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电商发展对经济新常态下中国传统国际贸易的影响

2017-11-04胡秋华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20期
关键词:跨境电商发展对策

胡秋华

基金项目:商务部中国对外贸易经济合作企业协会对外经济与贸易重点立项课题“关于高职涉外经贸类专业实习实训模式有效性与可行性的实证研究”(项目编号:S-A-14003)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随着中国步入经济发展的新常态,作为一种新型的国际贸易方式,跨境电商短时间内在全球范围异军突起,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新引擎和新的重要经济增长点,对传统国际贸易的经营方式和产业链布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跨境电商的发展不仅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也为经济新常态下状态低迷的外贸企业走出泥潭,重塑国际竞争优势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如何更合理、高效地利用跨境电商的优势实现中国传统国际贸易的转型与升级,已成为外贸企业无法回避的问题。

关键词:跨境电商 传统国际贸易 机会和挑战 发展对策

跨境电商的概念、运营模式及发展现状

(一)跨境电商的基本概念

跨境电商即跨境电子商务(Cross-border electronic commerce)。根据阿里研究院2016年9月1日在北京发布的《2016中国跨境电商发展报告》中的描述,跨境电商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跨境电子商务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手段达成交易的跨境进出口国际贸易活动”,而狭义上的跨境电子商务概念则特指跨境网络零售,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跨境支付结算,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贸易新业态”。其实质是互联网发展到一定阶段所产生的一种新型贸易形态。

(二)中国跨境电商的运营模式

就中国跨境电商而言,在运营模式上,与普通电子商务一样,按交互类型划分有B2B(企业对企业)、B2C(企业对个人)和C2C(个人对个人)等若干种。此外,还可以按货物进出国境的流向分出口跨境电商和进口跨境电商两大类,或者按经营主体的不同分为平台型、自营型和混合型(平台+自营)。平台型主要是以第三方平台的角色发挥帮助企业进行在线匹配和撮合功能,自营型则是通过企业自己建立的、独立的外贸B2C网站进行运营。

总体而言,目前,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的市场结构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单调、集中,运营模式也基本固定,大多以出口市场和B2B为主。虽然近年来进口市场和B2C模式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相对经营范围还是较小。

(三)跨境电商的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

跨境电商在中国经历了萌芽期(1999-2008年)、发展期(2008-2014年)和爆发期(2014至今)三个阶段。从第一阶段跨境电商B2B平台出现(信息),到第二阶段跨境电商B2B平台成长和B2C出口平台起步,再到第三阶段跨境电商B2B出口平台转型(交易)以及B2C出口平台发展和B2C进口平台起步,由萌芽到爆发,仅用了十多年的时间。时间虽然很短,但发展速度却十分惊人。

中国电子商务中心每年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检测报告》曾对2008-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趋势进行过统计,交易情况如表1所示。

从表1可见,近年来中国跨境电商的交易规模在迅速扩大,交易数额也在不断攀升。据不完全统计,到2013年底,中国电商平台企业已超过5000家,境内通过各类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外贸企业已超过20万家(来有为等,2014)。另外,阿里研究院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跨境電商的交易规模已达到4,8万亿,同比增长28%,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9.5%,呈现快速增长趋势。据测算,2020年中国跨境电子商务交易规模将增至12万亿元,年均增速20%,进出口总额的占比将达到37.6%。

可以预见,随着全球跨境电商产业在电子商务和跨境贸易双引擎的拉动下步入快速发展轨道,中国的跨境电商也将越来越显示出其巨大的发展潜力,成为中国外贸的重要增长点。同时,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也必将对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产生巨大的冲击和深远影响。

跨境电商发展对新常态背景下传统国际贸易的影响

(一)新常态下的中国传统国际贸易现状

后危机时代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变化和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中国经济开始步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阶段,每年的经济增长已跌至7%以下。与此同时,新常态背景下,随着国际交易环境的不断恶化,中国的对外经贸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传统国际贸易原来以低成本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所隐含的诸多问题开始逐步出现,全球竞争力日益下降,年增长率也由两位数回落至个位数。据阿里研究院报告,与跨境电商交易额的迅猛增长相反,中国外贸从2010年开始持续下滑,到2015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下降7%,其中出口下降1.8%,进口下降13.2%。另外,由于全球市场需求的萎缩、低迷,商品交易表现出规模小、频次多、周期短等特点,原来主要用于集装箱式大额交易的传统国际贸易模式越来越不适用,开始被以小额跨境交易为代表的跨境电商模式所代替。显然,中国传统国际贸易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新常态下的跨境贸易。如何转变外贸发展方式,调整对外贸易产业结构,推动外贸转型升级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已经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突出问题。

