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960年代源自侠文艺的香港电影探析

2017-11-16许兴阳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六盘水553001

电影文学 2017年21期
关键词:同名国语小说

许兴阳(六盘水师范学院,贵州 六盘水 553001)

1960年代,由于内地爆发了“文革”并出现了三年困难时期,随着大量新移民的涌入,香港在政治局势上不是很稳定,但其经济发展有了较大起色,并渐成亚洲四小龙之一,居民的生活水平随之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善,这对电影市场的促进和冲击也是应有之义,但香港武侠电影[1]的内容仍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而1967年11月19日,电视广播有限公司正式启播,成为第一家免费提供电视广播的公司,从而使得电视在香港逐渐普及化,这对当时另一个收费电视广播丽的呼声构成威胁,也为香港武侠电影的发展带来诸多机遇和挑战。

一、片目及其渊源

电影片目资料或影像信息对于电影研究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内地对香港武侠电影片目加以整理的专论(著),更不要说进行深入研究了。

笔者经过多方搜罗,参考多种文献资料,反复校对,梳理了1960年代源于侠文艺的香港武侠影片。本时期,香港共拍摄了722部武侠电影,[2][3]而源自侠文艺的香港武侠电影总共343部。

(一)改自戏曲(剧)的侠义片

1960年,①《贞娥刺虎》整合戏曲《铁冠图》《贞娥刺虎》;②《辞郎洲》改自同名潮剧,潮语。

1961年,《三合明珠宝剑》改自舞台剧; 《一柱擎天双虎将》改自古剧《大闹黄山》; 《无敌杨家将》改自丽的呼声歌唱广播剧。

1962年,《大战泗洲城》改自京剧;《英雄掌上野荼薇》改自唐涤生同名粤剧;《火海胜字旗》改自同名粤剧;《鬼侠》改自马云丽的呼声广播剧;《穆桂英招亲》取于戏曲及小说《杨家将》,潮语。

1963年,《雷鸣金鼓战笳声》改自徐子郎同名粤剧;《红线女夜盗宝盒》改自梅兰芳首本名剧《红线盗盒》;《不斩楼兰誓不还》改自徐子郎同名粤剧;《文武香球》改自九景十五场民间传说剧,潮语。

1964年,《虹霓关》改自京剧传统剧目;《铁弓缘》改自京剧传统剧目,潮语;《红菱血》改自唐涤生同名粤剧。

1967年,《情侠闹璇宫》改自同名粤剧。

(二)源于民间传说的功夫片

1961年,《沉香太子毒龙潭救母》(上集)、《沉香太子毒龙潭救母》(下集)(又名《龙潭救亲娘》)。

1962年,《钟无艳挂帅征西》《薛刚反唐》。

1963年,《二郎神杨戬》《齐王求将》(又名《钟无艳挂帅》),国语。

1965年,《鬼谷神珠》《宝莲灯》,国语。

(三)源自诗歌《木兰辞》的侠义片

1961年,《花木兰》。

1964年,《花木兰》,国语。

(四)取材自佛教文献的武侠片

1964年,《济公活佛》。

1965年,《真假济公》《七彩济公传之一:济公捉妖》《七彩济公传之二:济公大闹公堂》(又名《济公捉鬼》)。

1966年,《济公斗八仙》。

1969年,《济公活佛》。

(五)取自电影本身的功夫片

1966年,《边城三侠》,情节取自日本五社英雄的电影《三匹之侍》,国语。

1968年,《夺魂铃》,情节取自意大利牛仔片《裘尼祖马》,国语。

(六)源于历史散文或民间口传史的侠情片

1960年,《黄飞鸿擂台争霸战》取自清代稗史;《扎脚樊梨花》《扎脚樊梨花挂帅罪子》取自唐代稗史;《猩猩王大战黄飞鸿》取自清代稗史;《扎脚十三妹大闹能仁寺》《扎脚十三妹金殿卖人头》《黑蝴蝶》(国语)、《云台十八剑》取自清代稗史。

1961年,《黄飞鸿大破五虎阵》《太平天国女英雄》取于清代稗史;《燕子盗》改自民初侠盗燕子李三真实事迹,国语;《寒江关》取自隋唐稗史;《狄青》《梁红玉血战黄天荡》《杨门女将告御状》(又名《杨令婆挂帅摘印智斩潘仁美》取自宋代稗史。

