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高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措施

2017-08-31侯艳丽

河南教育·高教 2017年8期
关键词:工学结合优化措施人才培养模式

侯艳丽

摘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学校与企业合作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找出当前高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应的优化措施,对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高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优化措施

工学结合是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校内外不同的教育资源和环境,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校外工作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这种教育模式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同时提高学校教育对社会需求的适应能力。

一、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与价值

分析我国高校开展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可以发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意义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对学校来说,对其教学水平、教学质量评判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培养出来的学生能否较好地适应市场的需要,是否具有较高的就业率。实施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会更加贴近企业和社会的需要,也能充分地利用校企合作环境不断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养,进而不断提升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第二,对学生来说,在企业实践过程中,将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进一步加深对专业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强化实践技能与操作经验。同时通过“真刀真枪”的磨炼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他们将来的就业做好充分的准备,也有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第三,企业通过工学结合可以对学生的专业能力素质、学习创新能力以及职业态度有更全面的了解,在工学结合中完成对人才的试用与引进。同时,部分企业的技术人员自身的知识结构相对有限,企业通过工学结合引进高校学生,也有助于优化人才结构,提升员工队伍的整体学历结构。

二、高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不足

(一)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高

许多企业在实际的校企合作中对人才培养的参与积极性并不高,他们与学校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更多的是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或看中了学校的影响力。企业在学生的实践过程中除提供技术指导与技能培训外,很少对学生进行监督管理,也经常忽视对学生实践工作的考核与评价。

(二)学校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由于当前一些家长对应用型技术的了解程度不高,学生又缺乏对学校专业的实际认识,导致学生热衷于报考某些热门专业。在此形势下,部分高校为了迎合学生与家长的意愿,更重视对热门专业的设置与课程体系建设,而逐渐取消了某些相对冷门的专业与课程。学校在不了解企业与社会对专业人才实际需求的情况下进行改革,导致社会上某些行业专业人才过剩,而某些行业专业人才又十分缺乏。

(三)实践教学条件难以满足实际需要

实践教学条件与实习实训基地是学校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条件,而从当前的情况来看,部分学校由于缺少有效的政策引导与专项资金,实践教学条件相对较差,实习实训基地的数量也较少,不能有效地满足学生的实践学习需要。

(四)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待强化

根据相关调查发现,目前,高校的大多数教师职称高、学历高、理论水平高,但专业实践能力较低。而且,学校对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投入不足,对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也更加偏重于学术要求,技能考核的要求随意性较大,这在很大限度上制约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

三、高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优化措施

(一)政府引导提升企业参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积极性

政府制定相关激励政策,主动联系学校与企业,加强宣传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性与实际价值,以多种方式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促使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与教育责任,积极主动地为高校提供实训岗位。政府相关部门也应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践中去,如联合办学、入股职业教育院校、直接缔造职业教育集团等,深入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中去。同时,政府还要加大工学结合的宣传力度与宣传范围,带動更多的企业积极参与到校企合作中,树立企业先进典范,制定一些优惠政策与支持措施,鼓励企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

(二)强化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学校要将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组织实施等与社会市场、企业工作岗位的实际要求紧密地结合起来,在学校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处处体现企业的实质性参与,积极发挥企业作用,实现校企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学校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地方经济优势、行业特色、企业特点等定位,合理进行专业设置与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与企业共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人才培养方案等,不断改进学校教育教学方式。

(三)强化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建设

在校内建设产学研一体化的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在接近真实的环境下接受实践技能训练与岗位实践,开展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既可模拟仿真生产工艺和流程,也可为学生按行业、企业需求安排设计实习实训内容,最大限度地缩短理论教学与生产管理一线之间的距离。同时,学校也可从企业邀请一线的管理者与专业技术人员参与指导学校实践基地的建设。学校还要强化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分考虑社会市场与企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与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灵活安排实习实训时间,形成互惠互利的产学合作形式。企业为学校提供实训基地建设支持与技术支持,学校为企业员工提供学历进修、专业知识提升与技能培训,也可帮助宣传企业形象,实现双方的共赢。

(四)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学校要建设一支理论素质高、实践能力强、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采用“内培外引,专兼结合”的方式,不断优化学校教师队伍的结构,适应社会、企业对现代化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方面,学校要定期安排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进行培训学习,进一步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强化实践技能,并对教师培训学习的效果进行考核,对其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另一方面,学校可直接从合作企业引进具有丰富工作经验、较高实践能力的技术人才,聘请为学校的技术指导教师。利用这样“专兼结合”的方式,努力优化学校的师资结构,开展技能型人才培养所需的师资力量也将大大提升。

总之,校企合作开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不仅能够提前在企业接受专业岗位培训,将学习的理论知识有效地转化为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操作技术,还能顺利地拿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学生毕业后能顺利被用人单位录用,实现学校人才培养与社会市场人才需求的有效对接。

参考文献:

[1]李晓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教育资源科学利用

的最佳途径[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0,(6).

[2]韩宝军.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杜庆军.新时期“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

人民论坛,2015,(5).

责编:群 平endprint

猜你喜欢

工学结合优化措施人才培养模式
医院工资薪酬分配及优化对策
基于工学结合的《仓储岗位实训》学习成效评价体系探究
工业机器人现场编程工学结合课程开发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中“工学结合”模式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