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图书馆藏《医林集传》残本考❋

2017-11-17张亚妮杨奕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上海图书馆抄本咸丰

张亚妮,杨奕望

(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上海 201203)

【理论探讨】

上海图书馆藏《医林集传》残本考❋

张亚妮,杨奕望△

(上海中医药大学科技人文研究院,上海 201203)

《医林集传》由清代医学史家李炳芬所撰,系历代医家传记著作。留世的咸丰八年戊午(1858)抄本,仅存上下两册、中册缺失,孤本藏于上海图书馆。全书采集子史百家文献113种,记载380位医家传略,按朝代顺序对各医家的生平、医事活动及主要学术思想作较为详细的阐述。《医林集传》编写体例精当、便于查阅,言语文字凝炼、医史结合,内容完整充实、尊古不泥,对于了解我国古代医学发展的基本脉络大有裨益,实属清代为数不多的一部医家传记。

《医林集传》;医家传记;版本;成书;学术特色;李炳芬

《医林集传》为清·李炳芬所撰,相传有咸丰六年丙辰(1856)抄本和咸丰八年戊午(1858)抄本[1]。撰者李炳芬字瑜石,清医学史家[2],惜方志宗谱对其生卒、经历语焉不详。《医林集传》成书年代、存世版本各工具书说法同中有异。如《中国中医古籍总目》著录:“清咸丰6年丙辰(1856)抄本(藏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清咸丰8年戊午(1858)抄本(藏上海图书馆)。[1]”《中医人物词典》记载:“系历代医家传记专书,稿成于咸丰八年(1858年)。[2]”《中国医籍大辞典》论述:“成书于清咸丰六年(1856)……现存清咸丰八年(1858)抄本,藏于上海图书馆。[3]”而《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图书目录》记载:“清咸丰六年(1856)抄本。[4]”《中国医籍续考》(刘时觉)按语:“有咸丰八年抄本藏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图书馆;然查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未见其书。[5]”

可见,其争议焦点在于上中医藏本与成书年代两个问题。笔者反复核查上海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确如刘时觉教授所说,上中医已无《医林集传》藏本。查阅上图藏本,上册封面题“咸丰丙辰9月”,即1856年农历9月,自序后题“咸丰戊午孟夏”,即1858年农历4月。再者,李鹏远序后亦题“咸丰著雍敦详夏五月”。著雍,天干“戊”之别称;敦详,地支“午”之别称,故亦为咸丰戊午(1858)年。考虑书稿编撰、抄录所需时间,《医林集传》完稿于1858年更为恰当。

1 《医林集传》的残卷版本

《医林集传》原本3册(现存2册)为线装抄本,未分卷。上海图书馆藏本2册(上图综普371515-16),上下册紧密编号,中册亡佚。上册从序文至正文秦代结束,下册始于宋终于清;从目录可知,缺如的中册当为两汉至南唐医家的传记正文。该书页码标注按内容划分,总目、分目及正文的各部分(朝代)均独立计数。据统计,上册66页,下册74页,残本总字数约5万余。

存世2册版页完整,字迹清晰,书面清洁,纸张略暗黄,残破、虫蛀较少。封面硬质纸张呈深黄色,正中竖书“医林集传”4字,右上方书“咸丰丙辰九月”,左下角题“瑜石氏甫辑”,右下朱文印章“瑜石珍藏”。行书序文分他序、自序,他序前钤白印为李氏之兄李鹏远所作,文末题“咸丰著雍敦详夏五月,图乃李鹏远撰并书”,钤印“李氏子”“鹏远”各一方。自序末题:“咸丰戊午孟夏李炳芬瑜石长序于古循之古愚书屋”,尚有篆体“李炳芬印”“瑜石”两方印章。该书为16.3×25.5 cm开本,版式为半页九行20字,小字双行32字。版心分别标注“序”“自序”“总目”“各代目录”或各页分属的朝代及医家等,左下角附各部分页码。全书目录4种,即编集子史百家书目录、编集医传目录、医林集传总目、分目录,正文医家按朝代顺序依次介绍。各朝伊始,右上题“医林集传”书名及分属朝代,右下为“李炳芬瑜石甫辑”,并钤朱文印章“上海图书馆藏书”。正文楷体附有眉批,朱笔作句读。

2 《医林集传》的主要内容

《医林集传》博采《鹃冠子》《左传》《名医言行录》等子史百家文献113种。编集医传目录7种,分别为甘伯宗《名医传》、赵自化《医林显轶传》、李濂《医史》《名医录》、程伊《医林史传》《外传拾遗》及李梴《医学姓氏》。按朝代顺序记载,从上古圣贤伏羲到清代名医蔡宗玉,总共医家380位。