1962年,《狄青五虎平西》《龙虎恩仇龙凤配》《薛门七女将》(又名《胭脂虎》)取自宋代稗史;《罗成叫关》《石鬼仔出世》《小薛蛟举狮观图》取于唐代稗史;《大明群英会》(又名《江湖风云》《刘伯温烧饼歌》)取自明代稗史;《方世玉擂台救母》《方世玉武当山招亲》《洪宣娇》取自清代稗史;《山东马永贞》(又名《山东响马》)取于民国史,国语。

1963年,《乾隆皇大闹杏花楼》取自清代稗史;《金箭盟》取自明清稗史,国语。

1964年,《金箭银龙》取自唐代稗史。

1965年,《无敌神童方世玉》改自清代稗史。

1966年,《断臂神龙剑》(又名《大明忠烈传》)取自明代稗史。

1967年,《怪侠一枝梅》取自明代稗史;《蒙面大侠》取自西汉史料,国语;《黄飞鸿虎爪会群英》取自清代稗史;《大刺客》改自司马迁《刺客列传》,国语。

1968年,《黄飞鸿威震五羊城》《黄飞鸿醒狮独霸梅花桩》《方世玉三打木人巷》《黄飞鸿醉打八金刚》《黄飞鸿肉搏黑霸王》《黄飞鸿拳王争霸》取自清代稗史;《狄青三取珍珠旗》取自宋代稗史;《樊梨花》改自唐代稗史;《龙门客栈》取自明代稗史,国语。

1969年,《黄飞鸿巧夺鲨鱼青》(又名《黄飞鸿霸海巧夺鲨鱼青》)、 《黄飞鸿神威伏三煞》《黄飞鸿虎鹤斗五狼》(国语/粤语)、 《黄飞鸿浴血硫磺谷》, 取自清代稗史; 《丹心令》(又名《岳飞后传》), 取自宋代稗史,国语;《枫林渡》,取自明清稗史,国语。

(七)改自小说的武侠片

1.外国小说

1968年,《怪剑》改自日本山田风太郎《妖女剑》。

2.电台小说

1960年,《龙虎斗江南》改自高峰商业电台天空小说;《小侠红蝴蝶》(上集)改自马云丽的呼声天空小说。

1961年,《小侠红蝴蝶》(大结局)改自马云丽的呼声天空小说;《探案之血手凶刀》《探案之血影惊魂》改自冯展萍商业电台蓝灯小说“雷克探案系列”;《刁蛮女侠》(上集)、《刁蛮女侠》(大结局)、《怪侠金丝猫》改自马云丽的呼声天空小说;《三战定江山》(又名《一剑定江山》)改自苏庭芝丽的呼声天空小说。

1962年,《真假小侠红蝴蝶》《神偷情贼》(下集)改自马云丽的呼声天空小说。

1963年,《大侠金葫芦》《怪侠燕子飞》《铁鸳鸯》改自马云丽的呼声天空小说;《漓江河畔血海仇》(上集)、《漓江河畔血海仇》(下集)改自龙影丽的呼声天空小说;《黑蜈蚣》改自毛聊生香港电台、丽的呼声联播天空小说;《荒谷恩仇记》改自杨捷商业电台天空小说。

1964年,《银箭金刀》改自马云丽的呼声天空小说。

3.报刊连载小说

1961年,《妖女何月儿》改自南宫博星岛晚报连载小说《何月儿传奇》,国语;《仙鹤神针》(一集)、《仙鹤神针》(二集)改自卧龙生《新报》同名连载小说;《仙笛神龙》(上集)、《仙笛神龙》(大结局)改自倪匡《明报》连载小说;《罗刹娇娃》(又名《苗山三女侠》)改自伴霞楼主《星岛日报》同名小说;《倩女情侠》(上集),又名《大侠蓝无常》(上集),改自倪匡《天天日报》连载小说。

1962年,《倩女情侠》(下集),又名《大侠蓝无常》(下集),改自倪匡《天天日报》连载小说;《仙鹤神针》(大结局)、《仙鹤神针新传》(上集)改自卧龙生《新报》同名连载小说;《峨嵋三剑侠》改自林梦《晶报》连载小说;《双剑盟》(上集)、《双剑盟》(下集)改自蹄风《新报》连载小说;《天山神侠》改自林梦《新报》连载小说;《白骨阴阳剑》(上集)、《白骨阴阳剑》(下集)改自陆羽《华声报》连载小说。

