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协同探究取向的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研究

2017-08-31陈雯

河南教育·高教 2017年8期
关键词:专业硕士教学

陈雯

摘要:协同探究教学强调在师生间、学生间建立学习共同体,真正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工程管理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工程教育概论课程教学中,通过分析协同探究教学的基本内涵与设计主线,对工程教育概论课程协同探究教学的备课、设计类型、评价与改进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索,适应了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的需求,有效地保证了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协同探究;教学;专业硕士;工程教育概论

专业硕士研究生具有个性鲜明的实践经历,在学习过程中更侧重学以致用与理实一体。采用协同探究教学有助于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主动培养和发展探究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在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学改革中已成为探索的重点。工程管理专业硕士工程与工程管理教育研究方向的设置,主要是为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职业学校、政府与企事业单位中从事工程教育相关教学与管理的人员提供平台,以提高社会服务能力以及教学研究与管理水平。

一、协同探究教学的基本内涵与设计主线

(一)协同探究教学的基本内涵

在协同探究教学中,师生的角色就是协同探究者。协同探究教学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形式,它要求学生成为主动探究、质疑思辨、与人协同交流、共同行动反思与不断学习成长的主体。教师通过创造更多思想交流碰撞的机会,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学生从自己的工作经验与已有知识中观照所学,找到要探究的问题,并在调研、收集与阅读相关资料、与教师和同学对话讨论的过程中,促成知识意义的联结,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新的探究需求。协同探究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和学生一起探究学习内容的问题,更要对自身教学问题和学生学习问题进行探究,从而达到自身教学上的专业成长。

(二)协同探究教学的设计主线

协同探究教学将学习活动建构于促进学生高阶思维发展的学习情境中,其设计主线是要让每个学生都积极有效地学习,可以从教学活动的启动、学习方法与工具的使用、“脚手架”的建立、学习资源共建共享等方面展开探索。

1.教学活动的启动

协同探究教学的过程始于引入要研究的新问题、新案例、新项目,终于对问题和案例的新认识和对项目的完成。问题、案例和项目在协同探究教学中的重要性在于它们的挑战性,它们能够激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案例和项目能够引发学生想要了解的欲望和学习动机,促使他们热切投入研究,并持续坚持探究下去,直到找到满意的解答。挑战性问题、案例和项目一开始往往并不一定是清晰明确的,通常是在教师的引导、启发过程中,学生感到迷惑、好奇,加上进一步的思考和整合其他相关知识后,才会发展出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案例和项目。

2.学习方法与工具的使用

协同探究教学要求学习团队群策群力、互相支持,并分享知识与经验,同时需要学习方法与工具为协同探究活动提供支持,为专题研究、案例编写、方案设计、经验阐释等提供有益的帮助,支持学生在协同探究中收集和分析信息、预测结果、检验假设、寻找解释和答案、实现经验的表达等活动。比如,使用问卷、访谈、考察、查询文献资料等方法收集信息数据,使用头脑风暴法、团体列名法、思维导图、概念图等开展研讨,使用鱼骨刺图法等梳理原因,使用风险分析表等评估和确定方案,使用电子邮件、聊天室、学习软件工具等开展线上交流与协作。

3.“脚手架”的建立

在教学计划设计与实施过程中,教师要考虑通过“脚手架”的支撑作用持续将学生的智力提升到更高的水平,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既要独立探索也要协作学习,在“脚手架”的协助下,学生通过反思与内省,对学什么(确定学习内容清单)、如何学(从何处获取、如何去获取以及如何利用与评价所需的信息与资料)、何时学、为何学、学习受何因素影响、学习结果怎样等,形成明晰的自我意识,对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因素及其相互间的关系有所认知和体验。随着学生对自己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的不断丰富和成熟,学生自我调控技能也会得到不断发展,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也得到了发展。

4.学习资源共建共享

为保证协同探究教学的效果,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与任务预先准备学习资源,如教学大纲、案例库、学习素材、选题集等,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衍生出新的学习资源。学生对学习资源的处理,不仅停留于理解与记忆,更要批判性地评估这些信息与当前所探究主题之间的关联性,同时也要对照自己原来的经验与知识,从中统整、归纳出个人的理解。在协同探究过程中,与他人的沟通讨论是非常重要的,要得到别人的积极反馈、建设性的评论或更进一步的问题,学生必须完整陈述报告,阐明自己的认识与观点,从而实现互相学习及学习资源的共建共享。

