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分析

2017-11-10卞华兴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5期
关键词:瓣膜房颤抗凝

卞华兴

(江苏省江阴市周庄医院,江苏 无锡 214423)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分析

卞华兴

(江苏省江阴市周庄医院,江苏 无锡 214423)

目的探究分析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治疗(华法林)。观察组患者进行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NOAC)。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指标,整理数据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病情均有所改善,观察组患者的卒中和血栓栓塞发生率(6%)比对照组患者的卒中和血栓栓塞的发生率(12%)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治疗老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时,采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提高,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老高龄非瓣膜性房颤;临床效果

非瓣膜性房颤主要指心房的无规律搏动,最高可达350次/min。房颤严重影响心脏的输血量,导致血液淤积形成血栓,极易引发患者中风。随着社会老龄化加重,而非瓣膜性房颤的发病率也会增加,严重影响到老年患者的日常生活。本文研究分析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效果,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经临床诊断均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排除脏器功能不全、语言沟通困难以及精神疾病患者。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2]。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患者40例,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6.3士8.2)岁。对照组患者40例,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6.9士8.1)岁。对比两组患者的男女比例,平均年龄以及其他资料,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传统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华法林,2.5mg/次,1次/d,连续服用三天,每天医护人员需检测患者体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由凝血酶原时间(PT)和测定试剂的国际敏感指数(ISI)推算出来)。当患者的比值增加,则患者的药量也增加,每次增加0.5 mg,直到患者的国际标准化比值稳定在2.0~2.5之间时,华法林剂量可稳定在一定范围,连续服用六个月,每月检测一次比值。观察组患者服用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如利伐沙班(10mg/片,2片/d,口服6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3 诊断标准

两组患者在进行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卒中、血栓栓塞)的发生率。卒中:急性突发脑卒中,临床诊断为突发性脑供血不足,且持续发病24h。血栓栓塞:临床诊断为突发性动脉闭塞。用非瓣膜性房颤卒中风险评分表(CHADS)对所有患者进行评分,具体内容包括心力衰竭(1分)、糖尿病(1分)、高血压(1分)、年龄大于75岁(1分)、既往卒中或一过性脑缺血发作(2分)[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 ±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用x2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卒中、血栓栓塞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中,卒中、血栓栓塞患者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中发生卒中、血栓栓塞情况对比 [n(%)]

3 讨 论

临床医学采用华法林治疗,华法林有对抗维生素K的作用,但是极易受到干扰,且用药剂量窄需要长时间监测。对血液中已有的凝血因子并没有抵抗作用。目前,随着现代医学发展,发现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能够有效治疗房颤,且不易受干扰,不需要进行长时间监测。例如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具有Xa因子抑制剂,能够选择性地阻断Xa因子的活性位点,在凝血级联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4]。本文主要研究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

新型口服抗凝药优点在于剂量固定并且不需要进行长时间监测,在研究过程中,利伐沙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均高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具体研究结果为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中,卒中、血栓栓塞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中,卒中、血栓栓塞患者所占比例,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1] 张清琼,孙学春,周晓芳,钟 萍,吴红英,刘 洋,刘 鹏.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高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疗效分析[J].重庆医学,2016,45(04):486-489.

[2] 胡涛桃,祝 垚,林美钦,宋洪涛.新型口服抗凝药在治疗非瓣膜性房颤中的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16,27(08):1139-1142.

[3] 张 帆,宋沧桑.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用于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研究进展[J].海峡药学,2016,28(02):94-96.

[4] 于向东,孙跃民.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在非瓣膜性房颤卒中预防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5,23(06):455-459.

R541.75

B

ISSN.2095-8242.2017.055.10816.01

本文编辑:王雨辰

猜你喜欢

瓣膜房颤抗凝
脂肪酸与心房颤动相关性研究进展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心瓣瓣膜区流场中湍流剪切应力对瓣膜损害的研究进展
“烂”在心里
预防房颤有九“招”
阵发性房颤应怎样治疗
Mutually Beneficial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尿酸与CHADS2CHA2DS2-VASc评分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