1963年,《仙鹤神针新传》(下集)、《碧血金钗》(上集)、《碧血金钗》(下集)改自卧龙生《新报》同名连载小说;《剑神传》《八表雄风》(又名《剑神传》)(二集)改自司马翎《真报》连载小说;《白骨阴阳剑》(三集)、《白骨阴阳剑》(四集)改自陆羽《华声报》连载小说;《火烧少林寺》(上集)、《火烧少林寺》(大结局)改自林梦《晶报》连载小说。

1964年,《白骨离魂针》(上集)、《白骨离魂针》(下集)改自金峰《超然报》连载小说;《碧血金钗》(三集)、《碧血金钗》(大结局)改自卧龙生《新报》同名连载小说;《如来神掌》(上集)、《如来神掌》(下集)、《如来神掌》(三集)、《如来神掌》(四集)改自上官虹《明报》连载小说《千佛掌》;《武当飞凤》(上集)、《武当飞凤》(大结局)改自林梦《晶报》连载小说;《女侠脱脱儿》(上集)、《女侠脱脱儿》(大结局)改自王香琴《明灯日报》连载小说;《十三号情报员》改自俊人《星岛晚报》连载小说。

1965年,《一滴侠义血》(上集)、《一滴侠义血》(下集)改自金羽《真报》连载小说;《帝彊争雄记》改自司马翎《真报》连载小说;《六指琴魔》(上集)、《六指琴魔》(下集)、《六指琴魔》(大结局)改自倪匡《新报》连载小说;《天火炉》改自兰立《红绿日报》连载小说;《如来神掌怒碎万剑门》改自上官虹《明报》连载小说;《神剑魔箫》(上集)、《神剑魔箫》(下集)改自金不换《华声报》连载小说;《玉女英魂》(上集)、《玉女英魂》(大结局)改自倪匡《新报》连载小说;《无字天书》改自诸葛青云《成报》《武侠世界》连载小说。

1966年,《双凤旗》(上集)、《双凤旗》(大结局)改自卧龙生《快报》连载小说。

1967年,《女黑侠威震地狱门》改自倪匡《武侠世界》连载小说;《大师姐》改自《新报》连载小说;《昆仑三杀手》改自张梦迁《武侠小说周报》连载小说《沉剑飞龙记》。

1968年,《侠圣》改自林真《新星日报》连载小说。

1969年,《龙胆》改自《华声报》连载小说;《独臂神尼》改自王香琴《成报》武侠小说。

4.传统小说

1960年,《美人计》《百万军中藏阿斗》改自《三国演义》;《十三号凶杀案》《女飞侠黄莺》《公寓谋杀案》《秘密三女探》(又名《女飞侠黄莺》)、《女飞侠黄莺巧破钻石案》改自小平《女飞贼黄莺》;《书剑恩仇录》(上集)、《书剑恩仇录》(下集)、书剑恩仇录(大结局)、《神雕侠侣》(上集)、《神雕侠侣》(下集)改自金庸同名小说;《哪吒蛇山救母》改自许仲琳《封神演义》;《喋血贩马场》改自上官牧《喋血洗马场》,国语;《女侠文婷玉》改自秦羽小说,国语;《金镖黄天霸》(上集)、《金镖黄天霸》(下集)改自《施公案》;《江湖三女侠》(上集)、《江湖三女侠》(大结局)改自梁羽生同名小说;《女黑侠飞鹅岭救夫》改自平江不肖生《江湖奇侠传》。

1961年,《杀出重围》,又名《女侠黄莺》,改自小平《女飞贼黄莺》;《百战荣归迎彩凤》改自潘一帆小说;《鸳鸯刀》(上集)、《鸳鸯刀》(大结局)、《神雕侠侣》(三集)、《神雕侠侣》(四集)改自金庸同名小说;《杀人王大战扭计深》改自周白苹“中国杀人王”故事;《古墓侠侣》取自金庸《神雕侠侣》,国语;《猿女孟丽丝》改自蹄风小说《龙虎恩仇记》,国语;《天山猿女》改自蹄风小说《猿女孟丽丝》;《威震江湖八卦刀》改自夏敬渠《野叟曝言》;《文婷玉火海歼仇》改自秦羽小说,国语;《天下第一剑》(上集)、《天下第一剑》(大结局)改自巴山同名小说;《丹凤屠龙剑》,又名《三凤龙吟剑》,改自冯金裴同名小说;《龙凤剑》(上集)、龙凤剑(大结局)改自唐斐同名小说;《散花女侠》(上集)、《散花女侠》(下集)改自梁羽生同名小说;《武林十三剑》(上集)、《武林十三剑》(大结局)改自蹄风同名小说。

