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定位研究

2017-09-30朱海龙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7年5期

摘 要:随着中国“互联网+”发展模式的提出,一种全新的中国老年人慢性病群体服务模式: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逐渐被提上日程。对于这种模式人们普遍给予厚望。但任何一种模式首先都需要一个战略定位,然后我们才能按照其定位实现其发展目标。研究从5W模式的视角探索中国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的定位:中国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它要根据中国老年人的社群特点、文化特征,从身体、心理、生活、社会四个层面满足老年慢性病服务的需要,它虽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的人际照护,但能重构老年人的照护方式,能整合碎片化的服务供给,提升社区服务能力,提升社区服务的便捷性、针对性、有效性等。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体系的构建不仅是一项投资巨大的项目建设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明确各方功能,共同努力。

关键词: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定位

引 言

老年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老年人的照护方式体现出社会的文明程度。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实行计划生育以来,人口结构日趋老化。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制定的标准,中国于本世纪之初时,60岁(含以上)人口的比例就已经达到10%,便已经进入“老年型”国家。尽管当前中国已经审时度势,快步调整了人口政策:继“双独二胎”、“单独二胎”,再到“全面二胎”等后,“全面放开生育”的政策又成为社会的重要议题。但中国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似乎不可避免:根据人口预测学,到2030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达到2.3亿,到2050年将达到3.3亿,约占总人口的1/3 [1 ],届时无论是老年人口的总数还是老龄化的程度都会给中国社会造成巨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老年人的慢性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且随着身体机能的退缩和心理、社会环境的变化,这种趋势日渐加重。据老年问题研究结果,大约80%的老年人口中的老人,至少患有一种或以上慢性疾病,绝大部分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有限,需要有长期医疗康复照护和生活照料 [2 ]。中国卫生部部长称我国慢性病死亡率在85%以上,很多慢性疾病早期检测困难、中晚期难以治愈,但是经验表明大多数慢性病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進行控制和干预,所以对其进行预防与干预已经成为重中之重,针对多个危险因素开展综合性社区干预是有效预防和控制慢性病的最佳手段 [3 ],特别是在中国当前的人口结构、家庭模式、工作方式等发生急剧变迁的社会情势下,很多学者指出,针对老年人慢性病的特点,唯可通过建立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模式来破解养老困境。曾新勇(2013)提出以我国现有的“居家养老”模式为基础,对社区的“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进行“智慧化”研究。卢剑伟(2016)提出,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高龄化的趋势下,国家应大力发展养老产业,不断提升养老服务能力和质量,他从智慧技术入手,以人为本,探索了如何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来为居家老人提供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但总的来说,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还处于“概念化”与零碎的操作化的阶段,因此基本上都是各说各的话,在理论上没有一个很好的对话的范畴与框架,在操作上也是各自为战,对其缺乏明晰的战略定位,对其是什么,想怎么,应该怎么样,可以做什么,怎么做等基本问题还没有很好地解答,因此造成了理论与实践的模糊,阻碍了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的发展,因此本研究试图从这几个方面来探索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定位的基本框架。

一、是什么?(是一种全新的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创新中,科技使得智慧化养老越来越成为引领未来养老方式变革的重要战略规划,但一个基本的问题是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养老究竟是什么?它只是原来养老模式的一种手段更新还是一种模式革命?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传统的养老形式主要有家庭养老、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三种,但无论何种模式在当前的社会都遭遇到巨大的基础性的瓶颈,无法突破。智慧居家养老作为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与所有的新生事物一样,都有一个逐渐的发展过程:最初它的萌芽形式只是一些技术在传统养老模式中的应用,它依附于传统的养老模式,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初级的养老模式。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尤其是一些智能技术在各种养老模式中的不断应用,大大提升了各种养老模式的效率。这个阶段性特征人们一般将其称为“智能化养老”。2012年10月,“首届全国智能化养老战略研讨会”在北京召开,首次提出了“智能化养老”的理念,标志着我国在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探索方面迈出了开创性一步。2015年11月23日,我国第一部智能养老蓝皮书《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发布。蓝皮书提出:当前我国智能养老尚在“摸着石头过河”,还没有形成自身的专业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体系,整体上处于“学、抄、拿”的起步阶段,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它们仍然还只是一种中级的传统的养老模式 [4 ]。

