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共谱美丽中国新篇章
——河南省中招考试思想品德试卷生态文明类试题赏析

2017-12-04河南省驻马店高级中学郝艳珂

中学政史地 2017年31期
关键词:母亲河思想品德试题

河南省驻马店高级中学 郝艳珂

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共谱美丽中国新篇章
——河南省中招考试思想品德试卷生态文明类试题赏析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大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将绿色发展作为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个重要理念,作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理念。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也是各地中招试题关注的焦点之一。笔者通过研读2012年以来河南省中招考试思想品德试卷,欣喜地发现,绿色发展、生态文明这一热点贯穿其中,每年均有相关试题呈现。(见下表)

年份题号题型内容分值2012年9辨析题空气质量监测10分2013年12活动与探索美丽中国建设10分2014年4单项选择露天烧烤治理2分

(续表)

可以看出,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这个热点在近六年河南省中招考试思想品德试题中均以不同的题型呈现过,而且每年所占的分值也基本稳定(只有2014年分值相对较低),呈现出一种常态化的热点考查态势。因此,我们应把握命题趋势,梳理相关时政材料,让复习备考更科学系统,更有针对性。本文试对近六年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题中的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类经典试题简单解析,希望能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

一、经典试题评析

例1.(2012年第9题)雾霾天气频现,使人深深忧虑,也让PM2.5成为一个热词。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内含大量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影响很大。2012年2月29日,国家发布了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其中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

【评析】从形式上看,本题是对往年河南中考辨析题的又一次创新之作。此前的辨析题是采用直接对话形式,从2012年开始,辨析题是先给出一段情境材料,再设置对话,让考生在作答时,既要作出恰当判断,又要作出合理分析。从内容上看,本题以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为背景材料,既考查考生对国家方针政策的了解,又要求考生运用教材知识来分析问题,既有基于生活的接地气和活泼性,又有落实政策的高大上和严肃性,并对考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以使学生做到学以致用,知行统一。

例2.(2013年第12题)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

材料二:当前,我国石油、铁矿石等主要资源对外依存度已超过55%,全国平均缺水量超过500亿立方米,2/3的城市缺水;资源综合利用率只有3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资源能源消耗远高于发达国家;重点流域水污染严重,部分城市灰霾现象凸显,重金属和持久性有机污染加重;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37%、沙化土地面积占18%、80%以上的草原不同程度退化。

据悉,你校正在举办“美丽中国,你我共建”主题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1)“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凝练地描绘出未来中国发展的美好愿景。请你谈谈打造“三个空间”有何重要意义?(两个方面即可)

(2)“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实现上述目标应采取哪些举措?(两个方面即可)

(3)美丽中国,人人共建。作为一名中学生,你会落实哪些具体行动?(两个方面即可)

【评析】本题以党的十八大报告相关内容为背景材料,引导考生为“美丽中国,你我共建”主题活动出谋划策,分析打造“三个空间”的重要意义,提出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应采取的措施。这种分层次、有梯度地设置问题,可以引导考生层层深入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引领考生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在考查知识、提升能力的同时,实现对考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有效引领。

例3.(2015年第12题)材料一:水是生命之源。地球上的水97%是海洋水,淡水仅占2.5%,其中可被人类直接利用的仅占0.34%。中国是严重缺水国,人均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值的1/4。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危机进一步凸显。50年前,河南林县人民开山凿壁,创造了“人工天河”红旗渠的奇迹,只为解决水这个“天大的事”!2014年12月,以几十亿耗费、几十万人搬迁为代价的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最终“解渴”北方!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水十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水污染防治指明了方向。

材料二: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之本、发展之基。2015年4月2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首次提出“绿色化”理念,指出要加快推动生产方式绿色化、生活方式绿色化,把生态文明纳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形成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新风尚。

你校团委、学生会正在联合举办“关注水危机·践行绿色化”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1)请谈谈水危机造成的严重后果。(两个方面即可)

(2)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保护资源环境、促进“绿色化”的举措,请举出两例。(与材料重复者不得分)

(3)“绿色化”理念重在践行,请你介绍几种绿色化生活方式。(四种方式即可)

【评析】本题以水资源为切入点,背景材料从缺水到水污染,从我省到国家,既结合国务院发布的“水十条”,又结合我国的宏观生态建设政策,设置“关注水危机·践行绿色化”问题,让考生参与其中谈谈造成水危机的后果,激发考生对水危机作出理性思考,进而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规范自己的行为,客观认识水危机严重后果、践行“绿色化”理念。

