学生具有优势,也就是说普通院校的本科生如果经过导师付出经历培养,也可以取得好的成果。

从上述统计数据也可以看出,9个基层研究所(中心)招生数量明显有较大差异,但是在研究生获得成果数量上却不和招生数量及生源质量成正比,甚至个别研究所的研究生成果总数量已超出学生数,意味着每个学生基本上都有显著成果产生。同时也存在招生数量大而成果产出少的情况,需要学院后续在研究生名额分配方面进行适当调整。

5 结论

基于“从入口到出口”数据分析的研究生培养质量研究在理念上是对以往研究生培养质量分析研究方法的突破,它从系统性、全局性的角度和视野提出对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评价机制,是适应当前社会新形式下对研究生培养改革的总体需求。从最终统计结果来看,生源质量、研究团队、学习成绩和研究所科研经费对研究生毕业出口时的培养质量影响因素无明显直接关系,恰恰与导师投入这个隐形且不可量化因素有直接关系。根据此数据分析及后续年级研究生数据分析,学院在师资配置优化,经费投入、课程教学、导师指导模式等方面需进行必要改革,以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1〕滕克难,张翼,李文峰.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策略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02).

〔2〕刘胜,于立君,许伟,王辉.自动化领域研究生培养质量影响要素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05).

〔3〕张志宏.基于双重视角的研究生培养的质量保障体系研究〔J〕.现代教育,2016,(10).

〔4〕廖英.改革研究生培养模式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J〕.中国研究生,2015,(10).

0000

A

1009— 2234(2017)10— 0141— 03

2017— 10— 14

哈尔滨工程大学研究生教改重点课题(项目编号:JG2016YZD04);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 (项目编号:16Z010)哈尔滨工程大学本科生教改重点课题 (项目编号:JG2016BZD05,JG2016BZD07)。

于立君(1975—),男,黑龙江安达人,副院长,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行政及教学管理研究。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哈尔滨工程大学入口研究生
高速公路入口疏堵解决方案及应用
Research on Real Meaning of American Dream in Great Gatsby
基于新一代称重设备的入口治超劝返系统分析
Research on Uranium Mining
秘密入口
第九道 灵化阁入口保卫战
An Analysis of Mood System of Narrative Rock Song Lyrics and Its Interpersonal Functions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幸福院里出了个研究生
军事科学院招收1995年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