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3+1”教学模式的实践性研究
——以“幼儿结构游戏与指导”课堂教学为例

2017-11-18

成功 2017年7期
关键词:建构游戏结构

杨 洁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广元 628000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3+1”教学模式的实践性研究
——以“幼儿结构游戏与指导”课堂教学为例

杨 洁

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四川广元 628000

本研究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构建出了“3+1”教学模式,并以幼儿结构游戏与指导课堂教学为例,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3+1”教学模式的内涵、实施的过程进行了探究。在此基础上,对“3+1”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反思,以期给我国高职高专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一些参考价值。

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3+1”教学模式

2006年,我国教育部颁发《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显实践能力培养,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1]随着我国高职高专教育改革的推进,“工学结合”的理念进一步得到深化,成为高职高专教育的核心理念,其目的在于培养应用型、实践型的一线人才。2011年,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幼儿园教师队伍,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对幼儿园教师的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凸显了幼儿园教师“游戏活动的支持与引导”能力的重要性。同时,现代科技的发展与进步对传统教育行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互联网+教育”应运而生,课程资源、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等都悄然发生变化。因此,学校、教师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变革传统的教学方式。鉴于此,笔者以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幼儿结构游戏与指导》课堂教学为例,在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结合“工学结合”的理念与幼儿园教师的职业需求,采用“3+1”教学模式,促使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掌握相应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并对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探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3+1”教学模式的内涵

教学模式的研究由来已久。一般是指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发展中形成的用以组织和实施具体教学过程的相对系统而稳定的一组策略和方法,它是教学理论与实践(经验)的中介。[2]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研究中发现,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幼儿游戏与指导》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既要让学生获得有关游戏的基本理论,也要让他们在操作中获得丰富的游戏性体验;同时,在信息化时代,在人人几乎都有手机的情况下,学生获取学习资源更加快速、信息量更大并且学习途径更广等,依据这些特点,笔者提炼出了“3+1”教学模式。

所谓“3+1”教学模式,也可以称为“三课一教”。“三课”分别是指“在线开放课程、面授课程、实训课程”,“一教”是指“教学做合一”。具体而言,第一,教师利用互联网平台和现代信息化技术,围绕知识点搜集课程资源,录制微课,构建在线开放课程;第二,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发布学习任务,学生依据任务要求进行自主学习,从而明确自身的学习问题;第三,利用课堂面授的方式,进行师生面对面的交流互动,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的学习困惑;第四,充分借助学前教育实训中心或实践基地资源,强化学习效果,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体现了“教学做”合一的理念,实现了传统课堂和翻转课堂的优势互补。

图1 “3+1”教学模式模型

二、“3+1”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总体而言,在设计教学过程中我利用了“云课堂”网络平台构建在线开放课程《幼儿游戏与指导》;同时,利用面授课程建立有效的课堂互动;并借助学前教育建构实训中心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具体来讲,我将教学过程设计为“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学习目的和学习监测手段等。教学前、教学后分别通过任务驱动的方式,教学中利用了提问、讨论、合作、操作、测验等,充分整合了课内外资源。

图2 “幼儿结构游戏与指导”教学模式

(一)教学前

教学前,教师应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在实施“3+1”教学模式的过程中,第一步教师应先确定教学内容,即“认识结构游戏”;第二步是制定适宜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即通过本次教学,旨在让学生知道幼儿结构游戏是什么、结构游戏特点、类型及作用,因此,我将目标设计成三个方面,一是知道“结构游戏”的概念、特点及价值;二是能够说出“结构游戏”的类型及辨认四类结构材料;三是乐意参与课堂互动和结构游戏,并尝试搭建简单的建构作品。重点在于理解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难点是通过操作结构材料,讨论分析结构游戏的重要价值;第三步,教师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先行组织者,借助学习平台发布学习任务。需要注意的是学习任务应与本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密切相关,先行组织者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可以选择现有的教学资源,也可以自己录制教学视频。

(二)教学中

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环境、材料等支持,建立有效的课堂互动,充分调动学生的各个感知觉器官,让学生在答疑、讨论、交流、观察、操作等过程中主动学习,因为笔者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学生在课堂上使用手机的现象比较普遍,“低头族”较多,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课堂授课枯燥乏味,课堂互动交流较少,学生无事可做。因此,在本节课中,笔者抓住学生学习的特点,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五个环节。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引出“结构游戏”的话题。虽然学生已经自学过幼儿结构游戏的相关内容,但对其学习效果的监测还不明确,因此教师借助云课堂发布提问,随机检查学生学习情况,一方面可以监测学生课下是否先行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引出话题并明确幼儿结构游戏的概念,从而实现本节课第一个教学目标。

