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误区分析及对策

2017-10-20刘晓颖潘平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7期
关键词:临床用药呼吸道感染儿科

刘晓颖+潘平

【摘要】 目的 对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误区进行系统分析, 并探讨合理用药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41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 剖析并总结临床用药存在误区的原因。结果 本组417例患儿中, 临床用药不当24例(5.76%)。通过分析, 用药不当的原因包括抗生素指征不明确6例, 药敏试验不充分5例, 抗生素联用不合理8例, 病原体不明下用抗生素2例, 抗生素用法不当3例。结论 临床儿科呼吸感染用药存在较多误区, 为确保患儿用药安全、有效, 必须严格控制抗生素应用, 明确病原体, 注意用药时间, 同时可进行中西结合治疗。

【关键词】 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误区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7.050

当前, 呼吸道感染是临床儿科常见的一个病症, 在所有儿科病症中占到35.0%左右, 对患儿的发育和健康成长有着很大影响。所有, 需及时给予患儿积极有效的治疗, 以改善症状, 减轻病情, 促进患儿恢复[1]。临床上以药物治疗为主, 但从现阶段临床用药情况看, 抗感染用药存在诸多误区, 导致用药不合理, 如此不但影响到临床疗效, 还对患儿的生命健康造成很大影响, 且增加患儿家庭的负担[2]。为明确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误区, 制定针对性措施, 本文对本院儿科收治的41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用药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儿科2016年1月~2017年1月诊治的41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 均通过临床症状、血生化、胸部X线等检查确诊。其中, 男241例, 女176例;年龄6个月~11岁, 平均年龄(5.2±2.1)岁, 病程3~35 d, 平均病程(10.2±8.5)d。所有患儿均根据诊断结果, 结合病情进行针对性抗感染治疗。

1. 2 方法 通过回顾性研究法对所有患儿临床用药处方、病历进行分析, 根据《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处方点评管理规范》等规定对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不合理或错误情况[2], 明确临床用药误区。

2 结果

本组417例呼吸道感染患儿中, 存在临床用药不当24例, 发生率为5.76%。通过分析, 用药不当的原因包括抗生素指征不明确6例, 药敏试验不充分5例, 抗生素联用不合理8例, 病原体不明下用抗生素2例, 抗生素用法不当3例。

3 讨论

3. 1 临床用药误区分析 从本研究结果看, 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存在几个误区:①抗生素指征不明。发热、咳嗽、咳痰是临床儿科呼吸道感染主要症状, 而引起这些症状的原因有感染性和非感染两种。现阶段, 在抗感染治疗中, 有些临床医生在未明确诊断前就依照以往经验使用抗生素, 有些甚至未使用广谱抗生素, 而直接应用第Ⅲ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如此对小儿往后抗生素应用造成很大影响[3]。②药敏试验不充分。现阶段, 临床上对于呼吸道感染治疗已有多种固定用药方案, 虽然都是经过大量临床实践获得的, 但对于差别性较大的患儿, 有时并非有效, 相同的抗生素对不同个体的药效、药物反应均是有所差异的, 如始终按照固定的用药方案则可能出现治疗偏差, 甚至无明显疗效[3, 4]。③抗生素联用不合理。在儿科呼吸道感染治疗中, 通常会采取联合用药, 目的在于强化药效, 减轻机体耐药性, 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有关药物的用量, 减小毒副作用。但是从临床上看, 在联用药物上存在一定不合理, 不但会导致药效减弱, 还对患儿的生命安全造成很大威胁。比如:头孢类和阿奇类联用, 由于前者属于杀菌剂, 而后者属于抑菌剂, 如两种药物联用则会产生拮抗作用, 影响到药效[5]。④病原体不明下用抗生素。在儿科呼吸道感染病症中, 病原体主要是病毒、细菌、支原体等。当前, 病毒感染引起的症状以发热、腹泻多见, 而不同抗生素对不同病原体的敏感性是有所差异的, 在未明确感染病原体前应用抗生素是常见的一个误区。⑤抗生素应用方法不当。通常而言, 绝大部分抗生素的半衰期在8~12 h, 但在临床上, 存在私自调整用药时间或者用量的情况, 这集中在静脉滴注抗生素中[6]。另外, 在用药方法上也存在不当。小儿的血管细小、娇嫩, 随意采取滴注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患儿身心造成影响, 同时, 不当穿刺操作会给患儿带来痛苦。

