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预防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研究

2017-11-07杨艳飞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0期
关键词:心内科循证住院

杨艳飞

(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 内科, 江苏 徐州, 221300)

循证护理在预防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坠床中的应用研究

杨艳飞

(江苏省邳州市中医院 内科, 江苏 徐州, 221300)

循证护理; 心内科; 老年患者; 跌倒/坠床

跌倒/坠床是住院患者比较常见的护理不良事件,不仅影响了患者的顺利康复,而且也为医疗纠纷埋下了隐患。老年住院患者是跌倒/坠床的风险人群,研究[1]报道,随着年龄的增长,跌倒的发生概率逐渐提高。心内科的老年患者由于受疾病因素、药物因素、年龄因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跌倒的危险系数较高。近年来,中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逐渐升高,心内科收治的患者也逐渐增多。预防心内科患者的跌倒/坠床事件已经提上医院管理者的重要议事日程[2]。循证护理指护理人员审慎、明确、正确地运用现有的科研结论,用最佳的科学依据而制定护理对策的一种护理模式。为了预防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本科于2016年1月起实施循证护理,现将实施方法及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 符合相关疾病的诊断标准; 年龄≥60岁; 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意识清楚,有一定的阅读能力; 无跌倒/坠床史。排除标准: 合并有脑血管疾病、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等; 住院时间<3d者; 合并有恶性肿瘤; 长期卧床者; 合并精神病或不愿意合作者。2016年1—4月收治100例老年心内科患者为观察组。其中男52例,女48例,年龄60~78岁,平均(68.6±8.5)岁。心功能分级: Ⅱ级66例, Ⅲ级34例。受教育年限5~18年,平均(11.5±4.5)年。2015年9—12月选取100例老年心内科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55例,女45例,年龄60~80岁,平均(69.2±8.8)岁。心功能分级: Ⅱ级62例,心Ⅲ级38例。受教育年限5~19年,平均(11.2±4.7)年。2组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2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的治疗方法具有均衡性,均给予心内科常规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预防措施,内容有使用窗栏、床尾挂有警示标志,保持地面整洁、干燥,告知患者使用降压、镇静以及镇痛药物等患者起床时体位变化的注意事项,指导患者的穿着以及穿防滑鞋等。护理人员定期对病房进行巡视,及时给予指导。观察组采用循证护理预防跌倒/坠床的发生。

1.2.1 成立循证小组: 由护理经验丰富、计算机检索水平好的6名护士组成循证护理小组,确定为1名责任组长。小组成员均接受循证护理知识的培训。根据以工作遇到的问题并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提出可导致心内科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的循证问题,如患者因素、护理人员因素以及管理因素等等,以循证问题为关键字,在中文期刊全文数据、万方、维普等数据库搜索文献,寻找循证证据。

