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护理模式对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

2017-09-15陈卫星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7年28期
关键词:协同常规能力

孙 琴,陈卫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协同护理模式对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

孙 琴,陈卫星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胸科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49)

目的 探讨协同护理模式对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进入我院接受慢阻肺治疗的2224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比协同护理与常规护理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协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整体自我护理能力高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慢阻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并由此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

协同护理;常规护理;慢阻肺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是一种因呼吸道感染或气道阻塞等原因造成的肺部疾病,COPD多发生在老年患上身上,其临床病发率较高[1]。在患者的治疗期间给予合适的护理措施能够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并由此改善预后[2]。现结合对我院2013~2016年收治的2224例慢阻肺患者的治疗资料与相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对协同护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方式、方法以及取得的效果进行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6年12月进入我院接受慢阻肺治疗的2224例患者。均符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2013)”中的相关标准,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男712例,女400例,年龄50~84岁,平均年龄(68.7±1.2)岁,病程0.5~5年,平均病程(3.1±0.3)年;对照组男701例,女411例,年龄50~83岁,平均年龄(68.4±1.4)岁,病程0.6~5年,平均病程(3.1±0.5)年。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方法如下:给予对照组患者基础用药护理,饮食指导、基础心理护理,出院后电话随访2次并口头宣教日常自我护理注意事项。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协同护理模式,方法如下:①有医生与责任护士制定制定患者个性化的护理措施,并由患者、家属与责任护士三方共同实施;患者出院后医院责任护士工作转交给社区护士完成。②慢阻肺知识宣讲。为了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就必须让患者及其家庭对慢阻肺知识有所了解。为此,通过短信平台、医院网站、护理人员口头讲解等方式来对患者进行基本的慢阻肺知识讲解。由此,使得患者明确慢阻肺治疗期所需要做出的配合性自我护理行为。从而提高自我护理能力。③引导患者正确使用吸入装置,从而提高患者在社区的自我呼吸装置使用能力与维护能力。

1.3 观察指标

采用自我护理能力自评量表进行评价,其中,该量表包括28个项目,划分为健康行为、运动训练、营养膳食、压力处理4个维度;每个项目采取0~4分评级,各项目完成度越高则评级得分越高;总分112分。

慢阻肺治愈情况分为治愈、好转以及无效,其中,治愈指患者的慢阻肺症状消失;好转则是指患者的慢阻肺症状有了较大的改善;无效,指患者的慢阻肺症状未改善甚至是出现恶化情况[3]。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自我护理能力对比

观察组在接受协同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91.14±5.34(分);对照组在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后,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为74.33±6.15(分),(t=3.292,P<0.05)。

2.2 慢阻肺治愈情况

观察组患者在接受协同护理干预治疗后,整体慢阻肺治疗有效性为93.17%(1036/1112),显著高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见表1)。由此可知,协同护理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治疗预后。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3 讨 论

慢阻肺是中老年群体的多发性疾病,其发病后通常会出现咳痰、呼吸困难以及持续性的咳嗽等现象。而随着慢阻肺的进展患者则可能会进一步出现心力衰竭症状,从而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由于慢阻肺的治疗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因此,患者一般需要接受较长周期的社会治理[4]。因此,提高患者的自我治疗护理能力就尤为重要。

协同护理模式属于临床新型护理形式,通过对医院护理资源和人力资源合理调整和重新分配,提高护理者和患者积极性,以更有效对临床健康对策进行执行,确保其效果的提升。协同护理模式改变以往“灌输式教育”,建立“伙伴性关系”,以提升患者配合度和亲切感。本文研究显示,两组与慢阻肺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由此可知,在慢阻肺患者的治疗中协同护理干预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此外,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慢阻肺治疗有效性显著高于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

综上所述,协同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慢阻肺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并由此提高患者的整体治疗有效率。

[1] 刘爱梅.协同护理模式对慢性阴塞性肺疾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J].基层医学论坛,2015,(34):4864-4865.

[2] 徐小雅,江美芳,王永生,等.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无创呼吸机治疗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四川医学,2013,34(07):1099-1101.

[3] 张 治.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盐酸纳洛酮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6,24(07):47-50.

[4] 郭 倩.协同护理模式对慢阻肺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观察[J].大家健康(学术版),2015,(22):189.

本文编辑:苏日力嘎

R473.5

B

ISSN.2096-2479.2017.28.44.02

猜你喜欢

协同常规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常规之外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别受限于常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