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傅高义,准备写胡耀邦

2017-09-21温宪

环球人物 2017年12期
关键词:美国会美中关系胡耀邦

温宪

中国古人将“涣兮若冰之将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之高士赞为“虚怀若谷”。在我所接触的美国中国问题专家中,哈佛大学教授傅高义可当得此赞。

2015年9月7日,我在哈佛大学校园内傅高义的家中采访了他。在他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一书英文版,还有一本中文版《谷牧回忆录》及各种资料。壁炉台面上并排摆放着5张“全家福”照片,上方悬挂着一幅有东亚特色的画作。来自犹太人家庭的傅高义指着照片笑说:“我家每年都要团聚。”照片中,身为长者的他并未居中而坐,却站在最后一排边上。

同我交谈时,傅高义一直面带微笑。当时已85岁的他坚持用汉语接受采访。他的汉语并非完美,但足以清晰、坦率地表述他的观点。他说:“真正的朋友应该坦率交谈,实事求是”。

语言是理解的桥梁,傅高义一生都在致力于了解中、日两国。2000年起,他花10年心血撰写了876页的《邓小平与中国的变革》一书。他认为,中国是当代亚洲最大亮点,而邓小平则对中国现代化发展轨迹产生了最大影响。他还告诉我,下一步计划是争取用数年时间完成胡耀邦传记。

傅高义对中国的变化有着切身感受。他说:“一个月以前,我在重庆生病,需要手术,在一个医院住了五六天。手术很成功,医护人员的医疗水平和美国差不多。我第一次去中国是42年前,当时看到的医疗设备不行。通过美中两国间这么多年交流和相互学习,现在的情况好多了。这就是两国交流、发展的好处。这种交流应该继续下去,因为这是互惠的。”

当时,美国即将进入新的大选政治周期,美中关系时不时被有些人拿来说事儿。傅高义说:“美国的民主制度有坏处,总是讨论,太复杂了。一个好处是真理辩论出来了,可以纠错。现在是美国大选期间,一些人胡说八道,要讨好老百姓。但是当了总统以后要负责任。基辛格也说过,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以来,谁当了总统之后都要和中国谈问题、谈合作。中国是一个大国,美国除与中国合作外,别無选择。”

他还说,“9·11”事件之后,美国在中东做的一些事,很多美国知识分子觉得做得太过分。美国应该多考虑世界经济发展。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和亚投行,方向是好的,但怎么做,是否通过谈判、按照国际法律来办,在这些事上同美国谈得还不够。“我认为,将来美国会慢慢同意这些事,参加进来。我认为美国会改变。”

傅高义说,为了管控美中关系中的分歧,双方要增加了解。中国应该向外国介绍中国,这是个好事,但美国人对宣传比较敏感。为了让美国更好地了解中国,中国不妨让更多的美国记者赴华采访。虽然他们不一定都说好话,但总的来说,这样做会提高美国人对中国的了解。

傅高义告诉我,美国人也重感情。中国领导人访美时多在公开场合与美国民众接触,增信释疑,美国人会很受感动。“中国继续发展有利于美国。美中两国相互交流非常重要。”endprint

猜你喜欢

美国会美中关系胡耀邦
从“亚太”到“印太”:美国外交战略的延续与变异
新铁幕抑或新冷战:美中关系现状及中国应对之道
秘书眼中的胡耀邦:主张“走冷门”不“走热门”
我给胡耀邦当秘书
美国会通过1.15万亿美元支出议案
本报更正
胡耀邦夜宿我家
胡耀邦问路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