1962年,《剑姑七友传》《剑姑七友奇遇记》改自唐斐小说;《花田错》改自施耐庵《水浒传》,国语;《财叔歼霸战》改自许冠文小说;《哪吒劈天救母》《哪吒三斗红孩儿》取自许仲琳《封神演义》;《火焰山》《红孩儿》改自《西游记》;《黄毛怪人》改自小平《女飞侠黄莺》;《一飞冲天》改自司徒安小说。

1963年,《仙剑神魔》(上集)、《仙剑神魔》(大结局)改自诸葛青云《一剑光寒十四洲》;《卧虎藏龙》改自王度庐同名小说;《御猫大战锦毛鼠》改自石玉昆《三侠五义》;《火烧红莲寺》(上集)、《火烧红莲寺》(下集)改自平江不肖生小说《江湖奇侠传》;《清宫剑影录》(上集)、《清宫剑影录》(大结局)改自蹄风同名小说;《梁红玉》改自南宫博小说;《原野奇侠传》取自梁羽生小说《萍踪侠影录》,国语;《胡奎卖人头》改自罗贯中小说《粉妆楼》;《七剑震江湖》,又名《七剑震江南》,改自李寿祺小说;《夺魂旗》(上集)、夺魂旗(大结局)、《半剑一铃》(上集)、《半剑一铃》(下集)改自诸葛青云同名小说;《倚天屠龙记》(上集)、《倚天屠龙记》(下集)改自金庸同名小说;《龙虎下江南》(上集)、《龙虎下江南》(大结局)改自蹄风小说;《铁雁霜翎》(上集)、《铁雁霜翎》(下集)改自萧逸同名小说;《金锁匙》改自司徒安小说;《剑侠金缕衣》(上集)、《剑侠金缕衣》(大结局)改自司马翎小说《金缕衣》;《武当七侠》取自金庸小说《倚天屠龙记》;《林冲雪夜歼仇记》改自《水浒传》,国语;《雷电天仙剑》改自韩德福小说;《一剑震江湖》改自江扬小说。

1964年,《打龙袍》(又名《陶三春戴孝打龙袍》)、《五鼠闹东京》改自石玉昆《三侠五义》;《万变飞狐》改自金峰小说;《断魂剑》(上集)、《断魂剑》(下集)改自卧龙生小说《绛雪玄霜》;《雪山飞狐》(上集)、《雪山飞狐》(大结局)改自金庸同名小说;《无情宝剑有情天》改自徐子郎小说;《穆桂英大战洪洲》改自秦淮墨客小说《杨家将演义》,国语;《雪花神剑》(一集)、《雪花神剑》(二集)、《雪花神剑》(三集)、雪花神剑(大结局),又名《绛雪玄霜》《雪刃霜剑》,改自卧龙生同名小说;《五虎将》改自查良景小说;《金鹰》改自朝克图纳仁小说,国语。

1965年,《武林圣火令》(上集)、《武林圣火令》(大结局)、《无敌天书》(上集)、《无敌天书》(大结局)、《八荒英雄传》(上集)、《八荒英雄传》(下集)改自伴霞楼主小说;《英雄儿女》改自鲁迅小说《铸剑》;《铁剑朱痕》(上集)、《铁剑朱痕》(下集)改自诸葛青云同名小说;《圣剑风云》(上集)、《圣剑风云》(大结局)改自司马翎小说《圣剑飞霜》;《倚天屠龙记(三集):张无忌火烧光明顶》、《倚天屠龙记(四集):张无忌火烧万法寺》改自金庸同名小说;《神雕女侠》取自金庸小说《神雕侠侣》;《玉面阎罗》(上集)、《玉面阎罗》(大结局)改自陈青云小说;《血染蝴蝶山》改自龙影小说;《箫声震武林》(上集)、《箫声震武林》(下集)改自卧龙生小说;《巴士银巧破豪门计》改自静宜小说;《江湖奇侠》《鸳鸯剑侠》改自平江不肖生小说《江湖奇侠传》,国语;《盲侠穿心剑》(上集)、《盲侠穿心剑(大结局):盲侠金钱镖》改自李唐小说。