但“智能化养老”开启了人们对于养老模式的无限的想象力,人们已经不仅仅满足于现在的成就。随着“互联网+”和移动医疗等的深入发展,人们开始探索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也就是智慧养老,更进一步就是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系统。它最早由英国生命信托基金提出,也被称为“全智能老年系统”,即打破固有的时间和空间束缚,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高享受的养老服务 [5 ]。这种全新的服务系统通过社区、医院等,收集、创建和利用大数据,对老年人身体、生活、心理和社会等信息进行挖掘,打破信息孤岛实现社区、街道、居家信息互联互通,为老年人提供丰富多样的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它是以社区为依托,以智能养老应用为手段,科学配置和整合社区服务机构、家庭、服务人员和社会资源,为老人提供紧急救援、康复护理、日间照料、精神慰藉、休闲娱乐、家政服务等综合服务的智能化、信息化的养老模式。智慧居家养老可化解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照顾风险,且兼顾民众的健康需求、医疗质量、成本控制及增加民众参与度,从而呈现社区照顾活力,实现养老可持续性发展。这类养老模式将政府、社会力量和社区紧密联系,在引领居家养老新方向的同时,也积极探索着广阔的市场商机。为加快发展这种养老服务,应该紧跟信息化发展前沿,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手段,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实现标准化和信息化两翼齐飞 [6 ]。endprint

因此,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是随着养老服务相关技术的发展而兴起的新兴理念,是智慧城市的重要实践形式。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理念的产生,是基于甄别、满足老年慢性病群体的养老需求,识别、化解老年风险,提高老年慢性病群体的自我照护能力和社区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的现实目标而出现的。具体是指依托社区,利用信息化的现代智能科技(如智能数据监测、储存、传输、分享系统、互联网、社交网、物联网、移动计算等)以老年慢性病患者为核心整合社会资源以支持老年人的疾病治疗、健康管理和生活服务,对涉老身体信息、心理状况、生活情形等自动监测、预警甚至主动处置 [7 ]。使这些建立在社区平台上的技术在增强老年人自我照顾能力的同时更好地整合、利用社会服务资源,实现与老年人的友好、自主式、个性化智能交互,从而协助病人预防慢性病及其合并症的发生,加强对慢性病的治疗与康复,并尽可能保存老年慢性病身体、心理与社会功能。

很明显,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已经迥异于传统的任何一种养老模式了:既体现养老的传统内涵和现代性要素,又满足养老的丰富性内涵和多样化需求,是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全新的养老模式,它虽然与传统的社会养老模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它的内涵与形式都已经与过去的养老模式截然不同了:它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从传统的依靠外在的因素来帮助老人转变为“为老人赋能”,改进服务并进而依靠老人自己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它再也不是传统的养老模式的任何一种量变,而是一种颠覆性的全新的养老模式了,甚至有人因此认为人将在网络中得到“永生”。可以预测的是它的发展前景非常广阔。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了“促进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标志着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已经逐渐明晰并开始上升到中国的国家战略层面 [8 ]。

二、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想做什么?(从身体、心理、生活、社会四个层面满足老年慢性病服务的需要)

老年慢性病患者的需求具有复杂性,需要合理定位智慧居家服养老服务想做什么,才能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系统化的精准服务。这就需要依靠科学技术的支撑,通过智慧技术,大力推动老年慢性病患者健康医疗信息和智慧系统互联融合,消除信息壁垒,从身体、生活、心理、社会四个层面满足老年慢性病群体的服务需求,把那些人力做不到的、做不好的或者是不愿意做的事情交給机器、机器人或者设备乃至网络去完成,实现养老服务的社会化、智慧化 [9 ]。在这样先进的智慧健康居家养老理念下构建的养老模式,才能让老人享受更健康、安全、舒心、智慧化的晚年生活,子女和其他敬老人士也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局限随时了解父母的健康情况,及时表达爱心和孝心。因此基于老年人的身体、心理、生活和社会的多重需求,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想做的应该是包括三个方面:

