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手术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护理预防措施及效果探析

2017-11-07吴莹莹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0期
关键词:躁动苏醒全麻

吴莹莹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腹部手术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护理预防措施及效果探析

吴莹莹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人民医院, 内蒙古 呼伦贝尔, 021008)

腹部全麻手术; 苏醒期躁动; 护理预防

麻醉苏醒期极易出现躁动,容易兴奋,定向能力出现障碍,肢体乱动,难以听从医生的指导。患者可能将导尿管、引流管、气管导管外力拽出,增加腹部压力,增大出血风险,不利于患者术后恢复。部分患者还有可能因此出现气道痉挛产生呼吸窘迫症状,危及生命[1]。临床上对于缓解患者苏醒期躁动,多使用护理干预,通过专业护理人员引导患者逐渐从麻醉状态恢复为清醒,降低其生命体征波动,减少苏醒期躁动的出现[2]。为进一步研讨护理干预对麻醉苏醒期患者的临床效果,本文对冠腹部麻醉后苏醒患者进行分组对比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本院收治需进行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45例。纳入标准: 年龄20~60岁,患病需在全麻下进行腹部手术,术前神志清楚,可以配合医生护士指导患者。排除标准: 年龄<20岁或>60岁,术前神志不清,无法配合医生护士指导,合并其他脏器感染,不耐受全身麻醉,拒不接受调查,麻醉药物过敏患者。分为护理组和对照组,其中护理组23例,男13例,女10例,年龄29~58岁,平均(37.3±3.1)岁。对照组22例,男13例,女9例,年龄28~59岁,平均(38.6±3.2)岁。2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予术前探访,在麻醉前行导尿术,术后予基础护理等常规护理。护理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手术史麻醉苏醒护理,依据全身麻醉后患者出现苏醒期躁动的原因进行预防性护理。① 术前心理辅导: 手术前护理人员与家属及患者本人沟通,告知手术麻醉原理及其注意事项、可能出现的感觉功能异常不要出现惊慌,说明留置导尿、胃管以及术后置入引流管的原因及其重要性,告知这些导管植入人体可能产生的不适感,以及麻醉时应用气管插管、或口腔内放置喉罩作用,使患者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尽量消除其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降低出现躁动的情况。② 加强手术后护理: 使患者术后保持去枕平卧位,保持患者的舒适体位,防止因其体位不适当而出现的器械压迫其大神经、大血管,与此同时保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帮助使用约束带的患者调成其松紧度,避免出现血液循环不良情况,密切观察患者术后四肢温度、颜色,观察其血液循环状态,保证其静脉回流完整,避免造成皮肤损伤。全程监控患者生命体征变化以及意识情况,重点观察存在呼吸循环功能障碍、药物依赖、中枢神经系统疾患病人。③ 及时检测: 马上处理患者术后由于麻醉药物残留体内出现作用引起上呼吸道梗阻、呼吸不畅、避免引起低氧血症等严重术后麻醉并发症,时刻预防患者因烦躁、头痛等症状出现后引起的苏醒期躁动。严格监视其血氧饱和度及血气分析,保持其呼吸道绝对通畅,根据患者自身情况,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④ 适当给予镇静、止痛药物: 为防止患者麻醉清醒后,痛觉神经恢复,伤口疼痛出现的狂躁,在手术进行当中可以根据患者术中状态,适当给予镇静、止痛药物,以有效减少苏醒期患者出现躁动现象。条件允许时,可使用镇痛泵镇痛,效果更佳。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指标[3]: 观察患者苏醒期收缩压、舒张压、心率、躁动情况进行对比分析。躁动评价标准[4]: 无躁动者为0分; 吸痰等处理时出现肢体躁动,经护理干预后可配合者为1分; 出现躁动后需要实施制动尚能控制者为2分; 患者出现强烈躁动,需多人强制制动或者难以被制动者为3分。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苏醒后血压及心率比较

