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健康教育辅导联合居家自我护理对哮喘患儿临床症状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2017-11-07张云彩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0期
关键词:居家哮喘患儿

张云彩

(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323)

健康教育辅导联合居家自我护理对哮喘患儿临床症状及心理状况的影响

张云彩

(上海市浦东新区祝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 201323)

健康教育辅导; 居家自我护理; 哮喘; 心理状况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儿科免疫变态反应性疾病,病情易反复发作,久治难愈[1]。临床治疗哮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致病因素,多以控制病情发展为主[2]。对于出院后病情稳定的患儿,需加强规范化管理,由医院护理逐渐过渡到家庭护理,护理人员需对患儿及家长实施专业的哮喘护理培训与指导,提高患儿及家长对自我护理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从根本上控制患儿病情[3]。健康教育作为临床护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能使患儿及家长对哮喘知识的认识程度提高,居家自我护理是指院外为保证生活质量,促进或维持患儿健康而实施的自我照顾行为、活动[4]。本研究探讨了健康教育辅导联合居家自我护理对哮喘患儿临床症状、心理状况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5月在本院接受诊治的100例哮喘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 ① 经临床诊断确诊哮喘; ② 年龄6~14岁; ③ 病程≥1年; ④ 无精神疾病、意识障碍,具备一定沟通能力[5]; ⑤ 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⑥ 患儿及家长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 ① 存在严重器质性功能病变; ② 急性发作期哮喘; ③ 合并肺结核、毛细支气管炎及先天性心血管疾病等情况; ④ 气道存在异物; ⑤ 合并肝肾功能不全、心力衰竭; ⑥ 研究前1个月内发生呼吸道感染[6]; ⑦ 非自愿参加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将本组患儿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6~14岁,平均(8.4±2.3)岁,病程1~4年,平均(3.4±0.4)年; 研究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6~14岁,平均(8.5±2.0)岁,病程1~5年,平均(3.3±0.2)年。2组患儿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实施健康教育辅导。① 护理人员向患儿及家长详细解释哮喘知识,嘱定期入院复查,给予用药指导,宣讲家庭护理知识。② 指导家长合理安排患儿饮食,注意营养均衡,告知多食用高维生素、高蛋白、高纤维的食物,使机体免疫力提高; 尽量避免摄入海鲜类、辛辣类等刺激性食物,以防诱发过敏,并详细介绍预防措施,同时指导家长部分急救措施,以利于患儿病情突发时及时实施急救,预防发生严重事件。最大程度避免患儿在尘土飞扬环境下活动,预防接触油烟及花粉等相关过敏原,嘱患儿在空气流通及清新环境下活动。③ 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患儿因年龄较小和疾病影响,多存在焦虑、抑郁及暴躁等负性情绪,护理人员需及时进行心理疏导,积极与患儿有效沟通,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同时与家长多交流,讲解部分心理健康教育常规知识,使家长辅助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耐心倾听患儿及家长的相关倾诉,注意患儿的语言、肢体表达,了解其真实感受,给予鼓励、安慰,使患儿感受到温暖及贴心、放心。针对年纪较小患儿,可通过表演、游戏及讲故事等方式灌输健康教育内容,使患儿主动远离能引起哮喘的诱因。此外,护理人员和家长建立联系方式,利于护理人员及时了解患儿出院后情况,或由家长主动向医务人员讲述患儿情况,控制哮喘复发。④ 强化体育运动锻炼,根据患儿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个性化、人性化的运动方案,选取适当的运动方式,合理安排运动时间,使患儿体质增强。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健康教育辅导基础上实施居家自我护理。① 出院时,向患儿家长发放哮喘防治指南,提高患儿及家长对哮喘、居家自我护理相关注意事项的了解程度。② 指导患儿及家长正确用药,每月定期开展用药指导交流会,现场利用药品仿真模型对患儿是否正确用药进行了解,并现场操作,保证药物有效吸入。向患儿家长解释激素吸入的有效性、安全性,消除疑虑,提高患儿居家治疗的依从性。③ 肺功能锻炼,出院时告知患儿及家长出院后需坚持肺功能康复锻炼,嘱加强运动功能相关康复训练,家长对患儿康复训练情况进行监督。出院后进行电话随访, 1次/周, 15~20 min/次,记录通话内容。4周后上门访视,对患儿康复训练状况进行评价,并于出院8周后再次上门访视。④ 记录日记,指导患儿及家长坚持使用哮喘日记对病情进行分析,鼓励家长每日坚持正确填写患儿哮喘日记,包括患儿饮食及用药、病情、天气等相关内容。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2组患儿护理前后临床症状、心理状况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① 临床症状: 患儿日间、夜间哮喘发作情况运用哮喘症状评分判定[7]。日间症状: 0分,无明显症状; 1分,存在轻微症状; 2分,症状呈相对性频繁发作; 3分,症状频繁发作,对患儿生活造成影响; 4分,症状严重危害患儿正常生活,无法正常学习、生活。夜间症状: 0分,无明显症状; 1分,出现1次憋醒; 2分,夜间憋醒≥2次; 3分,症状持续发作,患儿能勉强入睡; 4分,患儿无法入睡,睡眠质量差。② 心理状况: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儿护理前后心理状况进行评估[8], 总分均为100分,评分越高,表示患儿心理健康水平越差。③ 生活质量: 采用儿科哮喘生命质量调查问卷(PAQLQ)量表对患儿护理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9], 包括哮喘症状、活动受限、自身健康、心理状况及对刺激源反应5项内容,每项为1~5分5级评分法,评分越高代表患儿生活质量越好。

