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对动脉瘤介入术后不良反应、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7-11-07张会仙曹维娜陈晓婷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7年20期
关键词:负性循证情绪

鱼 红, 张会仙, 曹维娜, 陈晓婷

(陕西省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陕西 西安, 710068)

循证护理对动脉瘤介入术后不良反应、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鱼 红, 张会仙, 曹维娜, 陈晓婷

(陕西省人民医院 康复医学科, 陕西 西安, 710068)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动脉瘤介入术后不良反应、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行介入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观察并对比2组术后不良反应、负性情绪与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89%, 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 研究组出院前SAS、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 随访3个月,研究组精力、社会生活、睡眠情感、躯体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循证护理可有效降低动脉瘤介入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能纠正患者的负性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适于在临床推广。

循证护理; 动脉瘤介入术; 不良反应; 负性情绪; 生活质量

动脉瘤是动脉壁损伤、病变形成的动脉壁弥漫性或局限性膨出、扩张,主要表现为搏动性、膨胀性肿块,可见于动脉系统中的任何部位。目前,介入术是治疗动脉瘤的主要方法,相较于传统动脉瘤夹闭术,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势。虽然介入术属于微创操作,但仍具有一定创伤性,部分患者术后可发生不良反应症状,继而影响生活质量[1]。同时,受疾病症状与手术压力影响,部分患者可产生紧张、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继而增强机体应激反应,抑制免疫功能,这对手术效果与预后极为不利。循证护理是一种新型护理理念,是将患者需求与先进的科研究结果相结合,在临床实施有计划性的护理活动,以保证患者的就医质量[2]。本研究对45例行介入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循证护理干预后,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2016年6月于本院行介入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90例,以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5例。纳入标准: ① 经颅内血管造影术证实为动脉瘤; 患者及家属对本次治疗方法知情,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② 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 ① 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休克等并发症; ②意识障碍及昏迷者; ③合并严重脏器功能障碍; ④ 精神疾病、沟通障碍与认知功能障碍。对照组中,男25例,女20例; 年龄35~68岁,平均(47.6±3.5)岁; 动脉瘤部位: 大脑中动脉瘤10例,大脑后交通动脉瘤17例,大脑前交通动脉瘤18例; Hunt-Hess分级: Ⅰ级20例, Ⅱ级18例, Ⅲ级5例, Ⅳ级2例; 文化水平: 大专及以上5例,高中10例,初中14例,小学及以下16例。研究组中,男24例,女21例; 年龄35~68岁,平均(47.5±3.4)岁; 动脉瘤部位: 大脑中动脉瘤12例,大脑后交通动脉瘤15例,大脑前交通动脉瘤18例; Hunt-Hess分级: Ⅰ级20例, Ⅱ级17例, Ⅲ级6例, Ⅳ级2例; 文化水平: 大专及以上5例,高中10例,初中15例,小学及以下15例。2组患者性别、年龄、动脉瘤部位及Hunt-Hess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包括病情观察、治疗配合、体位与饮食指导等,同时在围术期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与文化水平给予健康教育与心理护理,及时解答各项问题,最大程度满足其身心需求。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循证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 ⑴ 组建循证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1名、具有丰富经验的护师2名、护士若干名。所有成员均对循证医学知识有一定了解,并具备查阅文献与整理资料的能力。⑵ 提出循证护理问题。通过小组讨论,将“减少术后不良反应、纠正负情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作为本次循证护理的问题,并提出“动脉瘤介术患者常见的负性心理情绪”“不良反应症状的发生原因与预防措施”“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等问题。⑶ 探寻循证支持。查询维普、知网、万方等中文数据库系统,检索关键词包括动脉瘤、介入术、不良反应、并发症、负性情绪、生活质量、护理。通过查询发现,影响动脉瘤介入术患者的负性情绪包括抑郁、焦虑等; 不良反应包括腰背酸痛、入睡困难、再出血、尿潴留等; 而负性情绪与术后不良反应是影响预后与生活质量的主要原因。⑷ 循证护理内容。① 情绪护理。观察患者日常状态,进食减少、睡眠质量减退、易激惹、活动与语言减少等均可以影响其情绪表现。对此,护理人员应主动与患者沟通,对其心理状况行全面评估,之后深入了解其工作、家庭、文化、生活等情况,根据个体差异实施心理疏导与安抚,积极纠正患者不良情绪表现,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念。② 预防再出血。动脉瘤破裂出血前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呼吸困难、精神紧张症状,并可伴有癫痫发作、复视,甚至意识障碍、运动障碍、大小便失禁、肌力减退等。虽然动脉瘤破裂出血的诱发原因较多,但其最根本的原因是围术期颅内压及血压波动。因此,护理期间应将患者血压控制在80~90 mmHg/130~150 mmHg, 颅内压在120 mmH2O, 并采用有效措施预防颅内压骤然上升或下降。注意为患者提供良好的休息环境,以便保证睡眠质量,维持颅内压稳定性。③ 体位护理。术后协助患者取平卧位,以砂袋压迫穿刺点给予加压止血,时间为4~6 h。同时,保证穿刺侧肢体伸直6 h, 制动6 h后可左右轻微旋转穿刺侧肢, 6~12 h期间可取侧卧体位,放松穿刺侧肢小腿,自由屈伸。咳嗽、用力排便、打喷嚏时均可诱发动脉瘤破裂出血,所以应指导患者在大小便、咳嗽时,用手稍按穿刺处,以减小腹压。针对凝血功能异常者,可延长压迫时间,待达到明显止血效果后将穿刺侧肢体制动6 h。此外有研究[3]发现,卧床时间12 h与24 h对动脉瘤患者穿刺点出血的影响无明显差异,所以应尽量缩短卧床时间,以减少压疮、静脉血栓等术后并发症。术后2 d时,鼓励患者下床进行室内活动,以提高身体舒适度。④ 预防尿潴留。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安排尿管拔除时间,一般为术后24 h, 以预防因下肢制动而导致的排尿困难。指导患者多摄入水分,促使造影剂快速排出。针对无尿意的患者,可在其耻骨联合上方膀胱部位用热水袋外敷,以改善膀胱血液循环,消除水肿。⑤ 持续化护理。建立患者的护理档案,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病史、疾病状况、治疗进展、术后情况等。出院后,护理人员应通过电话、微信、QQ等方式与患者取得联系,及时掌握预后动态,并认真解答病情咨询,每周1次。

