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诊断性失血的护理干预

2017-09-15周君洁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8期
关键词:监护室危重贫血

周君洁,刘 美*

(泰州市人民医院ICU,江苏 泰州 225300)

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诊断性失血的护理干预

周君洁,刘 美*

(泰州市人民医院ICU,江苏 泰州 225300)

目的 分析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诊断性失血的护理干预方法与效果。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收治的100例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选取常规采血方式采血,针对常规采血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对观察组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入重症监护室第3天的输血率和贫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将重症监护室诊断性失血患者的贫血率和输血率降低,值得广泛推广。

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诊断性失血;护理干预

临床上,诊断性失血指的是由介入放射诊疗、心导管检查与实验室检查等造成的血液丢失[1]。一般情况下,重症监护室中患者的病情危急,反复多次对其进行置管、实验室检查等操作之后,可能会促使其血液丢失,进而引发贫血[2]。针对这一现象,临床上应该对其进行高度重视,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避免诊断性失血现象出现。本研究主要针对重症监护室危重患者诊断性失血的护理方法、效果进行探究,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0月我院重症监护室纳入的危重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平均年龄(62.05±8.12)岁,男34例,女16例,其中有2例患者行动脉置管,30例患者行静脉置管;观察组平均年龄(62.21±8.26)岁,男36例,女14例,其中有3例患者行动脉置管,29例患者行静脉置管。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采血方式采血,观察组对其采血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然后再对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 问题分析

(1)抽血过程中没有采用密闭系统,将血样丢弃。研究显示,在进行动脉穿刺采血的过程中,为了防止稀释血标本,所以会采用传统方式丢弃提前抽出的血液,每一份血标本采血量在2~10 mL,这相当危重患者失血量的37%。(2)护理人员采血规范性有待加强,部分护理人员在接到头口医嘱之后便开始进行采血操作,缺乏对采血需要量的准确计算,或者采血操作直接采用计算器,进而造成标本污染、溶血、采血量过多或者过少,最终浪费血标本。(3)护理人员没有对患者病情进行及时评估,例如在患者病情处于稳定的情况下,依旧在对其进行有创监测。其次,没有严格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对其进行生化检查和血常规检查,浪费血液。

1.2.2 护理干预

对送检者和护理人员要进行深入化的职业教育,规范其各项技术操作,将各种血液标本的保存、运送方法和采血流程完善。(2)对患者具体病情进行严密观察、掌握,对患者已经完成的各项检查项目进行了解,对复查必要性进行评估,将不必要采血操作减少。如果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则要将压迫时间适当延长。(3)选择小容量采血试管。相对于常规采血试管,成人采血时选择小容量试管能够将失血量降低42%,采取一个血液标本进行多项检查。(3)对患者进行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对患者具体病情进行及时评估,对血流动力学监测进行合理调整。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入重症监护室第3天的输血情况和贫血发生情况。

贫血诊断标准:成年女性血红蛋白<110 g/L,成年男性血红蛋白<120 g/L。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入重症监护室第3天的输血率和贫血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输血情况和贫血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 论

通常情况下,重症监护室中患者的病情危急,需要进行反复多次的检查,很容易导致患者出现血液丢失现象,这是造成患者贫血的一个重要原因。骨髓抑制、诊断性失血、营养不良、胃肠道出血、肾功能衰竭与手术等是造成重症监护室患者术后血液丢失的一个重要原因。其中诊断性出血指的是介入放射治疗、实验室检查以及心导管检查等造成的血液丢失现象。为了将诊断性出血发生率降低,需要在常规检查基础上对患者进行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通常情况下,在5 L的血容量中,每天大约会有1%的红细胞在更新,骨髓中每天也会有50 mL血进行更新,以此来对失血或者一定量的溶血进行补偿。如果患者每天失血量在50 mL以上,则会引发贫血[3]。重症监护室中危重患者的骨髓造血功能会在很大程度上下降,营养不良,所以很容易出现诊断性失血现象,进而引发贫血。贫血会将血液黏度降低,将心率、每搏输出量和心排量增加。除此之外,它还会对血小板和血管壁之间的黏附作用、血小板功能造成影响,将止血功能减弱,降低血液携氧能力,促使组织与器官缺氧,进而引发相应变化出现。本研究通过对患者采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采取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对其进行干预,结果显示,相对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输血率和贫血发生率显著降低,这是因为护理措施具有针对性,能够避免诊断性失血引发贫血。

综上所述,针对性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将重症监护室诊断性失血患者的贫血率和输血率降低,在临床上存在有良好的推广价值。

[1] 张 美,叶 红.护理干预措施减少ICU重症患者诊断性失血的效果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24(7):4101.

[2] 申艳玲,王书鹏.危重症患者减少诊断性失血研究现状及对策[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3,27(1):42-43,47.

[3] 杨新梅.产后失血性休克DIC的临床抢救配合与护理要点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3):166,168.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8.177.02

刘 美

猜你喜欢

监护室危重贫血
脐静脉置管在危重新生儿救治中的应用
俯卧位通气对36例危重型COVID-19患者的影响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中医怎么防治贫血
春困需防贫血因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床旁超声与移动DR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应用比较
重症监护室护士职业倦怠的研究进展
床旁介入超声在老年危重患者中的初步应用
147例危重新生儿转运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