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和护理体会

2017-10-20冀丽帆陈桂铃梁惠玲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7期
关键词:心房颤动护理

冀丽帆+陈桂铃+梁惠玲

【摘要】 目的 总结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房颤) 患者的疗效和护理结合。方法 24例

确诊为房颤且发作时间在 90 d以内的患者, 予以静脉注射伊布利特, 用药前做好心理护理、完善用药前的准备、用药期间及用药后加强监测和护理, 观察治疗及护理效果。结果 本组24例房颤患者转复

20例, 4例未转复, 室性心动过速2例;恶心呕吐1例, 症状轻微自行缓解;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伴交界性逸搏心律并低血压, 阿托品0.5 mg静脉注射及异丙肾上腺静脉滴注后心率上升。结论 房颤患者使用伊布利特转复过程中加强观察和护理, 可减少不良反应, 提高治疗效果。

【关键词】 心房颤动; 伊布利特; 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7.072

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人群中易发房颤因素的增多, 发病率仍逐渐升高, 因可发生严重临床事件而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伊布利特作为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的一种药物, 具有较强的安全性及转复效果, 能够有效的、安全的转复房颤[1-3]。回顾本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24例房颤患者使用伊布利特的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心内系统2016年1~12 月收治的24例房颤使用伊布利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年龄35~74岁, 平均年龄(53.8±6.8)岁, 均明确诊断为房颤, 发作时间在5 h~90 d,

既往无尖端扭转性室速病史, 基础QTc≤440 ms, 心率

≥60次/min。

1. 2 方法 体重≥60 kg, 伊布利特1 mg+0. 9%氯化钠10 ml,

10 min匀速静脉注射或使用静脉注射泵120 ml/h 10 min推注完毕;体重≤60 kg, 伊布利特按 0.01 mg/kg配置, 10 min

匀速静脉注射。观察10 min后, 若房颤仍未终止, 心率≥60次/min, 可重复给药1次。

1. 3 护理

1. 3. 1 一般护理 用药前了解患者的一般情况, 包括:年龄、体重、过敏史、心律失常史、房颤发作的时间, 发作房颤超过7 d者做食道超声检查, 了解心脏结构及有无血栓, 有血栓形成者暂不予用药;复查心电图明确诊断并测量QTc, QTc≥440 ms禁止用药;抽血查肝肾功能、电解质, 血钾<4 mmol/L者需静脉或口服补钾后才可使用, 低镁者给予硫酸镁治疗;发作过尖端扭转性室速者禁止用药。

1. 3. 2 心理护理 房颤主要引起心悸、胸闷等不适, 患者往往有紧张、焦虑、烦躁等表现, 紧张、焦虑可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 使窦房结及异位起搏点自律性增高, 从而加重心律失常增加复律难度[4, 5]。因此, 用药前耐心讲解用药的目的及方法, 取得患者的理解及配合, 解除思想顾虑。

1. 3. 3 用药前准备 患者卧床休息, 予心电监护, 留置两枚静脉留置针并保持通畅。床边备抢救车、除颤仪、心电图机必要时备临时起搏器。要求2名有执业证医生在场, 其中1名至少为主治医师, 2名有执业证护士配合用药。

1. 3. 4 用药过程中的观察与护理

1. 3. 4. 1 取已配置好的伊布利特药液静脉注射泵120 ml/h, 或静脉缓慢注射10 min。用药过程中密切监测心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每5分钟监测一次血压。

1. 3. 4. 2 终止给药的指标 心电监护显示转为窦性心律、出现Ⅱ度或以上房室传导阻滞、仍为房颤但心率≤50次/min、QTc≥550 ms、多型性室速或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收缩压≤80 mm Hg(1 mm Hg=0.133 kPa)时要求立即停药。

1. 3. 4. 3 药物不良反应的观察 尖端扭转型室速、多形性室速是使用伊布利特最严重的不良反应, 两者均可导致血流动力学紊乱, 甚至威胁生命, 一旦出现立即处理。室性早搏、短阵室速也较常见, 多数可自行转律, 但出现持续性或非持续性多性形室速>30 s要求立即干预停止。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或窦性停搏, 极少数可有交界性逸搏心率, 往往提示有窦房结功能障碍。少数患者会有恶心、呕吐等消化道反应, 一般无需处理, 症状严重者可肌内注射胃复安。在药物使用过程中, 及时询问患者主诉, 密切观察心电图及QTc的变化、注意观察心率、心律变化, 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保证用药安全。

1. 3. 5 用药后的护理 静脉注射伊布利特后心电监护监测至少4 h, 出现明显的节律不齐, 应当延长监测时间。大多数不良反应在给药40 min内, 给药1 h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几率明显减少[6, 7], 因此给药后要严密监测, 1 h以内的监测尤为重要, 定时复查心电图, 测量Q-T间期, 监测肝肾功能及电解质的变化。

2 结果

本组24例房颤患者转复20例, 4例未转复, 室性心动过速2例;恶心呕吐1例, 症状轻微自行缓解;1例出现窦性心动过缓伴交界性逸搏心律并低血压, 阿托品0.5 mg静脉注射及异丙肾上腺静脉滴注后心率上升。

3 讨论

伊布利特是新型Ⅲ类抗心律失常药物, 美国心脏病学学会/美国心脏协会(ACC/AHA)及欧洲心脏病学会房颤治疗指南均将伊布利特列为房颤治疗的主要药物之一[8-10]。伊布利特对心房肌的作用较强[11], 对心率、血压及其他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明显影响。使用伊布利特需要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 做好用药前的准备, 注意给药速度, 用药同时密切观察心律、心率的变化, 监测 QTc变化, 严密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由于使用伊布利特时有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 对临床人员的技能和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细致的护理和密切的观察可及时发现不良反应, 使其得到有效及时的处理。

参考文献

[1] 张海燕, 李小明, 李海涛, 等. 硫酸镁在伊布利特转复房颤与房扑中的应用.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13, 22(1):30-33.

[2] 俞晓军. 预防性应用硫酸镁在伊布利特转复房扑/房颤中作用的临床研究//中华急诊医学杂志第十二届组稿会暨第五届急诊医学青年论坛, 2013:128-131.

[3] 吕薇, 牛铁生, 曹乾. 硫酸镁对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心房扑动疗效的影响.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3(3):208-211.

[4] 王冬梅, 王莲, 高丽. 富马酸伊布利特转复房颤的观察与护理. 社区医学杂志, 2011, 9(12):32-33.

[5] 甄彤. 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转复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安徽医学, 2012, 33(10):1374-1376.

[6] 葛赟. 伊布利特轉复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4, 35(14):2172-2173.

[7] 王超, 黎敬锋, 李世光, 等. 静脉注射伊布利特转复心房扑动或心房颤动14例疗效分析.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7(9):1043-1044.

[8] 李洪寅, 李更新, 宫进亮, 等. 伊布利特对老年心房颤动患者转复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及护理.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 4(21):10-11.

[9] 张健. 伊布利特转复老年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0, 8(3):360-361.

[10] 王承丰, 李泽民, 李林, 等. 伊布利特转复房颤110例的疗效分析.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 12(3):181-183.

[11] 张邦滢. 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在心房颤动中的应用.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 2017, 23(1):90-92.

[收稿日期:2017-04-24]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房颤动护理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个体化护理在感染科中的护理应用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舒适护理在肝癌介入护理中的应用
11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行左心耳封堵术后的护理
高龄非瓣膜病性房颤应用华法林抗凝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ACS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的抗栓治疗研究进展
经食道超声对射频消融术前房颤患者左房及左心耳血栓的诊断价值
杂交手术治疗心房颤动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