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海市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6年门诊候诊室环境卫生状况调查

2017-09-06周贵珍袁红崔志伟

上海预防医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嘉定区监测点社区卫生

周贵珍+袁红+崔志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承载着社区居民的基本医疗保健任务,候诊室是一种较为特殊的公共场所,除医护人员之外,集聚了大量非健康人群[1]。近年来,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服务人数呈逐渐上升趋势[2-3],且就诊对象总体以60岁以上老年人[2]及6岁以下儿童[3]为主。因此,保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室良好的卫生状况具有重要意义。但我国现行的《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GB9671—1996[4]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室的卫生要求并未明确规定。为了解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室的卫生现状和特征,我们于2016年10月对辖区内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室卫生状况展开监测。

1 对象与方法

1.1 监测对象

以嘉定区开设门诊的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监测对象,于2016年10月对每家单位候诊人数最多的2个门诊候诊室开展卫生状况监测,并对监测时段的基本情况进行调查。

候诊室卫生状况共监测11项指标,包括GB9671—1996规定的温度、风速、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可吸入颗粒物(PM10)、空气细菌总数、噪声及照度9项指标,以及GB9671—1996未规定的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及β-溶血性链球菌。

1.2 采样及监测方法

根据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GB/T18204—2013[5]的要求布点,现场共设43个监测点,其中全科门诊候诊室设置19个监测点,计划免疫门诊候诊室设置24个监测点。监测点距墙壁不小于0.5 m,距地面1~1.5 m,避开通风口、通风道。

现场监测时间为上午9∶[KG-*2]00—10∶[KG-*2]30门诊高峰时段。11个监测项目中,温度、风速、噪声及照度依据GB/T 18204.1—2013标准监测,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醛、PM10、细颗粒物(PM2.5)依据《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2部分:化学污染物》GB/T 18204.2—2013标准监测,空气中细菌数及β-溶血性链球菌依据《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第3部分:空气微生物》GB/T 18204.3—2013标准监测。

1.3 仪器设备

BY-2003HT型温湿度计为北京宝云兴业科贸有限公司产品,CF8570M型热球式风速计为美国ALNOR公司产品,GXH-3010D型便携式二氧化碳红外线分析仪及GXH

-3011A型便携式一氧化碳红外线分析仪为北京市华云分析仪器研究所有限公司产品,QT-2A大气采样器为北京联谊兴通仪器仪表有限公司产品,DUSTTRAKTMII8530型粉尘测定仪为美国TSI公司产品,Quick Take30空气微生物采样器为美国SKC公司产品,AWA6270+D型噪声统计分析仪由杭州爱华仪器有限公司提供,LX1330B数字式照度计由深圳市欣宝瑞仪器有限公司提供。所有仪器经国家计量部门检定合格,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

1.4 评价方法及标准

温度、风速、 二氧化碳、 一氧化碳 、甲醛 、PM10、空气细菌数、噪声及照度9项指标参照GB 9671—1996进行评价,空气中PM2.5及β-溶血性链球菌等2项指标的监测结果不评价。

1.5 统计学方法

用Excel建立统计数据库,运用Microsoft Excel 2007及SPSS 16.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的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门诊候诊室均装有空调,但现场监测时室内空调均未开启。每天定期使用紫外灯对门诊诊室内空气进行消毒。

2.2 总体情况

43个门诊候诊室监测点的温度、风速、一氧化碳浓度、甲醛浓度及空气细菌数5项指标的合格率均为100.00%。二氧化碳含量的合格率为97.67%(42/43),超标的监测点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为GB 9671—1996标准最高限值的1.04倍。照度的合格率为88.37%(38/43),超标的5个监测点中照度强度最低的为24.8 lx,为GB 9671—1996最低限值的49.60%。 PM10的合格率为81.40%(35/43),超标的8个监测点中PM10浓度最高的为0.192 mg/m3,为GB 9671—1996最高限值的1.28倍;所有监测点的噪声强度均不合格,[HJ*2]最高的82.7 dB(A),为GB 9671—1996最高限值的1.50倍。PM2.5的浓度范围为0.016 mg/m3~0.112 mg/m3,同一监测点PM2.5占PM10的比例为40.00%~67.86%,平均为52.71%;所有监测点空气中均未检出β-溶血性链球菌。见表1。

2.3 不同类别候诊室监测情况

全科门诊候诊室的二氧化碳、照度、PM10指标的合格率分别比计划免疫门诊候诊室高4.17%、1.97%及14.47%。計划免疫门诊候诊室空气中甲醛浓度及二氧化碳含量分别为0.012 mg/m3及0.072%,分别为全科门诊候诊室的1.50倍及1.20倍。不同类别门诊候诊室的监测结果见表2。

3 讨论

本次监测发现,嘉定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室43个监测点的噪声强度均高于国家现行卫生标准,平均为GB 9671—1996标准最高限值的1.28倍。本次监测各门诊候诊室内的噪声合格率与李志春[6]对成都区县22所二级乙等及以上综合性医院候诊室监测的噪声合格率一致。本次监测为高峰时段一次性监测,监测时段各候诊室门诊量较大,这可能是导致本次监测各门诊候诊室内噪声超标情况严重的重要原因。该结果提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应重视候诊室内的噪声超标问题,在对候诊室开展新建、改建、扩建时应采用隔声、吸声材料,在就诊人数较多时可采取增加导医疏导安慰病人,对候诊室内人员大声喧哗行为进行劝阻等措施[6]。