1.2.2 循证护理: ⑴ 管理因素: ① 首先建立风险管理流程,筛选患者→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分级→策略实施→效果评价[3]。② 科室定期组织护士学习住院患者高危跌倒坠床护理评估表、跌倒/坠床预防处理护理作业标准等,同时进行安全警示教育和整改措施培训,演练跌倒/坠床的护理应急预案,提高护理人员的防护意识。③ 实行跌倒/坠床护理质量的三级监控,一级为责任护士参与的质控,二级为护士长参与的质控,三级为护理部主任参与的质控,将跌倒/坠床的发生纳入护理质量考核表。⑵ 护理人员: ① 患者入院时采用住院患者高危跌倒坠床护理评估表进行风险评估,该评估表包括8项危险因素,分别为跌倒坠床史、年龄的≥65岁、意识障碍、贫血(Hb<5 g/L)、活动能力差不能稳定行走、生活不能自理和需要他人协助、视力或听力障碍、服用影响意识或活动的药物(利尿剂、降压药、镇静剂等)。每个因子得分1分,满分为8分,其中低危0~2分、中危3~5分,高危6~8分。将容易跌倒/坠床的危险患者并进行等级登记,对于不同危险程度的患者在床头做好相关标识(“防跌倒”、“防坠床”的安全警示牌),提醒患者级护理人员注意。② 在患者洗漱和餐前等跌倒高发期,加强巡视,发现安全隐患及时处理。③ 掌握患者的用药情况,加强用药指导和监管,如上床服用安眠药、镇静剂; 合理安排泻药物的服用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排便; 服用降压药的注意事项等。⑶ 患者及其陪护: ① 采用可视教育手段将心内科患者最常见的跌倒/坠床的情景因素和高危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情景再现拍摄。采用集中教育的形式为患者及其陪护播放。同时将容易发生跌倒/坠床的场景制作成墙报,引起患者及其家属的重视。② 责任护士向患者发放“住院患者预防跌倒/坠床告知书”,对家属及其患者开展一对一的跌倒/坠床预防性健康宣教,说明心血管内科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的原因、危险因素、好发时段、预防措施以及应对措施,强化患者及其家属的安全意识,提高其对跌倒/坠床后果严重性的认识[4], 鼓励患者及其家属参与到预防护理中来。③ 跌倒/坠床安全措施: 正确使用呼叫器; 视力下降、身体虚弱的患者下床时需要陪护; 卧床时使用窗栏; 病房内保持合适的光亮; 拖地后避免不必要的走动; 穿合适的鞋子和裤子; 生活用品合理放置,易于拿取,需要帮助时使用呼叫铃; 改变体位遵守三部曲(30 s起床、30 s站立、30 s行走); 下肢无力、头晕、不太不稳时应立即原地坐下,并呼救; 保持病房物品摆放整齐,保持行走通畅。

1.3 观察指标

比较2组患者预防跌倒/坠床的认知行为、跌倒/坠床的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① 预防跌倒/坠床的认知行为: 采用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预防的认知、行为调查问卷,其中跌倒/坠床预防认知问卷有18个条目,每个条目答案分为完全不知道、知道一小部分、大部分知道、完全知道,记分0、1、2、3分,总分54分。跌倒/坠床预防行为问卷有10个条目,每个条目答案分为全部做不到、做到一部分、大部分做到、完全做到,记分0、1、2、3分,总分30分。② 跌倒/坠床的发生率: 统计低危、中危、高危、3个层次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率。③ 护理满意度: 对患者住院护理安全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内容包括健康教育、防护标识、安全评估、防护设施和防护效果,每个方面分为很不满意、一般、基本满意、很满意,记分0、1、2、3分。

2 结 果

2.1 预防跌倒/坠床的认知和行为比较

2组患者护理前的预防跌倒/坠床的认知得分、行为得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预防跌倒/坠床的认知得分、行为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预防跌倒/坠床的认知行为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跌倒坠床的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低危、中危、高危患者跌倒坠床的总发生率为2.00%, 低于对照组的9.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护理安全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对护理安全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护理安全满意度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目前,心内科老年住院患者所占比例逐年上升,该部分患者由于长期患病,体质较弱,加之肢体感觉、视力、行为姿势控制能力下降,极容易出现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跌倒/坠床是医院患者中比较常见的安全隐患之一,尤其是跌倒/坠床的老年患者极容易发生骨折,外伤甚至死亡。跌倒后引起的医疗纠纷、医疗费用增加以及患者日常生活能力下降已经成为护理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患者出现跌倒/坠床在很大程度上与护理流程中存在某些不易察觉的隐患有关[5]。研究[6]报道,有效的护理措施能够减少30%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但由于心内科老年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跌倒/坠床涉及的因素众多,有时很难明确具体的原因,因此在制定预防性护理干预措施时,应该科学、全面、准确地评估各种可能的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制定护理对策[7]。

