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研究

2017-08-31方慧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19期
关键词:言语语境语言

方慧

摘 要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教师话语研究开始兴起,随着社会的发展,研究者越来越意识到教师言语行为研究的重要性。教师言语行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质量的教师话语行为可以有效地组织课堂、给予示范,使英语教学达到理想的效果,从而达到传授知识的目的。通过对国内外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研究进行归类和分析,指出各研究的差异和共同点,进而对未来的教师非语言行为研究做一铺垫。

关键词 英语课堂 言语行为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献标识码:A

如何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自教学活动产生以来就是教育追求的目标。现阶段,新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了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就课堂教学而言,学生是否能有效学习,往往与教师教学言语行为是否有效有关。教师语言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传递信息的主要载体。教师课堂教学语言行为的优劣直接影响着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言语的正确使用是每个教师所必须潜心训练的技能,只有准确恰当地使用课堂用语才能在教学中表达清晰,从而科学有效的组织课堂活动。

1言语行为的定义

言语行为是指人们为实现交际目的,在具体情境中使用的语言行为,即人的言语活动。它是既受目的指引的活动,也是受认知系统支配与调节的活动。说话者所说的每说一句话总是有一定的目的、动机或意图,根据交谈的对象与场合,选择合适的措词和表达方式来传达信息,而听者则根据所具有的语言知识、谈话背景及场合,来理解对方话语的意思并做出恰当的反应。

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于1923年首次提出言语行为的概念,它是指在实现交际目的而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言语的行为,他将言语行为看作是“思想的信号”,而不是“行为的方式”。英国牛津学派分析哲学家奥斯汀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把言语看作行为,强调说话时的语境与说话者的意向等语用学,即言语行为的最重要的特征是使言语具有了意向性以及主体面临特定语境有意向地运用语言的反应。语言学家赛尔将言语行为理论完善和发展,阐述了言语行为的原则和分类标准,提出了间接言语行为这一特殊的言语行为类型。斯金纳对言语活动也进行了研究,他于1957年发表的《言语行为》中,将言语行为作为一种操作行为形式来研究。

2课堂教学语言行为

教师的课堂言语行为是指,在课堂的特定情境和特殊环境下,教师所做出的言语表现。在课堂中的言语行为,带有教师的个人特色和职业特征。教师的口头表达、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对学生的课堂管理和课堂评价等,都属于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范畴。

教师在课堂中的言语行为,是学生直观信息的获得渠道。课堂作为教学的主阵地,所进行的言语行为,是教学语言的传递,是在课堂上与学生的情感互動方式,是最直接清晰的教学方式。

教师课堂言语行为是基于一般语言表达之上的,但限制于课堂的特殊情境下,应具有逻辑性和规范性,应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设计,应适合学生心理发展,语言发展及认知规律。教师课堂言语行为在教学过程中占有绝对优势,其他教学操作都是教师言语行为的辅助工具。

教师言语行为的质量决定着学生的知识传接、思维训练和言语习得的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的质量。教师以语言为媒介为学生提供知识的分析和拓展。学生跟随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受教师言语行为感染和熏陶的过程。

教师的课堂言语行为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学生学业水平的提高,促进师生的互动交往,促进课堂气氛的活跃。教师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是学生是否接受教师的重要标准之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言语行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备条件。

3国内外已有相关研究

3.1国内外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已有研究

维特根斯坦认为语言由各种各样的语言游戏组成,而语言游戏根植于生活形式之中,哲学家的首要任务是研究日常语言的实际用法。 这里的语言实际用法,指的是语言在实际日常生活中的使用。他认为语言哲学的目的不是研究“理想语言”,而是研究实际语言现象,研究日常语言的功能。维特根斯坦说:“语言是一种工具。” 根据这种理论,语言被看作一种活动,或者说,语言和活动被看作一个整体,语言的学习和使用都被看作类似于游戏的一种活动。

美国分析哲学家塞尔在《言语行为:语言哲学论》(1969)和《表述和意义:言语行为研究》(1979)等著述中,对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进行了修正,并对言语行为重新分类,把言语行为分成以下五个大类:(1)阐述类:其行事要点是说话人保证他所表达的命题是真的;(2)指令类:其行事要点是说话人(在不同程度上)支配听话人做某事,如建议、要求、请求、命令、邀请等;(3)承诺类:其行事要点是说话人保证做某事,包括允诺、威胁、打赌、发誓、保证等;(4)表达类:其行事要点是表达由真诚条件说明的心理状态,主要包括感谢、祝贺、道歉、欢迎等;(5)宣告类:其行事要点是通过话语的说出,使世界发生变化,主要包括任命、辞职、解雇、命名、宣布等。在塞尔看来,说话是一种受规则约束的施事行为方式,因此语言理论实际上就是一种行为理论。

梅伊把语用行为界定为语境化的适应性行为,把所有使自己适应语境或者是使语境适应自己的交际行为,都归类于语用行为(pragmatic acts),这个概念是梅伊在其《语用学引论》一书中首先提出的。语用行为包括言语行为、间接言语行为、会话行为、非语言交际行为等。该理论十分强调语言的社会功能,认为语言同社会、文化、环境等密不可分,语用行为既产生于语境,同时又受语境所制约。