表1 《医林集传》历朝医家的人数统计

注:①此处的梁、蜀世称后梁、后蜀;②两汉至南唐的医家,中册缺如,今据目录补齐

现存世2册涉及医家名震杏林者如扁鹊、李杲、傅山、薛雪等,亦有如俞跗、苗父、徐福、卖药翁等带有神话色彩的人物,还有临川医士、永州道人、浙江僧人、安徽老医等未知名号但医术高超者。正文传记根据医家具体情况详略不一,长者如扁鹊多达2000字,短者像僦贷季仅40余字。

全书撰写体例基本一致,先介绍医者姓名、字号、籍贯、官职等基本情况。如宋代医家张锐:“字子刚,号鸡峰,郑州人,徽宗朝授为成州团练使,以医知名。[6]”再概括其学习成长、行医经历及主要医学成就,后者包括医者的临床医术、医学主张和所撰医著。如“(庞安时)针术精妙,不足父所授,独取素难仲景叔和诸书而深究之”[6];“(赵自化)举家陷于契丹,父知富,脱身南归,与自化寓居洛阳,肆力经方针灸之术”[6];“(徐问真)治病良有验,尤善导引之法”[6];“(寇宗奭)著为本草三十卷,名曰《本草衍义》,东垣丹溪诸公皆尊信之。[6]”书中也涉及医家医德医风内容,如“(杨士瀛)以济人利物为念”[6];北宋医家申受“有求治疾者,虽昏暮叩门,无不即时命驾,或雨雪载途,仆夫告瘁,不为止”[6]。

3 《医林集传》的学术特色

3.1 体例精当,便于查阅

《医林集传》总目中,李炳芬对一些载录内容较少的医家以小字批注形式呈现。诸如上古巫彭:“黄帝臣,与桐君奉帝命处方制药,凡后世丸药始此”[6];魏华佗弟子李当之:“佗之弟子,著《李氏药录三卷》”[6];再如明代医家王纶:“字汝言,号节斋,慈溪人,弘治间官广东布政使司,著《明医杂著》《本草集要》。[6]”李炳芬小字批注形式简明扼要,方便读者查阅,从总目即一目了然,同时字号、籍贯、官职、著作等主要信息依然囊括其内。

存世2册共附眉批27条,内容多为李炳芬对所引史料的补充或总结。其中扁鹊篇为全书最长者,附批11条,占全部眉批的41%。如长桑君为扁鹊传方部分批“长桑君以禁方传扁鹊”;鹊为赵简子视病批文曰:“赵鞅疾五日不知人”;魏文侯询问鹊兄弟三人孰最善为医,批文“魏文侯问孰善为医”[6],区区数字有画龙点睛之妙。李氏眉批是对正文所引史料的高度概括,减少了读者逐字逐句的繁琐阅读,较短时间即可对较长篇幅内容有所了解,撰者之细致用心可见一斑。

3.2 言语凝炼,医史结合

该书对于医家的撰述生动形象,言简意赅。如宋代以“一异散”治愈儒士鱼脐疮的医家王通曰:“善论候,观形察色,即知病所从生。治学官任道疮发肿黑,状狭而长,通曰:此鱼脐疮也。一因风毒蕴结,二因气血凝滞,三因误食人汗而然,乃以一异散傅之,数易而愈。恳求其方曰:‘但雪玄一味耳’,任访之无有知者。后问卫州郝允,曰:圣惠方治此,用腊猪头烧灰,鸡卵白调傅,即此也。[6]”此篇条理清晰,短小精悍,对医家诊疗特色及辨证用药的叙述简洁明了,短短数句包含疾病的症状、病因、药物及用法,是医史亦为医案。

再如善疗血痢的医家陈应之:“曾鲁公病血痢百余日,国医不能疗,应之用盐水制乌梅肉一枚,捣烂合腊茶入醋少许,服之而安。又大中丞梁庄肃公患血痢,困苦难堪,如是者月余,应之投以乌梅黄连灶下土等分为末,茶调服即效,所以然者,以血得酸则敛,得寒则止,得苦则涩也。[6]”本篇对于血痢治疗的药物服法说明详尽,医理透彻,可谓上乘医案,不仅可对医家生平有所了解,更对其诊治特色、用药特点有所掌握。如此既益于医史文献的研究,对于临床亦有指导作用。