循证护理是循证医学和循证保健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根据临床所面对的实际问题,与临床经验、患者愿望相结合,收集相关的资料得到循证支持,作为临床护理决策依据的过程[8]。循证护理是为患者实施最佳护理的一种模式,已经成为现代临床护理的新趋势。为了减少心内科患者跌倒/坠床事件的发生,在对患者实施预防性护理使以循证医学为原则,对可能导致患者风险的因素进行循证,从管理因素、护理人员因素、患者及其陪护因素等方面制定干预对策。结果显示,与常规护理相比,循证护理提高了患者预防预防跌倒/坠床的认知和行为得分,降低了跌倒坠床的发生。心内科老年患者健康知识的确保和防护意识的薄弱是导致跌倒/坠床发生的重要因素。而患者健康知识的重要来源是护理人员。在本研究中采用集中可视教育、“一对一”的健康教育、发放“住院患者预防跌倒/坠床告知书”以及要求做到跌倒/坠床须知,增加了患者及其陪护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引起患者的重视,提高了患者及其家属跌倒/坠床防范知识的知晓情况,鼓励患者参与到自身的护理中来,调动了一切能够调动的因素,有效降低了患者跌倒/坠床发生的风险。管理不完善也是造成跌倒/坠床发生的重要原因[9], 在制定循证措施时建立了风险管理流程、定期组织护士培训以及实施三级质量监控,施将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的积极预防,有助于控制危险源,不仅提高了护士跌倒/坠床预防的护理能力,而且也提高了护士的责任心,激发了护士工作的主动性。护理人员采用高危跌倒坠床护理评估表进行风险评估是已经被证实的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的有效措施。研究[11]报道,正确使用评估单,确定风险人群跌倒/坠床的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护理措施是预防的关键。本研究使用评估单筛选出容易跌倒/坠床的危险患者并进行等级登记,一方面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保障措施,将事后处理转变为事前的积极预防[12]。此外,高危时间段的巡视以及根据心内科患者的用药特点合理指导患者用药,对于规避跌倒/坠床风险因素的发生也具有积极意义。以上护理措施有利于提高心内科总体管理水平,确保患者住院的安全性,构建和谐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循证护理能够有效预防心内科老年患者跌倒/坠床的发生,提高患者住院期间的护理安全。

[1] 向代群, 宋锦平, 周倩. 预防住院患者跌倒/坠床管理流程的建立与应用[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2, 18(29): 3563-3565.

[2] 刘智利, 黄惠根, 魏丽君, 等. 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危险因素的研究[J]. 护理研究, 2014, 28(3C): 1093-1095.

[3] 王辉, 郭丽君, 庄利梅, 等. 住院患者跌倒坠床风险管理[J]. 护理学杂志, 2013, 28(18): 69-70.

[4] 张莉丝, 杨春梅, 彭燕, 等. 品管圈在神经内科预防跌倒坠床的应用效果分析[J]. 护士进修杂志, 2015, 30(10): 900-901.

[5] 陈静. 心内科住院老年患者意外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全科护理, 2013, 11(4): 193-194.

[6] 鲍婧. 跌倒风险分级护理在心内科患者防跌倒管理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21): 1958-1959.

[7] 陶明, 肖祖碧, 孙全林, 等. 心内科住院患者防跌倒认知行为调查及护理干预研究[J]. 遵义医学院学报, 2010, 33(1): 84-86.

[8] 王显红. 循证护理在心血管内科患者压疮预防与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2): 36-37.

[9] 邹雪莲. 心内科住院患者跌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2, 28(12): 22-24.

[10] 姚红英, 高琼英. 预见性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住院患者跌倒发生率的影响[J]. 当代护士, 2016(5): 53-55.

[11] 印荣, 周春兰, 丁翠翠. 跌倒坠床风险评估单在老年住院患者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 2012, 20(3): 158-159.

[12] 李岚. 预见性护理对老年住院患者意外伤害风险的影响[J]. 浙江临床医学, 2015, 8(17): 1444-1445.

R 473.5

A

1672-2353(2017)20-124-03

10.7619/jcmp.201720040

2017-05-15

猜你喜欢

心内科循证住院
妈妈住院了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循证护理》稿约
心内科重症监护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分析
对心内科新护士应用人性化带教模式的教学效果观察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QCC在预防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跌倒与坠床的应用
精神病人住院自缢 医院担啥责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