2.教师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探讨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明确结构游戏与其他类型游戏的区别,突破教学重点。此环节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教师通过云课堂发布讨论,即“你以前玩过结构游戏吗?玩过哪些结构游戏,试举例说明。”讨论过程中,学生兴趣非常浓厚,积极回顾儿时有关的结构游戏经验,并在课堂上踊跃分享,例如:玩泥巴、捏橡皮泥、拼图、堆雪人、玩水、砌砖、挖沙、搭积木、揉面团……这个步骤有效地引起学生共鸣,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对幼儿结构游戏的认识;第二,教师继续发布讨论“这些结构游戏具备怎样的特点?”学生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巡回指导,讨论结束后学生在平台上分享各自代表性观点,帮助学生从实践经验过渡到抽象思维;第三,师生评析小组观点,教师利用案例分析概括幼儿结构游戏的特点。例如中班幼儿建构游戏作品分析记录:

教师:大家猜一猜,这是孩子搭建的什么作品?

图3 广元市机关幼儿园户外建构游戏

学生:十字架、机器人、动物园、教堂……

教师:这是电视机,孩子们说,上面立着的两个是电视机的天线,下面的正方形代表电视机的身体,这也正是幼儿结构游戏的好玩之处,孩子们在搭完作品后会赋予它价值和意义,即告诉我们这是什么,它是用来干什么呢?这就是幼儿建构游戏的一大特点,即赋予作品意义和利用作品。

3.利用实物或图片,剖析结构游戏的类型。教师在“建构游戏实训室”依次呈现不同类型的结构游戏材料和图片,并依据材料特征对幼儿结构游戏进行分类。学生通过看、听、做等形式认识不同结构游戏材料的主要特征。

4.学生操作材料,概括结构游戏的价值,理论联系实际,从而突破教学难点。首先,学生分小组玩游戏材料,尝试搭建建构作品,教师巡回指导;其次,学生结合自身游戏体验,分析交流不同的结构游戏材料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最后,师生总结概括幼儿结构游戏的价值。

5.教师回顾总结,学生反馈学习效果。一方面,教师概括总结本课的主要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厘清学习思路,建构结知识框架。另一方面通过云课堂发布测验“建构游戏知多少”,让学生进行在线答题,监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后

这一环节既是活动的终结,也是发现新问题、组织新活动的开始。在这一环节,教师需要提供新的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在线观看“微课——如何制作七巧板”,学生自学制作七巧板的方法并尝试做简单的拼图,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三、关于实施“3+1”教学模式的思考

通过“3+1”教学模式,确保了学生课前、课中、课后有事可做,学生学习兴趣大大提升,学习过程得以记录和量化,便于教师分析不同学生学习的差异性,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实际问题需要我们反思。

(一)学校设施设备的问题

学校的办学条件是制约“3+1”教学模式的基础条件和物质条件。教师要顺利实施“3+1”教学模式需要得到学校的大力支持,提供条件较为完善的教学设施设备,特别是需要网络全覆盖,因为笔者在实施过程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利用手机APP进行自主学习时耗费的流量较多,导致部分学生抵触这种学习方式,因此,学校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网络条件的支持。

(二)学科适应性的问题

每一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非所有的课程都适合以“3+1”这种教学模式来实施。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目前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中用来培养学生教师教育技能的课程、理论+实践性课程比较适宜该模式,例如:幼儿游戏与指导、五大领域教法课程、幼儿文学、幼儿戏剧课程等。因为这类课程知识点明确,且有相应的练习实训项目,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只需要将教学重点、难点、考点等制作成精彩的微课,就可以方便学生下载主动学习,并且在理论学完之后,可以设计一系列的实训项目在学前教育实训中心进行或学校的实训基地开展,而纯理论课程不具备这一特点。因此,对于不同类型的课程应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而不能将此教学模式直接嫁接,这样才能实现教师的个性化教学。

[1]教高[2006]16号文件[N].2006.11

[2]李桂芳.MOOCS背景下大学课堂教学模式的反思与建构[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15(06):13

杨洁,1989-,女,汉族,硕士,川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教师。研究方向:学前教育学基本原理。

本文系四川省广元市职业教育研究中心项目“教师资格考试背景下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改的实践研究”(编号:2017Y05)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建构游戏结构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论结构
建构游戏玩不够
数独游戏
论《日出》的结构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