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临终关怀护理在老年病房临终患者护理中的实践

2017-09-15李红侠李利利金晓艳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8期
关键词:病房关怀家属

刘 江,李红侠,魏 挺,李利利,金晓艳,庄 稼

(西安交通大学医院,陕西 西安 710049)

临终关怀护理在老年病房临终患者护理中的实践

刘 江,李红侠,魏 挺,李利利,金晓艳,庄 稼

(西安交通大学医院,陕西 西安 710049)

目的 探讨临终关怀护理在老年病房临终患者护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老年病房进行护理的60例临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奇偶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临终关怀护理,两组护理观察周期为3个月。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抑郁与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抑郁与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临终关怀护理在老年病房临终患者护理中的实践能改善其焦虑与抑郁心理,使患者能够安详、舒适地渡过人生最后一段旅程,并提高家属的满意度。

临终关怀护理;老年病房;焦虑;抑郁

随着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老年临终患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随之,临终关怀护理当前在病房管理上的应用逐渐广泛。其要求专业护士通过人文关怀理论的学习,沟通技巧的训练,初步建立关怀理念,使患者感到温馨、安全[1]。临终关怀是在患者将要逝世前一段时间(几个星期至几个月)内为减轻或缓解病痛、延缓疾病恶化发展的护理方式,而并非一种治愈疗法。改模式通常是由医生、护士、心理师、社工和义工等多方人员组成的团队,针对无希望救治,且存活期限不超过半年的患者,为患者提供特殊的缓助和服务。老年临终患者没有必要再仰赖医疗技术和大量财力被动地延续生命,可凭借基础治疗缓解身体不适,按照自我意愿度完剩余时光。本文具体探讨临终关怀护理在老年病房临终患者护理中的实践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6年12月在我院老年病房进行护理的60例临终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年龄≥60岁;出现精神差、小便障碍、呼吸方式变化及食欲下降等症状;预计存活期≥3个月;患者知情同意本次研究。排除标准:精神、认知、意识有障碍者。其中男37例,女23例;年龄60~92岁,平均年龄(68.22±6.13)岁;平均病程(6.42±0.71)年;平均体重指数(23.75±2.19)kg/m2;疾病类型:肿瘤42例,心肺肾功能障碍10例,其他8例;有配偶51例,无配偶9例。采用奇偶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为基础护理与用药指导。

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临终关怀护理,将患者安排在单间房间,鼓励家属探视,允许家属在病房中陪住;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知识、临床关怀措施等的讲解宣教,结合患者生活习惯制定适合个体的规律睡眠作息表;在病房放置从家中带来的生活用品及患者喜欢用的东西,让病房家庭化,使患者保持良好心态;根据患者心理状况,提供支持性与个性的心理疏导和干预,帮助患者从复杂心态中解脱出来,正确认识疾病、面对现实,平静接受死亡;通过对患者的关怀照顾,使家属心理得以安慰,同时多与家属有效沟通,使之对患者预后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鼓励参与患者护理计划。

两组护理观察周期均为3个月。

1.3 观察指标

抑郁与焦虑评分:在护理前后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与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定,分值为40分,分数越高抑郁与焦虑症状越严重。满意度:所有患者在护理后进行家属满意度的调查,分值为0~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满意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抑郁与焦虑评分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抑郁与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抑郁与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与焦虑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护理前后抑郁与焦虑评分对比(±s,分)

焦虑评分护理前 护理后 P 护理前 护理后 P观察组 30 60.33±4.13 34.29±4.22 <0.05 62.14±4.20 38.19±5.13 <0.05对照组 30 60.11±4.91 42.87±5.14 <0.05 62.11±5.14 46.22±4.44 <0.05 P>0.05 <0.05 >0.05 <0.05组别 n 抑郁评分

2.2 满意度对比

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家属满意度分别为(91.49±5.87)分和(83.87±5.45)分。观察组家属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临终关怀护理是近年来在临床工作中得到广泛开展的一类护理模式,是一种以护理人员及医生临床经验为依据,将患者的生理、心理需求放在首要位置,从患者角度出发,给予最人性化的护理服务[2]。专科护士通过悉心地考虑临终患者感受,更好地满足其生理、心理及社会需求,保证其舒适与尊严,从而改善患者临终生活质量,也使其理解护理人员的工作,促进护患关系的和谐[3]。本研究显示,护理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抑郁与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P<0.05);同时护理后观察组的抑郁与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在对患者加强关怀照护的同时,通过给予患者家属的支持和安慰,使家属能够平静而庄严的面对亲人的死亡,并得到心灵的慰籍,也使家属对临终关怀护理的满意度得以提高。本研究显示,观察组家属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总之,临终关怀护理在老年病房临终患者护理中的实践能改善患者的焦虑与抑郁心理,使其能够安详、舒适地渡过人生最后一段旅程,并提高家属的护理满意度。

[1] 李 朔,孙玺荣.老年患者临终关怀的主要内容及发展现状[J].医药前沿,2017,7(04):326-327.

[2] 张锦玉,周 洁,刘爱锋,等.护理专业本科生临终关怀志愿者活动反思日记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04):259-263

[3] 霍 宏.晚期肿瘤患者临终关怀的护理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6,14(36):247.

本文编辑:张 钰

R48

B

ISSN.2096-2479.2017.28.145.02

猜你喜欢

病房关怀家属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更正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CCU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
朝韩红十字会商讨离散家属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