护理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低于对照组,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苏醒后血压及心率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躁动程度评分比较

护理组出现全麻苏醒期躁动3例(13.04%), 对照组出现9例(40.91%),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出现躁动程度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病患出现躁动的程度评分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为了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全身麻醉是外科手术实施的一项重要的内容之一。其苏醒期躁动归属于其常见的麻醉并发症,临床表现为心率出现加快、血压持续升高、肢体行为不得当等等[5]。患者出现兴奋、哭喊、语无伦次、无意识控制的肢体动作等,可以导致器官、导尿管、引流管、静脉通道被意外拔出,腹部压力增大,造成手术创面出血量增加,更有伤口裂开、气管痉挛等不良后果,影响手术效果,影响患者术后伤口恢复,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6]。腹部手术因其呼吸时亦可感觉到切口疼痛,更加增加了麻醉苏醒期患者出现躁动的发生率[7]。其出现的原因多于患者缺乏相应的麻醉知识,不了解麻醉苏醒后可能出现的各种不适情况以及陌生环境引起的恐慌等,使患者麻醉苏醒后出现疼痛引起巨大恐慌导致苏醒期出现躁动[8]。依据其出现原因,进行有预防、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患者身心健康,降低麻醉苏醒期躁动,帮助其创口恢复[9]。将“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服务于临床,在对患者的护理服务中提供最大限度的个性化舒适的护理服务,提高麻醉科室的护理质量,让患者麻醉苏醒后见到医护人员不再惊慌失措,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关怀,进而降低麻醉苏醒后躁动行为的出现率[10]。

综上所述,对于全身麻醉腹部手术患者,在其苏醒期采用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少其生命体征的波动,降低苏醒时不良负面情绪,起到安慰积极向上的引导作用,使患者机体应激反应降低,有助于提高患者的自身调节能力,提升患者对后期的配合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1] 童珊珊, 李军, 彭春玲, 等. 麻醉恢复室的成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危险因素分析 [J]. 重庆医学, 2015, 44 (10): 1340-1342.

[2] 耿武军, 唐红丽, 黄乐丹, 等. 地佐辛注射液对全麻苏醒期躁动及疼痛的影响[J]. 解放军医学杂志, 2012, 37 (5): 508-510.

[3] 袁鹏. 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腹部手术患者血糖浓度和心率的影响 [J]. 重庆医学, 2015, 44 (9): 1263-1265.

[4] 傅丽东, 汤如荣, 王俊科, 等. 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2011, 37 (1): 57.

[5] 陈志峰.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对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的疗效评价[J]. 护士进修杂志, 2013, 28 (20): 1884-1886.

[6] 赖江萍. 心理护理在全麻苏醒期 50 例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4, 23 (12): 145.

[7] 彭莉利, 易仁合. 麻醉恢复室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护理[J]. 基层医学论坛, 2010, 14 (24): 693.

[8] 刘焕仪, 张欢欢, 许学兵, 等. 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对老年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及气管拔管反应的影响[J]. 护理学杂志: 外科版, 2011, 26 (9): 8-10.

[9] 韩艳芳, 张梓童, 邓亚芳. 手术室麻醉苏醒护理在减少腹部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中的应用效果[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5, 34 (11): 1467-1469.

[10] 张燕, 刘雪婷. 全麻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原因分析及护理 [J].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 (3): 291-292.

R 473.6

A

1672-2353(2017)20-186-02

10.7619/jcmp.201720068

2017-05-10

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科技局科研项目(2016020156z)

猜你喜欢

躁动苏醒全麻
腹部神经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麻在中老年腹腔镜手术中的应用
植物人也能苏醒
许巍 从躁动中沉潜
肥胖与全麻诱导期氧储备的相关性
绿野仙踪
道路躁动
会搬家的苏醒树
护理干预在手术室全麻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向春困Say No,春季“苏醒”小技巧
两种麻醉镇静深度监测技术在全麻中的应用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