(二)跨境电商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的冲击

后金融危机时代,虽然中国传统外贸发展速度放缓,但跨境电商却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与之形成鲜明的逆势对比。从阿里研究院最新的统计数据可以清晰地看到,跨境电商交易规模的迅速增长,是与中国进出口总额的持续下滑同步出现的,并且在进出口总额中的占比越来越大,大有取而代之之势。可以这样说,跨境电商的每一分进展,都伴随着传统国际贸易多一分的衰退。

不少学者(刘娟,2012;上海社科院课题组,2014;周柱龙,2015)认为,2008年的金融危机是导致跨境电商出现的主要契机。波及全球的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严重衰退并陷入低速增长的泥潭,中国外贸出口也因此面临极大的冲击。由于对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不乐观,国际市场需求严重萎缩,国外客户订单也随之大量减少,这使得传统的集装箱式大宗跨境贸易模式明显受限,大额交易逐渐被小批量、多批次的小额订单所取代,很多传统外贸企业因此破产倒闭,但这却给以“金额小、速度快”为特点的小额跨境电商发展带来了良好契机。面对传统贸易模式的诸多制约因素,越来越多的海外采购商开始尝试在线交易方式,并倾向于小单多频与定制化的贸易模式。 国内不少传统的进口商(尤其是一些中小进口商)开始将大额采购分割为中小额采购、将长期采购变为短期采购,以分散风险。另外,小额跨境电商远高于传统贸易方式下的利润也促使越来越多的国内中小贸易商纷纷转向。凡此种种,均极大地推动了“以在线交易为核心、便捷及时服务为优势的电子商务跨境小额批发及零售业务的发展”(刘娟,2012),而这反过来又使因金融危机影响本已难以为继的传统大额国际贸易雪上加霜,冲击着传统国际贸易在形式上发生不可逆转的颠覆性变化。endprint

(三)跨境电商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的机遇

跨境电商的发展不仅给传统国际贸易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挑战,也为经济新常态下状态低迷的中国外贸企业重塑国际竞争优势创造了难得的机遇。较之传统的国际贸易形式,跨境电商在交易手段、贸易模式、市场机制等方面都有着其独特的突出优势,而这正是帮助传统国际贸易走出泥潭,成功转型升级的关键。这些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线上成交的交易手段可以为外贸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难得的条件。由于跨境电商的交易全程都是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的,所以较之传统国际贸易方式,其每一个环节都是便捷、高效和低成本的。企业可以足不出户的通过网络高效获取丰富、差异化的产品和服务信息,寻找合适的贸易伙伴,并进行有效的商务谈判,办理相关的单据凭证。其间信息的交换、单证的传递以及成交、支付、交货等所有的商业行为都可以通过互联网瞬间完成。这样的贸易方式可以大大缩短相关交易环节,增加国际贸易的便利性,提高国际谈判效率,因而可以在信息传递、经济活动、交易磋商等各方面减少交易成本,有助于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提高运营效率、扩大利润空间,从而增强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二是小额多宗的贸易模式可以为外贸企业改善国际交易环境创造绝好的机遇。全球经济危机,随着国际市场需求的萎缩,商品交易的数量和规模自然也会因为对全球经济复苏预期的不乐观而随之大量减少,传统的大额跨境贸易模式自然受限,这继而就会增加国际贸易市场的竞争压力,引发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最终恶化国际贸易的交易环境。而环境的不断恶化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影响商品交易的数量和规模,使得传统国际贸易进入恶性循环。要打破这种循环就必须想办法激活市场需求,重拾消费者的信心。以“单笔交易批量小、交易批次多、频率高”等为典型特征的跨境网络零售正好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跨境电商可以凭借其品类丰富、价格低廉、交易便捷的优势,满足消费者的个性化及多样化需求,促进大量终端消费者的跨境网购,以“蚂蚁搬家”的形式活跃于繁荣跨境贸易市场,从而一步步改善传统国际贸易的国际交易环境。

