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用户体验五层次理论的微课设计研究

2017-11-01陆江艳李昊伦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 2017年4期
关键词:学习者微课内容

陆江艳 李昊伦

基于用户体验五层次理论的微课设计研究

陆江艳 李昊伦

近年来,我国微课的数量呈爆炸式增长,质量却良莠不齐。现有微课设计大多是涉及到课程本身的教学设计,且将微课设计的各个环节孤立开来,没有系统分析各个环节的关联。基于用户体验五层次理论,创新性地将其运用到微课设计中,把微课设计简化为五层,并通过明确微课五层阶段性的任务,使得设计朝着课程目标有条不紊地实现,以期优化和提升学生的学习体验。

微课设计;用户体验;五层次

1.引言

微课作为一种广受关注的学习资源,是相对于我们所熟悉的时间长、内容多的传统课程而言的。被称为“中国微课之父”的胡铁生认为:微课是以微型教学视频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知识点(如重点、难点、疑点、考点等)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1]。

近年来凭借互联网,国内微课发展突飞猛进,但相较于国外仍有一定差距。国外的微课起步早,已用于实践且产生了较好的效果,所以配套资源和平台建设相对完善。且微课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国内微课还处于与教学相结合的探索阶段,系统的学习资源还比较匮乏,多用作教学课件或配套资源,辅助老师和学生去完成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还没有真正发挥微课短小精简、在线学习的优势。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笔者发现国内微课的设计还存在诸多体验不足,有待优化:

首先,教学内容不精准,重点不突出。没有事先对课程推进的步骤精心策划,使得教学目标和特色不明显。

其次,微课的设计重内容、轻学习过程,没根据学生的需求制定恰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

再次,部分微课制作技术水平较低,学习体验较差。

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提升微课教学的有效性和优化学习体验,笔者认为微课设计从内容框架到呈现形式都应作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而基于用户体验的理论进行微课设计改良,是优化学习体验的一条可靠路径。

图1 用户体验的五层次 (作者整理自绘)

表1 用户体验五层次内容及含义(作者自绘)

表2 微课设计五层次(作者自绘)

2.用户体验用于微课设计的理论基础

2.1 用户体验

关于用户体验的概念及含义,国内外尚未形成共识。用户体验最先由唐纳德·诺曼(Donald Norman)提出,他认为成功的用户体验在满足用户的需求时,不能骚扰用户和让其生厌;提供的产品要简洁优雅,用户才能高兴、愉快地拥有;此外要能给用户带来意外的惊喜。国际标准化组织在ISO FDIS 9241-210《人机交互系统工程学210号子文档——以人为中心的交互式系统设计》中对用户体验做了如下定义:用户体验是人们针对使用或期望使用的产品、系统或者服务的认知印象和回应[2]。Jesse James Garrett在《用户体验的要素》中这样描述:用户体验就是产品如何工作,并不是产品本身怎么工作,而是说产品怎么联系外界并发挥其作用,用户怎么接触及使用它[3]。

由此可见,用户体验实际上是用户在使用产品时产生的一系列感官、情愫的反馈,并以用户为中心。因此,基于用户体验的设计不同于传统设计,它并不给用户强加自己的意图,而重在用户的需求、用户与产品的交互顺畅、以及心理情感的满足。与用户体验相结合的微课设计,要始终以学习者为中心,在普及知识和满足学生的显性需求下,更多从学习者的角度挖掘更深层次的情感方面的需求,设计出更加高品质、人性化的课程。

2.2 用户体验的五层次

Jesse James Garrett建立用户体验框架,试图探索用户是怎么通过一系列完整的决策形成体验的,并将其分为五个层次——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和表现层(图1)。这五个层次用于产品的整个开发流程,以保证产品在使用时,用户的体验均发生在“明确有意识的意图”中[4]。

由于本设计资料中的超高过渡是按三次抛物线渐变的,通过设计横断面资料可得汽车左右轮的超高,并对离散的点进行三次抛物线拟合,其得到的数据经过软件自动修正后如图3所示。然后通过点生成谱的方式,并且令谐波数分别等于10 000随机生成路段的左右轮不平顺,将超高与不平顺叠加导入UM中,经过UM自动修正后,生成仿真路段超高不平顺如图4所示。

对于用户来说,他们最先着眼于产品的表现层,然后依次是其框架、结构、范围、战略层,顺序是自上而下。而设计者或策划者恰恰与用户相反,他们最先从宏观的战略层着手设计,自下而上,最后到细部的表现层,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设计过程。在产品设计的过程中,五个层次环环相扣,下面一层决定着上一层次,层层推进才能使得概念最终被实现。对于五层次的具体任务及其含义,我们可做如下归纳整理(表1)。

2.3 微课设计的五层次

微课作为一个特殊的信息传达型网络产品,用户体验框架仍然适用于指导微课设计流程的每一个阶段,帮助设计者考虑在学习过程中用户可能采取的任何行为,以及理解用户行为中的期望值。尽管这些行为步骤的分析看似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作,但通过结合五个层次具体分析,去除这些体验的外壳,将其分解成本质性的组成要素,那么就能化繁为简,给微课提供一个清晰的设计构架。

