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小儿“稚阳”论捏脊之要❋

2017-11-17林丽莉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7年10期
关键词:扶阳督脉阳气

林丽莉,林 栋,吴 强

(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州 350122)

【理论探讨】

从小儿“稚阳”论捏脊之要❋

林丽莉,林 栋,吴 强△

(福建中医药大学针灸学院,福州 350122)

清5吴鞠通以“稚阴稚阳”之说论及小儿体质,究其本源实为意指小儿生长发育的动态态势和小儿出生机体柔弱的生理特点。然而小儿体内之“阳”为生命之始、变化之端,小儿阳气未长,其阳易“妄行而为热,归于心肝”“不足而为虚,归于肺脾肾”。因此小儿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当以“固护引领”为要,引“阳”补其不足入经脉。传统的捏脊手法重在通调督脉,仅强调督脉沿线的刺激,笔者则认为捏脊之要应重在汇聚阳气入督而达“引领”之效。因此在小儿捏脊过程中,应注重手法的作用方向及角度,加强手法对督脉的刺激,同时强调手法作用向脊柱正中线上的方向性及推挤的对称用力,即可达到“引领”小儿一身“稚阳”归位而统御周身的目的。

稚阳;捏脊;小儿

阴阳对于人的一生正如《素问·宝命全形论》所言:“人生有形,不离阴阳。”自宋代第一部儿科专著《颅囟经》提出小儿“纯阳”理论以来,历代医家对于儿科诊疗多强调对阳的理解[1]。清·吴鞠通在《温病条辨·解儿难》中明确提出:“古称小儿纯阳……非盛阳之谓,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也。”后世诸多医家认为小儿“稚阴稚阳之体”其义重在表明小儿生长发育迅速,而脏腑机能多不完善,应重在“扶阳”,强调儿科临证应重视扶助中焦、温健脾阳[2-4]。 然而小儿稚阴未充、稚阳未长,其体质相较成人在病理变化上是易感、复杂和瞬息万变的,这也就是儿科临证既有“纯阳”之蓬勃生机,亦有“稚阳”之脆薄易变的特点。那么如何才能在儿科临证中做到既能顺应其旺盛的生机,又能及时地控制病势的发展?本文拟从小儿阴阳气血之“稚”探讨儿童体质在生命发育过程中逐步由弱而强,其机体之阳由“幼稚”而“成熟”的过程中,如何运用传统捏脊手法而达到“引领”阳气之效。

1 小儿体质的“稚阴稚阳”特点

目前关于小儿体质辨识的理论,传统认为小儿体质“四说”,其观点有“纯阳之体” “稚阴稚阳”“少阳之体”“五脏有余不足”4种说法[5]。然而究其本质不外乎如何对待小儿之阳,其性质总以“生机蓬勃,发育迅速”为特点。其实小儿“纯阳之体”是对小儿“稚阴稚阳”相对不足,并以阳气生长为主导趋势的体质特点的高度概括,本意并非指阳之过盛,而是指“阳”更需引导。正如清·医家罗整齐所言:“小儿年幼,卫气未充,故曰纯阳,原非阳之有余也,特指阳耳。”认为小儿“阳”不是有余而是“稚阳未充”“纯阳”并非无阴盛阳乃生机旺盛之意[6]。即小儿机体的生理功能活动虽已运转,但不充盈、完善和成熟,亟须予以辅助。因此可见,古人对小儿纯阳之体的认识并非仅在论述纯阳本身,而是意在指明其阳尚“幼”易夭易折,而意在“固护”与“引领”。

近现代儿科中“扶阳”理论之肇始陈文中认为“小儿元阳为本”,而海派徐杏圃、徐小圃父子在儿科疾病治疗中亦极推崇“扶阳抑阴”[7],其学术渊源可追溯至《内经》《伤寒论》。江苏“臣”门孙浩[8]、福建李学麟等医家亦推崇儿科疾病中注重温养脾肾、扶助中焦的治疗原则[9]。其临床理论实质亦是建立在对小儿之“阳”的固护之上,意即轻拨即应之意,而非纯以温补之法。如在治疗痘疹方面,徐杏圃、徐小圃以温阳扶正与宣透并用之法治疗麻疹,并在麻疹表现疹不透达且正气不足之际多给予温透之法,因此即便古人强调“扶阳”亦是在凸显临证对小儿之阳自我蓬勃生气的“扶助”之意。

相反纵观现代儿科临证,动辄强调幼儿“阳有余而阴不足”,一遇外感均处以“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之剂,加之近现代儿科临床多见各类抗生素的使用,此类疗法重在“对抗”“克制”,从而导致幼儿门诊舌淡苔白、素体虚寒之象比比皆是。即便宋·《颅囟经·颅囟经脉法》中首次提到“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其“呼为纯阳”之后紧接着便提到“元气未散”4字,可见元气未散是其根本,临证之中如何顾护元气并助其归位,以俟其“稚阳”的顺利成长,则是临床中值得重视的问题。

2 “稚阳”之体亟需“引领”

