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思考

2017-08-31胡岩

河南教育·高教 2017年8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统计学

胡岩

摘要:大数据已经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培养出具有较强数据分析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是很多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统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当前统计学课程教学还不能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加强和改进统计学实践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统计学;实践教学

随着大数据在各行业的广泛应用,数据分析能力已成为衡量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培养出能够快速适应时代需求,并能直接从事实际工作、解决具体问题的应用型人才是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之一。担任培养经管类专业学生数据分析能力任务之一的统计学课程,必须注重数据环境的变化及人才需求的动向,及时转变教学方式和方法,发挥统计学课程的实践性特征。

一、数据环境的变化及人才需求的分析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的大量性、庞杂性及非结构性,使得从事经济管理类相关工作的人才在工作中需要分析处理更为庞大、杂乱的数据。数据环境的变化,对应用型人才的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提出了新挑战,加强以应用为目标的统计实践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更注重透过繁杂的表象去探究行业内在的规律,以期通过更准确的决策来提高经济效益和管理水平。而通过繁杂的数据表现分析其内在的规律性正是统计学的基本要求。笔者通过查询各大招聘网站发现,具备一定的数据分析能力已成为应聘者在求职中的必备技能。从业务数据分析师的标准来看,政府、金融、电信、零售等行业前端的业务人员及市场、管理、财务、供应、咨询等职位的业务人员,应具备Excel、SPSS、SAS等专业分析软件的应用能力,并能够进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形成逻辑清晰的业务报告。针对经管类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及个人发展需要,毕业生应达到业务数据师的水平和要求,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能根据工作需要不断提升到建模分析师的水平即在业务数据师的基础上掌握高级数据分析方法及数据挖掘技术。因此针对社会的数据分析人才需求,高校应注重对学生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知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二、当前统计学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统计学课程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素养和能力的一门应用性及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业务数据分析师的要求,但从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不能很好利用数据分析来支持论文观点的情况看,部分学生并未达到统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原因如下:

(一)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教学环节较少

以目前的授课方式来看,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是各个学校进行统计学教学的主要方式。这种讲课方式是导致学生被动地接受,听课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学反馈显示学生认为统计学偏难。另外,实践教学环节较少,在提高应用型教育的大背景下,各学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上都在增大实践教学的授课比例,但若以案例和习题课作为实践教学的方式,并不能达到增强学生应用能力的目标;有部分学校开设有实验课,但若仅通过Excel办公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学生对专业的统计软件(如Eviews,SPSS等)丝毫没有接触,仍达不到提高实际处理和分析数据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和案例分析缺乏针对性

统计学课程教学中不同专业采取同一教材是普遍的现象,而且教师针对不同专业的授课内容及重难点相同,甚至使用相同课件及案例,这就导致教学效果较差,不能有效地把统计学思维和方法与学生专业结合及有效延伸。以信阳学院为例,不同专业在培养数据分析能力的侧重点不同,在课程设置上就有明确体现,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学习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等课程,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学习统计学和市场调查与预测等课程。在统计学授课中应针对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加强数据的收集及整理能力,并对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的原理重点讲解,而针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应加强其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能力,数据收集过程是市场调查课程的重点。

(三)教学内容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

对结构化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且大多分析在总体未知的情况下,以样本分析为基础去推断总体是当前统计学的主要特点,然而考虑到数据环境的变化,总体性数据的易得性、繁杂性等,若仍以推断统计学的方法,如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为主进行教学,不利于培养学生根据时代的发展处理问题的能力。为适应数据环境的变化,统计学课程应扩展对大数据的收集、整理及分析方法。

三、统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实施措施

(一)加强教学模式转变,提高实践教学

由课堂讲授为主的模式向在实践中讲授理论知识的模式转变。首先,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即减少讲授课时, 取而代之的是在统计案例分析中学习应用知识,在实际统计调查中学习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在统计软件操作中学习数据处理的方法和手段。其次,考核手段上增加对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应占到总成绩的50%。实践环节包括:实际案例的上机操作、调查问卷的设计、调查的实施、数据的整理和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只有重视其考核方式才能有效引导学生有效实践。

(二)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案例的实效性

教师应根据不同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确定统计学教学内容、案例及重难点,选择适合专业特点的实践内容。比如,经济学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实际的宏观经济数据进行结构分析及回归分析,而对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某一个市场及行业数据或消费者行为数据进行分析。统计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只有加强统计学理论及实践提升与学生的专业课程有效结合,才能培养具有一定数据分析能力和专业特色的应用型人才。

案例教学比课堂习题更接近经济社会实际问题,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及积极性。由于数据环境及经济问题日新月异的变化,只有通过实效性强的案例教学才能反映当前数据分析的特征,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讲授具有前沿性的方法和手段,消除学生对统计学学习的畏难情绪,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的。

(三)教师应加强自我学习,转变教育观念

数据环境的改变及统计方法的更新,要求教师不断学习新的统计方法和统计软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注重案例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根据时代的要求转变教育观念,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参考文献:

[1]李玉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统计学的教学改革

[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2015,(8).

[2]王宏.大数据时代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改研究

[J].统计与咨询,2015,(6).

[3]吳兰德.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统计学教学改革

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6).

责编:群 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统计学
关于投稿的统计学要求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统计学符号使用的说明
本刊对来稿中统计学处理的有关要求
艺术设计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探索研究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