首先是要提供基础性的精细化的服务,服务内容应该涉及这几个方面:(1)生活照料服务智慧化。它是指在向老人提供饮食起居、清洁卫生照护的过程中实现服务智慧化。通过研发智能居家设备,以及护理人员智慧,以智能设备对老年人身体指标监测数据为基础,通过老年人住所的电器设备智慧化运转,完成服务的呼叫与传送:为老年人提供健康食谱、用药提醒、定时走动提醒,智能设备自主清洁卫生,逐步实现生活照料服务的智慧化。(2)紧急救助服务智慧化。随着年龄的增大,许多老年人机体能力逐渐下降,使得原本简单、熟悉的日常活动无法独立完成。如日常行走、洗澡容易摔跤;饮食禁忌和进食容易噎呛、容易忘记关水和燃气。因此智慧化求救装置,水电安全报警器,燃气监控等智能化设备必不可少,也是紧急救助服务智慧化的基础。通过智能安全监控、GPS定位管理、智能监控设备,智能管理水电煤气、厨卫等居家设施,防止老人独居时的意外事故,为老年人营造一个安全又舒适的生活环境,实现“老有所养”。(3)医疗/康复护理服务智慧化。老年慢性病是老年人中的“高危”人群,需要通过智慧化设备实时远程监测老人身体健康数据,为老人提供健康咨询、疾病预防、就医预定、用药提醒、保健养生等服务,实现“老有所医”。(4)精神慰藉、社会交往、社会参与服务的智慧化。生理机能的衰退导致心态和精神的消沉,同时心态和精神的变化又反作用于身体健康,因此养老服务智慧化不可以忽视心理、精神支持服务这项内容,即在智能设备的帮助下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以各种文化娱乐服务为载体,使老人的认识、情感和态度有所变化,增强适应性,保持和增进身心健康的过程 [10 ],同时要从根本上满足老年人慢性病的精神问题还需要借助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系统推进老年人的社会交往和社会参与。

其次是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还需要激发网络养老服务资源。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养老服务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应该是最大程度地满足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养老需求。而从根本上来说,老年慢性病患者养老服务的主要问题就是资源缺失和资源无法优化配置。因此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不能仅仅局限在服务供给的基础上,它应该利用万物互联的网络优势和云服务、大数据的精准化等特点,在提供精细化服务的基础上,进一步向前探索服务资源的挖掘和优化配置。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不仅利用科学技术与居家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理念,使家庭与社区、医疗机构、社会组织、行政部门等养老相关附属机构完美结合,全方面方便快捷高效地照顾老人,还可以探索多样化的社会养老模式,整合包括政府组织、各种非政府组织、企业社会责任部门、志愿者、社工、慈善者,甚至休闲人士等在内的各种“为老”积极资源,通过网络化的激励机制进一步扩大、扩散影响,并通过大数据优势,在地、简约化地提供多样化的资源及其服务。

再次是要合法、合情、合理地通过技术把社会规则融入系统。更进一步,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不仅仅停留在物质层面,它还要直接成为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社会规则的参与者,乃至直接的制定者。它既是中立裁判,又是规则的统领者,在充分打破时间和空间局限并获取行动自由的基础上,又具有某种意义上的行动的先在限定性。与传统的技术不同,智慧平台不但提供技术,他还可以融合社会规则、社会要求。智慧居家养老服务从提高老年人尊严和社会参与的角度考虑,将诸多对老年人的关护措施变成硬约束(比如常回家看看不再是一条沉默的条文),从而使尊老、养老成为系统化的社会功能,并进一步通过技术改变社会生活模式,再在技术与社会良性互动的基础上重新变革技术要求,使得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变得日益先进而简单 [11 ]。也就是说,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要利用技术的社会建构能力,不仅要提供服务,获取资源并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还要努力推进社会建设,促进社会文明,尤其是中国的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endprint