1966年,《云海玉弓缘》改自梁羽生同名小说,国语;《女黑侠木兰花》改自倪匡小说《女黑侠木兰花之巧夺死光表》;《文素臣》改自夏敬渠《野叟曝言》,国语;《肉搏明月湾》改自方龙骧小说;《火龙神珠》改自陈长庚小说;《金指环》改自魏海峰小说;《女黑侠木兰花血战黑龙党》改自倪匡《女黑侠木兰花》系列小说;《碧落红尘》(上集)、《碧落红尘》(下集)、《碧落红尘》(大结局)、《金鼎游龙》《劫火红莲》(上集)、《劫火红莲》(大结局)、《豆蔻干戈》(上集)、《豆蔻干戈》(下集)、《弹剑江湖》(上集)、《弹剑江湖》(下集)改自诸葛青云同名小说;《金鼎游龙勾魂令》改自诸葛青云小说《金鼎游龙》;《万劫门》(上集)、《万劫门》(大结局)改自诸葛青云小说;《龙虎榜》(上集)、《龙虎榜》(大结局)改自濮阳真小说。

1967年,《七公主》(上集)、《七公主》(大结局)改自琼君小说;《碧眼魔女》改自诸葛青云小说《金手书生》;《闪电煞星》改自鲁汉小说;《飞龙英雄传》改自吴越兰小说,国语;《猫眼女郎》改自费蒙小说;《儒侠》取于金庸小说《书剑恩仇录》,国语;《七剑十三侠》改自唐芸洲同名小说;《渔港恩仇》改自依达小说;《催命符》改自方龙骧小说《猫头鹰邓雷》,国语;《七侠五义》改自石玉昆小说《三侠五义》,国语;《天剑绝刀》(上集)改自卧龙生同名小说;《第一剑》改自屠光启同名小说,国语。

1968年,《血影红灯》改自金峰同名小说;《哪吒闹东海》取自许仲琳《封神演义》;《铁血火龙令》改自陈长庚小说;《武林三凤》(上集)、《武林三凤》(下集)改自诸葛青云同名小说;《天剑绝刀》(大结局)改自卧龙生同名小说;《小五义大破铜网阵》改自石玉昆《三侠五义》;《狐侠》改自蒲松龄小说《聊斋志异》,国语。

1969年,《铁骨传》改自金庸小说《连城诀》,国语;《一剑香》改自秦红小说《千乘万骑一剑香》;《落马湖》改自陈定山小说《骆马湖》,国语;《一剑情深》《杀气严霜》改自倪匡同名小说,国语;《独臂刀王》改自倪匡武侠小说,国语;《孙悟空大闹香港》取自《西游记》,国语;《黑沙村大决斗》改自汤鑫章小说,国语;《十三妹》改自文康小说《儿女英雄传》,国语;《天龙堡》改自金虹小说;《大破诛仙阵》改自许仲琳小说《封神演义》;《五岳风云》《伏魔乾坤剑》改自诸葛青云小说《浩歌行》;《王者神剑》改自蒲松龄小说《聊斋志异·王者》,国语;《龙门金剑》改自倪匡小说《红梅金剑》,国语。

二、发展特点

一是电影语言有了变化,虽然粤语片仍占主导地位,但国语片渐露峥嵘,潮语片代替厦语片,且后者彻底消失。本时期,源自侠文艺的电影中有291部为粤语片,46部是国语片(其中30部为1960年代后半期拍摄),5部为潮语片,1部双语片(国语和粤语)。其主要原因在于以邵氏兄弟为代表的电影公司。

1960年代后半期国语片由名不见经传到大行其道,得益于香港电影懋业公司和邵氏(兄弟)公司从政治变化中敏感地嗅出了潜在的市场利润,故全力推动并锐意进取,这种做法影响了诸多电影公司并延续到1970年代,甚至出现了1970—1971年间国语片的产量多达116部,而粤语片只有22部这样的局面。之后的数年,国语片一直领导着香港电影市场。可以这样说,1960年代既是香港的经济转折之年,又是粤语片衰落、国语片崛起之年。

二是虽然传统小说仍是文学类电影的主要滋养源,但受市民追捧的报纸、杂志之文学副刊的专栏连载小说、广播电台发送的天空小说成为本时期另外一个重要的汲取对象。本时期,源自侠文艺的343部香港电影中有178部来自传统小说(含外国小说),占据半壁江山还多(其中的一部分也是先在报纸杂志上连载、在广播电台发送,后来才结集出版的,比如金庸、梁羽生等)。而连载小说为59部、天空小说19部,这是史无前例的现象。

