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给影视一张“签证”

2017-11-15夯石

北广人物 2017年4期
关键词:北京电视台现实主义影视

□夯石

给影视一张“签证”

□夯石

北京电视台开年大戏《最后一张签证》取得了收视口碑双丰收。最近在创作研讨会上专家一致称赞北京电视台一贯的高品质选片标准,很好地表达了敢于向世界讲好中国人的故事、传达中国人的价值精神。这部剧有极强的代入感与现实感,在团队精良的制作下,还原二战时期的历史风貌,大大拉近了观众与历史的距离。在当今电视剧市场小鲜肉盛行的大环境下,可以说这部闪耀人性光辉的匠心之作,秉持了北京电视台“温暖的现实主义”的选剧标准。编剧高满堂就直言:“在现实主义作品面对巨大压力的情形下,《最后一张签证》能够在北京电视台播出,证明了现实主义没死,现实主义依然魅力四射,这让我对现实主义的坚守有了信心。”

在专家研讨会上,十余位专家先后表达了自己对于这部剧的看法,并在会中对这部剧从拍摄手法到精神内核给予了高度的肯定,称其“技术精湛、制作精良、思想精深,小人物与大情怀相得益彰,见证了中国人的骨气”。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名誉主席李准先生直言《最后一张签证》非常独特,它站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世界人民反西斯的高度,探索了中国电视剧走出去的有效途径。由此剧的成功,笔者看到“留住娱乐留不住艺术”的怪现象有望打破!据悉,该剧在国外已经开始了版权的销售,预购的已有德国、捷克、意大利、以色列、斯洛伐克和匈牙利,有两三个电视台已确定播出。

主创团队力求打造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化品质的创作策略,也取得了近乎完美的效果。主题的选择丰富而宏大,人物设置、“服化道”等方面精益求精,中国文化通过厚重的影像手段得以展现。在娱乐、奢靡、消极、颓废等“思想”有些过滥的情况下,影视创作若想满足观众的需求、承担历史的责任,急需一张品质签证、良心签证、生死签证。这样的“签证”,应该由观众来颁发,由时间来检验,由后人来复核!

猜你喜欢

北京电视台现实主义影视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法律现实主义
新现实主义巨匠
什么是现实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