二、协同探究教学的实践探索

(一)协同探究教学的备课

协同探究取向的课程教学,需要教师更积极主动的备课投入,教师不仅要备教案,还要备学案。

1.备教案

工程教育概论课程的建设既基于工程学、教育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也基于丰富的工程教育实践,课程教学要努力打破理论与实践的界限、知与行的界限,实现跨域整合。

首先,要清楚地传达并周期性地重申工程教育概论课程教学目标,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工程教育的基本理论,具备基本的工程教育知识,进而形成规范的工程教育研究与工作方法;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去诊断和发现工程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工程教育教学工作持续改进的有效策略。为此,协同探究教学设计需要把握两个特性:一是规定性,指对协同探究教学的设计,必须明确通过协同探究活动可以获得什么程度的课程知识、参与体验、问题解决能力和科学素养;二是应变性,指由于各种问题与挑战所构成的任务属性、目的并不相同,因而对协同探究学习的设计要注重灵活性和应变性。

其次,要在把握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工作经历、知识基础与学习需求,制订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时间,注重選择对学生有更大价值的教学内容和更有成效的教学策略。工程教育概论课程协同探究教学,以工程教育实践经验研究为主,以便适应专业硕士研究生对工程教育的认知程度,也更符合学生在现实工作中对工程教育的知识企求;同时,在教学中仍然一定程度地保留了规范研究要素,以便克服经验的有限性,发挥理论的思想价值,为学生今后更深入的研究做积累和铺垫。endprint

再次,注重用系统的方法安排教学计划,即要注意系统方法中总体优先(由上而下)、功能优先(由虚到实)、环境优先(由外向内)的策略。同时,协同探究教学重在围绕专业发展前沿的相关问题设计系列专题,营造表达、质疑、讨论、试错的教学情境。如在教学单元中,需要从国家、社会、市场和学术四种关系的建构和调整中分析工程教育的发展变迁,教师不仅帮助学生对工程教育的过去、现在、未来的状况,以及相关的重要观念和概念起源产生整体的认识,而且要使学生能够在协同探究过程中提出自己在某方面的独特感悟,开放地讨论、总结、解释所学的知识,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根据。

2.备学案

教师备学案,首先要备学生。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风格差异较大,有各自的优势学习领域,对同一修学课程有着不同的探究兴趣取向。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术基础、工作背景、资质与才能的方向、学习动机与学习特征等因素,针对学生的多元智能开展因材施教,引导学生通过协同探究进行深度学习和策略性学习。其次,从教师导学与学生自主导学相结合入手,备学习过程。具体包括:在学习前和学习过程激活、维持学习状态;分析学习主题,提出与之相关的问题和制订学习计划;监控学习过程,改进学习策略与方法,维持或修正学习行为;学习后评价学习效果,包括学习策略与方法的使用效果,以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与发展。再次,备学习工具。通过学习任务单、活动设计方案、教学管理平台和参考文献等的使用,力图给学生多元的学习体验。同时,开设论坛、讲座以统筹相关课程之间的呼应与衔接,利用便捷的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师生互动平台等,形成立体化的教学资源。最后,备学习成果。工程教育概论课程协同探究教学效果集中体现在学生的口头报告和书面报告上。学生面对复杂多元的问题,要学会思考探索,通过课堂上的口头报告和课后的书面报告有理有据地表达学习成果。

让每个学生都有扮演助教角色的机会,是工程教育概论课程打造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环境的具体行动策略。学生扮演助教角色,有助于落实高互动性的教学策略,有效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潜能,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成就感。学生扮演助教角色,尤其是带领协同探究学习活动的开展,在资料收集、报告的策划、设问与答疑的过程中,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有了更多元、更有深度的反思与统整。在强调对话与讨论的教学情境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者,而更能贴近、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二)协同探究教学设计类型

1.基于问题的协同探究教学

在工程教育概论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对复杂、非良构问题的研讨,这对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积极作用。复杂、非良构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专业领域知识、一般知识、个人知识和经验,而且需要严密的思维和推理以及环境条件的支持。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能敏锐觉察可研问题的存在,并且有解决问题的动机与热情,再通过自主与协同探究的历程,逐步完成学习任务。

