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法探索

2017-08-31张红梅史景钊王万章

河南教育·高教 2017年8期
关键词:复合型农业机械化校企合作

张红梅++史景钊++王万章

摘要:针对目前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探索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势在必行。本研究按照复合型培养对教学的新要求,结合机电工程学院农业机械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实际条件,针对培养的特点,在培养目标与体系、课程体系与校企合作、拔尖人才的培养措施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探讨。这些培养措施的实施切实提高了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实践能力,在整体上提高了本科生的综合素养。

关键词:校企合作;复合型;农业机械化;人才培养

一、引言

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多学科交叉融合、综合化的趋势日益明显。因此,如何培养出高质量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满足形势发展的需要,已是摆在高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十分重要的任务,这需要高等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层次的变革。我国农业机械化持续健康的发展依赖于大批的农业机械化人才,高等农业机械教育是培养我国农业机械化专业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培养农业机械化人才的摇篮,在发展我国农业机械化过程中,高等院校能否培养出优秀的复合型农业机械化人才至关重要。本科院校应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建立多样性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大力发展以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为目标的专业教育,培养大批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农业机械化应用复合型人才。当前,我国大规模的农业现代化建设为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带来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对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农业机械化学科介绍

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溯源于1959年的农业机械及以后的农机修造、农业机械化专业。多年来,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得了巨大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的农业机械化复合型人才。学校设有农业工程研究设计院,下属现代农业装备、能源工程、农产品物流、机电技术、农产品加工等5个研究所,1個工程科学实验中心。2008年,农业机械学课程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2009年,农业机械化工程教学团队被评为校级教学团队。2012年,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获批“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从2012年起,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就结合学校“卓越500计划”开始实施卓越农机师培养计划,并同步实施实践教学创新创优建设项目。

三、农业机械化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方案

(一)河南农业大学农机化专业学科特色

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以培养具备面向未来国家农业现代化和农业机械化发展需要,适应未来科技进步,掌握农业机械化工程学科相关原理和知识,获得工程师良好训练,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宽厚、实践能力较强,具有现代科技观念、综合人文素质以及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能胜任农业机械化装备研究、设计、制造、试验鉴定、推广应用、系统规划和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复合型人才为目标,并且一直朝着这个目标努力奋进。

本专业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大力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进一步完善“两基双导三段式”(校内、校外两类实习基地;校内、校外两个指导教师;课程实习、专业综合实习及毕业见习三个实习阶段)的教育模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本专业还注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学生专业思想教育,让学生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献身农业机械化的专业思想,使培养的学生继续保持“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本色。

在教学中,农机化专业突出培养学生“两创”(创新、创业)意识,从低年级开始设置创新创业教育,结合学校的“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在高年级开设创业培训,让培养的学生在创新中不断成长、在创业中不断提高。

(二)课程设置方案

根据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2017年,河南农业大学对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在制订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课程教学计划时,除按既定的领域培养方案进行课程选择外,还充分考虑到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体现工程基础的课程有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和数理统计和大学物理、大学化学、计算机基础、编程语言、工程制图等,专业基础课程有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电子学、工程材料、汽车拖拉机学等,这些课程可使学生掌握机械产品设计的基本知识与技能,熟悉机械零部件计算机辅助设计,了解实用设计方法和现代设计方法,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具备应用工程技术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涉农课程有农学概论、农业机械学、农业物料学、设施农业工程、农产品加工技术等,这些课程可使学生掌握农学基础知识,知晓农机自动化与农业信息化技术的构成、作用和发展趋势,能够进行设施自动化系统和农业信息化系统的设计与维护,具有农业生物环境控制、农业生产过程自动化设计和运用、精准农业技术应用和农业信息化系统开发等能力。人文和管理课程有农业机械管理学、外语、文史类课程等,这些课程可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经济、管理、信息交流、法律、环境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课程设置打破了学科或专业之间壁垒森严的界限,学生可以接触并把握不同专业领域的知识及思维方法。农业机械化专业课程结构体现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复合,农、工、管专业之间的复合,经过本科的四年培养,学生具有了科学、工程和人文三方面的综合素质。

(三)校企合作培养模式

农业机械化专业在建设中充分利用行业优势,建立了长期的产学研合作关系,目前,已经在相关企业建立了10个稳定的专业实习基地,包括河南豪丰制造有限公司、郑州三中收获实业有限公司等实习基地。这些企业为自动化专业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习环境和实习条件。本次围绕本科生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计划制定与实施,学院组织专家、教授开展了广泛调研,并得到了相关企业和协会的大力支持。这些企业基地与农业机械化专业导师有着长期的项目合作关系,是校企联合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坚实的基础。endprint

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师生的技术优势和企业的生产优势,在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方面不断突破。在校内实践基地,通过各种社团活动与实践大赛环节,着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着力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在校外实践基地,学校和专业着重培养学生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让学生深刻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四)拔尖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农业机械化专业结合教师科研项目开展拔尖人才培养项目。本科生拔尖人才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是贯彻落实“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项目由各单位组织教师结合其科研课题或行业创新比赛进行申报,供学生自由选择;也可由学生自主选题,直接向各单位申报,经所在单位认可后,为学生自主选题项目配备指导教师。项目以團队形式参与,鼓励学生跨专业组队,人数为3-5人,每项资助5000元。而且学院会进一步加强本科生拔尖人才项目的中期考核和项目的结题验收工作,通过本科生拔尖人才创新创业项目,学院培养和强化了本科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丰富了本科生的社会实践,增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拔尖人才项目经过多年的实施,为农业机械化专业复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许多有利的经验,也进一步提升了农业机械化专业本科生的创新创业水平。

四、结论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在复合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突出了农机化专业的特色,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实践教学条件得到了进一步改善,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整体上提升了本科实践教学的质量;为社会培养了一批卓越工程师,农机专业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达到了100%。河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经过多年的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农业机械化复合型人才,笔者研究探索其培养方案,以期能为其他院校提供一些借鉴。

参考文献:

[1]王海艳,邵喜武.高等院校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

业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J].高等农业教育,2015,(2).

[2]辛涛,黄宁.高校复合型人才的评价框架与特点[J].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3).

[3]李锋,尹洁.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复合型人才素质评

价体系研究[J].江苏科技大学学报,2012,(3).

责编:夜 雨endprint

猜你喜欢

复合型农业机械化校企合作
高校教学楼空间多元化设计要素分析
计算机公共课复合型数字档案袋的研究与开发
如何做优秀的企业政工师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
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