因此笔者认为,当今幼儿临证之中固护元阳重要,但对 “阳”之引导更需关注。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注解“稚”乃“幼禾,幼小”之意,即幼小嫩弱尚未完善,亟须引领之意[10]。小儿阳气虽生,但“元气未散”,需要充实并引入各脏腑以推动生命发展[11],这都表明小儿的初生之阳之所以“幼稚”是由于其未如成人之阳成熟而循其道。《素问·生气通天论》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光明。”表明古人清晰地知晓阳气之于人体,不但有如天地日月般不可或缺,同时亦须有如春夏秋冬寒暑四季般有规律的变化之道,有如日月星辰般固定不移的移动轨迹。同时古人亦认为,如果阳“失其所”即不循其道,则“折寿而不彰”,寿命就会受到影响。

然而目前随着社会生活方式的变化,现代都市儿童所面临的社会生活环境较之古时则产生了很大不同。现代社会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繁重的学业压力和局促的生活空间令大多数儿童远离自然,远离自古人类所遵循的生长模式。当年吴鞠通提出的所谓“稚阳”非盛阳之谓,亦即《颅囱经》所谓“元气未散”有待成长之意。因此古人认为初生之小儿体内稚阳,当随后天环境之变充养机体,不断向着成熟完善的方向发展。反观当今社会,中小学生放学后在室外游戏或开展体育运动的人数不足30%,其中绝大多数的活动地点是在居家环境或朋友家附近,而所有户外活动时间仅为每周1~2次[12]。可想而知,现今社会小儿“稚阳”动之甚少,伸展不利,本应充盛于四肢百骸、脏腑经络的“阳气”舒展不畅,“稚阳”生长易受限制,乃至脏腑经络、精气神的功能相对不足,从而使得现如今儿童体质易感、易过敏现象比比皆是。

3 捏脊手法在“引阳”中的作用

面对当今社会生活方式及幼儿体质特点的改变,如何采用合适的治疗方法使其阳气不至于“失其所”而“折寿而不彰”,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采用小儿推拿手法助其元阳归位促其成长,通过恰当正确的手法操作,令小儿“稚阳”布于周身,循其经络发挥生长之作用。

小儿捏脊又名“小儿捏积”“小儿提背”“小儿捏背”,是一种采用提、捏为主要手法、作用于脊背部位并具有调阴阳、和脏腑、疏经络、理气血、培元气、健脾胃等功效的一种按摩手法,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捏脊疗法肇始于晋唐,其最早可见的文字记载源于晋·葛洪的《肘后备急方》:“治卒腹痛……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未愈更为之”,详尽描述了捏脊手法、力度、部位、疗程等[13]。近年来,随着小儿推拿手法在儿科疾病诊疗中的不断运用,捏脊疗法作为一种常用的的小儿推拿手法为诸多医家所关注。而后世医家更将捏脊疗法不断发展,及至明清时期已逐步形成理法完备的治疗体系[13-14]。然而历代自晋唐以降,各家论著谈及捏脊手法多主要描述其在疾病治疗时的操作,而对其基础理论分析言之甚少,且多论及治疗小儿积滞类的消化系统疾病。如今,临床医家多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生长发育迅速,捏脊疗法通过刺激背部皮肤通调督脉之阳,进而可达到治疗小儿脏腑疾病的目的。督脉被称为“阳脉之海”,脊柱为督脉循行之主干,脊背属阳,督脉与六阳经有密切关系,手足三阳经经气皆会聚于此。督脉能统摄调理全身阳气,维系全身之元阳,因此督脉捏脊在汇聚小儿一身元阳之气、促其循行归位中起到重要作用[15]。正如《颅囟经》中所提到的小儿“元气未散”,其纯阳之气有待各归其所,而督脉则是人体一身之阳的重要汇聚之所。

图1显示,传统小儿捏脊重在对足太阳膀胱经的作用,强调通过捏脊疗法可以使阳经之气血达于阴经,阴经之气血达于阳经,使在里之气血达于肌肤,在表之气血达于脏腑,全身气血条达,腑脏调和,经络疏通,疾病得愈。笔者在小儿推拿临证实践中认为,捏脊手法应重在“引阳”,令周身之“稚阳”归入督脉,犹如百川汇海、绵延不绝,则可提振小儿生长发育能力,增强体质。因此在捏脊操作中应强调手法对督脉的刺激,操作部位应在脊柱两侧从尾骶部(长强穴)至颈部(大椎或风府穴),操作者先用食指或中指在患儿尾部长强穴勾揉9下,两手拇指伸直,两指端分置于脊柱两侧,指面朝向患者头侧,两手食中指前按,腕关节微曲,以两手拇指与食指、中指螺纹面将皮肤捏起并轻轻捏捻,向督脉方向挤捏“引阳”三下,然后两手拇指前推,而食指、中指侧交替前按,两者相互配合,交替捏提挤捻皮肤前行,从龟尾至大椎为1遍,要求督脉皮肤达到潮红发热。

