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伤口护理中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的应用

2017-10-20王枫徐小民胡坤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7期

王枫+徐小民+胡坤

【摘要】 目的 分析和研究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96例慢性伤口患者, 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 各48例。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用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护理,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83%, 明显优于参照组的70.8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慢性伤口护理中应用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 临床效果良好, 值得推广。

【关键词】 慢性伤口护理;负压技术;湿性敷料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7.113

慢性伤口指的是伤口难以通过及时、有序、正常的修复过程使其在功能和解剖上能够达到完整状态, 伤口在愈合的过程中会受到患者自身、护理以及治疗等多方面因素的严重影响[1]。慢性伤口的愈合时间长, 患者住院时间增加, 同时痛苦也会增加, 进而直接导致医疗纠纷发生的几率。针对本院收治的慢性伤口患者, 在护理过程中采用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 发现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在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收治的96例慢性伤口患者, 所有患者入院检查结果均符合慢性伤口诊断标准, 本次研究在患者及其家属已知且自愿的基础上开展。其中男57例, 女39例;年龄35~79岁, 平均年龄(62.31±5.56)岁;31例为外伤, 43例为术后切口, 22例为Ⅳ度压疮。采用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 各48例。

1. 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 主要包括用药护理、饮食护理、检测护理等方面。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护理, 具体措施如下:①材料与设备。将湿性敷料和负压装置准备好, 主要有藻酸盐、水胶体、空气过滤器、Y型接头、止液夹、吸引连接装置、梯形接头等[2]。②操作步骤。首先对患者的伤口反复用无菌生理盐水冲洗, 完成机械性清创之后准备测量伤口的面积和深度, 并在伤口填充与伤口大小合适的湿性敷料, 保证伤口与湿性敷料之间能够直接接触, 避免存在无效腔;其次需要在伤口中深入梯形连接管远端, 在湿性敷料内放置好引流孔, 沿着创缘向心方向引出, 并用透明膜敷料封闭管路和伤口, 完全粘合伤口边缘和敷料;最后当敷料与伤口形成完全封闭的空间之后, 将负压装置连接好, 在引流瓶和负压装置中分别连接好三通管的两端[3]。③负压吸引。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 对负压进行适当调节, 一般将其控制在-120~130 mm Hg

(1 mm Hg=0.133 kPa)内, 使敷料处能够处于塌陷状态, 间歇吸引, 观察患者伤口的渗液情况及并时更换药物, 一般间隔时间需要控制在3~7 d, 如果患者伤口的肉芽组织已增生了大部分后, 可将负压吸引停止[4]。其中需要注意的是, 护理人员需要时刻注意患者伤口在负压吸引过程中的状态, 一旦出现异常需及时通知医生并进行处理。

1. 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并记录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 临床效果参照参考文献[5]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 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参照组患者中显效13例, 有效21例, 无效14例, 总有效率为70.83%(34/48);研究组患者中显效27例, 有效19例, 无效2例, 总有效率为95.83%(46/48)。研究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的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比较 参照组患者的平均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分别为(19.56±6.74)次、(36.15±

8.75)d, 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分别为(7.86±

2.13)次、(25.64±2.14)d, 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负压技术指的是通过使用负压吸引装置, 能够在伤口表面形成保护膜, 有效的防止伤口由于暴露而发生感染情况;湿性敷料指的是按照湿性愈合理论, 通过创设出湿性环境, 能够促进肉芽增长, 加快伤口愈合速度[6-8]。这是在近几年来逐渐兴起的一种新型伤口治疗方法, 并在临床应用中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通过有效的防止发生伤口感染, 能够促进伤口愈合, 减轻患者的痛苦, 进而避免发生医患和护患纠纷[9, 10]。

本研究结果显示, 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5.83%, 明显优于参照组的70.8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的平均换药次数和愈合时间均明显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在护理中采用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 患者的伤口愈合速度大大加快。

综上所述, 在慢性伤口護理中应用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 临床效果良好,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静, 秦霞, 余艳萍, 等. 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研究, 2014, 28(2):217-218.

[2] 戴文艺, 陈敬芳, 李藕. 不同湿性敷料结合负压封闭式引流技术在胸壁结核创面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 12(12):9-10.

[3] 梁冬梅, 黄珊, 张建儿, 等. 负压技术结合湿性敷料换药对慢性伤口患者的影响.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6, 13(9):122-124.

[4] 李海珍, 孙淮庆, 吴雅秋. 藻酸盐类敷料结合创面负压引流技术在慢性伤口护理中的应用. 护理研究, 2013, 27(35):4064-4065.

[5] 周华丽. 慢性伤口护理中负压技术联合湿性敷料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护理(中英文), 2016, 2(8):89-90.

[6] 戴文艺, 陈敬芳, 李藕, 等. 封闭式负压引流技术联合藻酸盐类湿性敷料在乳腺脓肿护理中的应用. 当代护士(旬刊), 2015(5):1-2.

[7] 董兰菊, 成守珍, 宋杰丽, 等. 两种不同护理治疗方法在家庭慢性伤口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观察. 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5):805-806.

[8] 郭春兰, 付向阳. 不同敷料应用于慢性伤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全科护理, 2013, 11(14):1253-1255.

[9] 刘海燕. 不同敷料在慢性伤口治疗中的效果观察. 齐鲁护理杂志, 2014(23):94-95.

[10] 李霈. 湿性敷料在慢性伤口换药64例中的应用.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 25(5):117-118.

[收稿日期:2017-04-2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