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ARDS患者行俯卧位通气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2017-09-15张双美冼燕珊莫韶妹陈惠瑶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8期
关键词:气管通气效果

张双美,冼燕珊,莫韶妹,陈惠瑶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ARDS患者行俯卧位通气的效果观察及护理

张双美,冼燕珊,莫韶妹,陈惠瑶

(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目的 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行俯卧位通气的效果观察及护理。方法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ARDS患者26例,排除血流动力学不稳定,颅内高压,脊柱损伤等,有20例患者给予俯卧位通气治疗,观察临床治疗效果,并对治疗期间的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俯卧位通气后1 h,患者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和初始俯卧位相比较,在24 h、48 h、72 h患者的PaO2/FiO2显著改善(P<0.05);随着供氧浓度的下降和时间的延长,患者PaO2、SpO2明显上升,氧合指数显著改善(P<0.05)。结论 应用俯卧位通气治疗能对ARDS患者的氧合状态进行显著改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ARDS;俯卧位通气;效果;护理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因为严重创伤、误吸、严重感染、大手术以及休克等各种病因所导致的以顽固性低氧血症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症,吸氧无法纠正,具有较高的死亡率[1]。本研究主要分析ARDS患者行俯卧位通气的效果,并对护理方法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3年2月~2016年1月收治的ARDS患者20例,均满足ARDS的相关诊断标准[2],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俯卧位禁忌症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患者、心肺手术术后患者以及液气胸患者等。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为41~68岁,平均年龄(53.2±1.4)岁。

1.2 俯卧位通气方法

应安排4人来共同完成患者的翻身工作,1人(呼吸治疗师)站在患者床头,其他3人则分别站在床的左右两边。床头人员的工作为固定气管切开套管或气管插管,并为患者颈部和头部提供有效支撑。其3人则首先应将患者移至侧卧位,在患者生命体征保持平稳后在转为俯卧位,选择软垫将髂部和双肩垫起,头部偏向一边,并选择头圈对头部进行固定。双侧上肢应保持半曲状态,双下肢应自然分开,双手应向上自然放置。在患者翻身后应对气管切开套管和气管插管位置进行及时检查,并对呼吸机连接情况进行检查,对气道压变化情况进行观察,对静脉输注管道进行有效固定。有效固定引流管,并及时开放,对导线连接情况进行认真检查。对患者体位变换时间进行观察,6 h后选择仰卧位,1~2次/d,持续治疗5天。俯卧位期间应结合患者的配合和躁动情况,进行有效约束。

1.3 护理方法

(1)患者准备:暂停鼻伺,检查有无胃潴留,防误吸,遵医嘱使用镇静剂,充分镇静避免躁动。

(2)呼吸道护理:患者呼吸道应保持畅通,患者在选择俯卧位通气后,在重力作用的影响下口鼻腔内的分泌物较多,因此应安排专人进行监护,垫上敷料或者护理垫,而且应及时更换,让敷料或护理垫保持干燥。定时协助患者拍背,促进痰液更好排出,并定时协助患者吸痰。吸痰期间应对严格执行相关的无菌操作技术,并对痰液的量、性质和颜色进行认真观察记录。

(3)管道护理:对于气管切开的患者来讲,在俯卧位通气时应选择头正中位,系带应保持合理的松紧度;如果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则应对管道进行有效固定,避免扭曲和脱出。如果胶布出现松动则应及时更换。如果患者采用人工气道,则应对气囊压力进行定时测量,让气囊压力保持合理。其他胃管、尿管妥善固定保持通畅,有效固定深静脉导管,保证补液微泵药物顺利滴入,定时冲管,避免出现深静脉导管堵塞。

(4)体位和皮肤护理: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皮肤完整性进行认真观察,避免出现神经病变,防止关节受压或过度伸展,对各部位实施轮流减压,定时协助变化体位、翻身,并对各支撑物进行定时调整,让压力得以有效缓解。肢体和头部位置应定时更换。垫高头部15-30°,进而来对颜面部水肿进行有效缓解。协助患者对腕关节和踝关节进行活动,避免肌肉萎缩,并穿弹性袜,避免出现深静脉栓塞。对于行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患者来讲,其腹部应保持一定的移动空间,对患者腹部是否触及床褥进行定时检查,让腹部保持上下移动。

(5)并发症预防: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变化进行认真观察,对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进行及时发现,如导管脱落、压疮、结膜水肿、眼眶周围、角膜损伤、眼球损伤、扭伤及低血压等。

1.4 观察指标

对患者初始仰卧位时、实施俯卧位通气后1 h、24 h、48 h、72 h的动脉血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氧饱和度(SpO2)和氧合指数(PaO2/ FiO2)进行观察比较。

1.5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俯卧位通气后1 h,患者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和初始俯卧位相比较,在24 h、48 h、72 h患者的PaO2/FiO2显著改善(P<0.05);随着供氧浓度的下降和时间的延长,患者PaO2、SpO2明显上升,氧合指数显著改善(P<0.05)。见

表1 患者临床观察指标比较(±s)

表1 患者临床观察指标比较(±s)

时间 n PaO2(mmHg) PaCO2(mmHg) SpO2(mmHg) PaO2/FiO2初始仰卧位 20 71.1±14.8 34.1±7.6 90.9±3.6 126.2±34.7 1 h 20 72.2±14.6 33.8±8.2 90.6±3.5 130.6±33.5 24 h 20 77.1±17.7 33.4±8.7 93.4±3.8 138.5±37.6 48 h 20 80.1±6.5 32.4±7.5 94.2±4.1 177.6±43.1 72 h 20 86.4±18.3 31.1±7.6 95.7±4.2 200.1±60.3

3 讨 论

选择俯卧位通气治疗ARDS患者,因俯卧位时背侧肺内重力梯度重分布,通气血流比例更加匹配,血流及水肿的重分布,功能残气量增加,减少心脏的压迫,能有效促进气体交换,在对患者氧合指数进行改善的同时,还能让吸入氧浓度和气道峰压有效降低,进而让氧中毒、肺损伤的发生率有效降低,让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促进患者疾病康复[3]。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操作简单、不需要特殊设备,而且无创、经济,是对ARDS患者进行治疗的主要措施。然而在选择俯卧位通气治疗ARDS患者时,会增加护理工作的难度,所以对于护理人员来将,应熟练掌握体位转换的正确方法,加强患者的病情监测,并结合患者病情变化给予科学和合理的护理干预,对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进而让俯卧位通气治疗的效果得以充分发挥。

分析本研结果发现,俯卧位通气后1 h,患者的各项指标无明显变化;和初始俯卧位相比较,在24 h、48 h、72 h患者的PaO2/FiO2显著改善(P<0.05);随着供氧浓度的下降和时间的延长,患者PaO2、SpO2明显上升,氧合指数显著改善(P<0.05)。

研究结果显示,应用俯卧位通气治疗能对ARDS患者的氧合状态进行显著改善,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1] 陈绪池.不同通气策略在ARDS治疗中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6,54(10):84-88.

[2] 李发娟.1例重症肺炎合并ARDS行俯卧位通气患者的护理体会[J].蛇志,2015,27(4):461-462.

[3] 盛 英,张晓琳,范 煜.ARDS并重度感染患者行俯卧位通气的效果观察及护理[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5,36(2):232-234.

本文编辑:张 钰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8.9.01

猜你喜欢

气管通气效果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不通气的鼻孔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实用无创机械通气技术进修班招生简介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抓住“瞬间性”效果
新型多功能气管切开堵管器的制作与应用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气管镜介入治疗并发大咯血的护理体会
探讨早期气管切开术对防治重型颅脑损伤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