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护联合慢病门诊模式在社区慢病管理中的作用

2017-10-20曹丽颜瑜章罗如兰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7期

曹丽+颜瑜章+罗如兰

【摘要】 目的 分析社区慢性病(慢病)管理中实施医护联合慢病门诊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86例慢性病患者, 按数字法分为参考组与实验组, 各43例。参考组应用常规干预, 实验组采取医护联合慢病门诊模式, 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治疗依从性以及干预后的满意度情况。结果 干预前, 两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均较低,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 实验组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满意度为95.35%, 高于参考组的81.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社区慢病管理中实施医护联合慢病门诊模式可以满足患者身心需求, 促进医护、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进而有效提高社区慢病管理质量, 适合推广。

【关键词】 医护联合慢性病门诊模式;社区慢性病管理;临床作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7.115

近些年, 人们对护理治疗等临床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 如何有效完善社区慢病管理体系, 落实社区慢病管理工作, 给予患者多方面、多层次的社区卫生服务已成为临床医学界亟需解决的问题[1-4]。医护联合慢病门诊模式的提出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它为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社区护理、治疗的内涵[2, 5]。本次研究中为了探讨医护联合慢病门诊模式在社区慢病管理中的作用, 将86例慢性病患者分成了两组进行研究, 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将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门诊收治的86例慢性病患者(门诊治疗)作为观察对象, 将其按数字法分为参考组与实验组, 各43例。参考组中女15例, 男28例;年龄35~86岁, 平均年龄(53.83±10.72)岁;其中有18例患者病程4~10年, 25例患者病程>10年。实验组中女16例, 男27例;年龄36~86岁, 平均年龄(54.85±10.38)岁;其中, 有19例患者病程4~10年, 24例患者病程在>10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参考组 进行常规干预, 内容包括常规检查、用药管理和日常护理等。

1. 2. 2 实验组 实施医护联合慢病门诊模式, 方法如下:①医生询问检查患者病情状况, 让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常规检查;医生根据体检结果为患者制定符合其自身体质状况的治疗方案, 而后护理人员依据医嘱和用药方案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护理措施, 给予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 如有针对性地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心理护理、用药指导等。a.健康教育:为患者详细讲解其自身疾病的相关知识, 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表现、护理治疗方法等, 以消除患者的困惑, 纠正其认识盲区。b.心理护理:由于患者病程长, 容易出现悲观、消极等心理情绪, 护理人员需及时给予患者心理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鼓励, 以提高患者的自信心。c.用药指导:告知患者药物治疗的重要性, 让患者按时、按量服药, 配合护理、治疗。②护理人员认真填写、补充、录入患者个人信息, 完善患者电子档案, 以为再次就诊提供准确的数据资料。

1. 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对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治疗依从性状况以及干预后的满意度情况进行观察分析。治疗依从性状况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满分60分)进行评估, 分为依从、部分依从和不依从3个等级。评分50~60分为依从;评分30~49分为部分依从;评分低于30分为不依从。满意度状况采用分制为100分的问卷调查表进行评定, 分数越低表示满意度越差。总满意度=(满意+比较满意)/总例数×100%。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2. 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治疗依从性状况比较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治疗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干预后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1 两组患者干预后的满意度情况比较 实验组的总满意度为95.35%, 高于参考组的81.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门诊是医疗服务的最要场所, 它将患者与医护人员紧密联系[6]。医护联合慢病门诊模式在社区慢病管理中的有效开展, 将可以更好地促进患者病情改善, 进而加速患者的疾病康复速度。医护联合是一种医生与护士的组合模式, 在门诊医生的指导之下, 护士可以根据医嘱而有针对性地为患者制定符合其自身发展的护理方案, 继而使患者配合护理治疗[3]。常规干预由于门诊患者过多, 医生只能按患者的检测结果给予患者大体上的讲解说明, 而护理人员由于未能及时了解患者的检测结果, 于是可能会导致护理工作与医生指导内容不统一的不良现象出现, 继而造成患者不信任医护人员, 不配合护理治疗等, 而医护联合慢病门诊模式则较好地规避了此类不良事件的发生。在社区管理中实施医护联合慢病门诊模式, 患者的各项指标状况可以直接经由现场检测得出, 进而可以更直观表达出来, 而护理人员在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心理干预以及用药指导时, 已经对患者的病情状况、个人体质状况等进行了充分的了解[7], 因此, 护理人员可以为医生提供有利的治疗信息, 其内容包括患者意愿、各项体质指标参数、病情变化趋势等。医生可根据护理人员的反馈信息再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修改, 进而提出新的治疗方法, 而后护理人员再以调整后的治疗方案对患者展开疾病康复指导, 通过以上医护组合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治疗, 可以使个体化干预更快速、高效。本文研究中, 实验组的总满意度为95.35%, 高于参考组的81.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在社区慢病管理中实施医护联合慢病门诊模式, 可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曾涛. 当前社区慢病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5, 9(18):33-34.

[2] 李蕙, 屠艳梅, 王秋池. 医护联合门诊对心内科患者进行慢病管理的研究. 护理与康复, 2015, 14(7):673-674.

[3] 周祝红. 医护联合慢病门诊模式在社区慢病管理中的作用探讨.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6):207-208.

[4] 王丽, 常利杰, 吴浩, 等. 北京方庄医护“一对一”绑定式社区护士参与慢病健康管理模式的效果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 2016, 19(30):3722-3725.

[5] 王甦平, 黄耀庭, 鲍勇. 医护组合模式在社区高血压疾病管理中的作用. 健康产业论坛暨第五次全国健康管理学学术会议. 2013:647-648.

[6] 钟素亚, 张明君, 俞旭明, 等. 医护合作诊疗模式在社区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 护理与康复, 2014, 13(8):800-802.

[7] 徐宜. 医疗联合体健康教育模式对糖尿病社区管理效果的影响. 上海医药, 2012(14):17-18.

[收稿日期:2017-04-2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