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咽喉炎症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及护理研究

2017-10-20靳美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7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效果护理

靳美娟

【摘要】 目的 分析慢性咽喉炎症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60例慢性咽喉炎症患者, 采用数学随机数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咽喉疾病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观察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 干预后, 两组患者的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咽喉疾病治疗期间仅有2例不良心理状态出现, 少于对照组的9例,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6.7%, 观察组为96.7%,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咽喉症状消失时间(5.13±0.68)d和治疗总时间(8.65±2.17)d均短于对照组的(7.59±1.54)、(11.20±2.57)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咽喉炎症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心理护理干预, 可以使患者保持平稳心态, 缩短治疗时间, 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慢性咽喉炎症;心理健康;护理;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7.095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pharyngitis during treatment. Methods A total of 60 patients with chronic pharyngitis were divided by mathematical random number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throat diseas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targeted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throat disease nursing. Efficacy in two groups was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intervention, both groups had lower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score and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score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2 cases with unhealthy psychology condition during treatment, which was less than 9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During treatment, the control group had nursing satisfaction degree as 76.7%, which was 96.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throat symptoms disappearance time as (5.13±0.68) d and total treatment time as (8.65±2.17) d, which were all shorter than (7.59±1.54) and (11.20±2.57) d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Psychological nursing intervention during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pharyngitis can keep the patient in a steady state of mind and shorten treatment time, so as to 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

【Key words】 Chronic pharyngitis; Mental health; Nursing; Effect

慢性咽喉炎属于近年来臨床上耳鼻喉科较为常见的一种门诊病症, 同时也是咽部黏膜出现的一种非特异性慢性炎性反应现象, 成年人是该疾病的主要发病人群, 主要是由于急性咽炎患者的病情反复发作, 没有得到彻底的治愈, 进而逐步转变为慢性疾病, 也可能是由于支气管炎、哮喘等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 或职业因素, 或长期处于严重的污染环境而最终导致发病[1-4]。本文主要分析慢性咽喉炎症患者在治疗期间接受心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现汇报如下。endprint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慢性咽喉炎症患者60例, 将其采用数学随机数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例。对照组患者年龄19~67岁, 平均年龄(38.9±9.4)岁;男18例, 女12例;咽喉炎症病史1~14年, 平均病史(5.2±2.9)年;本次发病时间1~13 d, 平均发病时间(5.1±2.6)d。观察组患者年龄18~63岁, 平均年龄(38.2±8.3)岁;男19例, 女11例;咽喉炎症病史1~13年,

平均病史(5.0±2.7)年;本次发病时间1~15 d, 平均发病时间(5.4±3.2)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咽喉疾病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 实施针对性心理护理干预, 具体内容如下。①支持性心理治疗:护理人员在疾病治疗期间应该给予所有患者足够的解释、指导、疏通, 使其对疾病症状有关知识有充分的了解, 使情绪症状得以缓解, 使疾病治疗的信心得到显著性增强。让亲人和知心朋友能够主动与患者进行接近, 嘱咐其尽可能多的给予患者情感方面的支持和帮助。②心理动力学:帮助患者对症状背后的内在心理冲突进行了解, 可以使疾病的症状得到显著缓解, 通过理智的思维有效的克制感情, 使敌意、怒气等不良情绪状态渐渐的得到消除和化解。③认知治疗:疑病观念明显, 且存在严重疑病性格的患者, 应该及时对其进行矫正治疗, 以使远期治疗效果更加理想。④森田疗法:症状表现程度较轻的患者, 可以阅读森田疗法自助读物, 坚持每天记日记, 并定期接受医生指导;症状表现程度相对较重的患者则需要住院接受系统化的治疗。住院期间的生活主要分为四个阶段时期:第一阶段指的是绝对卧床期, 该阶段患者应该绝对禁止做任何的事情;第二阶段指的是轻微工作期, 除了可以从事程度轻微的劳动外, 仍然不能够做其他任何事情, 但可以开始记日记;第三阶段指的是普通工作期, 该阶段患者可以开始进行读书, 体验全心投入工作和完成工作后的喜悦;第四阶段指的是生活訓练期, 同时也是出院的准备期, 该阶段患者可以参与一些较为复杂的实际日常生活[5-8]。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护理干预前后的SDS和SAS评分、咽喉疾病治疗期间不良心理状态例数、护理满意度、咽喉症状消失时间及治疗总时间。

1. 4 满意度评价标准[9-11] 慢性咽喉炎症疾病治疗结束后, 通过不记名打分的方式调查护理满意度, 满分为100分。<80分为不满意, 80~90分为基本满意, >90分为满意。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总例数×100%。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护理干预前后SDS和SAS评分比较 干预后, 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咽喉疾病治疗期间不良心理状态例数比较 观察组患者在咽喉疾病治疗期间仅有2例不良心理状态出现, 少于对照组的9例,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3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治疗期间,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6.7%, 观察组为96.7%,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4 两组患者咽喉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咽喉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咽部不适、异物感、阻塞感、声音嘶哑、粗糙、用声容易疲劳、严重失声属于目前临床上公认的慢性咽喉炎症疾病患者普遍存在的共性症状表现, 只是不同患者之间的症状表现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 部分患者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 还有可能会导致胃部症状出现, 因此, 病情的不断变化, 会导致患者的躯体症状逐步加重, 从而还会导致出现一系列的心理反应[12, 13]。在治疗过程中产生敌对性, 主要是由于患者对病情产生了担忧心理, 由于咽喉存在慢性炎症病理学变化, 使患者与他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存在不便, 从而产生一种厌烦心理, 对疾病的治疗也会产生消极态度[1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后, 两组患者的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 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在咽喉疾病治疗期间仅有2例不良心理状态出现, 少于对照组的9例,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 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6.7%, 观察组为96.7%, 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咽喉症状消失时间和治疗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 通过针对性的心理干预, 可以使患者在治疗期间保持平和心态, 缩短治疗时间, 形成良性循环模式, 最终提高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参考文献

[1] 马秀凤, 康丽娜, 赵霞. 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临床护理.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4, 14(5):267-268.

[2] 马爽直. 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护理体会.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5, 2(2):360-361.

[3] 许欢. 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护理体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2):209-210.

[4] 邹秋雁. 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护理体会.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34):267.

[5] 张志敏. 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护理进展探究.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10):59-60.

[6] 苏雅琴. 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25):318-319.

[7] 高丽, 徐会娟. 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护理体会. 中国医药指南, 2013, 11(29):492-493.

[8] 马丽娜. 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35):260-261.

[9] 王绚丽. 对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急慢性咽喉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分析.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4):230-231.

[10] 王红霞, 马红红. 雾化吸入治疗的急慢性咽喉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41):8209.

[11] 刘艳, 韩雪艳. 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临床护理体会.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11):202-203.

[12] 刘睿. 对进行雾化吸入治疗的急慢性咽喉炎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观察. 当代医药论丛, 2015, 10(3):75-76.

[13] 李春霞. 雾化吸入治疗急慢性咽喉炎的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观察. 饮食保健, 2017, 4(1):149-150.

[14] 陈维忠, 陈雯. 急慢性咽喉炎治疗中墙壁式高压泵氧雾化吸入的临床应用分析. 中国农村卫生, 2015(4):30.

[收稿日期:2017-05-02]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效果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灵动耳环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伪装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