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

2017-10-20单运哲迟东李松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27期
关键词:胆道镜胆总管结石开腹手术

单运哲+迟东+李松

【摘要】 目的 比较分析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0例

胆总管结石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 每组500例。对照组予以开腹手术治疗, 实验组予以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为(2.8±1.2)h, 术中出血量为(20.4±10.7)ml, 术后下床时间为(39.8±19.7)h, 肛门排气时间为(2.1±0.4)d, 住院时间为(7.3±2.5)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6±0.4)h, 术中出血量为(96.6±35.6)ml, 术后下床时间为(89.7±27.6)h, 肛门排气时间为(3.6±0.4)d, 住院时间为(15.2±3.7)d;

实验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3.536、45.836、32.905、59.293、39.559, 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2%低于对照组的3.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85, P<0.05)。结论 相对于开腹手术来说,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显著, 并发症较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腹腔镜;胆道镜;开腹手术;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27.032

胆总管结石是临床常见结石类型, 其临床症状与胆总管内结石阻塞程度以及是否发生胆管感染有关。胆总管严重堵塞会导致患者出现黄疸现象, 若发生胆道感染还会导致患者出现上腹部绞痛症状, 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患者出现胆源性胰腺炎, 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 所以及时有效治疗是非常有必要的[1]。开腹手术虽具有一定效果, 但残石率较高, 对患者创伤较大, 并发症较多。本次研究主要对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 希望可以为临床工作提供借鉴,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0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0例胆总管结石患者进行研究, 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以及对照组, 每组500例。其中, 实验组中男350例, 女150例;年龄23~78岁, 平均年龄(50.5±9.2)岁。

对照组中男330例, 女170例;年龄24~79岁, 平均年龄(51.5±

9.3)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术前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检查, 叮嘱其术前4 h禁水, 术前1 h给予抗生素治疗。

1. 2. 1 对照组 予以开腹手术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局部麻醉后让患者取最佳体位, 在其右肋缘下进行长约7 cm斜切口, 逐层分离皮肤以及皮下组织, 充分暴露出胆囊并将其切除, 探查胆总管后将结石取出并给予T管引流。

1. 2. 2 实验组 予以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 具体方法如下:全身麻醉后让其取最佳体位, 建立气腹并将腹压维持在13~15 mm Hg(1 mm Hg=0.133 kPa)之间, 在病灶部位进行切口并置入腹腔镜, 将胆囊切除后游离胆总管, 穿刺胆总管前壁并抽出胆汁, 然后完全切除胆总管前壁并置入胆道镜, 进入胆总管探查相关情况, 将结石完全取出后采用可吸收线缝合切口, 然后用氯化钠溶液彻底清洗腹腔并置入引流管。

1. 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比较 实验组手术时间为(2.8±1.2)h,

术中出血量为(20.4±10.7)ml, 术后下床时间为(39.8±19.7)h,

肛门排气时间为(2.1±0.4)d, 住院时间为(7.3±2.5)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6±0.4)h, 术中出血量为(96.6±35.6)ml, 术后下床时间为(89.7±27.6)h, 肛门排气时间为(3.6±0.4)d, 住院时间为(15.2±3.7)d;实验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3.536、45.836、32.905、59.293、39.559, P<0.05)。

2. 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的并发症主要有切口感染以及胆汁渗漏, 共发生6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1.2%(6/500);对照组的并发症主要有切口感染、胆汁渗漏、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以及下肢静脉血栓, 共发生17例, 并发症发生率为3.4%(17/50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385, P<0.05)。

3 讨论

胆总管结石患者一般会出现寒战、发热以及腹痛症状, 不及时治疗就会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威胁, 手术是主要治疗方式, 开腹手术以及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是主要手术方法[2]。

本次研究中, 实验组手术时间为(2.8±1.2)h, 术中出血量为(20.4±10.7)ml, 术后下床时间为(39.8±19.7)h, 肛门排气时间为(2.1±0.4)d, 住院时间为(7.3±2.5)d;对照组手术时间为(2.6±0.4)h, 术中出血量为(96.6±35.6)ml, 术后下床时间为(89.7±27.6)h, 肛门排气时间为(3.6±0.4)d, 住院时间为(15.2±3.7)d;实验组各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t=3.536、45.836、32.905、59.293、39.559, 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2%低于对照组的3.4%,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5.385, P<0.05)。原因分析:开腹手术对患者创伤较大, 切口部位对血管创伤会导致出血量加大, 不利于患者快速恢复[3-5];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取石术可有效避免对十二指肠乳头以及胆道造成刺激, 出血量较少, 对患者创伤较小, 结石清除率较高, 在取石过程中可反复冲洗胆道并将漏出胆汁吸干净, 避免由于胆汁刺激而产生疼痛[4, 6-8];另外, 该手术方法取石直接, 手术难度较低, 针对难以直接取出的结石可使用胆道镜配合激光将其击碎后取出, 可有效减少胆管残石发生率, 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降低切口感染等并发症发生, 改善患者预后[9, 10]。

综上所述, 相对于开腹手术来说,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显著, 并发症较少,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晨, 陶文雅, 徐韦, 等.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对比研究.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3, 22(2):230-232.

[2] 邹治义, 吴建清, 肖克敏, 等.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与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肝胆外科杂志, 2016, 24(2):144-146.

[3] 黄康泽, 姚勇, 全勇, 等.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与开腹手术的临床对比研究. 中国现代手术学杂志, 2012, 16(6):421-424.

[4] 侯伟, 李连谦, 武文龙, 等.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与开腹手术的疗效比较. 中国医药指南, 2015, 13(1):154-155.

[5] 陈骏, 居来提, 于亮, 等. 腹腔镜胆道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与开腹手术临床疗效比较.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0, 15(7):545-547.

[6] 谢浩, 龙昊, 宋正偉, 等.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分析. 重庆医学, 2013, 42(20):2359-2360.

[7] 陈武强, 王京立, 杨敖霖, 等.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分析.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0, 19(2):120-123.

[8] 刘伟, 郑军, 赵延春.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微创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2, 12(12):2359-2361.

[9] 赵冬雨, 成丽娅, 沈宏, 等.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研究.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2013, 8(7):126.

[10] 刘郁, 于亮, 段绍斌.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医药导报, 2013, 10(10):40-42.

[收稿日期:2017-04-25]endprint

猜你喜欢

胆道镜胆总管结石开腹手术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结石的临床效果观察
对比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
胆结石合并糖尿病50例治疗及效果评析
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分析
胆总管结石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分析
腹腔镜和胆道镜联合治疗胆总管结石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