1.3 观察指标

① 观察并对比2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指标包括腰背酸痛、入睡困难、再出血、尿潴留。② 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与焦虑自评量表(SAS)[4]对比2组术前与出院前的抑郁、焦虑情绪变化。2个量表均设有20个项目,评分越高,说明抑郁、焦虑情绪越重。③ 随访3个月,采用NHP诺丁汉健康调查问卷[5]比较2组患者生活质量的变化,该问卷包括精力、社会生活、睡眠情感、躯体活动4项,评分越高,说明生活质量越佳。

2 结 果

2.1 术后不良反应

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 术前、出院前负性情绪评分

术前, 2组SAS与S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出院前,研究组SAS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术前术前与出院前负性情绪变化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 随访3个月时生活质量

随访3个月,研究组精力、社会生活、睡眠情感、躯体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3 2组3个月时生活质量对比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颅内动脉瘤属于颅内常见肿瘤之一,普遍认为与动脉粥样硬化、先天畸形、感染等因素有关[6]。目前,介入栓塞术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主要方案,具有创伤小、疗效佳、恢复快等优势。然而有研究[7]发现,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治疗后身心均会发生一定的不良变化,主要表现为术后不良反应及焦虑、抑郁情况等方面。

有学者指出,传统护理模式中,护理人员的知识储备能力与临床经验是影响护理结果的主要因素,而这种不确定性护理决策则可能诱导医疗结果向不利方向发展[8]。与传统护理相比,循证护理通过探寻护理实证,并结合患者需求有效降低了医疗护理差错所导致的不确定性,继而改善护理结果。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8.89%, 低于对照组的26.67%(P<0.05)。由此表明,循证护理能够有效保障患者术后恢复质量,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研究组出院前SAS与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随访3个月,研究组精力、社会生活、睡眠情感、躯体活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本研究在探寻循证支持内容时发现,传统护理缺少对动脉瘤介入术患者心理的辅导,而循证护理可有效发现传统护理中的不足之处并给予纠正指导,为患者身心康复打下了良好基础。此外,循证护理每项决策均纳入大量可信性数据,继而减少了决策失误所导致的护理问题,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与质量。

[1] 徐敏, 郭谊, 魏慧. 急性脑梗死合并基底动脉瘤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J]. 中华护理杂志, 2013, 48(9): 789-790.

[2] 荣向霞, 黄冠敏, 黄艳, 等.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J]. 安徽医学, 2013, 34(9): 1408-1410.

[3] 骆建霞. 脑血管介入术后穿刺点的观察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13): 1243-1244.

[4] 刘秀梅, 林英华, 卓玉荣. 颅内动脉瘤术后并发低血压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4, 29(7): 669-670.

[5] 施敏, 裴玉萍, 李桂芹. 介入治疗外周假性动脉瘤患者术后感染分析[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4, 24(11): 2768-2770.

[6] 方学文, 孙晓川, 郭宗铎, 等. 细节化护理管理干预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14, 43(26): 3548-3549.

[7] Gupta V, Chinchure S, Goel G, et al. Coil embolization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s with ipsilateral carotid stenosis: technical considerations[J]. Turk Neuro Surg, 2014, 24(4): 587-592.

[8] 赵小妮, 吴美丽, 付琳. 循证护理联合健康教育护理对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认知功能恢复的影响[J].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 2016, 23(2): 247-250.

Influenceofevidence-basednursingonpostoperativeadversereactions,negativeemotionsandqualityoflifeforaneurysmsinterventionaltherapy

YUHong,ZHANGHuixian,CAOWeina,CHENXiaoting

(DepartmentofRehabilitationMedicine,ShaanxiPeople′sHospital,Xi′an,Shaanxi, 710068)

Objective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evidence-based nursing on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negative emo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for aneurysms interventional therapy.Methods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intracranial aneurysm in our hospital were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n=45)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nursing measures, and the study group implemented evidence-based nursing intervention.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negative emo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were observed.ResultsThe incidences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low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tudy group before discharge had lower SAS and SDS score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Follow-up for 3 months, energy, physical activities, social life, sleep score in the study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Evidence-based nursing can effectively reduce the probability of postoperative adverse reactions for aneurysms interventional therapy, relieve the patients′negative moods, and ensure the quality of life, so it is suitable for clinical promotion.

evidence-based nursing; aneurysms interventional surgery; adverse reactions; negative emotions; quality of life

R 473.73

A

1672-2353(2017)20-060-03

10.7619/jcmp.201720019

2017-06-04

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基金(2012KRM31)

猜你喜欢

负性循证情绪
共患难, 更同盟:共同经历相同负性情绪事件促进合作行为*
《循证护理》稿约
非负性在中考中的巧用
位置大数据侦查循证研究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子宫全切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