例4.(2016年第11题)材料一: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但由于长期对森林过度垦殖、对树木过量砍伐,我国的森林覆盖率较低,总体上成为缺林少绿、生态脆弱的国家。“十三五”期间国家将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材料二:中华文明积淀着丰厚的生态智慧,孔子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老子的“道法自然”,庄子的“天人合一”,《吕氏春秋》中的“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这些质朴睿智的自然观,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开启了面向未来的智慧之门。

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知识,思考下列问题:

(1)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树是其命脉之源。请谈谈树木森林的作用。(两个方面即可)

(2)中华文明蕴含的生态智慧为当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哪些启迪?(三个方面即可)

【评析】本题以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为出发点,从文化的高度、从质朴睿智的自然观之中寻找启迪,让生态文明建设与古老的中国智慧有机联系在一起,高屋建瓴,天衣无缝;从宏观到微观,由整体到部分,同时也强调部分对整体的作用,以此培养考生发散思维的能力。本题使考生从中华文明蕴含的生态智慧中受到启发,思考中华文明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发,既考查了考生对时政热点问题的关注与思考,也增强了考生的文化自信。

例5.(2017年第12题)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黄河滩区景色如画,令人向往。近年来,郑州黄河滩区成了近郊游的热点,成了市民和外地游客休闲娱乐的聚集地。若有朋友到郑州来,游黄河滩区、品“渔家乐”美味佳肴似乎是一种时尚。然而,随着到黄河滩区吃饭的人越来越多,在利益驱动下,从事“渔家乐”的餐饮船只数量与日俱增。与此相伴的是,“渔家乐”经营者私搭乱建,将餐饮、生活垃圾等废弃物直接排入黄河。“别再让‘渔家乐’污染我们的母亲河!”这是中原儿女的共同期盼。

“保护母亲河,你我在行动”社会实践活动正在进行中,请你参与并完成如下任务:

(1)请对“渔家乐”现象进行评论。(两个方面即可)

(2)请为保护母亲河设计一条公益广告语。(与材料重复者不得分)

(3)保护母亲河,你打算有哪些实际行动?(两个方面即可)

【评析】本题以河南黄河游览区的“渔家乐”为背景材料,从考生熟悉的生活现象出发,通过设计评论“渔家乐”现象、为保护母亲河设计公益广告语、以实际行动参与保护母亲河实践活动等设问,触动考生情感,唤起考生保护环境意识,承担起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同时,也呼吁身边的人以实际行动保护母亲河,更有利于培养考生看待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试题特点分析

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卷中有关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试题,呈现以下四大特点。

(一)时政性

关注时政热点、突出时代特征是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卷的鲜明特色。从试题选取的背景材料看,例1关注国家发布的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例2关注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环境、资源等问题,例4以“十三五”期间国家开展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为背景。这些试题都关注当年的重大主题,突出时代特征。因此,我们在复习备考时,要充分关注重大时政和热点问题,注重将理论知识与时政热点紧密联系起来,从而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生活性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倡导“考试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生活中蕴藏着丰富的教育资源,恰当地选择、合理地利用这些资源,常常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比如例3和例5,分别以考生最为熟悉的“水”和“渔家乐”为切入点来设计试题,以引导考生对生活现象进行观察与思考,进而对保护环境和保护水资源等重大问题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价值选择。

(三)教育性

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立德树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基本的是非、善恶观念,从而教他们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题通过对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查,引导考生树立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意识,培养考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

(四)综合性

综合性是思想品德课程的基本特性之一。综观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题对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考查,无论是内容与形式都具有综合性。前述例题中,从问题的设置上看,都注重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结合起来;从形式上看,多是文字与图片的综合;从内容上看,例1是把我们生活中的雾霾现象与国务院发布的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时政进行综合,例3是生活与时政的综合,例4是当代与古代的综合等。

鉴于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并通过以上分析可知,此重大主题在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试卷中基本上已成为常考点、必考点。因此,在复习备考过程中,我们应进一步予以重视,以期通过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学习,把握精髓,提高认识,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而共同努力。

(本文系2017年度河南省基础教育教学研究项目重点课题“河南省中招思想品德经典试题启示研究”之研究成果,课题编号:JCJYB17090026。)

猜你喜欢

母亲河思想品德试题
母亲河、忆江南
选择
2021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四)
“母亲河”到底有多长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2019年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五)
《陈涉世家》初三复习试题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2019届高考数学模拟试题(二)
母亲河情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