2 结 果

2.1 临床症状

护理前, 2组哮喘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2组患儿的日间、夜间哮喘症状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护理前后哮喘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分

与护理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心理状况

护理前, 2组患儿心理状况(SAS、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护理后, 2组SAS、SD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儿护理前后心理状况比较 分

与护理前比较, *P<0.05;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生活质量

护理后,研究组患儿哮喘症状、活动受限、自身健康、心理状况及对刺激源反应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患儿护理后生活质量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 论

哮喘是常见的儿童慢性气道疾病,其临床治疗效果和医疗条件、病情严重程度等情况有关,且与患儿自我护理能力存在一定关联[10]。目前,哮喘的发病机制仍未十分明确,多认为机体免疫、遗传、精神、内分泌及神经等相关因素均能引发哮喘,但其实质表现为气道慢性炎症[11]。对于儿童哮喘,普通医学常存在误诊、漏诊等情况,导致抗生素反复滥用,影响临床治疗效果,病情反复发作[12]。

哮喘发病原因具有一定复杂性,是T淋巴细胞、肥大细胞及嗜酸性粒细胞等多种细胞作用引起的慢性气道炎症反应,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胸闷、喘息及咳痰等症状,严重危害患儿的学习及生活质量[13]。研究显示,哮喘患儿在院内治疗期间因有医务人员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能有效缓解病情进展,而出院后因无医疗人员负责照料,则护理质量现不佳[14]。哮喘患儿因年龄较小,接受知识度较低,在哮喘病症认知方面存在一定不足,加上家长无法随时关注患儿的生活、运动情况,存在一定护理盲区[15]; 但儿童存在较大可塑性,其学习、吸收新事物的能力较强,医务人员可根据患儿个体情况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以提升患儿自我护理能力,预防病症加重。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研究组患儿临床症状、心理状况、生活质量改善效果均优于对照组,说明健康教育辅导联合居家自我护理能有效缓解哮喘患儿临床症状,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生活质量。分析原因是因加强健康教育能提高患儿及家长对哮喘的认识程度,使其掌握一定哮喘预防知识与应急措施;同时向家长解释哮喘相关知识及诱因、注意事项,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生活习惯,纠正生活方式,指导正确遵医嘱用药,强调药物的有效性、安全性,告知家长每日坚持测量峰流速值,正确写哮喘日记,均能控制哮喘患儿的病情进展及发作。

[1] 赵梦雅, 刘传合. 年幼儿童哮喘诊断的临床现状与研究进展[J]. 中国医刊, 2016, 51(11): 3-6.

[2] 曲航菲, 刘伟. 家庭环境及家庭功能干预对哮喘患儿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6, 45(5): 473-475.

[3] 周莉, 韩春晖, 马鸿雁, 等. 居家自我护理行为干预模式在学龄期儿童哮喘管理中的应用[J].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01): 70-72.

[4] Yanli Hao, Lan Wang, Jun Li, et al. Enhancement of Solubility, Transport Across Madin-Darby Canine Kidney Monolayers and Oral Absorption of Pranlukast Through Preparation of a Pranlukast-Phospholipid Complex[J]. Journal of biomedical nanotechnology, 2015, 11(3): 469-477.

[5] 盛俊霞, 章海华, 王珠美, 等. 全程健康教育对支气管哮喘患儿吸入激素依从性的影响[J]. 国际呼吸杂志, 2013, 33(7): 485-487.

[6] 钱朝翠, 张妍蓓. 个体化系统性护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疾病控制效果的影响[J].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2014, 18(5): 453-455.

[7] 徐晓燕, 邓小霞. 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现代医生, 2015, 53(1): 99-101.

[8] 谭吉英. 居家自我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病情、气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 13(32): 158-161.

[9] 梁春华, 史金英, 赵从会, 等. 个体化心理干预对支气管哮喘患者心理状态及肺功能的影响[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 2013, 34(12): 1554-1556.

[10] 牛小霞, 孟园, 崔慧丹, 等. 延续护理在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中的应用效果[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5, 21(27): 3270-3272.

[11] Zhou T, Yi C-L, Zhang X-X, et al. Factors impacting the mental health of the caregivers of children with asthma in china: effects of family socioeconomic status, symptoms control, proneness to shame, and family functioning[J]. Fam Process, 2014, 53(4): 717-730.

[12] 郭翠翠. 雾化吸入辅助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哮喘的护理效果观察[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5, 3(25): 82-83.

[13] 林旭星, 江一琴, 陈颖萍, 等. 延续性护理在出院哮喘患儿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 泸州医学院学报, 2015, 38(6): 597-600.

[14] 钟秋霞, 郑定容. 家庭护理干预对哮喘患儿的效果观察[J]. 中外医学研究, 2014, 12(14): 88-89.

[15] 李英, 何小静. 延续性护理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观察[J]. 河北医学, 2017, 23(2): 334-336.

R 473.72

A

1672-2353(2017)20-203-03

10.7619/jcmp.201720076

2017-06-22

猜你喜欢

居家哮喘患儿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staycation居家假期
微生高的往事
“暖男”石卓:用怀抱安慰患儿
特发性矮小患儿血中p53及p21waf/cip1的表达
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哮喘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