国内学者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研究教师课堂言语行为。其中吴康宁在课堂言语行为的现场观察,分析教师的课堂角色时,将课堂中教师的言语行为划分为:提问、要求、评价,其中又将这三种分类具体化,例如提问分为方法和事实;要求分为建议和指令;评价分为肯定和否定。沈贵鹏在进行中学课堂言语互动的实验研究时,分析了教师对待不同学业水平的学生,其言语行为的不同表现,在其中的言语互动阶段区分了八种类型的差异,如教师的提问言语、应答言语与互动性言语的差异。endprint

马会梅在《教师教学的言语行为研究》中,认为教师教学的言语行为是教师传递教学信息的主要载体,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工具之一,因此教师的言语行为受其自身诸多因素的影响,主要强调教师文化水平的影响。

张大均等学者提出了教学语言循环策略,从适应情境、操作程序和实施要求三个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步骤,他们认为,不管教师的教龄长短或者教学经验的多少,大多数教师在与学生互动时,会有定义、描述和实施这三种言语行为。

3.2国内外教师课堂言语行为已有研究评述

在国内外的已有研究成果中,在对于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分类,已经取得了显著的研究成就;在教师课堂言语行为影响因素和策略方面的研究,有了基本的框架体系。在教师课堂言语行为分类上,国内外研究经过多年的探索,已经有了较为清晰有序的分类体系,并按照不同的课堂观察角度和分类维度,区分了不同的言语行为类型。对影响教师课堂言语行为因素的探讨,在心理因素、教师语言风格和教师文化水平影响因素的研究,已经有了较多的成果,并开始有了对教师教学经验影响因素的研究。在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策略研究中,提出了在语言学上广泛应用的循环策略,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言语行为的组织策略,强调多视角研究教师言语行为的实施策略。对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个案研究的视角更聚焦、数据更精确、量表更细化。

尽管国内外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在课堂教学活动的研究中应用,影响着教师的课堂言语行为,但是我国的言语行为研究现状,还处于对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摸索阶段,大多还是限于对言语行为理论的研究。因此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研究还存在很多方面的不足。其中对教师课堂言语行为影响因素的研究,观点不全面,较多的从心理学角度,教师文化水平的角度,研究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影响因素,不利于学校进行合理有效的教学管理。对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策略的研究,目前的策略研究还是比较片面和单一。循环言语策略和组织言语策略,在已有研究中,这样的研究策略仍被视作解决言语行为问题的权威,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对教师课堂言语行为个案的研究较少,局限于课堂之外的理论研究,缺乏对第一手资料的收集,没有从课堂的现场寻求本质,探索原因,因此没有呈现出针对性、真实性、多样性。

鉴于国内外较少关注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个案研究,多是一些普遍性的数据和研究结果,难以分析不同个体背后深层次的原因。本研究考虑到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复雜性和情境性等原因,将采用强调真实性和针对性的个案研究,利用已有的较为完善的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分类,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半年的跟踪记录,收集大量真实准确的资料和数据。对教师课堂言语行为进行深度剖析,进而对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分类和特点进行深层次的细化。以最真实的数据,最真实的课堂实录,为小学语文教师课堂言语行为的理论研究,提供鲜活的个案。

教师话语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学生的语言学习的效果和质量。把教师言语行为看作是一种以沟通为取向的交往行为,这种行为的完成是教师在特定的心理语境和社会语境的相互作用下,运用背景能力形成交流意向,并选择适当的言语行为类型而做出的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对英语教学有着极大的指导作用,因此英语教师应该适当地运用语用学的言语行为理论来指导自己的语言教学实践,使教师话语具有典型的示范性和明确的目的性;同时,注重掌握课堂提问和反馈技巧,充分发挥教师话语在学生课堂活动中的作用,以收到预期的言后行为结果,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Williams M, R L Burden. Psvcholo}v for Language Teachers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5.

[2] Austin,J.L. How To Do Things With Words [M].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62.

[3] 吴曼蕾.论赛尔对言语行为理论的创新与贡献[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4,(6):786-788.

[4] Flanders N.A. Analyzing Teaching Behavior[M].New York: John Wiley,1970.

[5] 涂纪亮.维特根斯坦后期哲学思想研究英美语言哲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

[6] 维特根斯坦(Wittgenstein).张申府,译.逻辑哲学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8.

[7] 王大方.透过言语行为理论看塞尔对西方哲学的发展[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1):133-135.

[8] 朱慧敏.语言哲学视野中的言语行为理论发展评述[J].山东社会科学,2009,(3):151-153.

[9] 吴康宁.教育社会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0] 沈贵鹏.初中课堂口头语言互动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4,(1):48-50.

[11] 马会梅.教师教学的言语行为研究[J].辽宁教育研究,2008,(11):77-79.

[12] 张大均主编.教与学的策略[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endprint

猜你喜欢

言语语境语言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语言学习中语境化的输入与输出
跟踪导练(三)2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关于冬天
话“径”说“园”——来自现象学语境中的解读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