三是网络平台的市场机制可以为外贸企业走出低速发展的泥潭扫清障碍。相对于传统国际贸易的实体市场经济,跨境电商的卖家更多的是通过虚拟网络向买家推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企业则通过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直接面向全球市场。由此,传统国际贸易体制逐渐被打破的同时,企业仍可以在这个新兴的虚拟市场里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由于电商的非实体性,大量的中小企业几乎可以无障碍地进入这个平台,这意味着更多差异化的产品、多元化的交易主体以及多维化的贸易模式都可以进入国际市场。这将极大程度的扩大商品进出口的贸易范围和交易数量,同时也拓展国际贸易的交易边界,加快国际经济贸易全球一体化进程,促进国际化大市场的形成。对企业而言,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在世界范围内采购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同时,还可以向全球推送自己的企业品牌以及最擅长的产品和服务,真正让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走向世界。可见,这种市场机制对于一些规模不大、人才比较缺乏、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传统中小外贸企业来说,无异于救命稻草。

运用跨境电商推动中国国际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基于电子网络模式的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是传统外贸转型成功的必由之路

中国目前的网络覆盖率很低,只有45%,有些农村地区更低。由于电子商务的发展起步较晚,大多数企业对电子商务认识不足,真正意义上的网络贸易活动尚未在中国得到普及。目前在中国1.5万家大中型企业中,只有10%左右的企业基本实现信息化,企业普遍缺乏电子商务竞争意识。随着跨境电商的迅猛发展和传统国际贸易的衰落,很多传统外贸实体企业为了谋求自身的发展,主观上也想进行经营模式的转型升级,但一方面由于对传统贸易模式的惯性依赖,另一方面由于对挑战全新技术领域的恐惧,在尝试进行贸易模式的升级转型时,客观上往往只停留在开通网店、产品展示等简单的网络销售运营,并没能充分利用跨境电商所蕴含的价值。这对于外贸企业来说,几乎是致命的。新常态背景下,传统外贸企业应积极尝试基于电子网络模式的线上线下资源的整合与利用,依托实体资源优势,利用跨境电商发展所提供的机遇,勇敢接受新技术的挑战,努力完成自身的转型和升级。而这也将是中国国际贸易未来发展的必然方向。

(二)提高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实体外贸转型成功的基础

传统实体外贸近年来每况愈下,表面看是受到金融危机和跨境电商崛起的多重影响,但在内因上,传统外贸自身也存在问题。多年来,外贸企业对产品品类、质量及产业结构的重视不够,仅仅是依靠简单的投资以及各种原始而初级的低成本生产要素来获取发展动力,而这种驱动方式本身就是难以长久的,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新常态的出现,必然会优势尽失,具体表现在产品品类单一、品牌化程度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品类管理水平迟缓、服务创新明显不足等。这些劣势在跨境电商网络化、国际化的市场机制下,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产品竞争力是国际贸易的核心生命力,也是吸引顾客的关键因素。因此,实体外贸要想转型成功,必须要加大自有品牌的投入,开发核心优势产品,围绕消费者需求建立具有竞争力的商品体系,挖掘品类深度,提升商品质量标准,开展差异化产品竞争,切实提高商品的核心竞争力。

(三)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和政策措施是传统外贸转型成功的有力保障

由于跨境电商在交易手段、贸易模式等方面与传统跨境贸易存在较大差异,而中国的跨境電商又正在起步阶段,现行的法律法规体系和管理体制都无法满足其发展需求。因此,建立健全专门针对跨境电商的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体系对保证跨境电商的平稳发展和实现传统外贸的成功转型尤为重要。主要表现在:

物流方面:相较于传统国际贸易注重库存管理,跨境电商更加注重商品的快速流动,海外仓储,配送中心和海外退换货服务。而中国的跨境物流明显滞后,物流配送的及时性和安全性不足、成本较高。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跨境电商市场一半以上的商品都通过邮政体系运输,物流成本是发达国家的两倍左右。这将极大的制约国际物流效率的提升。要想保障中国国际贸易成功转型,必须采取一系列积极的创新举措以促进中国跨境物流服务的发展,比如创新CVS项目(Cargo Visibility Service,货物跟踪可视化服务)电子商务企业物流战略联盟、第三方物流企业、海外仓储等。endprint