三、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应当做什么?(应根据中国老年人的社群特点、文化特征、个体需求来做)

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与老年慢性病患者从客观上来说是一对主客关系,是分立的两者。尽管顾名思义,老年慢性病患者智慧居家服务是以老年慢性病患者作为自己的服务目标和工作对象,但它本身却是一个独立、客观的系统,它有自身的存在和发展的逻辑,这种逻辑很可能反过来违背自己的工作宗旨,甚至置换系统目标,最常见的是仅从自身存在和发展的需要出发,在特殊的时候,它还可能忽视老年慢性病患者需求的社群特点、文化特征等,甚至与老年慢性病患者个体的需求发生矛盾与冲突。因此作为一种最基本的价值倾向与选择,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是要根据中国老年人的社群特点、文化特征来做,要以“老年慢性病患者”为本。任何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发展的方式与路径虽然一方面要日益追求智能化、高效化,但更重要的是要以人性化为基本导向,要在分类建库的基础上考量总体设计要求,更要利用智慧系统的大数据与网络优势,在个案化的原则下追求精准化的服务。

传统养老模式下,需求与服务供给信息不对称,老年人的很多需求未被重視甚至遭到忽略,处于被动的位置。目前影响老年人主动接受何种养老模式的重要依据,是老人及其家庭条件和文化背景。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养老模式都各不一样,而在不同的地域,也都有其独特的生活习俗,至于家庭文化与模式,特别是老年慢性病患者个体化的文化惯习更是千差万别 [12 ]。可以说一千个老人就有一千种养老方案,而一万个老人就有一万种养老需求。因此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是一种全新的养老模式,在居家养老的基础上融入科学养老的理念,通过对智慧居家养老的平台智能设计,达到既要符合老人想要居家养老的意愿,又要明确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应该如何最大程度满足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养老需求。

因此,一方面从智慧居家服务系统来说,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应该从多功能角度出发,改变原有的服务现状,发展远程服务,有效地整合服务供应者(包括服务供应商)、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社会工作者等资源,打破信息孤岛,消除医护、照护等供需不对称的障碍,让老人能够享受到居家护理、听诊、就医预约、生活、服务、心理慰藉等,不仅提升资源的利用率,更要做到服务的个性化和精确化。同时,针对老年人对信息技术接受程度低的问题,智慧平台要设计出简单、方便、符合老年人操作习惯的终端产品。另一方面从慢性病老人的角度来说,智慧养应该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进行细分,针对不同疾病治疗护理的需求量体裁衣,变被动为主动,让数据和互联网、物联网跑起来而不再让老人跑动。如老年人只需要通过智能终端或服务平台,就可以在家享受到家政、感情陪护、医疗照护等高质又高效的养老服务。而可穿戴智能设备的兴起,更是能鼓励慢性病老人独立的享受自我量化、自我管理的健康生活方式。同时,主动地通过智慧系统去挖掘发现老人的潜在需求,提前设计相应的服务,也是未来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要改进并发展的方向。

进一步,随着社会环境、社会条件的变化,老年慢性病患者,特别是他们的个体化需求日益多样且呈现出动态化的状态,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只有既从总体社群特点、文化特征出现,按类细分,同时通过智慧系统敏锐地抓住老年慢性病患者个体化的需求,才能随时动态调整方案,重新整合资源与服务供给,全过程、全天候地满足老年慢性患者的需求。

四、可以做什么?(可以重构照护方式,并整合碎片化的服务供给,提升社区服务能力,提升社区服务的便捷性、针对性、有效性等)

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在我国却还处于起步阶段,最初是由少数创新性的社会组织和企业开始探索的,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随着老年人需求的增长和科技的进步,智慧化养老已经进入国家养老战略布局。智慧居家养老可以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与老人居家生活模式相结合,全天候地开展健康干预和管理,为老年慢性病患者提供生活起居、健康医疗、家政照护、精神慰藉等服务,并尽最大可能引导老人依托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其他类似机构)接受通过科学的生活自理来延缓体能和智能衰退、控制老年病快速恶化、科学安全居家与养老。具体来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即时传递并处置老年人的需求与风险信号