探讨如何培养工科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此专题是工程教育概论课程开展基于问题的协同探究教学的重点。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首先,强调所掌握工程原理知识的深度,包括知识的条件化、结构化和自动化,以实现知识的应用及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解决能力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坚实的基础知识和良好的认知结构。其次,要创造性地分析建模与解决问题,解决涉及工程与其他方面及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多样化需求,包括延伸到工程标准与规范涵盖之外,解决高水平且包括多个组成部分或子问题集的问题等。

为了协同探究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工科学生的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首先,教师必须引导协同探究团队结合特定工程领域,对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的构成成分及其层次关系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团队成员提出学习顺序安排和教学条件创设的建议。其次,团队成员对学习任务中涉及的工程资源范围、系统相互作用的层次水平、工程实施的后果及相关知识等进行合理的规划与设计,提出复杂工程问题的表征及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目标状态和支持情景。再次,团队成员还要探究在培养受教育者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所涉及的各类教学环节中,如何将工程问题的复杂性融入教学内容,为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进行教学设计、组织实施和达成评价,使受教育者了解和应对工程领域面临的挑战,培养创新与实践能力。

2.基于案例的协同探究教学

基于案例的协同探究教学,将具有一定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带入教学,综合考虑案例的知识覆盖和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训练。如通过展现CDIO教改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改专业,让学生在了解案例产生的宏观、中观、微观背景的基础上,有效开展课堂讨论探究,分析开展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方法与路径,抓住工程教育专业改革创新的关键环节。在基于案例的协同探究教学过程中,学生可以形成对理论知识的多角度理解,并與具体情境联系起来,通过回溯从一系列教改经验中提取概括性的经验法则。

教师对案例的陈述要客观平实,不作评论分析,突出决策点,体现案例内容及相关数据的完整性和一致性;提示学生若干思考方向、分析路径与关键点,并根据学生背景与研究取向,确定有分工、有合作的协同探究讨论内容。思考讨论题的设计要紧密围绕案例的复杂背景与决策点,以利于案例分析讨论的进行。为了促进学生从经验中获得有效学习,教师要引导学生总结案例,引导学生学习如何阐释、反思和索引经验,其中理论分析要明晰案例决策问题所基于的基础理论知识及分析方法,以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师还要重视采用迭代循环的设计范式,通过设计类似案例情境,让学生体验知识迁移的失败,了解案例经验的相对性,关注不同情境的相似点和不同点,提高精确解释的能力,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和观念。

基于案例的协同探究教学,一方面可以实施由教师设计的案例教学,另一方面要促进学生通过协同构建案例以进行学习与经验共享。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将直接或间接获得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进行结构化的案例处理,通过撰写案例脚本、表征和描述事件发生的顺序和基本结构,围绕案例的关键点、重点、难点、疑点进行思考、判断、评价和决策等。学生创建案例的过程,也是对具体经验进行反思和解释的过程,协作探究有利于经验交流及促进具体经验向抽象经验转化。endprint

3.基于项目的协同探究教学

工程教育概论课程教学要求学生体验真实的教育教学项目,进行推理、建模和验证,并提供基于证据的解释、交流和反思;项目内容与工程教育教学实践相关,项目工作有外部的受众,强调学生在工作环境中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与方法,评价验证并得出结论。比如,学生参与基于OBE理念的工程教育专业(课程)教学文件的制定,学生对项目相关的核心理念的掌握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在现实环境中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制订工作计划、优化工作顺序、开展调研与资料搜寻、建立模型、实施进度控制与质量监控、自我评价与接受外部反馈、成果展示或汇报等一系列活动。

基于项目的协同探究教学目标具有多维性和综合性,项目任务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和挑战性,项目教学过程具有多样性和创造性,项目教学结果具有可控性与应用性。学生可以经历学习、探究、实践的反复递进过程,在项目研究视角的选择、研究目标的定位、研究方法与手段的运用、研究结果的表达等方面有较大的自由度,在项目的计划、开展、检查评估和成果总结应用过程中都是学习的主体。这要求教师起到指导者和协助者的作用:首先,教师要调查学生对某个具体项目的了解程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灵活组织项目协同探究团队。其次,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策略与社会调研实践的方法,促进学生在协同探究过程中综合利用有关信息不断改进项目研究计划与研究方案,帮助学生成为自主学习与实践的策划者、管理者和实施者。再次,通过与工作实践对接,让学生有充分思考、创造的空间,从而积累自己的学习经验、研究经验、实践经验和社会经验,并形成自己跨情境迁移的职业核心能力。