3.3 完整充实,尊古不泥

好的传记绝非历史的照搬照抄,亦须有著者的加工整理,使作品更具完整性、可读性。《医林集传》博采子史百家文献,不同于周守忠《历代名医蒙求》、李濂《医史》、张杲《医说》等著作,只将历代名医作为著录对象,内容完全引自史料。李炳芬则在引述前人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补充,凡涉医而著名者均在其列,包括以疗马著称的马师皇、张里等。《医林集传》所录医家,其人或圣帝贤臣、王公将吏、神仙释道、山林隐逸不一而足[6]。且传记内容充实,不仅涉及医家生平、医事活动等基本情况,也包括其个性爱好,如北宋徽宗“帝好览学多才,博通诸子百家、书画琴棋、诗词音律、阴阳杂伎,无不娴熟,著有《政和集》《诗集》《宣和画谱》等书,而尤精于医。[6]”个人仕途变迁,如王怀隐:“初为道士,博学善医,开宝中授为翰林医官,太宗朝吴越王遣子惟濬入朝,忽得疾,诏怀隐治之而愈。太平兴国初,奉诏撰《太平圣惠方》百余卷颁行。[6]”这些内容,使得医学人物形象更为亲切、鲜活。

4 结语

传记属记录人物生平事迹的文字,医家传记则主要记录医林人物的生平事迹、医事活动。医家传记在医学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当今中医名家的养成、医学人文教育、大众理解中医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7]。《医林集传》中册亡佚,部分医家传记正文无缘知晓甚为憾事!所幸者,现存孤本2册抄录格式工整,字迹隽秀,留存完整。尤其上册所引史料目录和总目保存完好,使此书的总体框架依然清晰可知,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该书采集子史百家文献113种,所引资料虽多以辑录为主,但即使在出版业如此发达的如今,中医学人想通读李氏所引文献也并非易事[8]。《医林集传》作为一本系统的医史专著,实属清代为数不多的一部医家传记。其所撰医家众多,传主形象丰满,涉及学科广泛,编写体例精当,学术价值有待挖掘。众多医林医家的生平事迹、医理医案、医林佳话,对于医史文献研究甚至临床遣方用药等都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1] 薛清录.中国中医古籍总目[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9:874.

[2] 李经纬.中医人物词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232.

[3] 裘沛然.中国医籍大辞典(下)[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460.

[4] 上海中医学院图书馆.上海中医学院中医图书目录[M]. 上海:上海中医学院图书馆,1980:549.

[5] 刘时觉.中国医籍续考[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421.

[6] 李炳芬.医林集传[M].清咸丰戊午年(1858年)抄本.

[7] 朱建平.中国历代医家传记述评[J].中华医史杂志,2011,41(5):259-264.

[8] 朱鹏举,傅海燕,赵明山.《医粹精言》文献学初考[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22(2):160-162.

TextualresearchofaberrantcopyofYiLinJiZhuan

ZHANG Ya-ni, YANG Yi-wang△
(The Institute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Humanities,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

YiLinJiZhuanis an ancient doctors biography, written by Li Bing-fen, a medical historian in the Qing Dynasty. It was written in 1858, the remained only the first volume had been and third volume, the middle volume had been lost. Unique copy ofYiLinJiZhuanwas preservated in the Shanghai Library. The book collected 113 kinds of historical documents, recorded 380 doctors biographies,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the dynasty. It recorded the doctor’s basic situation, medical activities and the main academic thinkings. In the biography, compiling style was fine, easy to consult; language words was concise, combined medicine and history; text content was integral, respected for classic.YiLinJiZhuan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basic clues of the ancient Chinese medicine development, is a rare doctors biography in the Qing dynasty.

YiLinJiZhuan; Doctors biography; Version; Formation; Academic characteristic; Li Bing-fen

R222.19

A

1006-3250(2017)10-1343-0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中医药重点学科(国中医药人教发[2012]32号)-中医史学

张亚妮(1991-),女,甘肃庆阳人,在读硕士,从事中医医史文献研究。

△通讯作者:杨奕望(1974-),男,广东大埔人,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史学研究,Tel:13041627427,E-mail:13041627427@163.com。

2017-04-09

猜你喜欢

上海图书馆抄本咸丰
简论安大简《诗经》抄本中的讹误等问题
浙江图书馆藏《三朝北盟会编》明清抄本考论
咸丰帝:当庸人遇见大时代
图书馆中文图书借阅排行榜(2019年12月)
数字阅读推广新形式研究
中美公共图书馆社交媒体营销比较研究
创新创业环境下公共图书馆企业信息服务的转型
十里荷香赏荷归来
咸丰:不惜身体爱美女
咸丰妙解写错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