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体系可以即时响应老年人的养老风险和服务需求,准确地将信号传递至终端并迅速做出反馈。这种快速化、高效化的运作模式既减少了传统养老风险信号递送过程中的繁琐环节,节约了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也大大提高了信号传递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老年风险后果发生的损害性。同时,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模式对老年人来说更易操作,特别能满足高龄老年人及慢性病老人的使用需求 [13 ]。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体系不仅仅只是作为服务信息收集和传递的通道,更能处置、解决老年人的服务需求及随时可能发生的养老风险。如智能家电警报系统,在老年人忽略警报后,会自动切断电源或燃气,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老年人在家摔倒或突发疾病,智能佩戴感应系统可以立即向服务平台发送求救信息。另外,部分养老服务的技术设备也可以在发出信号后采取必要措施,对紧急情况进行初步处置。随着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系统的逐步升级与完善,对老年人突发意外情况的处置能力将会显著提高,甚至达到全自动化,高智慧化,乃至去人工化的水平。

2. 提供独立、安全、健康的居家养老环境

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系统采用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手段,把居家养老设备与智慧平台、终端层相衔接,为老人提供日常照料和医疗护理等服务,使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随时都处于远程监控状态,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身体健康、生活起居等都会得到检测和照顾。比如,当老年人饮食不节制、生活不规律、忘记吃药、忘记关水电煤气等时,智能居家设备会在第一时间发出提醒和警报;老人在独居生活中常遭遇突发事件,如病情突发或不小心摔倒等突发状况,智能终端设备能立即感应并通知医护人员和亲属,使老年人能得到及时救助。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在安全性、独立性、与外界沟通等方面都比传统养老方式都有重大突破,可以让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不受时间地理和环境的束缚,在自己家中过上高质量的生活。endprint

3. 延伸人工养老服务的能力,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无论是居家养老、机构养老还是社区养老,这些传统的养老服务方式都停留在人工养老服务的阶段。人工养老服务有其直接性、面对面、互动性的特点,且人工服务在护理方面的专业性要求很高,但目前我国养老服务领域专业服务人才紧缺,尤其是医疗护理和心理辅导方面的人才,更加无法满足日益庞大的老年慢性病群体的养老需求。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体系利用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完善的网络统筹,弥补了人力养老服务资源严重不足的缺陷,同时智能化的服务手段也将服务的人为风险降至最低 [14 ]。在当前的社会,养老资源的束缚下,尤其专业人才紧缺,在可预见的将来又不大可能得到高效补充的情况下,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几乎是唯一可能通过延伸人工养老服务能力,最大限度满足老年人需求的可行方式。可以说,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体现了养老服务由人工化向智能化、自动化的转变,提高了养老服务的便捷性与准确性,是我国养老服务业与时俱进的表现。

4. 利用智能平台整合碎片化服务资源

老年慢性病患者服务需求的复杂性决定了智慧居家服务必须要有多方主体、多种设施参与,政府、医院、社区是智慧居家服务顺利运行的主力,也离不开家庭成员、社工、志愿者、社会爱心人士的支持与协作。因此,整合社区人力、物力、财力、组织资源,构建一体化、连续性的服务体系,有利于实现社区服务供给的最优配置。首先,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体系能够整合照护人才资源。智慧平台依托社区整合慢性病专业照护人才,可以根据不同服务需求派送服务人员,社工、家庭成员、亲友、低龄老人及其他相关工作者也是老年慢性病居家服务的直接提供者。其次,整合社区公共资源。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平台除需要有便捷、利于健康的公共活动场所外,更要整合慢性病医院与社区医疗资源、智能技术资源等。再次,合理统筹服务资金,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资金的筹集是平台构建的基础。其资金来源渠道包括政府补助、社会捐款、企业赞助、正常服务收费等。最后,整合社会组织资源。政府、社区、医院、专业机构、志愿者或义工、社会团体等组织作为智慧居家服务的供给主体,需要完善的整合机制才能避免资源分散与浪费,形成合力。