张大薇[7]2004年对南京市21家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候诊室开展监测发现,PM10的合格率最低,为44.4%。本次监测发现,嘉定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室内PM10浓度平均为GB 9671—1996标准最高限值的59.27%,但81.40%的合格率高于其他研究结果[6-7]。这可能与开展监测时外环境中PM10浓度不同有关[8],也可能与二、三级医院的门诊就诊人数相对更多且进出频繁有关。PM2.5形状不规则,粒径小,表面积大,富集效应强,能够吸附大量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较PM10大[9]。因此,本次研究在对各候诊室内PM10开展监测的同时监测PM2.5,结果显示: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候诊室内PM2.5的浓度平均为0.047 mg/m3,同一监测点PM2.5占PM10的比例平均为52.71%。这与崔小波等[10]对北京10家三级医院门诊大厅监测的PM2.5浓度为0.036 mg/m3相近,也与朱梅等[11]在对办公楼室内颗粒物监测发现的PM2.5占PM10近50%的比例一致。由此可见,医院门诊候诊室内颗粒物中主要为PM2.5。建议对国家卫生标准进行修订,将PM2.5纳入指标体系。

本次监测中,各监测点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平均为GB 9671—1996标准最高标准限值的66.98%,个别监测点出现超标情况,且计划免疫门诊候诊室内二氧化碳的浓度高于全科门诊候诊室。有研究发现,医院候诊输液区的二氧化碳浓度与人员密度呈直线相关[12]。本次监测发现,计划免疫门诊的接种对象以≤6岁儿童为主,往往有数名成人陪同,且接种后需留观30 min,候诊区域内的人口密度较高。本次监测中,出现照度强度不合格的2个候诊室均为厅式设计,面积较大,在现场开展监测时室内照明灯具未全部开启。计划免疫门诊候诊室内甲醛的浓度高于全科门诊候诊室。这可能主要因为近年来随着嘉定区计划免疫规范化门诊的建设[3],区内计划免疫门诊大多为新建、新装修。此外,有研究发现,医院门诊候诊室内空气细菌数存在不合格情况[6-7],但本次调查中,各门诊候诊室空气中细菌数均符合GB 9671—1996标准规定且均未检出β-溶血性链球菌。这主要与嘉定区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门诊候诊室内空气消毒较为重视,室内空气消毒效果较好有关。

本次监测结果表明,参照我国现行的《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GB 9671—1996)要求,2016年嘉定区1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候诊室卫生状况总体较好,但仍需加强对候诊室室内噪声、PM10及PM2.5的监测和控制,候诊室内尤其是计划免疫门诊候诊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问题应引起重视。此外,候诊室内的照度强度也应得到及时关注。

参考文献

[1]米虹.成都市医院候诊室的卫生状况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5,32(5):472-473.

[2]王慧,江孙芳,汪志良,等.上海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010—2014年疾病谱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6,30(2):32-34.

[3]费洁,钟培松,戴依群,等.嘉定区免疫预防工作的评估[J].中国公共卫生管理,2007,23(3):282-283.

[4]国家技术监督局.医院候诊室卫生标准:GB 9671—1996[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共场所卫生检验方法:GB/T 18204—2013[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14.

[6]李志春.成都区县二乙及以上医院候诊室卫生状况调查[J].医学动物防制,2006,22(10):763-764.

[7]张大薇.南京市医院候诊室卫生状况的调查分析[J].江苏预防医学,2005,16(2):38-39.

[8]孙中友,李永红,李成橙,等.盐城市典型公共场所室内空气PM2.5质量浓度调查[J].环境卫生学杂志,2016,6(1):32-34,41.

[9]曹德康,蘇建忠,黄以哲,等.PM2.5与人体健康研究现状[J].武警医学,2012,23(9):803-805.

[10]崔小波,牛丕业,郭伟,等.北京市10家医院室内空气PM2.5监测报告[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1,30(1):67-70.

[11]朱梅,文远高.室内PM2.5浓度标准的探讨[J].制冷与空调,2014,28(6):726-730.

[12]徐敏,王珏,张蕴慧,等.上海市黄浦区市级综合医院候诊输液室空气质量调查[J].上海预防医学,2010,22(9):471-473.

(收稿日期:2017-02-23)

猜你喜欢

嘉定区监测点社区卫生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医、防、养结合”服务模式的探索
滑县2020年耕地质量监测主要做法与成效
社区卫生服务应再上层楼
嘉定区人大代表、常委会领导、机关干部 摄影书画作品选登
长三角典型农业区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与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嘉定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力资源现状调查及提升机制研究
济南市细颗粒物(PM2.5)的时空分布特征分析研究
上海推“1+1+1”基层医疗
更正
直播稻田耳叶水苋、杂草稻、假稻发生与防除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