其原因在于“中西文化交汇滋养中的传统文人型作家(徐訏、梁羽生、金庸等)跟香港工商社会市民文化的互动构成了对香港文化资源较深入地开掘,报栏文章、市民小说中逐步产生出新的香港文学范式,这种范式更注重对现代工商社会的价值尺度、生活节奏、消费方式调适的文学实践”[4]。深入人心的多样文学范式,使得文学受众增多,从而反哺了香港电影市场。

三是武侠电影开始从边缘走向中心,真正形成了香港电影三分天下有其一的态势。本时期,香港总共拍摄了2268部电影,而武侠电影则有722部,占比高达31.83%,远远超过1905—1950年间的15.35%[5]和1950年代的14.42%[6],甚至本时期最低年份(1960年)占比也达16.84%。

四是独立性增强,对侠文艺的依赖性逐渐变弱。本时期,源于侠文艺的香港武侠电影在武侠电影中的占比平均为47.51%,和1905—1950年间的59.90%[5]和1950年代的72.04%[6]相比,已经有较大幅度下降,特别是1966年之后,这说明那时香港的“一些文艺工作者,希望能重新从中华民族整体的立场、中国文学整体的观点,去思考在香港的文化人所能做的工作;希望能从较高的层面、较有历史感的透视中,在内地与台湾及本港的文艺思想之参照以至交流的可能性增加的情况下,探索在香港的文化人,如何既不失其为香港人身份,也不忘其为中国人一分子,且须不自外于当代西方文化思潮,能否开拓出一条具有香港个性的文艺道路”[7]。香港电影人逐渐从过于依赖侠文艺过渡到独立创作、自我革命和创新的道路上,这一点在后来的1970年代的发展轨迹中可以得到更好的印证。

五是取材范围不仅立足国内,还有着国际视野。如1966年拍摄的电影《边城三侠》其情节就取自日本五社英雄的电影《三匹之侍》;1968年的《夺魂铃》,情节则取自意大利电影《裘尼祖马》;而1968年的《怪剑》改编自日本山田风太郎的小说《妖女剑》。该方面的电影虽然较少,但仍能说明一些问题。

六是出现一批改编自新武侠小说的电影,风格独特,带来清新之风,尤以梁羽生、金庸、诸葛青云为代表,其他如倪匡、卧龙生等的小说创作,而小平、蹄风等人创作的探案加功夫式小说也别具一格,都对香港电影的制作方向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价值及历史地位

一是展示了国语片的魅力并深刻地影响了以后香港电影语言的选择和使用。国语片的火热带动了内地黄梅调电影在香港的流行,并促进了金庸、梁羽生、诸葛青云、卧龙生等人武侠作品的兴旺,由此出现了一大批改编自该类作品的新派武侠片的产生、兴起。

二是新派武侠片的崛起,丰富了香港武侠电影的类型,拓展了武侠电影的内涵。其开创之功首在香港邵氏兄弟电影公司,这种类型的电影情节紧凑,多拍摄力量型动作和暴力桥段,较少给予观众想象空间,从而使得影片的主题类型、人物形象、镜头语言等方面有着极大的改善和进步。

三是承上启下,使香港电影开始转型,走向本土化,为1970年的新浪潮流派的产生和以谐趣为主要特征的功夫片的风行,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新武侠电影“和功夫片一起在全球范围内形成了中国动作片的热潮”[8]。

四、缺 陷

一是打斗场面仍无较大改善,滥用特技。本时期前半段改编自新武侠小说的电影在表现形式上以章回格式为主,并注重情节的曲折诡异、人物造型的夸张生动,但武打场面仍颇为简陋。而特技虽较1920年代的内地和1940年代的香港多样而新颖,但已呈泛滥之势。

二是整体质量参差不齐。本时期除了“邵氏兄弟”和陈烈品的“仙鹤港联”武侠片质量尚可外,大部分的武侠片质量较为低劣,影响了该方面电影的发展。

注释:

① 首映日期,下文不再一一注释。

② 粤语片,下文不再一一注释。

猜你喜欢

同名国语小说
《左传》《国语》所见旧有繇辞及临时自撰繇辞考辨
同名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国语·周语》“奉礼义成”辨析
《国语》故训与古文字
论“国语骑射”政策在清朝教育中的推行
集成成像同名像点三维形貌获取方法
与星星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