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走走停停的节日

2017-11-15董岩

北广人物 2017年4期
关键词:任由爆竹味儿

董岩

走走停停的节日

董岩

中国有不计其数的传统节日,儿时记忆最深的唯有春节。新衣、爆竹、春联、春晚、假期和家人团聚,那美好的“年味儿”时至今日还时常萦绕在脑际。不管何时,想起春节,总会有些抹不去的美好记忆。对于我来说春节是一年的高潮,也是一年的开始,而进入腊月,就开始盼着过节。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蒸馒头;二十七,买东西;二十八,把猪杀;二十九,打黄酒;三十,吃扁食……姥姥是老北京,她家的年早在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就开始了,那天子女都去老房子吃饭,相对于年夜饭要简单很多。其实进入腊月,姥姥和舅舅们就开始采购、煎、炖、烹,为了过好一个年,他们要拿出近一个月的时间做准备,腊月最后几天妈妈和小姨还要去烫头,我陪着她们从新奇到百无聊赖,那时候不理解,为什么要用掉大半天的时间等着把头发烫成生硬的大卷儿,真的好看吗?

年三十我们小孩一大早就到姥姥家等着过节,为了能熬过12点,吃过午饭我们就被早早哄上床午睡,大人们陆陆续续地下班回来,嗑着瓜子聊着天。一向爱整洁的姥姥,那天任由我们随意折腾,也任由瓜子皮落了一层又一层,踩在上面咔咔响,甚至打碎了茶碗也不会挨骂,大人只说一句“岁岁平安”便打扫干净继续聊天。在四合院里跟住楼房不同,小孩出来进去方便得很,只要穿上棉袄拿起香就跑到门口放爆竹。晚饭开席、春晚也开始了,在热闹中,全家人等着迎接新年。12点钟声响起时,外面的爆竹声也震耳欲聋,12点过后吃完初一的饺子后,我们便随着大人各回各家了。那时记忆最深刻的是胡同深处,随着爸爸妈妈踩着爆竹皮走回家,空气中甚至还弥漫着火药味儿。小孩儿的眼里,觉得那才有“年味儿”。

到了现在物质消费更为丰富的年代,过年的新花样越来越多,对新衣服已经没有了期待,到了开始给家里的晚辈压岁钱的年纪,随着老人们身体的衰老,也不在老房子里过年,饭馆里吃饭简单、方便,但饭后各自散去,“年味儿”却越来越淡。这两年,看着以前从初一到十五几乎天天串门不在家吃饭的父母,越来越没处可去了,索性趁着他们还愿意走动,带着他们去外地过年。在温暖的南方,租辆小车,带着老人走走停停,完全不同于平日的旅行,走走停停看尽途中的风景,还记得一次深夜回住处的路上油表亮灯了,无奈下摸进一个漆黑的小村庄找加油站,看着两旁漆黑的路,我有些心慌慌,坐在一旁的老爸淡定地说:“不要着急,前面一定有加油站。”

最终顺利到家后,回想那一路走下来,其实状况不断,但还是觉得趁着父母在带着他们远行,操心并快乐着。而每次出行由于时间紧张父母都被我拉练式的出游搞得筋疲力尽,苦不堪言,每每老父亲都愤愤地表示下次决不再上当了,可是每次叫上他出门都是乐颠颠地跟着出行。

猜你喜欢

任由爆竹味儿
空气爆竹
虎年春来年味儿浓
石头
“土味儿”拼多多
味儿
GDP不是任由打扮的小萝莉
冬天的稻草人
最早的爆竹真的是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