五、怎么做?(企业、政府、社会共同努力)

当前,我们正处于一个数据爆发和智能化设备普及的时代,但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仍处于起步阶段,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的发展究竟要怎么做呢?很明显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体系的构建不仅是一项投资巨大的项目建设工程,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厘清政府、市场、社会之间的关系,找准各自的角色定位,并经过多方共同努力方可建成一个智慧、高效和人性化的老年慢性病居家服务的新模式,缓解日益严峻的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养老问题。

1. 明确政府角色,引导并改善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体系

在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发展的进程中,政府应充当一个主导者与推动者的角色,积极支持养老“新业态”的发展,破除阻碍新技术、新产品、新养老模式发展的不合理准入机制,为智慧居家养老创造一个公平、公开、公正的市场环境 [15 ]。首先是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模式的出现必然和传统养老模式的管理制度与运行规则产生冲突,这就要求相关政府加快整合制度,颁布相關法律法规和管理规章,避免规则、制度之间“打架”,使智慧居家养老产生1+1大于2的效应,确保养老服务供给质量和水平。其次政府应从财政、税收等方面完善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的融资机制。资金保障是智慧居家养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未来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的发展应该是朝普及、大众化方向发展,要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享受到。因此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的支付需“平民化”,要大力引进社会资本的参与,灵活采取公助民办、公私合作、补助贴息等形式,以解决老年家庭和社区面临的支付困境。再次整合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数据,挖掘信息价值(家庭、经济、社会价值)。老年慢性病群体的健康数据信息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平台收集,再设计一个数据集合处理中心,这样就可以从海量的慢性病患者健康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能更加针对性地为各种慢性病患者提供健康服务。具体来说,比如对一些老年人常见的生理指标(血压、心率等)进行监测,提前对老年人的冠心病、心绞痛等进行预警或健康干预。这样可以降低突发疾病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的经济负担,从家庭、社会、经济三方面发挥慢性病老人智慧健康数据的最大价值。最后是加强各地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试点建设的统筹管理,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注重合作渠道和平台的建设,实现全国各试点之间资源共享、抱团发展。

2. 促进企业在智慧居家服务领域前沿探索的能动力,推进企业与智慧平台、渠道、品牌一体化建设

智慧居家养老是对传统养老服务方式的一场革命,是一种全新的养老形态。企业的平台建设、渠道建设和品牌建设,对以后在全国推广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养老的建设和管理运营至关重要。首先,在现阶段,企业是慢性病智慧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的主体力量:一方面企业以商业为目标,合理的赢利是其基本动力,企业本身具有不断加强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建设能动性;另一方面企业必须以服务取胜,尤其是在当前的共享经济模式下,强调服务体验,企业应具有更加敏锐的前沿意识,不断开拓新的服务领域,创新新的服务方式、服务模式等。其次,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要加强企业在老年慢性病服务领域里的平台、渠道和品牌的一体化建设,尤其是品牌建设关系到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模式的形象、信誉和公信力,不要因为个别企业的不良行为影响整个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的健康发展。再次不排除在经过激烈的市场竞争并以服务取胜后的一家大企业采取与国家/社会合作的模式管理全国性的统一的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资源的方式,或者以分工合作、加盟合作等多样化的企业合作形式实现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的统一化、社会化和最优化。总之,在将来的日益规模化、现代化、智能化的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领域,优秀的企业将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endprint

