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7-09-15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8期
关键词:四肢肢体我院

崔 蕾

(解放军昆明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32)

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

崔 蕾

(解放军昆明总医院,云南 昆明 650032)

目的 分析探讨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对其康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且均发生术后肢体肿胀,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不采取护理干预,观察组采取临床护理干预,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康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处理后,观察组平均肿胀消失时间为(5.4±1.7)天,对照组为(6.2±2.4)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肿胀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明显消除患者肢体肿胀情况,帮助其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护理干预;四肢骨折;肢体肿胀

四肢骨折是骨科常见的骨折类型,而由于四肢骨折的部位分布在人体肢干,所以,在采取手术治疗后极易发生术后并发症,而在众多并发症当中,肢体肿胀最为多见。由于 患侧肢体在术后发生肿胀, 会造成患肢的血液供应不良 ,这会严重影响患者患侧肢干的骨质愈合。而在骨科疾病的治疗中,大多数疾病都以三分治,七分养为主要方案,所以护理干预对于四肢骨折患者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和效果。本文主要就四肢骨折术后发生肢体肿胀的患者采取护理干预进行研究,旨在消除肢体肿胀情况,帮助患者尽早的恢复健康。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6年7月~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四肢骨折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均发生术后肢体肿胀,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男40例,女50例,平均年龄(55.1±1.8)岁;对照组男44例,女46例。 平均年龄(56.4±2.1)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仅进行常规治疗和处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结合临床护理干预:(1)心理护理。四肢骨折患者多由于突然创伤所致,受到身体和心理的双重折磨,护理人员需要消除患者心理恐惧、情绪紧张,加强对患者的心理护理,给予患者安慰、解释和鼓励,说明病情和治疗康复计划,及时解除患者不适,为其提供生活方面的周到服务。(2)饮食护理。四肢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可产生腹胀、腹痛等胃肠功能紊乱情况,食欲不好,因此在饮食护理过程中,应注意营养摄入,增加机体抗病能力。指导食用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食物,为防止便秘,可增加粗纤维食物,促进排便。(3)体位护理。手术后,将患者轻轻放置在病床上,根据术中麻醉方式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 保持 患肢处于功能位置,垫高15~30 cm。 (4)术后观察及切口护理。手术后24 h内,患者会有明显的疼痛感,应及时遵医嘱用药止痛。观察切口敷料是否渗血,必要时用沙袋压迫止血,谨遵医嘱,使用止血药物。观察患肢末梢血液循环状况,如有肢端皮色皮温异常,即使报告医生处理。(5)康复训练。对患者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循序渐进的增加活动量、活动时间、活动范围。严禁剧烈的活动,防止再次骨折[1]。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肿胀消失时间及肿胀恢复情况。(1)正常:患者皮肤正常,无肿胀发生。(2)I级肿胀:患者皮肤存在明显皮纹,肉眼可观察到稍微肿胀。(3)II级:患者皮肤皮纹消失后肿胀情况仍十分明显,但未出现张力性水泡,触之皮肤温度较高。(4)III级:患者皮肤肿胀程度严重,且无皮纹、张力性水泡出现,皮肤温度升高。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均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和百分率(%)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经不同方法处理后,观察组平均肿胀消失时间为(5.4±1.7)天,对照组为(6.2±2.4)天。对照组肿胀消失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肿胀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后肿胀情况对比

3 讨 论

四肢骨折是骨科临床较为常见的创伤,术后骨折局部软组织会出现肿胀,不仅会出现张力性水泡,损害局部皮肤,增加患者疼痛和感染率,还会延长住院时间,增加住院费用,严重时还会产生骨筋膜室综合症,对患者骨折愈合带来严重影响。而临床护理干预则是根据患者的相关情况制定护理干预计划,对患者具有显著的护理效果。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平均肿胀消失时间为(5.4±1.7)天,对照组为(6.2±2.4)天。对照组肿胀消失时间明显长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肿胀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采取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明显消除肢体肿胀情况,帮助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使用。

[1] 龙 隆.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术后肢体肿胀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J].中国农村卫生,2016,(18):62.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6

B

ISSN.2096-2479.2017.28.62.01

猜你喜欢

四肢肢体我院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四肢冰凉就是肾虚吗?
跟踪导练(四)
肢体语言
跟踪导练(四)
肢体写作漫谈
我院顺利迎来2016级新生
VSD在创伤后肢体软组织缺损中的应用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
人本位理念在我院体检中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