3. 2 儿科呼吸道感染合理用药对策

3. 2. 1 严格控制抗生素应用 抗生素在临床使用上存在一定特殊性, 如长期用药机体可能会产生耐药性。对于此种情况, 必须严格依照儿科抗生素应用规定使用, 尽量控制和减少小儿抗生素的使用, 对于呼吸道感染症状较轻的应不用或少用抗生素[4]。对于某些不需应用抗生素的感染性病症, 可不使用, 例如:毛细支气管炎主要是感染合胞病毒致病, 主要以抗病毒藥物治疗, 在出现继发感染时才需要根据情况合理应用抗生素。

3. 2. 2 明确感染原因 对于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病症, 在治疗前, 必须查清感染病原体, 同时, 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儿以往病史、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情况, 并结合胸部X线、CT等辅助检查进行辨别诊断, 综合考虑后确定是否需要应用抗生素, 并制定科学合理的用药方案, 如此才能确保用药正确、安全、有效。

3. 2. 3 科学合理用药 一方面, 对于需要联合用药患儿, 必须依照患儿临床诊断结果, 结合实际病情用药。同时, 在用药前, 必须开展药敏试验, 以免出现药敏反应[5]。另一方面, 如需联合用药的, 为避免副作用累积, 必须遵循效果好、副作用小的原则, 临床医生需对所联用的药物开展药效分析, 确保联用药物间不会出现药理冲突, 严禁联用对同个脏器造成毒副作用的抗生素, 例如:头孢唑林、丁胺卡那霉素均有较明显的肾毒作用, 因此两种药物必须忌联使, 以免增加患儿肾脏负担, 造成损伤[7]。endprint

3. 2. 4 确定用药方法 基于抗生素的半衰期情况, 通常在8~12 h, 如静脉滴注1次/d, 在超过12 h内, 抗生素血药浓度会降低到有效浓度之下, 而抗生素的灭菌效用将是不持续, 甚至使得细菌对所用的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比如:青霉素是快速消除类抗生素, 在体内能在短时间内消除, 因此要维持良好的血液浓度及药效, 那么用药应为2~4次/d, 如此才能保证抗生素应用效果[8]。

3. 2. 5 结合中医药治疗 近年来, 中医药在儿科呼吸道感染治疗中有着良好应用, 在改善和提升患儿机体抵抗力、免疫力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在临床治疗中,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发挥良好的协同效用, 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临床实践表明, 单单应用西医药治疗, 临床效果不甚理想吗, 难以提升, 特别是患儿在使用抗生素出现耐药性后[9]。在治疗中, 可在常规西药治疗同时结合中医疗法, 比如:中药汤剂、贴剂、针灸等, 通过合理方法对患儿调理, 不但能缓解呼吸道感染症状, 且可达到预防作用[10]。此外, 还可联合药膳定期调理患儿, 增强机体免疫力。研究发现, 中药中诸多药物具有抗感染、杀菌抑菌效用, 比如:黄芪有着增强内皮细胞吞噬功能, 其提取物可有效刺激B细胞免疫球蛋白G(IgG)产生, 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提升人体白细胞灭菌、抑菌能力, 在儿科呼吸道感染中有着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林尤宁. 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的应用与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3(12):91-92.

[2] 刘乾. 再谈小儿呼吸道感染的用药与预防. 中外医疗, 2013, 32(28):196.

[3] 郑丽华. 浅谈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误区分析及对策. 北方药学, 2012, 9(1):93-94.

[4] 李香. 浅析儿科呼吸道感染的用药. 内蒙古中医药, 2012, 31(20):31-32.

[5] 張川, 黄亮, 张伶俐. 国内外儿科临床药师干预患者药物治疗效果研究的文献评价. 中国药房, 2011, 22(1):70-74.

[6] 刘静. 儿科上呼吸道感染抗菌药物的应用与分析. 特别健康(下), 2013(12):72.

[7] 苏祝良. 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门诊患者的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研究. 中外医学研究, 2015(14):32-34.

[8] 王恒. 儿科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分析. 医学信息(旬刊), 2011, 24(6):2371.

[9] 桂蔓青, 王俊. 儿科门诊上呼吸道感染处方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中国社区医师, 2014(15):5.

[10] 孟黎辉, 董宝坤. 儿科门诊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抗菌药物应用合理性分析. 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 2009, 6(1):24-26.

[收稿日期:2017-05-1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临床用药呼吸道感染儿科
儿科临床中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方法探讨
地氟烷与七氟烷用于儿科麻醉的术后恢复效果分析
洛阳地区呼吸道感染的病原体检测及分析
左氧氟沙星治疗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分析
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联合阿莫西林治疗儿童上呼吸道感染疾病临床疗效观察
安徽推出儿科分级诊疗规范
莫西沙星与依替米星治疗32例下呼吸道感染的对比研究
我国将恢复儿科本科招生8所院校今年7月招生
心内科临床用药的常见问题研究
儿科呼吸道感染临床用药误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