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日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中的实证研究

2017-08-31于湘泳

河南教育·高教 2017年8期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实证研究

于湘泳

摘要:佳木斯大学日语专业三年级日语视听说课程任务型教学法的实践研究,证明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日语视听说课程中有非常好的教学效果,但在实施任务型教学法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小组人数的调控以及任务内容的完善。任务型教学法研究成果对日语教学起到了具体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日语教学效果的提高,对其他外语教学法的研究与实践也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法;日语视听说;实证研究

一、任务型教学法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教学大纲》(2003)中明确提出,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启发式、任务型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注重因材施教。英籍印度语言学家Prabhu,在世界上最早进行了任务型第二语言教学实践,并于1983年提出了任务型教学法(task-based approach)。任务型教学法是指一种以任务为核心单位,计划、组织语言教学的途径,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在任务的履行过程中,以参与、体验、互动、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运用学习者自身的认知能力,调动他们已有的目的语资源,在实践中感知、认识、应用目的语,在“做”中学,“用”中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填鸭式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辅助的“自主式教学”,任务型教学法是一种较为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是这种教学方法在高校日语教学中的应用及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

本研究旨在通过任务型教学法在高校日语视听说课程中的应用与实践研究,使整个日语学习的过程趋向自主化,使日语学习者的学习从被动变为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教学法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日语综合运用能力。

二、实验概况

为了验证“任务型教学法”在日语视听说课程中的教学效果,研究者做了如下实证研究。

实验对象:佳木斯大学日语专业2013级1班学生(本科三年级学生)。

实验人数:20人(男生1人,女生19人)。

实验时间:2015年秋季学期,共16周,每周2学时。

授课内容:日本放送协会(简称NHK)新闻听力。

实验前数据:第一周的课上,研究者确认了学生目前的听力习惯。经常看日本动画片的有1人,经常看日本电视剧的有2人,经常听国际能力测试真题的有5人,其他学生只是在课堂上听视、听说教材的内容,课下并不听任何试听材料。根据这一现状,研究者预计这学期学生学习NHK新闻的难度会较大。

为了了解学生目前的听力水平,研究者还做了听力测试。研究者让学生听5道国际日语能力测试二级水平的选择题,结果正确率达到60%以上的有5人,只占全班总人数的25%。大部分没有及格的学生认为大概意思听懂了,但是细节没听懂,另一部分没有及格的学生是由于不认识单词或者跟不上内容。

三、教学设计

任务型教学的关键在于任务设计,任务的设计必须具备意义性、可操作性、真实性、差距性和拓展性等。依据英国语言学家Jane Willis(1996)提出的任务教学法的理论框架,任务型教学法的教学设计一般分为前任务、任务环和后任务三个步骤。

前任务是指教师引入任务,并呈现完成任务所需的知识,介绍任务的要求和实施任务的各个步骤。“任务环”是指以个人、小组等形式执行各项任务,小组在班级报告任务完成的情况。“后任务”是由分析和操练两部分组成。学生分析并评价其他各组执行任务的情况,然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练习语言难点。对于2013级1班的日语视听说课程,研究者所做的教学设计如下。

前任务:研究者将学生每4人编成一组(小组人数多少取决于学生总数,小组数量过多的话,课上发言时间太长,影响新课进程),让学生自己找与下次听力内容相关的资料。以下次课程的学习重点天气预报为例,具体任务有:找出已经学过的关于天气的词汇,找出10个你所不知道的关于天气的词语,通过日文雅虎搜索引擎找出3段关于天气播报的音频视频,把听到的内容大意记录下来。对于较难找到素材的话题,教师会给学生提供一些素材。

任务环:上述任务三人共同完成,并同时记录在任务单上。下面的任务单可以由一人记录,但完成人应如实由参与并完成任务的每个人签字。最后,小组选一名代表,在课上发言。

后任务:教师在进入新知识点天气预报的学习环节之前,先让各组代表发表并评价课前准备的任务单。总发表时间控制在15分钟左右,互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该环节的目的:一是检查作业;二是让学生们互通有无,扩展词汇量;三是为新课的顺利实施做准备。

然后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引入新课,练习语言难点,即使是新闻练习,也可以训练学生的类推能力。特别是对于文化背景、场面十分熟悉的新闻,同类话题的其他新闻,也会有很多不会的词语。此时学生就可以用已经掌握的背景知识(文化、词语)来推断这条新闻的场景,根据合理性,补全没听到或不懂的地方。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学生不具备背景知识的话,这样的练习是徒劳无功的。

四、教学效果及分析

经过一个学期的师生共同努力,在最后一周课上,研究者又让学生听了5道国际日语能力测试二级水平的选择题,结果正确率在60%以上的有15人,达到全班总人数的75%;没及格的4名学生承认在任务环阶段常有偷懒行为,态度不认真;1名学生说自己平时很认真完成任务,只是没发挥好。

研究者还让学生对这种授课模式做了评论问卷。持肯定态度的占大多数,主要意见是:能强迫自己在课外时间去听听力,保证了练习时间;自己动手去找资料,增强了趣味性,锻炼了能力;互动性好,学会了与人合作,体会到了合作的乐趣和重要性;学会了举一反三的自学技巧,对于课上没讲到的知识点,也会用这种方法自学了;养成每天听听力的习惯后,就不再惧怕听力了,有了亲近感。当然,也有人持反对意见:这种方式太累了,每周课后花在听力上的时间大大增加;小组的人有点多,因为4个人都能聚在一起的时间不好安排。

总的来说,任务型教学法在日语听力课中的实践取得了比较良好的教学效果,以后需要改进的是听力内容要更加广泛化和合理化。有了更加合适的听力内容,听说课程就能进行得更加顺利,教学效果也会更好。

参考文献:

[1]魏永红.任务型外语教学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4.

[2]刘满堂.任务型语言教学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J].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9,(1).

[3]秦國和,高亮.任务型教学法在日语听力教学中的应

用实证研究[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

责编:清 欢endprint

猜你喜欢

任务型教学法实证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在韩国语听力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型教学法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实践运用
任务型教学在农业院校英语视听说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任务型教学法在中职英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中国在新农村建设中金融支持的实证研究
简述翻译研究中实证研究法的应用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认知语言视角下英语词汇多义习得的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