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2017-11-10赵秋荣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55期
关键词:球部硬化性中层

赵秋荣

(包头市九原区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00)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分析

赵秋荣

(包头市九原区医院,内蒙古 包头 014000)

目的观察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本次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5日~2017年4月21日收治的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志愿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均采用超声和临床表现进行诊断,对2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情况进行观察,并评价观察组患者的斑块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左颈动脉0.92±0.30 mm、左颈动脉球部0.90±0.29 mm、右颈动脉0.88±0.27 mm、右颈动脉球部0.87±0.26 mm)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临床上可将临床表现作为诊断参考,将超声诊断结果作为诊断依据,并将两者进行结合,从而提高准确率。

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超声;临床表现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其发生率比较高,好发于老年人群,若不及时对其进行诊断和治疗,可诱发一系列并发症,从而对其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1];我院为了观察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将收治的患者和志愿者分为两组进行研究,具体见文章描述。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我院2015年10月25日~2017年4月21日收治的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志愿者2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

观察组:男性患者:女性患者=10:10;年龄60~80岁,平均年龄(67.21±3.21)岁。对照组:男性志愿者:女性志愿者=11:9;年龄61~81岁,平均年龄(67.25±3.26)岁。40例患者均符合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的诊断标准,同意参加研究,签署知情同意书,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两组患者分别在基本资料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40例患者均采用超声进行诊断,可选择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诊断仪(德国西门子HS90型);并可采用基础病因和针对性局部病变治疗,基础病因治疗在临床上又可分为非药物和药物治疗,前者是通过戒烟、运动以及合理饮食等对疾病进行改善,后者是通过抗血小板、血压控制、血糖控制等药物治疗;而针对性局部病变治疗是采用是手术和介入等治疗方法,手术治疗可通过颈动脉内膜切除术,但是术后会引起并发症,并且部分老年患者不能耐受手术;为此逐渐被微创介入治疗技术所代替,其效果显著,安全性高。

临床表现:①一过性黑朦;②低灌注视网膜病变;③眼前缺血综合征。

1.3 观察指标

对2组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情况进行观察和评价。

1.4 统计学处理

本文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卡方检验;当P<0.05时,说明两组老年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患者对比的数据有明显差异。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情况(±s,mm)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情况(±s,mm)

注:两组患者对比的数据有明显差异,P<0.05

组别n左颈动脉左颈动脉球部右颈动脉右颈动脉球部观察组20 0.92±0.300.90±0.290.88±0.270.87±0.26对照组20 0.71±0.120.70±0.110.65±0.100.60±0.08 P值-<0.05<0.05<0.05<0.05

2.2 分析斑块检出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斑块检出共15处,其中软斑4处,百分比为26.67%,扁平斑5处,百分比为33.33%,硬斑2处,百分比为13.33%,溃疡斑4处、百分比为26.67%;而集中在颈动脉分叉位置为10处。

3 讨 论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粥样硬化当中的一种局部反应,可采用超声进行诊断,主要是对机体颈动脉内膜、层厚度以及斑块情况进行观察,具有操作简单、方便、价格实惠、无创等优势[2],并且可以对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体征进行全方位观察;超声检查在临床上不仅可以直观显示颈动脉血流速度,血管充盈情况、血管结构、增厚位置以及增厚程度,并且还能对斑块位置、数量、大小以及形态进行显示,定位准确性比较高[3]。

从表1中可看出观察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高于对照组数据(P<0.05),说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典型性表现为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可将其数据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依据,从而起到辅助作用。

总而言之,在临床上可将临床表现作为诊断参考,将超声诊断结果作为诊断依据,并将两者进行结合,从而提高准确率。

[1] 李会霞,申志扬,卢学峰,等.CDFI检查诊断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价值[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24):88-89.

[2] 黄菊霞.回顾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4(1):54-55.

[3] 蒋 雪,冯 蕾,王 琼.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9(6):76-78.

R445

B

ISSN.2095-8242.2017.055.10729.01

本文编辑:吴玲丽

猜你喜欢

球部硬化性中层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CT表现
双麦克斯韦分布下极区中层尘埃粒子带电研究
十二指肠球部胃黏膜异位临床病理分析
温度计为何能显示温度?
硬化性胆管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硫酸钡用于上消化道钡餐造影诊断十二指肠球部病变的临床价值研究
多发性肺硬化性血管瘤18~F-脱氧葡萄糖PET/CT显像1例
非编码RNA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中的研究进展
企业中层管理团队在运营中的困境与作用
CT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