跨境电商平台建设方面:跨境电商的发展离不开专业的外贸电商平台,平台中公开、透明的商品信息可以增强进出口商品的价格透明度,降低交易主体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因此,创新、完善跨境电商服务平台的系统建设必不可少。政府应支持中国大中型电子商务平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平台在整合国内企业资源、对接国际市场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通关方面:传统对外贸易通关主要适用于大批量商品,经历报关、报检、结汇、退税、监管等标准流程实施交易,周期长且费用高。而这一整套的流程对于少量、小额、高频、短期的跨境电商而言就显得非常繁琐,难以适应,海关也难以循常规监管。这些问题对于以快件和邮包方式交货的跨境B2C模式尤其突出。这个问题不解决,势必会影响跨境电商的良性发展,亟需在流程优化、方式改善、服务提高等方面有制度性的突破。

跨境电商信用建设和市场监管体系方面:相比美国及欧盟国家,中国的信用建设明显滞后。信用风险已经成为制约中国跨境电商的最大瓶颈之一。同时,随着跨境电商交易额的迅速增长,交易过程中出现的许多游离于法律边缘的行为,又往往由于无法可依或者电子手段的虚拟化而使得政府的监管变得困难。从实际情况看,信息泄露、制假售假、侵权、网络欺诈等案例的频现,说明中国现有的市场监管体系已经严重滞后于电子商务发展,需要政府高度重视该问题,与行业、社会联合起来,逐步完善诚信建设、市场监管和跨国追溯机制,以适应中国跨境电商的发展。为此,可以推出“一个信息平台”的建设,将不同部门的信息进行整理、合并和公开,既有助于增强管理的透明度,也有助于提高小额跨境网购中政府在事中事后的监管效率,是开放型市场监管体系的基础和前提。

(四)人才培养是传统外贸转型成功的前提条件

任何企业在新技术的开发和新模式的应用时,最终的落点都会在人才上。传统外贸企业在向跨境电商转型的过程中,需对原有的交易模式和交易流程进行变革,以适应基于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新模式,而成功的关键在于人才。跨境电商毕竟是个新事物,且牵涉电子和互联网技术,所以很多企业缺乏转型所需要的“互联网+”高级复合型人才,有很多企业甚至因为人才的匮乏而导致陷入转型瓶颈。对此,企业可通过“内部培训”和“外来引进”两种方式有针对性的培养、吸引人才。值得一提的是,笔者目前参与的一个关于“高职院校涉外经贸类专业实习实训有效性与可行性研究”的中国外经贸合作企业协会重点在研项目,正是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深度校企融合的方式,在企业和相关专业高校之间,利用企业订单培养或者校内经营性实习等方式培养满足外贸企业要求的优秀综合型跨境电商人才,在目前形势下,不仅有效、可行,而且还能为企业和高校带来共赢。

结语

经济全球化下,电子商务正成为各国经济发展的加速器。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官网2016年9月20日报道,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受联合国邀请,于2016年9月18日起出任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青年创业和小企业特别顾问。对此,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秘书长基图伊(Mukhisa Kituyi)说,“全球经济仍在陷入泥沼,电子商务的表现却完全不一样,电子商务就像已经出发的火车,而且正在加速”,“我们希望更多人盡快搭上这趟快车,让电子商务促进包容性增长。”

同样在2016年的9月,习近平主席在刚结束的杭州B20开幕式讲话上明确指出,“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 这个新起点,就是中国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起点”,“创新是从根本上打开增长之锁的钥匙。......我们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创新第一动力的作用,我们将推广发展理念、体制机制、商业模式等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大创新,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来一个根本性转变。”

可以相信,中国的国际贸易,一定可以在新的起点上,搭上电子商务这趟快车,凭借创新的钥匙,打开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大门。

参考文献:

1.周柱龙.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5(5)

2.张滨等.中国跨境电子商务物流现状及运作模式[J].中国流通经济,2015(1)

3.来有为等.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形态、障碍性因素及其下一步[J].改革,2014(5)

4.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课题组.中国跨境电子商务发展及政府监管问题研究—以小额跨境网购为例[J].上海经济研究,2014(9)

5刘娟.小额跨境外贸电子商务的兴起与发展问题探讨[J].对外经贸实务,2012(10)endprint

猜你喜欢

跨境电商发展对策
关于对跨境电商店铺名的研究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基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LED照明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