图1 捏脊手法中的“引阳”

4 展望

小儿体内之“阳”为生命之始,变化之端,自母体而来因外势而成,因而不论小儿易从阳化热或先天禀赋不足皆因阳之“未成”。吴鞠通所提“稚阳”,惟重“稚”字,“稚”者幼禾也,小儿阳气未长,其阳所行妄为而热,所归不当为虚。因此小儿稚阳当以“引领”为首要,导其“稚阳”而入经脉,犹如引百川而汇海,则其后发之势方可拥有无限潜能。脊背属阳,督脉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捏脊手法主要是通过汇聚阳气入督而达到“引领”阳气之效。本文指出在捏脊过程中,应重视手法的作用方向及角度,只有通过手法方可实现其“引阳”之功。在幼儿时期,人一身之阳如懵懂小儿蹒跚学步,需人扶持、需人“引导”,加之尽管督脉总督一身之阳,但黄口小儿“阳”未入经,因此于捏“脊”之时更应“引阳”,方可更好地实现调脏腑、平阴阳的目的。

[1] 鲁艳芳.论小儿稚阴稚阳之体[J]. 光明中医,2013,28(11):2245-2247.

[2] 高军. 孙浩.治疗儿科疾病“扶阳”思想浅析[J]. 江西中医药,2015(6):25-27.

[3] 马晶,肖臻,姜之炎.徐小圃、徐仲才儿科扶阳理论学术渊源探究[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4,21(5):110-111.

[4] 王元元,刘晓鹰.“扶中”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临床观察[J]. 中国针灸,2014,34(1):67-70.

[5] 郑宏,郑攀.从小儿4种基本生理学说论谈小儿体质研究[J]. 陕西中医,2004,25(11):1009-1011.

[6] 吴群励,郑健.小儿“纯阳之体”之我见[J]. 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3,22(2):54-55.

[7] 袁羽昀,赵軻.浅议运用“扶阳”之法治疗小儿外感热病海派中医—徐氏儿科理论整理系列一[J]. 世界中医药,2014,9(7):868-870.

[8] 高军,时乐,孙浩.孙浩运用“扶阳”法治疗儿科疾病验案4则[J]. 江苏中医药,2015,47(7):51-52.

[9] 陈琳,李学麟. 李学麟教授论扶阳[J]. 光明中医,2011,26(1):36-38.

[10] 朱锦善.小儿体质学说的学术争鸣[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3,9(11):14-16.

[11] 陈少东,李学麟.议纯阳[J]. 中医儿科杂志,2005,1(1):20-21.

[12] 齐建国,王晓娟,苑文燕,等.现代都市生活环境对儿童生长发育的负面影响[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3):419-426.

[13] 刘应科,曹桂霞,石君慧,等.小儿捏脊疗法探析[J].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6):1-2.

[14] 田书瑞.冯氏捏脊疗法治疗小儿缺铁性贫血(脾胃虚弱型)23例临床观察[J]. 中医儿科杂志,2006,2(3):38-40.

[15] 高雅,田丽,郑春燕,等.论小儿稚阴稚阳之体[J]. 中医儿科杂志,2013,9(6):12-15.

DiscussionoftheImportanceofChiropracticTherapyfromtheAspectofInfantile

YanginChildLINLi-li,LINDong,WUQiang△

(Acupuncturecollege,Fujianuniversity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Fuzhou350122,China)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hen people talk about the physique of children, the concept of “chun Yang zhi ti" or “Zhi Yin Zhi Yang" was used frequently. That means the growth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would tend to be unstable in different situation, and the disease would become diversification. We believed that through the properly application in Nieji techniques was used in children, the physique of children would get greatly improved. Base on the clinical practice, we realized that chiropractic approach is primarily by pooling the “Du meridian” and leading “yang” to it. At the same time,we also believed that the essential of chiropractic is the operation on the center lines on the body. This paper focused on the correctly direction and angle in manipulative treatment, and try to demonstrate the theory of “leading yang concept”in the physique of children.

Immature Yang; Nieji techniques; Children

R244.1

A

1006-3250(2017)10-1371-03

国家自然基金资助项目(81704194)-从肥大细胞的应激效应探讨捏脊疗法对精神发育迟滞患儿皮肤-内源性大麻系统的作用机制

林丽莉(1977-),女,福建泉州人,副教授,在读博士,从事针灸推拿治疗小儿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吴 强(1960-),男,福建福州人,教授,医学博士,从事针灸治疗脑病的临床作用机制研究,Tel:13600858866,E-mail:463813345@qq.com。

2017-03-26

猜你喜欢

扶阳督脉阳气
扶阳罐疗法临床研究进展*
鲍远程从督脉论治脊柱疼痛经验
中正平和是养生的根本
晚睡晚起“双杀”阳气
从“阴中求阳”论治“督脉生病”
阳气不足该怎么调理?
最方便的健身
扶阳针灸在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从“扶阳”论治强直性脊柱炎
基于扶阳思想对胃脘痛中医各证型分布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