3. 众筹社会资源,发挥社会能动性,扩展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才是任何事物发展的最深厚的根基和源动力。因此,老年慢生病智慧居家服务从根本上来说要努力创设各种条件,扩展社会支持,获取、优化养老服务资源。首先是推广智能技术,引领社会受众,尤其是老年受众思想(大力开展老年人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老年人视力、听力、学习能力和记忆力都随着年龄的增长不断下降,且大部分老年人是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中度过的,因此他们很少使用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沟通和获取信息,但是他们大多数又有意愿去了解并学习这种能给他们带来生活便利的智能产品。这就需要在社区设立专门的老年人简单信息技术使用培训班,这样不仅推广了智能技术的使用,还极大地丰富了老年人的业余生活,并进而赢得老年人的亲近与社会的支持。其次是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激发各种社会资源并优化配置。在现有的“互联网+”的环境中,已经有了众多的“众筹模式”,他们获得了过去难以想象的行动能力。如果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进一步探索并激发社会组织和个体的能动性,通过智能化的软件和大数据的精细化管理,使民众的潜在“为老”/“养老”资源得到充分地释放,则将从根本上和长远的角度解决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的主要问题。再次是加强各地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资源的统筹管理,充分整合社会资源,注重资筹集源渠道和平台公平分配功能的建设,实现全国各地、各类人群之间资源优化、共享发展,并进一步通过网络实现全员、全天候、全过程地监控,使得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的社会资源的配置和使用因公平和效能形成马太效应,日益受到尊重和支持,从而奠定其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小 结

关注科技就是关注未来,在综合判断人口老龄化、高龄化及慢性病情势下,倡导和发展智慧化养老将带来养老模式的深刻变化,符合世界主要国家养老方式创新、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符合未来我国化解老龄问题、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依托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老年慢性病智慧居家服务,不仅意味着对传统养老模式的改造升级及养老资源的优化配置,还意味着老年慢性病服务的新方式、新内容。如以物联网和互联网为依托的网络服务平台和养老APP的出现,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为新型养老服务奠定了技术基础,同时还衍生出与传统行业不同的新行业,如智能物流、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等行业。这些行业以科技为手段,以大数据为核心,通过智能设备对老人的生活习惯进行挖掘,线上线下相互补充,进而针对老人推出个性化的养老服务,这是对传统养老模式的一种革命性地创新 [15 ]。相信随着科技创新进程的不断加快,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智能技术等必将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养老服务领域,激发深化养老体制改革的动力和活力,提升老年服务效率和质量,扩大养老资源供给,不断满足老人特别是老年慢性病群体的多层次、多样化的养老需求 [16 ],从中国目前的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态势来说,这也是中国未来摆脱“老龄化社会陷阱”的最可行的途径与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士杰,原新.中国人口老龄化:进程、问题与政策[J].中州学刊,2011(6):122-126.

[2]尤元问.养老问题与养老工作资料选编[M].北京:中國经济出版社,2013:243-244.

[3]Miller EC,Teravskis PJ,Dummer BW,et al. Tau phosphorylation and tau mislocalization mediate soluble Aβ oligomer-induced AMPA gluta-mate receptor signaling deficits[J].Eur J Neurosci,2014(7):1214-1224.

[4]朱勇.中国智能养老产业发展报告(2015)[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2-27.

[5]张玉琼.构建失能老年人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以社会网络为视角[J].老年科学研究,2015(6):47-57.

[6]韩秉志.银色产业,网络掘金[N].经济日报,2015-06-29(3).

[7]朱勇.智能养老[M].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109-117.

[8]曹淑敏.《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解读[J].软件产业与工程,2015(5):7-10.

[9]刘妍.智慧养老将成为养老新模式[N].西安日报,2016-02-15(2).

[10]刘效壮.社区养老服务智慧化研究——以宁波为例[J].科技视界,2015(9):40-41.

[11]许宝健.今天我们如何养老[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14:25-27.

[12]朱海龙,欧阳盼.中国人养老观念的转变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5(1):88-97.

[13]戈智永,吴清.物联网在我国居家养老服务中的应用[J].上海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16(3):267-271.

[14]朱海龙.智慧养老:中国老年照护模式的革新与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6(3):68-73.

[15]杨海瑞.互联网+:养老模式再选择[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119-122.

[16]Hailong Zhu,C. E. Tapie Rohm Jr,Frank Lin,Jake Zhu.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 China to Help The Elderly:A Paradigm Shift[J].Communication of IIMA,2015(3):95-10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