(三)协同探究教学的评价与改进

学生探究参与度和协作能力是协同探究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良好的教学评价工具与方式对协同探究教学目标的实现及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具有重要的作用。

1.基于学习成果导向,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协同探究学习评价

工程教育概论课程要考查学生的口头报告、书面报告与相关成果材料,以及学生在协同探究过程中的表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细心记录每个学生的表现,建立学生学习历程档案,包括由前测来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再经由后测的结果进行比对,对学生在协同探究教学的各个环节中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最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分定级,从而了解学生学习成效是否达到预期,这也可作为教师后续课程教学改善的依据。为了有效地评价学生在协同探究教学中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教师要针对学习的内容、探究的问题、学习活动的选择、预期学生的学习表现等,选择适宜的评价方式与评价时间,并拟定适宜的评价标准,包括学习表现所展现出的适应性、计划性、合作性、创意性和积极性,以及结果的有效性与规范性等。

2.根据课程的主题单元关系,开展多元化的协同探究学习评价

工程教育概论课程的主题单元之间存在着序列、连续和整合等关系,协同探究学习活动的设计与课程单元的选择及其关系的配置密切相关。具体的协同探究学习目标要在课程教学目标的基础上体现个性化的学习要求,及时反馈学生学习评价信息,并根据学生个体的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矫正,以保证协同探究学习的质量。根据主题单元协同探究学习的时间、设计、资源、相关主体等的不同,可选择多元的学习评价方法。比如,通过直接观察或检查成效来评价,包括通过学习成果、计划制订与执行、课堂表现、作业、专题报告和测试成绩等,测出学习目标达成程度;通过意见调查或自我陈述,包括交谈、问卷调查、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等,来间接推估学生学习成果情况。通过对所设定的协同探究学习的各个子目标的学习结果的分析,可以综合评价学生的实际学习成果。

3.开展课程教学诊断活动,实现持续改进

教师要经常开展课程教学诊断活动,对照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个别诊断与集体诊断对课程教与学的状况与效果进行检查、反馈与评价,对发现的问题与不足进行认真分析并及时纠正,对教学经验进行及时总结,促进深入反思与持续改进。为此,首先,教师要增强教学目标与学生学习成果的意识,通过对教与学的评析和反思,探索在教学设计和组织中如何优化教学策略,并改进教与学的活动,以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成果。其次,教师及其所在教学团队对教师自身教学特征要有足够的观照与认知,包括教学理念、知识经验、能力水平、教学风格、心理特征等,以便有针对性地改進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再次,要重视对学生学习活动的研究,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机会、学习过程与学习成果,指导、帮助学生采用有效的学习策略,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最后,判断教学支持条件满足协同探究教学需求的程度,统筹、优化相关教学资源与软硬件,保障协同探究教学质量,同时,要发挥学生在课程教学诊断中的作用,除开展常规的学生评教工作外,要让学生对细化、分解的预期学习目标达成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三、结语

教学是高度复杂的活动,教与学永远存在着持续改进的空间。在协同探究导向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通过采用学习共同体,在学生学习中导入认知策略,在互动过程中促进学生思考,帮助学生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在工程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工程教育概论课程教学中,教师建构基于协同探究、分主题单元的课程教学模式,鼓励学生在学习单元中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探究主题,思考相关假设、建构相关知识、解析探究问题、呈现探究成果,并开展师生对教与学的回顾反思及评价改进,能够有效保证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冯锐.基于案例推理的经验学习[M].上海:华

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责编:清 欢endprint

猜你喜欢

专业硕士教学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如何让高中生物教学变得生动有趣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多学科协同的项目制专业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化工类全日制专业硕士“三位一体”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新闻传播专业硕士产学对接路径重构
体育学科专业硕士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初中50米迎面接力跑教学心得