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衡水市大豆主要害虫的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

2017-11-21刘亮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21期
关键词:发生特点防治技术害虫

刘亮

摘要 本文介绍了衡水市大豆几种常见虫害(蛴螬、点蜂缘蝽、大豆食心虫、大豆食叶类害虫)的发生特点、防治策略和防治技术,以期为衡水市技术人员指导农民种植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害虫;发生特点;防治技术;河北衡水

中图分类号 S453.29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21-0130-02

近几年,受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衡水市大豆种植面积迅速增加,目前主要集中在阜城县和武强县,种植面积超过 666.67 hm2,并且有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大豆规模化种植为虫害的大面积发生提供了有利条件,如何在新形势下防治害虫,成为衡水市农业技术工作者面临的重要问题。

1 蛴螬

1.1 发生特点

蛴螬是金龟子的幼虫,是目前黄淮海夏大豆区发生、危害最严重的地下害虫之一,主要为害大豆根部,造成地上部枯黄,影响大豆产量。与东北春大豆区相比,具有发生危害时期不同、没有大小年现象、发生密度高和危害严重等特点。免耕和秸秆还田是蛴螬危害加重的另一个主要原因[1]。

1.2 防治策略

认真做好虫情调查工作,针对多数蛴螬种类成虫都有趋光性的特点,在田间悬挂诱虫灯,当发现灯下成虫数量急剧增加时,即为田间防治适期。防治上要采取重心前移的原则,以播种土壤处理、药剂拌种及药肥一体化处理技术为主,辅以捕杀成虫及幼虫低龄阶段田间药剂防治等措施[2]。

1.3 防治技术

1.3.1 农业防治。大豆收获后,将蛴螬发生严重的地块进行深耕,不仅能直接消灭一部分蛴螬,还能将大量蛴螬暴露于地表,使其在低温下被冻死、风干或被天敌啄食、寄生等,一般虫口数量可降低10%~30%,明显减轻第2年的发生与危害;要施用充分腐熟的厩肥,蛴螬成虫对未腐熟的厩肥有强烈趋性,易带入大量虫源。

1.3.2 生物防治。在土壤含水量较高或有灌溉条件的地区,可利用白僵菌粉剂14 kg/hm2,均匀拌细土15~25 kg/hm2制成菌土,与种肥拌匀,播种时利用播种机随种肥、种子一起施入地下;也可利用绿僵菌颗粒剂44 kg/hm2直接随种子播种覆土。在大豆生长期(蛴螬成虫始发期),可用白僵菌粉剂14 kg/hm2、绿僵菌粉剂3.5 kg/hm2进行田间地表喷雾。

1.3.3 化学防治。可用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按药种比1∶50拌种,以保护种子和幼苗。在大豆播种期采用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7.5 kg/hm2毒土法防治蛴螬,毒土用量为450 kg /hm2(毒土配置,取砂性土过20目筛子,药土总体比例为1∶60,先将微胶囊制剂按药土比1∶10拌均,之后将该毒土均匀拌入剩余土中),将制好的毒土随肥施入土中。在成虫发生盛期,将新鲜榆树枝用40%氧化乐果或90%晶体敌百虫处理后,扎把插入大豆田内(60~75把/hm2)诱杀成虫。

2 点蜂缘蝽

2.1 发生特点

点蜂缘蝽属半翅目缘蝽科,是豆科作物上的一种常见害虫,近年来在我国黄淮及南方大豆栽培区发生较重,衡水市大豆栽培也应重点防治此害虫。点蜂缘蝽成虫和若虫刺吸植物汁液,在大豆开始结实时,往往群集危害,致使蕾、花凋落,以及果荚不实或形成瘪粒[3]。

2.2 防治策略

对点蜂缘蝽危害的控制应充分重视田间种群动态监测,在发生程度为中等偏重以上的地区,应采用农业、生物、化学相协调的综合防治措施;在发生程度偏轻年份,可结合防治其他害虫进行兼治。

2.3 防治技术

2.3.1 控制虫源基数。首先,清除田园周围的杂草、枯枝落叶,压低越冬虫源基數。其次,及时铲除田边早花、早实的野生植物,避免其作为早春过渡寄主,减少部分虫源。

2.3.2 保护利用自然天敌。捕食性天敌有球腹蛛、长螳螂和蜻蜓,以及寄生性天敌黑卵蜂等,对控制点蜂缘蝽的发生危害具有重要作用。

2.3.3 化学防治。在大豆植株现蕾期、开花期和初荚期,可使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4 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2 000 倍液,或80%敌敌畏乳油1 000倍液喷雾,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次,同时可兼治稻绿蝽等其他蝽类害虫。