所以笔者依据上述用户体验框架,将微课设计环节划分为对应的五个层次,并按照执行的先后将顺序做了调整(表2)。

微课设计中,通过背景分析有了明确的定位,我们才能决定选取哪些内容。内容选取后才能有根据地敲定内容结构。内容结构明朗后才能考虑恰当的内容表达。内容表达清晰后着手具体的视听设计。只有在这样清晰的框架中,我们才能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完成用户体验。这是一个抽象到具体、概念到实现的建设过程,而且每个层次都提出了阶段性的任务,帮助我们细化要解决的用户需求和课程目标。在实际的微课设计中,我们工作步骤必须严格地依照从战略层到表现层的次序。

3.用户体验五层次在微课设计中的适用性分析

3.1 微课的战略层

微课战略层包括两方面——课程目标和用户需求。

课程目标,就是希望学习者在课程完成后学会什么。微课一般围绕一到两个知识点展开,所以通常选取教学中的难点重点作为课程的目标。这样符合微课短小精悍的初衷。其次要考虑到学习者的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选取。

微课的用户即为使用并学习微课教学视频的特定人群。用户需求指学习者期望从这次微课中所获得的东西。对于微课教学而言,一方面,我们可以通过焦点小组或者问卷调查,得知他们比较清晰和明确的需求。也可以在调查需求时进行相关提问诱导来获取,或虚拟一个角色模型,结合特定的情景,从人群的心理活动来探讨。

3.2 微课的范围层

一节微课通常围绕某一知识点,这就需要我们仔细考虑这堂课的知识点需要哪些配套内容来支撑。而微课的内容相对比较集中。一方面,内容要满足学习者实际需求,避免费时耗力的微课设计。另一方面,难度要连结学习者认知基础,契合他们的知识基础、认知习惯,否则会给学习者造成难以逾越的鸿沟[5]。

3.3 微课的结构层

3.4 微课的框架层

微课的框架层包括教学方式和教学策略。微课的知识点主要是围绕微视频而展开,因此恰当的教学方式决定了最终教学效果。微课教学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类:教学录像型、屏幕录制型、动画讲解型、混合剪辑型。录像型和录制型入门较容易,很适合平常的讲解。动画型和混合型制作成本较高但效果出色,实际中能够结合具体需求、解决学习者问题的方式便是恰当的教学方式。此外,教学策略也尤为重要。正确的教学策略能有效激地发学习者的积极性,提升学习效率。

3.5 微课的表现层

微课的表现层集内容、美学于一体,主要涵盖视、听两个感官维度。良好的表现层使微课的内容锦上添花,反之则让学习者兴致全无。

笔者在用户体验的基础上,引入信息可视化设计的若干原则和方法,使微课的信息传达更加精准与合理,学习者能够更快速、敏捷地识别微课所传达的信息,并深刻地理解,进而降低学习者的认知成本。这些原则包括:

首先,保证视觉的清晰,让特征各异的信息呈现出视觉的差异性,保证学习者能够轻松筛选。

其次,提取主干信息,弱化干扰信息,避免冗余信息阻碍学习和理解。

再次,抽象信息的形象化处理。将具有自然对应物的文本信息,用对应的识别度较高或大众认可的图形、图标等元素来表示。数据关系图示化,更清晰直观地表达它们的含义及复杂的逻辑关联[6]。

第四,引导用户意识。首先塑造良好的情境来引导用户,不仅能使信息逻辑更具剧情性,还能提升用户体验质量。其次构建一个恰当的逻辑结构,不要让学习者因混乱的信息而茫然。减少用户在识别过程中对信息的整理和权衡,让他们思路更加清晰。

第五,结合实际经验知识。在微课的设计中,运用学习者所熟知的视觉特征来描述或者修饰目标信息,可以有效降低认知的阻力。

听觉信息也是微课传递信息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主要包含两个部分:解说配音、背景音乐。微课中的解说配音最主要的功能是对于画面信息的解释和补充,引导学生跟随解说的节奏去学习画面内容。背景音乐则是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氛围和恰当的学习节奏。背景音乐的选取要能够和微课相融合,亦或不矛盾冲突。

总而言之,微课设计要充分发挥视频媒介的优势,合理设计视觉信息与听觉信息,有机结合两种感觉通道进行信息表达。视觉、听觉相得益彰,就像两条腿走路,既分工又合作。

4.结语

微课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教育体验产品。从用户体验五层次的角度研究微课设计,一方面转变微课的设计思路,把微课设计过程归纳为五层,并明确五层各阶段的任务,使得设计朝着课程目标有条不紊地实现;另一方面,提供优化微课体验的参考方法,通过对微课信息的提取和可视化处理,来降低用户的学习成本和负担,提升参与感和趣味性。

注释: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ISO FDIS 9241-210:2009.Ergonomics of human system interaction - Part 210:Human-centered design for interactive systems [S]. Switzerl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2009

[3][美]Jesse James Garrett.用户体验的要素[M].范晓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6

[4]同[3],19

[5]程素萍.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60-62

[6]林雯.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三个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6):26-30

1.胡铁生,黄明燕,李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2.ISO FDIS 9241-210:2009.Ergonomics of human system interaction - Part 210:Human-centered design for interactive systems [S].Switzerland: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 (ISO),2009

3.[美]Jesse James Garrett.用户体验的要素[M].范晓燕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6,19

4.程素萍.认知心理学的研究及其对教学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60-62

5.林雯.微课教学设计的原则与三个关键问题探讨[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6(6):26-30

陆江艳 博士,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

李昊伦 武汉理工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学习者微课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主要内容
高校学习者对慕课认知情况的实证研究
与“微课”的首次亲密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