3 大豆食心虫

3.1 发生特点

大豆食心虫属专性滞育昆虫,在国内各发生区每年只发生1代,其发生特点是从北向南发生时期逐渐推迟。而准确掌握当地成虫发生高峰期是有效防治的关键。河北省成虫峰期在8月中下旬,也是防治大豆食心虫的关键时期[4]。

3.2 防治技术

3.2.1 农业防治。农业防治包括选用抗虫品种、实行大面积和大间距轮作、大豆收割后秋翻耕耙等。

3.2.2 生物防治。利用白僵菌粉22.5 kg/hm2加细土或草木灰 202.5 kg/hm2,在幼虫临近脱荚之前,均匀撤在豆田垄台上,防治脱荚落幼虫;在成虫产卵盛期,释放赤眼蜂灭卵,放蜂量为30万~45万头/hm2。

3.2.3 化学防治。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1.50~2.25 kg/hm2,用高粱或玉米等秸秆约450根/hm2蘸药,均匀插于垄台上防治大豆食心虫,但高粱间种大豆时不宜采用;也可选用2.5%溴氰菊酯450 mL/hm2或20%杀灭菊酯乳剂975 mL/hm2,加水稀释1~2倍进行超低容量喷雾,或稀释4 000倍常规喷雾,以防治成虫和初孵幼虫[5]。

4 大豆食叶类害虫

4.1 发生特点

4.1.1 斜纹夜蛾。白天静伏于土表、土缝、繁茂植物的叶背、落叶下、杂草丛中,傍晚开始飞行;卵聚产,对寄主偏好顺序为蓖麻>豇豆>棉花>玉米>向日葵;对黑光灯有较强的趋性,对糖、醋、酒及发酵的胡萝卜、麦芽、豆饼、牛粪等有趋化性。

4.1.2 豆卷叶螟。豆卷叶螟多在叶背产卵,散产,初孵幼虫先在叶背取食,后吐丝把2~3片豆叶向上卷折,潜伏于叶卷内取食,有转移危害的习性。幼虫老熟后可在卷叶或豆荚内化蛹,昼伏夜出,夜间交配,有趋光性。

4.1.3 棉铃虫。棉铃虫是大豆常发性害虫。近年来,随着棉铃虫抗药性的提高和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棉铃虫的越冬残虫量增大,对大豆的危害也日益严重。第2代棉铃虫是为害大豆最严重的世代,95%左右的卵产在大豆中上部的嫩梢、嫩叶、幼荚、花萼和茎基上。

成虫白天隐藏在叶背等处,黄昏开始活动,取食花蜜,有趋光性,卵散产。幼虫5~6龄,初龄幼虫取食嫩叶,其后为害花、叶、嫩荚,并能转移危害;老熟幼虫吐丝下垂,多数入土做土室化蛹。

4.2 防控策略

做好田间虫情监测工作,在害虫低龄期进行防治;根据害虫发生时期灵活掌握防治指标,一般在营养生长期可适当放宽防治指标;重视结荚鼓粒期的防控。

4.3 防治技术

一是要清除杂草,减少越冬虫源;二是结合黑光灯诱杀和糖醋液诱杀;三是用2.5%功夫乳油、10%高效氯氰菊酯乳油、5%锐劲特悬浮剂、1.8% 阿维菌素乳油喷雾防治。

5 参考文献

[1] 李盛泽.大豆主要害虫发生危害特点与无公害防治技术[J].农业开发与装备,2015(12):132.

[2] 孙大伟.大豆主要害虫防治措施[J].农民致富之友,2016(7):134.

[3] 许艳丽,王丽芳,李春杰,等.大豆田害虫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J].大豆科技,2009(3):12-14.

[4] 黄国俊,刘桂芝.大豆主要害虫的发生及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7):199-206.

[5] 魏均明.大豆害虫的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15(22):64-65.endprint

猜你喜欢

发生特点防治技术害虫
害虫的克星
蜗牛一觉能睡多久?
寓言二则
2016年阜阳市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及重发原因分析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煤矿煤与瓦斯突出防治技术分析
把粮食保管好/一个消灭米象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